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姜志海 著
图书标签:
  • 单片机
  • 原理
  • 应用
  • 嵌入式系统
  • 电子工程
  • 微控制器
  • C51
  • 汇编语言
  • 电子技术
  • 第四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20729
版次:4
商品编码:1223121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8
字数:48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符合当前单片机课程的教学要求,既可以作为高等学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工程及机电一体化等电气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单片机应用与产品开发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 理论+实验+设计

☆ 包含大量实例,硬件实例都经过了Proteus仿真。

☆ 提供配套电子课件、习题参考答案和程序代码。

◎ 以经典的MCS-51系列单片机为平台。

◎ 介绍以单片机为核心的自动化产品(数字部分)的设计基础。

◎ 通过一个完整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实例,使读者掌握系统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解决单片机教学与实际技能相脱节的矛盾,使读者具备以主流技术开发相应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及产品的能力。

◎ 突破只介绍并行A/D、D/A,引入实际应用中常见串行A/D、D/A转换器件接口扩展方法。

◎ 在硬件方面,反映新技术及主流器件的应用。在软件方面,采用汇编语言编程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从教学的角度出发,系统、全面地介绍51系列单片机的基本知识,是一本重在原理与应用、兼顾理论的实用教程。本书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述、51系列单片机硬件结构、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51系列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51系列单片机P0~P3口应用基础、51系列单片机中断及定时器/计数器应用基础、51系列单片机串行口应用基础、51系列单片机并行扩展接口技术、51系列单片机串行总线扩展技术、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Vision2和Proteus使用基础等。全书包含大量实例,硬件实例都经过了Proteus仿真,每章配有本章小结、习题、实验与设计,免费提供配套电子课件、习题参考答案和程序源代码。

作者简介

姜志海,男,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多年来长期从事电子系统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版多部教材和专著,教学、科研、写作经验丰富。

目录

目 录

第1章 概述 1
1.1 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概述 2
1.1.1 微型计算机的定义与冯?诺依曼
体系 2
1.1.2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2
1.1.3 计算机中的数制 5
1.1.4 ASCII码与BCD码 6
1.2 中断、定时器/计数器、串行通信、
并行通信概述 7
1.2.1 中断概述 7
1.2.2 定时器/计数器概述 8
1.2.3 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概述 8
本章小结 9
习题 9
第2章 51系列单片机硬件结构 11
2.1 单片机概述 12
2.1.1 单片机的特点及应用 12
2.1.2 常用的单片机产品 13
2.1.3 MCS-51单片机已成为国际经典 15
2.1.4 单片机与CPU、ARM、嵌入式
系统的关系 15
2.1.5 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的软/硬件
环境 17
2.2 51单片机的总体结构 18
2.2.1 内部结构 19
2.2.2 外部引脚说明 19
2.2.3 CPU的时序周期 21
2.3 51单片机的存储器 22
2.3.1 程序存储器 23
2.3.2 数据存储器 23
2.3.3 特殊功能寄存器 25
本章小结 28
习题 28
第3章 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 29
3.1 51单片机指令系统概述 30
3.1.1 指令格式 30
3.1.2 操作数的类型 30
3.1.3 指令描述约定 30
3.2 51单片机的寻址方式 31
3.2.1 概述 31
3.2.2 寻址方式说明 31
3.3 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34
3.3.1 数据传送类指令 34
3.3.2 算术运算类指令 38
3.3.3 逻辑运算类指令 44
3.3.4 控制转移类指令 47
3.3.5 位操作类指令 51
3.4 51单片机的伪指令 54
3.4.1 概述 54
3.4.2 伪指令说明 54
本章小结 57
习题 57
第4章 51系列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59
4.1 程序设计概述 60
4.1.1 程序设计步骤 60
4.1.2 程序设计技术 60
4.2 51单片机基本程序设计 61
4.2.1 顺序结构程序 61
4.2.2 分支结构程序 63
4.2.3 循环结构程序 65
4.3 51单片机基本功能程序的设计 70
4.3.1 查表程序的设计 70
4.3.2 子程序的设计 73
4.3.3 算术逻辑运算程序 76
4.3.4 数制转化程序 79
4.4 实验 83
实验1 多重循环―冒泡程序设计 83
实验2 数制转换――ASCII字符串转换为
十六进制数 84
本章小结 85
习题 85
第5章 51系列单片机P0~P3口应用
基础 86
5.1 51单片机的P0~P3口概述 87
5.1.1 P0~P3口的结构 87
5.1.2 P0~P3口的工作方式 88
5.2 51单片机P0~P3口输出操作 89
5.2.1 基本输出操作―字节与位 89
5.2.2 扩展输出操作―流水灯 90
5.2.3 扩展输出操作―8段LED静态
显示 90
5.3 51单片机P0~P3口输入操作 93
5.3.1 闸刀型开关输入信号 94
5.3.2 按钮型开关输入信号 94
5.3.3 多个按钮型开关输入信号―并行
接口键盘 96
5.4 实验与设计 98
实验1 闸刀型开关输入/8段LED静态
显示输出 98
实验2 并行接口键盘/LED指示灯输出 99
设计1 计时秒表的设计 102
设计2 模拟交通信号灯控制装置
的设计 102
本章小结 102
习题 102
第6章 51系列单片机中断及定时器/计数器
应用基础 103
6.1 51单片机中断系统概述 104
6.1.1 中断系统结构 104
6.1.2 中断控制寄存器 104
6.1.3 中断优先级与中断响应 106
6.2 51单片机外部中断应用示例 108
6.2.1 外部中断源初始化 108
6.2.2 外部中断示例 109
6.2.3 外部中断源的扩展 111
6.3 51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概述 112
6.3.1 结构原理 112
6.3.2 控制寄存器 112
6.3.3 工作模式 113
6.4 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举例 116
6.4.1 定时器/计数器的初始化 117
6.4.2 应用举例 117
6.5 实验与设计 123
实验1 按钮型开关模拟外部中断
实验 123
实验2 按钮型开关模拟计数器实验 124
实验3 定时器实验 125
设计1 出租车计价器里程计量装置的设计
(采用中断) 127
设计2 出租车计价器里程计量装置的设计
(采用计数器) 127
设计3 多种频率发生器的设计 127
本章小结 127
习题 128
第7章 51系列单片机串行口应用基础 129
7.1 串行通信的再认识 130
7.1.1 异步串行通信与同步串行通信 130
7.1.2 波特率 132
7.2 51单片机的串行接口概述 133
7.2.1 串行口的结构原理 133
7.2.2 串行口的应用控制 134
7.3 51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方式 135
7.3.1 工作方式0 136
7.3.2 工作方式1 139
7.3.3 工作方式2 142
7.3.4 工作方式3 143
7.4 51单片机串行口的应用示例 143
7.4.1 串行口编程基础 144
7.4.2 串行口应用示例 146
7.5 实验与设计 150
实验 串行口控制的流水灯实验 150
设计 串行口控制的8段LED显示器
计时秒表的设计 150
本章小结 150
习题 151
第8章 51系列单片机并行扩展接口技术 152
8.1 51单片机并行I/O口扩展基础 153
8.1.1 系统扩展总线结构图 153
8.1.2 典型的I/O口芯片介绍 153
8.1.3 数据线、控制线的连接 159
8.1.4 译码信号的形成―系统扩展
的寻址 159
8.2 并行I/O接口芯片扩展示例 161
8.2.1 利用锁存器与缓冲器扩展并行的
输入/输出口示例 161
8.2.2 利用8255A扩展并行的输入/
输出口示例 163
8.3 51单片机键盘/显示接口技术 164
8.3.1 由Intel8255A控制的段LED静态
显示示例 164
8.3.2 8段LED动态显示 166
8.3.3 矩阵键盘 169
8.3.4 键盘/显示接口综合设计举例 171
8.4 51单片机模拟量接口技术 174
8.4.1 概述 175
8.4.2 8位并行D/A转换器DAC0832
接口示例 176
8.4.3 8位并行A/D转换器ADC0809
接口示例 182
8.5 实验与设计 185
实验1 DAC0832单缓冲实验 185
实验2 ADC0809实验 187
设计1 电子密码锁的设计 189
设计2 波形发生器的设计 189
本章小结 189
习题 189
第9章 51系列单片机 串行总线的扩展 191
9.1 51单片机与I2C总线接口技术 192
9.1.1 I2C总线概述 192
9.1.2 I2C总线典型器件AT24C02
应用举例 194
9.2 51单片机与SPI总线接口技术 197
9.2.1 SPI总线概述 197
9.2.2 SPI总线典型器件X25045
应用举例 198
9.3 51单片机与单总线(1-wire)接口
技术 202
9.3.1 单总线(1-wire)概述 203
9.3.2 单总线典型器件DS18B20应用
举例 203
9.4 51单片机与定串行集成芯片应用
举例 209
9.4.1 串行A/D接口芯片TLC2543 209
9.4.2 串行键盘/显示器串行接口芯片
HD7279 213
本章小结 219
习题 219
第10章 单片机应用 系统的设计 220
10.1 单片机应用系统结构以及设计
内容 221
10.1.1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一般硬件
组成 221
10.1.2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内容 223
10.2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实例―― 集中
供暖小型换热站控制系统的设计 224
10.2.1 系统描述 224
10.2.2 设计方案 225
10.2.3 硬件电路设计 225
10.2.4 软件设计 229
本章小结 229
第11章 μVision2与Proteus 使用基础 230
11.1 μVision2集成开发环境 231
11.1.1 File、Edit和View菜单 231
11.1.2 Project、Debug和Flash菜单 233
11.1.3 Peripherals、Tools和Window
菜单 235
11.2 用μVision2建立与调试工程 235
11.2.1 工程创建、设置、编译与
链接 236
11.2.2 用μVision2调试工程 238
11.2.3 C51程序调试举例说明――
HELLO.C 242
11.2.4 Keil C51的调试举例 243
11.3 Proteus快速入门 245
11.3.1 集成Proteus ISIS环境 245
11.3.2 电路原理图设计 250
11.4 Proteus仿真工具介绍 255
11.4.1 探针 255
11.4.2 虚拟仪器 255
11.4.3 信号发生器 256
11.4.4 仿真图表 256
11.5 Proteus软件中的C51程序运行
与调试 257
11.5.1 连线运行 257
11.5.2 在线运行 257
本章小结 258
习题 259
附录A ASCII码字符表 260
附录B 单片机应用资料的网上查询方法 261
参考文献 262

前言/序言

前 言

作为微型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分支——单片机发展迅速,应用领域日益扩大,特别是在工业测控、智能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产品、家电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世界上许多集成电路生产厂商相继推出了各种类型的单片机,尤其是美国Intel公司生产的MCS-51系列单片机,由于其具有集成度高、处理能力强、可靠性高、系统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易于使用等优点,迅速占领了工业测控和自动化工程应用的主要市场,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尽管目前世界各大公司研制的各种高性能、不同型号的单片机不断问世,但由于MCS-51单片机具有易于学习和掌握、性价比高等优点,并且以MCS-51单片机基本内核为核心的各种扩展和增强型的单片机不断推出,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再加上几十年来,国内已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资料、完整的实验环境与开发设备,因此51系列单片机技术非常适合课堂教学,学懂、弄通51单片机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也就打好了学习、应用单片机的基础。

在ARM微控制器刚推向市场时,曾有人断言,它将独占单片机市场。而几年来市场销售情况证明,8位字长的单片机市场主流没有发生变化,而且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功能的不断增强及其应用规范性,目前应用于嵌入式系统的计算机内核绝大部分是单片机。所以说,单片机是构成嵌入式应用系统中最典型的主流机型。学好单片机基本理论及其技术,是开发、设计各类嵌入式应用系统的基础。

本书在第3版的基础上,充实了大量的示例、主要章节提供了实验与设计、补充了Proteus基础知识,编排的更符合教学规律和要求,力求论述精炼、正确、由浅入深、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全书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力争把本书编写成经典。

本书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以51系列单片机硬件为硬件基础,以汇编语言为软件编程基础(部分程序由C语言提供),系统、全面地介绍了51系列单片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应用,是一本重在原理与应用、兼顾理论的实用教程。本书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实例丰富,符合当前单片机课程的教学要求。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51系列单片机硬件结构、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51系列单片机内部功能部件(并行I/O口、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串行口)的应用基础、51系列单片机外部并行口扩展技术、51系列单片机外部串行总线(SPI、I2C、1—wire)扩展技术、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Vision2和Proteus使用基础。本书在每一部分都提供了大量的示例进行讲解,在示例的开始进行了示例分析,示例的结束进行了总结,并提出问题让读者思考、修改,硬件设计示例都经过Proteus仿真;每章并附有本章小结和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本书的另一个特色是对主要章节提供了实验与设计内容。在实验上给出实验目的、电路、基本内容、参考程序,上课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实验进行丰富与设计;设计题是为了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提出了设计要求,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在硬件和软件上进行详细的设计。

本书的作者都是长期使用单片机进行教学、科研和实际生产工作的教师和工程师,有着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在内容编排上,按照读者学习的一般规律,结合大量实例讲解,能够使读者快速、真正的掌握51单片机的使用。

本书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案例清晰、直观;示例引导,专业经典;学以致用,注重实践。


本书的读者对象:高等学校自动化、电气工程、电子类、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教学用书;自动化公司开发等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由姜志海、黄玉清、刘连鑫编写。第1、2、5、6、7章由姜志海编写;第3、4、11章由黄玉清编写;第8、9、10章由刘连鑫编写。全书由姜志海负责整理与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专家和同行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他们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鉴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新的单片机芯片不断涌现,其应用技术也在高速发展,书中难免有不完善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嵌入式系统开发实战》 本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核心技术与实践方法,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丰富的实战经验。全书结构清晰,内容循序渐进,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层层递进,力求让读者在理解原理的同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嵌入式系统基础 本部分为读者搭建了理解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基石。 嵌入式系统概述: 详细阐述了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特点、组成部分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领域,如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医疗设备、汽车电子等。通过丰富的实例,让读者直观感受嵌入式系统的魅力。 微控制器(MCU)选型与基础: 深入介绍不同类型微控制器的架构、性能参数、接口特性以及选型原则。特别关注了主流微控制器系列(如ARM Cortex-M系列)的通用指令集、中断机制、低功耗模式等核心概念,为后续的硬件开发打下基础。 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 指导读者如何配置交叉编译工具链、集成开发环境(IDE)以及调试器。涵盖了从代码编写、编译、链接到下载和调试的全过程,让读者能够高效地搭建自己的开发平台。 C语言在嵌入式开发中的应用: 强调了C语言作为嵌入式开发主流语言的重要性,系统讲解了指针、内存管理、位操作、结构体等在资源受限的嵌入式环境中高效运用的技巧。通过大量的代码示例,帮助读者掌握编写高效、可靠的嵌入式C程序的关键。 第二部分:嵌入式硬件交互与驱动开发 本部分聚焦于如何让微控制器与外部世界进行交互。 GPIO(通用输入输出)端口控制: 详细讲解了GPIO的工作原理、配置方法以及如何通过GPIO控制LED、读取按键输入等基本操作。 中断系统详解: 深入剖析了中断的产生、响应、优先级管理以及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重点讲解了外部中断、定时器中断、串口中断等常见中断源的应用,使读者能够实现高效、实时的事件响应。 定时器与计数器: 阐述了定时器和计数器在实现延时、定时测量、PWM(脉冲宽度调制)输出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实例演示,让读者掌握如何利用定时器精确控制硬件行为。 ADC(模数转换)与DAC(数模转换): 讲解了ADC用于采集模拟信号(如温度、光照强度)以及DAC用于输出模拟信号(如控制电机速度、驱动音频输出)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通信接口技术: 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 详细介绍UART的通信原理、波特率设置、数据帧格式以及如何实现设备间的串行通信,常用于与PC或其他嵌入式设备进行调试或数据交换。 SPI(串行外设接口): 讲解SPI协议的主从模式、数据传输方式以及在连接高速外设(如SD卡、传感器)中的应用。 I2C(集成电路总线): 阐述I2C总线的特点、寻址方式以及在连接多个外设(如EEPROM、ADC/DAC芯片)时的优势。 CAN(控制器局域网): 深入分析CAN总线的帧格式、仲裁机制以及在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 存储器接口: 介绍外部RAM、ROM(如Flash)的接口特性、访问时序以及在嵌入式系统中扩展存储器的方法。 第三部分:嵌入式软件设计与操作系统 本部分关注嵌入式系统的软件架构和更高级的开发技术。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原理与应用: 详细介绍RTOS的核心概念,如任务管理、任务调度、进程间通信(IPC)、信号量、互斥锁、事件标志等。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如何使用RTOS来构建复杂、多任务的嵌入式应用,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重点讲解了FreeRTOS等主流RTOS的使用方法。 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讲解编写高质量设备驱动程序的方法论,包括驱动程序的层次结构、中断处理、DMA(直接内存访问)的使用以及驱动程序的调试技巧。 嵌入式软件架构设计: 探讨了分层设计、模块化设计等嵌入式软件架构的常用模式,以及如何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架构。 嵌入式系统调试技术: 介绍了硬件调试器(如JTAG/SWD)、逻辑分析仪、示波器等调试工具的使用方法。重点讲解了断点调试、单步执行、变量查看、内存检查等调试技巧,帮助读者快速定位和解决软件问题。 嵌入式系统性能优化: 探讨了代码优化、内存优化、功耗优化等提高嵌入式系统性能的关键技术。 第四部分:嵌入式系统项目实践 本部分通过一系列典型的项目案例,将前面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智能家居传感器节点: 设计并实现一个连接温湿度、光照等传感器的节点,通过无线模块将数据上传到云端或本地服务器。 工业自动化数据采集与控制: 开发一个用于监测和控制工业生产过程的嵌入式系统,集成多种传感器和执行器,并支持远程监控。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原型: 构建一个简化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原型,实现音乐播放、导航信息显示等基本功能。 医疗监护设备接口: 设计用于连接心率、血氧等生理信号传感器的嵌入式接口,并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初步处理。 通过这些项目,读者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更能培养独立解决实际嵌入式系统开发问题的能力。本书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读者从入门到精通,成为一名合格的嵌入式系统工程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绝对是我近年来阅读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书籍之一。它不是那种“看了等于没看”的泛泛之谈,而是真正能够指导实践、深入原理的书。 书的开篇部分,作者对数字逻辑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梳理,为读者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我之前对一些底层的概念一直有些模糊,但通过这本书的讲解,我终于能够将它们串联起来。特别是对CPU内部结构和指令执行流程的描述,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详细的时序图,将原本枯燥的二进制指令执行过程讲得活灵活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各种寻址方式的详细解释。作者通过大量的代码示例,生动地展示了立即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间接寻址在实际应用中的用法。我甚至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在开发板上运行对应的代码,感受它们之间的差异。这种“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让我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在学习I/O端口的控制时,这本书真的让我豁然开朗。它不仅仅是讲解了P0、P1、P2、P3口的功能,更是深入分析了它们的内部结构,比如上拉电阻、输出驱动能力等。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配置寄存器来实现输入、输出、开漏输出等不同模式。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例子,控制LED灯的闪烁,读取按键的按下状态,感觉自己真的掌握了与硬件交互的“钥匙”。 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定时器/计数器模块的讲解。它不仅仅是讲解了定时和计数的基本功能,更是深入介绍了PWM(脉冲宽度调制)的生成原理和应用。我之前一直对PWM感到困惑,但这本书通过详细的数学公式和代码示例,让我理解了如何通过控制PWM的占空比来调节电机的转速,或者控制LED的亮度。 关于中断系统,这本书的讲解堪称典范。作者非常清晰地解释了中断的产生、中断向量表、中断优先级等概念。他强调了中断处理的关键点,比如如何快速响应,如何避免嵌套中断带来的问题。我通过书中提供的实例,成功地实现了按键中断和定时器中断,大大提高了程序的响应效率。 本书在介绍串行通信时,也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UART(串口通信),还是SPI、I2C(两者都是同步通信),作者都给出了详细的原理介绍和应用示例。我利用书中的讲解,成功地让我的单片机与电脑之间进行了数据交换,还通过I2C接口连接了一个外部的传感器,实现了数据的读取。 让我非常感动的是,书中最后几章的综合应用实例。这些实例不仅仅是将前面学到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更是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完整方案。我尝试着跟着做了一个简易的温度测量和显示系统,整个过程都非常顺利,并且最终成功运行了起来。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对话。作者并没有使用过于生硬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一种平实易懂的方式讲解复杂的概念。即使是我这样初学者,也能轻松地跟上他的思路。 总而言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位良师益友。它帮助我建立起了完整的单片机知识体系,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让我能够充满信心地走向嵌入式开发的道路。

评分

拿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这本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它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作者并没有将这本书写成一本简单的“工具书”,而是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单片机的核心原理,并将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书的开头部分,作者对计算机体系结构做了简要的介绍,这为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后,他详细阐述了单片机的基本构成,包括CPU、存储器、I/O接口、定时器、中断系统等。其中,CPU部分的内容尤为精彩,作者深入剖析了指令集、寻址方式、指令周期等关键概念,并通过图示和表格,将抽象的CPU工作流程具象化,让我对单片机的“心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种寻址方式的讲解。无论是立即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还是间接寻址,作者都通过具体的指令示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寻址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这让我能够更灵活地利用指令来访问数据,提高程序的效率。 在讲解存储器时,作者对ROM、RAM、SFR(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划分和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特别是对SFR的讲解,列举了大量实际寄存器的名称、地址和功能,并提供了如何读写这些寄存器的示例代码。这对于我理解如何通过软件来控制硬件至关重要。 书中对I/O端口的讲解也极其到位。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I/O端口(如通用I/O、准双向口、开漏输出等)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过配置寄存器来实现输入、输出、上拉、下拉等功能。我尝试按照书中的示例,用代码控制LED点亮、熄灭,用按键输入信号,感觉就像是在与硬件进行直接对话。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在讲解定时器/计数器时,不仅说明了它的基本功能,还深入探讨了它在 PWM 生成、脉冲测量、事件计数等方面的应用。作者提供的代码示例非常完整,可以直接运行,这大大缩短了我学习和实践的时间。 关于中断系统,作者的讲解非常系统。他不仅介绍了中断的产生机制、中断向量表、中断优先级等基本概念,还详细讨论了如何编写高效、安全的中断服务程序,以及如何处理中断嵌套和中断延时等问题。这对于开发需要实时响应的应用程序至关重要。 在通信接口方面,本书对UART、SPI、I2C等常用串行通信协议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作者不仅介绍了通信原理和数据格式,还提供了硬件接口电路和软件编程实例,让我能够轻松地实现单片机与其他设备(如传感器、模块、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交互。 书中还包含了多个贴近实际的综合应用项目。例如,作者通过实例讲解了如何利用单片机实现数据采集、显示、控制等功能,这些项目都提供了详细的设计思路、硬件连接和程序代码。这让我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深化理解。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用清晰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单片机的世界。它不仅教授了知识,更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

拿到这本《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让我对即将展开的单片机学习之旅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的章节设计非常合理,内容详实,从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到复杂的应用开发,都做了深入的阐述。 书的开篇部分,作者对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的梳理,让我这个之前对这方面了解不多的读者,能够快速地进入状态。他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CPU、存储器、I/O接口等基本组成部分,更是深入剖析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例如,在讲解CPU的指令周期时,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详细的时序图,清晰地展示了CPU是如何一步步地执行指令的,这让我对单片机的“大脑”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各种寻址方式的讲解。作者通过大量的代码示例,生动地展示了立即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间接寻址等不同寻址方式的特点和用法。我甚至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在开发板上运行对应的代码,直观地感受它们之间的差异。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知识的吸收变得更加高效。 在学习I/O端口的控制时,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讲解了P0、P1、P2、P3口的功能,更是深入分析了它们的内部结构,比如上拉电阻、输出驱动能力等。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配置寄存器来实现输入、输出、开漏输出等不同模式。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例子,控制LED灯的闪烁,读取按键的按下状态,感觉自己真的掌握了与硬件交互的“钥匙”。 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定时器/计数器模块的讲解。它不仅仅是讲解了定时和计数的基本功能,更是深入介绍了PWM(脉冲宽度调制)的生成原理和应用。我之前一直对PWM感到困惑,但这本书通过详细的数学公式和代码示例,让我理解了如何通过控制PWM的占空比来调节电机的转速,或者控制LED的亮度。 关于中断系统,这本书的讲解堪称典范。作者非常清晰地解释了中断的产生、中断向量表、中断优先级等概念。他强调了中断处理的关键点,比如如何快速响应,如何避免嵌套中断带来的问题。我通过书中提供的实例,成功地实现了按键中断和定时器中断,大大提高了程序的响应效率。 本书在介绍串行通信时,也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UART(串口通信),还是SPI、I2C(两者都是同步通信),作者都给出了详细的原理介绍和应用示例。我利用书中的讲解,成功地让我的单片机与电脑之间进行了数据交换,还通过I2C接口连接了一个外部的传感器,实现了数据的读取。 让我非常感动的是,书中最后几章的综合应用实例。这些实例不仅仅是将前面学到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更是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完整方案。我尝试着跟着做了一个简易的温度测量和显示系统,整个过程都非常顺利,并且最终成功运行了起来。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对话。作者并没有使用过于生硬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一种平实易懂的方式讲解复杂的概念。即使是我这样初学者,也能轻松地跟上他的思路。 总而言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位良师益友。它帮助我建立起了完整的单片机知识体系,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让我能够充满信心地走向嵌入式开发的道路。

评分

从我手中这本《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的纸张触感和油墨味道,就能感受到它的沉甸甸的学术分量。初次翻阅,就被其细致入微的章节划分和图文并茂的内容所吸引。作者显然在内容编排上下足了功夫,力求让读者能够系统地、全面地掌握单片机这门技术。 书的开篇部分,作者并没有急于进入指令系统和硬件细节,而是先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到数模混合信号的原理,再到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之间的区别,都做了清晰的阐述。这对于我这种之前对硬件原理不太熟悉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很多之前模糊不清的概念,通过这里的讲解,变得豁然开朗。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CPU工作原理时采用的 pendekatan。他不仅仅是描述了CPU的构成,而是非常细致地讲解了指令的获取、译码、执行过程,以及时序控制。通过对不同指令执行周期的分析,让我深刻理解了CPU是如何一步步地处理指令的。这种深入到微观层面的讲解,为我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嵌入式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介绍存储器系统时,本书对ROM、RAM、EEPROM等不同类型存储器的特点、功能以及在单片机中的应用都做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对存储器地址空间的划分和访问方式的讲解,用大量的表格和图示进行了说明,使得我能够清晰地理解CPU如何根据地址找到相应的数据。 这本书在讲解I/O端口时,也做得非常细致。它详细介绍了不同型号单片机(例如,书中以经典的51系列为例)的I/O口特性,比如准双向口、开漏输出等,以及如何通过读写相应的寄存器来控制I/O口的状态。书中提供了大量的代码示例,可以直接操作LED、驱动继电器等,这让我感觉自己仿佛能“触摸”到硬件。 令我感到惊喜的是,本书对定时器/计数器模块的讲解。作者详细介绍了它的各种工作模式,如定时模式、计数模式、PWM模式等,并提供了如何配置定时器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代码。特别是在讲解PWM生成时,作者不仅给出了基本实现方法,还讨论了如何调整占空比和频率,这对于控制电机、舵机等外设非常有价值。 我还对书中关于中断系统的讲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详细解释了中断的产生、中断向量表、中断优先级、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等关键概念。他强调了在编写中断服务程序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中断标志位的清零、避免在中断中进行耗时操作等。这对于提高程序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书的串行通信部分也十分详尽。无论是UART(异步串行通信)、SPI(同步串行通信)还是I2C(总线通信),都进行了详细的原理阐述和应用介绍。作者提供了通信协议的时序图和实际的通信代码,让我能够轻松地实现单片机与其他设备(如传感器、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换。 在实际应用开发方面,本书提供了多个综合性的项目案例,例如数据采集与显示、电机控制系统、简单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等。这些案例的设计都非常贴合实际需求,并且提供了完整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方案,让我能够从实践中学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而言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是一本内容详实、讲解深入、兼具理论高度和实践指导意义的优秀教材。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为我打开了通往嵌入式开发世界的大门。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时,就被它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目录所吸引。翻阅几页后,我就被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深深折服。这本书的讲解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是很多技术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启发性和引导性。 书的开篇部分,作者从最基础的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原理讲起,这对于我这个之前对硬件了解不多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他没有直接跳到单片机的具体细节,而是先构建了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单片机为何要采用特定的设计和工作方式。例如,他对逻辑门、触发器、时序逻辑的讲解,都非常细致,并且与后续的单片机原理紧密相连。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CPU核心的讲解。作者没有简单地列出指令集,而是深入分析了指令的编码、执行过程以及不同寻址方式的优缺点。他通过对几个典型指令的详细剖析,让我能够真正理解CPU是如何解析和执行每一条命令的。我甚至尝试着在脑海中模拟指令的执行过程,这极大地加深了我对CPU工作机制的理解。 在介绍存储器系统时,作者对RAM、ROM、EEPROM的特点、功能以及在单片机中的具体应用都做了详尽的介绍。特别是对SFR(特殊功能寄存器)的讲解,他列举了大量实际寄存器的名称、地址和功能,并提供了如何读写这些寄存器的示例代码。这对于我理解如何通过软件来控制硬件至关重要。 书中对I/O端口的讲解也极其到位。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型号单片机(例如,书中以经典的51系列为例)的I/O口特性,比如准双向口、开漏输出等,以及如何通过读写相应的寄存器来控制I/O口的状态。书中提供了大量的代码示例,可以直接操作LED、驱动继电器等,这让我感觉自己仿佛能“触摸”到硬件。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本书在讲解定时器/计数器时,不仅说明了它的基本功能,还深入探讨了它在 PWM 生成、脉冲测量、事件计数等方面的应用。作者提供的代码示例非常完整,可以直接运行,这大大缩短了我学习和实践的时间。 关于中断系统,作者的讲解非常系统。他不仅介绍了中断的产生机制、中断向量表、中断优先级等基本概念,还详细讨论了如何编写高效、安全的中断服务程序,以及如何处理中断嵌套和中断延时等问题。这对于开发需要实时响应的应用程序至关重要。 在通信接口方面,本书对UART、SPI、I2C等常用串行通信协议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作者不仅介绍了通信原理和数据格式,还提供了硬件接口电路和软件编程实例,让我能够轻松地实现单片机与其他设备(如传感器、模块、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书中还包含了多个贴近实际的综合应用项目。例如,作者通过实例讲解了如何利用单片机实现数据采集、显示、控制等功能,这些项目都提供了详细的设计思路、硬件连接和程序代码。这让我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深化理解。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用清晰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单片机的世界。它不仅教授了知识,更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

这本书,怎么说呢,它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我一直想深入了解单片机,但市面上很多书要么太理论化,要么就是一些零散的开发板例程,很难形成系统性的认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这本书,真的是一次让我眼前一亮的体验。 首先,这本书在讲解基础概念时,就做得非常扎实。它从计算机系统最底层的逻辑门、触发器讲起,然后逐步过渡到CPU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集、流水线、中断等。作者的讲解逻辑非常清晰,层层递进,让我这个之前对这些概念感到晦涩的人,也能够一点点地理解。特别是对CPU指令执行过程的描述,用非常生动的比喻和详细的时序图,把原本枯燥的二进制指令执行过程讲得活灵活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各种寻址方式的详细解释。我之前总是记不住,用起来也一塌糊涂。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代码示例,展示了立即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间接寻址在实际应用中的用法。我甚至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在开发板上运行对应的代码,感受它们之间的差异。这种“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让我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在学习I/O端口的控制时,这本书真的让我豁然开朗。它不仅仅是讲解了P0、P1、P2、P3口的功能,更是深入分析了它们的内部结构,比如上拉电阻、输出驱动能力等。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配置寄存器来实现输入、输出、开漏输出等不同模式。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例子,控制LED灯的闪烁,读取按键的按下状态,感觉自己真的掌握了与硬件交互的“钥匙”。 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定时器/计数器模块的讲解。它不仅仅是讲解了定时和计数的基本功能,更是深入介绍了PWM(脉冲宽度调制)的生成原理和应用。我之前一直对PWM感到困惑,但这本书通过详细的数学公式和代码示例,让我理解了如何通过控制PWM的占空比来调节电机的转速,或者控制LED的亮度。 关于中断系统,这本书的讲解堪称典范。作者非常清晰地解释了中断的产生、中断向量表、中断优先级等概念。他强调了中断处理的关键点,比如如何快速响应,如何避免嵌套中断带来的问题。我通过书中提供的实例,成功地实现了按键中断和定时器中断,大大提高了程序的响应效率。 本书在介绍串行通信时,也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UART(串口通信),还是SPI、I2C(两者都是同步通信),作者都给出了详细的原理介绍和应用示例。我利用书中的讲解,成功地让我的单片机与电脑之间进行了数据交换,还通过I2C接口连接了一个外部的传感器,实现了数据的读取。 让我非常感动的是,书中最后几章的综合应用实例。这些实例不仅仅是将前面学到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更是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完整方案。我尝试着跟着做了一个简易的温度测量和显示系统,整个过程都非常顺利,并且最终成功运行了起来。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对话。作者并没有使用过于生硬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一种平实易懂的方式讲解复杂的概念。即使是我这样初学者,也能轻松地跟上他的思路。 总而言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位良师益友。它帮助我建立起了完整的单片机知识体系,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让我能够充满信心地走向嵌入式开发的道路。

评分

这本书真是太令人惊喜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浅出讲解单片机原理的教材,看了很多资料,都觉得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碎片化,真正能系统性地梳理清楚脉络的实在不多。直到我拿到这本《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简直像是找到了宝藏。 首先,它的理论讲解非常扎实。从最基础的数电、模电知识讲起,循序渐进地引入单片机的基本结构,比如CPU、存储器、I/O接口等等。作者的逻辑非常清晰,层层递进,让我这个之前对硬件了解不多的人,也能慢慢理解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特别是对CPU的工作原理,指令周期的讲解,以及各种寻址方式的剖析,都写得非常到位,让我这个“小白”茅塞顿开。而且,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讲到一个重要的概念,都会立刻引出相应的应用实例,让人能直观地感受到理论的价值。 这本书在讲解微控制器内部结构时,真的做到了详尽入微。比如,对于中断系统的阐述,不仅仅是介绍了中断的产生和响应过程,更深入地分析了各种中断源的优先级、中断向量表的组织方式,以及如何通过软件来管理和使用中断。这对于理解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嵌入式系统开发至关重要。我还特别喜欢它对定时器/计数器模块的讲解,各种工作模式,比如定时模式、计数模式、PWM生成等等,都用清晰的图示和详细的代码示例进行了说明,这使得我在实际项目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功能,大大提升了开发的效率。 另外,本书在讲解I/O端口的控制时,也做得非常出色。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寄存器的作用,比如P0、P1、P2、P3口各自的电气特性和复用功能,以及如何通过读写这些寄存器来实现对外设的控制。对于初学者来说,这部分内容可能有些枯燥,但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实际电路连接图,并配以简洁明了的C语言代码,将抽象的硬件操作具体化了。例如,在讲解LED闪烁和按键扫描时,代码示例非常完整,可以直接拿来运行和修改,这对于建立起“代码控制硬件”的直观感受非常有帮助。 这本书的章节安排也极具匠心。它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按照一个合理的学习路径来组织内容。从基础的单片机结构,到指令系统,再到常用的外设接口(如串口、定时器、ADC/DAC、中断等),最后过渡到实际的应用开发。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 overwhelmed,而是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建立起扎实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它对中断系统的讲解,不仅理论到位,还提供了很多实用的编程技巧,比如如何编写高效的中断服务程序,如何避免中断嵌套带来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在实际项目开发中非常宝贵的经验。 我尤其赞赏的是书中对通信协议的讲解。比如,它详细介绍了UART、SPI、I2C等几种常用的串行通信方式,不仅解释了它们的原理和数据传输格式,还提供了具体的硬件接口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示例。这对于我理解和实现单片机与其他设备(如传感器、显示屏、其他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交互非常有帮助。书中还涉及了一些更高级的通信协议,如CAN总线,虽然讲解可能相对简略,但已经为我打开了更广阔的学习思路。 这本书在讲解复杂概念时,采用了大量的插图和表格,这极大地提高了理解效率。比如,在讲解ADC转换原理时,不仅仅是文字描述,还配有详细的框图和时序图,让人一目了然。同样,在介绍指令集时,每个指令的格式、功能、寻址方式都用表格清晰地列出,方便查阅和记忆。这种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学习过程更加轻松和有趣,也更容易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硬件实现联系起来。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让我非常满意。它不仅涵盖了单片机开发的核心原理,还涉及了实际应用开发中的许多重要方面,比如传感器接口、驱动程序编写、简单的人机交互设计等。书中提供的例程代码质量很高,结构清晰,注释详细,可以直接作为项目开发的起点。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例子,成功地实现了好几个小的应用,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信心。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实用性。它不是一本纯粹的理论书,而是真正为读者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书中的很多案例都来自于实际项目,贴近工程实践,让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开发中是如何应用的。比如,它在讲解如何使用定时器产生PWM信号时,就直接给出了驱动舵机的代码示例,这种“即学即用”的设计,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亲切。作者没有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解复杂的概念。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地跟随作者的思路进行学习。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经常会穿插一些学习技巧和注意事项,这对于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编程习惯非常有益。 总而言之,这本《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绝对是一本值得推荐的教材。它不仅内容丰富、讲解深入,而且非常注重实践应用。无论你是刚刚接触单片机的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想要提升的开发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有价值的内容。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地引导你一步步走进单片机开发的奇妙世界。

评分

刚拿到这本《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就被它厚实的装帧和清晰的排版所吸引。翻阅内容后,更是被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折服。这本书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单片机学习体系,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对于我这种之前对单片机只停留在“听说过”阶段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开篇部分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从计算机组成原理讲起,循序渐进地引入单片机的概念,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逐渐理解其基本构成和工作方式。特别是对CPU、存储器、I/O接口等核心部件的讲解,运用了大量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图示,将抽象的硬件概念具象化,使得理解起来更加轻松。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在讲解指令系统时,并没有枯燥地罗列各种指令,而是深入分析了指令的格式、寻址方式以及执行过程。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指令来完成各种任务,这对于理解单片机的工作机制至关重要。我尤其喜欢它对“指令周期”的讲解,清晰地阐述了CPU取指令、译码、执行的整个过程,让我对单片机的“大脑”有了更深的认识。 本书在介绍各类外设接口时,也做得相当出色。无论是通用I/O口、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还是串行通信接口(UART、SPI、I2C),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作者在讲解每个模块时,都会先介绍其基本原理,然后分析其内部结构和工作模式,最后给出具体的编程实现。例如,在讲解定时器时,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工作模式,还提供了生成PWM信号、测量脉冲宽度的代码示例,这些都极具实践价值。 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对ADC和DAC的讲解。在对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的嵌入式系统中,ADC和DAC的掌握至关重要。本书详细介绍了它们的转换原理、精度、采样率等关键参数,并提供了实际的接口电路和编程示例。这对于我理解和实现一些需要与模拟世界交互的项目非常有帮助。 另外,本书在讲解中断系统时,也做到了深入细致。它详细介绍了中断的产生、响应、优先级、中断向量表等概念,并提供了编写中断服务程序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这对于开发实时性要求高的嵌入式系统至关重要。书中还讨论了如何处理多中断嵌套的问题,这对于避免程序出错非常有益。 本书的最后部分,着重于实际应用开发。作者通过一些典型的项目实例,如LED控制、按键输入、数码管显示、步进电机驱动等,展示了如何将前面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这些案例都配有完整的电路图和程序代码,使得读者可以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吸引人。作者的叙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同时又富有趣味性。即使是比较抽象的技术概念,也能被解释得通俗易懂。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 总的来说,《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和可读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它不仅为我构建了扎实的单片机理论基础,更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操方法。我非常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单片机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

我必须承认,《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从封面到内容,都透露着一股专业和严谨的气息。作者显然在这个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并将这些宝贵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读者。 书的开头部分,作者对数字逻辑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梳理,为读者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我之前对一些底层的概念一直有些模糊,但通过这本书的讲解,我终于能够将它们串联起来。特别是对CPU内部结构和指令执行流程的描述,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详细的时序图,将原本枯燥的二进制指令执行过程讲得活灵活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各种寻址方式的详细解释。作者通过大量的代码示例,生动地展示了立即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间接寻址在实际应用中的用法。我甚至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在开发板上运行对应的代码,感受它们之间的差异。这种“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让我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在学习I/O端口的控制时,这本书真的让我豁然开朗。它不仅仅是讲解了P0、P1、P2、P3口的功能,更是深入分析了它们的内部结构,比如上拉电阻、输出驱动能力等。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配置寄存器来实现输入、输出、开漏输出等不同模式。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例子,控制LED灯的闪烁,读取按键的按下状态,感觉自己真的掌握了与硬件交互的“钥匙”。 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定时器/计数器模块的讲解。它不仅仅是讲解了定时和计数的基本功能,更是深入介绍了PWM(脉冲宽度调制)的生成原理和应用。我之前一直对PWM感到困惑,但这本书通过详细的数学公式和代码示例,让我理解了如何通过控制PWM的占空比来调节电机的转速,或者控制LED的亮度。 关于中断系统,这本书的讲解堪称典范。作者非常清晰地解释了中断的产生、中断向量表、中断优先级等概念。他强调了中断处理的关键点,比如如何快速响应,如何避免嵌套中断带来的问题。我通过书中提供的实例,成功地实现了按键中断和定时器中断,大大提高了程序的响应效率。 本书在介绍串行通信时,也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UART(串口通信),还是SPI、I2C(两者都是同步通信),作者都给出了详细的原理介绍和应用示例。我利用书中的讲解,成功地让我的单片机与电脑之间进行了数据交换,还通过I2C接口连接了一个外部的传感器,实现了数据的读取。 让我非常感动的是,书中最后几章的综合应用实例。这些实例不仅仅是将前面学到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更是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完整方案。我尝试着跟着做了一个简易的温度测量和显示系统,整个过程都非常顺利,并且最终成功运行了起来。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对话。作者并没有使用过于生硬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一种平实易懂的方式讲解复杂的概念。即使是我这样初学者,也能轻松地跟上他的思路。 总而言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位良师益友。它帮助我建立起了完整的单片机知识体系,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让我能够充满信心地走向嵌入式开发的道路。

评分

当我拿起这本《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的技术书籍良莠不齐。然而,翻阅几页之后,我就被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深深吸引。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对单片机领域有着极其深入的理解,并且善于将复杂的概念用清晰易懂的方式传达给读者。 首先,本书在讲解基础概念时,就做得非常扎实。它从数字电路的基础讲起,一步步地引入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CPU内部结构时所采用的方法。他并没有仅仅罗列指令集,而是深入剖析了指令的编码、执行过程以及不同寻址方式的优缺点。通过对几个典型指令的详细剖析,我能够真正理解CPU是如何解析和执行每一条命令的。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各种寻址方式的详细解释。作者通过大量的代码示例,生动地展示了立即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间接寻址在实际应用中的用法。我甚至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在开发板上运行对应的代码,感受它们之间的差异。这种“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让我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在学习I/O端口的控制时,这本书真的让我豁然开朗。它不仅仅是讲解了P0、P1、P2、P3口的功能,更是深入分析了它们的内部结构,比如上拉电阻、输出驱动能力等。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配置寄存器来实现输入、输出、开漏输出等不同模式。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例子,控制LED灯的闪烁,读取按键的按下状态,感觉自己真的掌握了与硬件交互的“钥匙”。 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定时器/计数器模块的讲解。它不仅仅是讲解了定时和计数的基本功能,更是深入介绍了PWM(脉冲宽度调制)的生成原理和应用。我之前一直对PWM感到困惑,但这本书通过详细的数学公式和代码示例,让我理解了如何通过控制PWM的占空比来调节电机的转速,或者控制LED的亮度。 关于中断系统,这本书的讲解堪称典范。作者非常清晰地解释了中断的产生、中断向量表、中断优先级等概念。他强调了中断处理的关键点,比如如何快速响应,如何避免嵌套中断带来的问题。我通过书中提供的实例,成功地实现了按键中断和定时器中断,大大提高了程序的响应效率。 本书在介绍串行通信时,也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UART(串口通信),还是SPI、I2C(两者都是同步通信),作者都给出了详细的原理介绍和应用示例。我利用书中的讲解,成功地让我的单片机与电脑之间进行了数据交换,还通过I2C接口连接了一个外部的传感器,实现了数据的读取。 让我非常感动的是,书中最后几章的综合应用实例。这些实例不仅仅是将前面学到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更是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完整方案。我尝试着跟着做了一个简易的温度测量和显示系统,整个过程都非常顺利,并且最终成功运行了起来。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对话。作者并没有使用过于生硬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一种平实易懂的方式讲解复杂的概念。即使是我这样初学者,也能轻松地跟上他的思路。 总而言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4版)》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位良师益友。它帮助我建立起了完整的单片机知识体系,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让我能够充满信心地走向嵌入式开发的道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