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高奖项(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10本好书奖(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1994年)、第三届世界华文“冰心文学奖”(2002年),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极有影响的10部作品”。
余华的每一部长篇小说,都震撼着一批又一批的读者。他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活着(新版)》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余华作品:活着》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高奖项(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10本好书奖(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1994年)、第三届世界华文“冰心文学奖”(2002年),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有影响的10部作品”。
余华,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等。作品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波兰、罗马尼亚、土耳其、巴西、以色列、埃及、科威特、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印度和印尼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2014年)等。
★这是真正意义上,让我觉得无话可说的小说。言语让我觉得自己苍白肤浅。
——读者评论
★第1次看的时候还是个学生,在宿舍里 ,躲在床上,大家沉默着看着这本书。最后始终忍不住,对面的女孩带着哭腔开始骂人,怎么可以这样,怎么可以这样?一抬头,大家的眼睛都是红的。
——读者评论
★最后的结束,其实作者也对我们昭示着生命的希望,无论这个生命正经历着怎样的悲苦?
——读者评论
★高中时看过,对我触动很大。然后就把余华的其他基本书都看了。感动。改变了我的人生观。
——读者评论
中文版自序
活着
外文版评论摘要
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那一年的整个夏天,我如同一只乱飞的麻雀,游荡在知了和阳光充斥的农村。我喜欢喝农民那种带有苦味的茶水,他们的茶桶就放在田埂的树下,我毫无顾忌地拿起积满茶垢的茶碗舀水喝,还把自己的水壶灌满,与田里干活的男人说上几句废话,在姑娘因我而起的窃窃私笑里扬长而去。我曾经和一位守着瓜田的老人聊了整整一个下午,这是我有生以来瓜吃得最多的一次,当我站起来告辞时,突然发现自己像个孕妇一样步履艰难了。然后我与一位当上了祖母的女人坐在门槛上,她编着草鞋为我唱了一支《十月怀胎》。我最喜欢的是傍晚来到时,坐在农民的屋前,看着他们将提上的井水泼在地上,压住蒸腾的尘土,夕阳的光芒在树梢上照射下来,拿一把他们递过来的扇子,尝尝他们的盐一样咸的咸菜,看看几个年轻女人,和男人们说着话。
我头戴宽边草帽,脚上穿着拖鞋,一条毛巾挂在身后的皮带上,让它像尾巴似的拍打着我的屁股。我整日张大嘴巴打着哈欠,散漫地走在田间小道上,我的拖鞋吧嗒吧嗒,把那些小道弄得尘土飞扬,仿佛是车轮滚滚而过时的情景。
我到处游荡,已经弄不清楚哪些村庄我曾经去过,哪些我没有去过。我走近一个村子时,常会听到孩子的喊叫:
“那个老打哈欠的人又来啦。”
于是村里人就知道那个会讲荤故事会唱酸曲的人又来了。其实所有的荤故事所有的酸曲都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我知道他们全部的兴趣在什么地方,自然这也是我的兴趣。我曾经遇到一个哭泣的老人,他鼻青脸肿地坐在田埂上,满腹的悲哀使他变得十分激动,看到我走来他仰起脸哭声更为响亮。我问他是谁把他打成这样的?他用手指挖着裤管上的泥巴,愤怒地告诉我是他那不孝的儿子,当我再问为何打他时,他支支吾吾说不清楚了,我就立刻知道他准是对儿媳干了偷鸡摸狗的勾当。还有一个晚上我打着手电赶夜路时,在一口池塘旁照到了两段赤裸的身体,一段压在另一段上面,我照着的时候两段身体纹丝不动,只是有一只手在大腿上轻轻搔痒,我赶紧熄灭手电离去。在农忙的一个中午,我走进一家敞开大门的房屋去找水喝,一个穿短裤的男人神色慌张地挡住了我,把我引到井旁,殷勤地替我打上来一桶水,随后又像耗子一样蹿进了屋里。这样的事我屡见不鲜,差不多和我听到的歌谣一样多,当我望着到处都充满绿色的土地时,我就会进一步明白庄稼为何长得如此旺盛。
……
中文版自序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长期以来,我的作品都是源于和现实的那一层紧张关系。我沉湎于想象之中,又被现实紧紧控制,我明确感受着自我的分裂,我无法使自己变得纯粹,我曾经希望自己成为一位童话作家,要不就是一位实实在在作品的拥有者,如果我能够成为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我想我内心的痛苦将轻微很多,可是与此同时我的力量也会削弱很多。事实上我只能成为现在这样的作家,我始终为内心的需要而写作,理智代替不了我的写作,正因为此,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一个愤怒和冷漠的作家。这不只是我个人面临的困难,几乎所有优秀的作家都处于和现实的紧张关系中,在他们笔下,只有当现实处于遥远状态时,他们作品中的现实才会闪闪发亮。应该看到,这过去的现实虽然充满了魅力,可它已经蒙上了一层虚幻的色彩,那里面塞满了个人想象和个人理解。真正的现实,也就是作家生活中的现实,是令人费解和难以相处的。作家要表达与之朝夕相处的现实,他常常会感到难以承受,蜂拥而来的真实几乎都在诉说着丑恶和阴险,怪就怪在这里,为什么丑恶的事物总是在身边,而美好的事物却远在海角。换句话说,人的友爱和同情往往只是作为情绪来到,而相反的事实则是伸手便可触及。正像一位诗人所表达的: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也有这样的作家,一生都在解决自我和现实的紧张关系,福克纳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他找到了一条温和的途径,他描写中间状态的事物,同时包容了美好和丑恶,他将美国南方的现实放到了历史和人文精神之中,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现实,因为它连接了过去和将来。一些不成功的作家也在描写现实,可是他们笔下的现实说穿了只是一个环境,是固定的、死去的现实。他们看不到人是怎样走过来的,也看不到怎样走去。当他们在描写斤斤计较的人物时,我们会感到作家本人也在斤斤计较。这样的作家是在写实在的作品,而不是现实的作品。前面已经说过,我和现实关系紧张,说得严重一点,我一直是以敌对的态度看待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
海盐,一九九三年七月二十七日
余华的文字,有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吸引力。他的故事,往往发生在普通人的身上,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却能让你感受到生命最深沉的力量。我常常被他笔下人物的韧性所打动,即使生活给了他们无数的打击,他们依然能够微笑着面对。他不是一个制造悲剧的作家,他是在用最真实、最朴素的语言,展现生命本身的力量。他的叙事风格,冷静而客观,不带有太多的个人情感色彩,但正是这种冷静,反而让读者更容易体会到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挣扎。我喜欢他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些细微的情感变化,那些无法言说的愁绪,都通过他精准的笔触展现在我们面前。读他的书,就像在品尝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尝时可能有些苦涩,但回味却悠长而甘醇。他让我看到了,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下,生命也依然可以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评分每次翻开余华的书,都像是踏上一段奇特的旅程。他的故事,总是带着一种独特的宿命感,人物似乎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走向既定的命运。然而,在这种宿命的背后,他又展现了人物内心深处的挣扎和不屈。他的人物,不是完美的英雄,也不是卑微的牺牲品,他们只是普通人,在生活的洪流中随波逐流,却又努力地抓住一丝希望。我尤其欣赏他对细节的描绘,那些朴素的、日常的场景,在他的笔下却充满了力量。一碗粗茶淡饭,一个破旧的收音机,一辆吱呀作响的自行车,都能勾勒出人物的生活轨迹,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梦想。他不会回避生活中的残酷,但他也不会让读者沉溺于绝望。总有一种力量,在故事的深处涌动,支撑着人物继续前行。读他的书,我常常会反思,什么是真正的坚韧?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又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他的文字,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人性的复杂,也照出我们内心的渴望。
评分不得不说,余华的文字是有魔力的,它能轻易地将你拉进一个又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让你体验那些你从未想象过的人生。我常常在想,他究竟是如何做到,让那些在苦难中挣扎的人物,依然闪烁着人性最真实的光芒的?他的笔触,细腻而精准,总能捕捉到那些最微小的表情,最细微的动作,然后将它们放大,让我们看到人物内心的波澜。有时,他的故事会让我感到一阵阵心酸,眼泪会不自觉地流下来,但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深深的震撼,一种对生命顽强不屈的敬意。他笔下的人物,往往身处社会的最底层,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但他们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种精神,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即使微弱,也能照亮前行的路。我喜欢他叙事的方式,不急不缓,娓娓道来,仿佛一位老朋友在向你讲述一段段往事。他不会刻意去煽情,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打动人心。读他的书,就像在与生活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评分余华的书,总是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力量,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又带着一丝倔强。我最早接触他,大概是十几年前,那时候还不太懂什么文学,只是觉得他笔下的人物,无论遭受怎样的磨难,似乎都有着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在绝境中寻找一丝光明。读他的文字,就像在观看一场电影,画面感极强,每一个场景都仿佛近在眼前,那种粗粝的质感,那种人物身上冒出的烟火气,都让人深陷其中。他的语言,不像许多作家那样雕琢,反而带着一种朴实无华的力量,直击人心。我一直觉得,能够用最简单的语言,描绘出最复杂的情感,是最令人敬佩的。他的人物,不完美,甚至可以说是充满了缺陷,但正是这种不完美,让他们显得如此真实,如此 relatable。你会从他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人性的复杂,看到生活的不易。即使故事发生在一个遥远的年代,一个与我们生活截然不同的环境中,你依然能感受到那种共通的情感,那种对生存的渴望,对爱的追求,对亲情的珍视。读完余华的书,我常常会陷入一种沉思,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人性的光辉与黑暗,思考我们在命运面前,又能做些什么。这种思考,不是痛苦的,而是带着一种平静的力量,一种对生命的更加深刻的理解。
评分对于余华的作品,我始终怀有一种敬畏之心。他的文字,有一种直抵灵魂的力量,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生命的意义,人性的复杂。我常常觉得,他笔下的人物,都是鲜活的生命,他们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悲欢离合。即使生活对他们并不公平,他们也依然在努力地活着,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他不会刻意去美化生活,也不会刻意去渲染悲剧,他只是真实地展现了生命的本来面目。他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出最动人心魄的故事。我喜欢他对于细节的把握,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场景,在他的笔下却充满了生命力。读他的书,我总能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力量,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一种对未来的希望。他让我明白,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我们也不能放弃对生活的热情,不能放弃对美好的追求。
评分不图点什么,难道要学雷锋做好事吗?
评分感觉不错,价格也很公道,值的购买!
评分听说好评必须85字?不然没有积分?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样才可以达到85字呢?这个问题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去。马云爸爸怎么可以这样欺负我?不给我买冰阔洛也就算了,还让我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评论一定要写85字,哼!好过分啊,一定要记在小本本上! ̄へ ̄
评分书的确不错,快递很快,接下来就要好好阅读啦。体会名家的风采。
评分书不错是正版,搞活动太便宜了,心心念念了好久买的
评分一直想买的书,赶着活动一次买了很多,快递也很给力,第二天就到
评分618优惠,买了很多本,可以看一段时间了,快递很快,书也完好无损,好评
评分618活动买的,美滋滋…无敌的价格
评分非常值,满减后再加200-80卷,这么多书120元拿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