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的灵魂
20世纪伟大的英语诗人
全世界传唱广泛的爱情诗歌
2015年春晚,莫文蔚倾情演绎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刻,
爱你的美丽,用假意或者真心。
但是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容颜老去时的悲伤。
——叶芝 《当你老了》
本书节选均为叶芝较为经典的代表诗作,这部爱的诗集,犹如一曲从长巷里飘出的大提琴曲;或明亮欢快如爱尔兰草原上一曲优美的风笛,将爱情赞颂发展到如此极zhi,甚至超过爱情中的人而存在。在这久远、空阔的时空里,叶芝在孜孜不倦地抒写着自己的、也是人类的永恒命题——生命、尊严、青春、爱情……这部诗集涉及叶芝各个时期的代表之作。叶芝的早期诗歌以其独特的爱尔兰题材而有别于英国浪漫主义诗歌,韵律感强烈,充满柔美、神秘的梦幻色彩,诗中表现出一种忧郁抒情的氛围,笔触颇似雪莱。中期的诗歌中有一种新的精微的具体性,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内容上,也表现在措词上,其结果就是一种新的质朴无华的、具体的风格。它更关注精神的意象和细节,所表现的情感也更为明确。叶芝后期诗歌的风格更为朴实、精确,口语色彩较浓厚,多取材于诗人个人生活及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细节,且多以死亡和爱情为题,以表达某种明确的情感和思索。
十字路口 1
快乐的牧羊人之歌 3
叶 落 9
被拐走的孩子 10
在柳园畔 14
玫瑰 15
致时间十字架上的玫瑰 17
世间的玫瑰 19
因尼丝芙丽湖中小岛 21
爱 怜 22
爱的悲伤 23
当你老了 24
白 鸟 25
谁与弗格斯同行 26
致未来岁月里的爱尔兰 27
苇间风 31
情人述说他心中的玫瑰 33
流浪的安格斯之歌 34
一位诗人致他的爱人 36
他渴望天国的锦缎 37
在七片树林中 39
箭 41
亚当的咒诅 42
临水自赏的老人 45
哦,别爱太久 46
绿盔及其他 47
荷马歌唱的一个女人 49
没有第二个特洛伊 51
我易分心 52
铜便士 53
责任 55
库尔的野天鹅 69
1913 年 9 月 1 日 57
海伦在世时 60
乞丐对乞丐喊 61
衰落的君权 63
东方博士 64
玩 偶 65
一件外套 67
库尔的野天鹅 71
所罗门对示巴 73
学 者 75
论女人 76
赞美她 79
猫与月亮 81
傻瓜的两首歌 83
迈可·罗拔兹与舞者 85
1916 年复活节 87
玫瑰树 92
天将破晓 94
二次降临 96
为我的女儿祈祷 98
塔楼 103
驶向拜占庭 105
塔 108
丽达与天鹅 120
在学童中间 122
旋梯及其他 127
洒了的牛奶 129
拜占庭 130
疯简与主教谈话 133
经过长久沉默 135
我属于爱尔兰 136
最后的诗 139
旋椎体 141
天青石 143
光辉的一天 147
巴奈尔 148
鼓舞 149
长腿蝇 150
约翰·金塞拉哀悼玛丽·摩尔夫人 152
疯简在山上 154
政 治 156
人与回声 157
黑 塔 160
本布尔本山下 162
附录
叶芝年表 169
这本《当你老了/诺贝尔文学奖大系》绝对是我最近读过最触动人心的作品之一,尽管我无法在此详述具体内容,但它的情感力量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回荡。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触,勾勒出岁月的痕迹,以及在时间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珍贵情感。我仿佛能看到书中人物从青葱年少走向白发苍苍的每一个瞬间,他们经历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持与放下,他们的爱与被爱,都如此真实,又如此令人共情。 那种对人生的洞察,对生命无常的理解,以及对衰老这个自然过程的尊重,都在字里行间流露。它不像一本说教的书,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坐在你身边,娓娓道来自己的人生阅历。读着读着,你会不自觉地审视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所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去面对时间的流逝。那些曾经被遗忘的角落,那些被忽略的细节,都在这本书里被重新点亮,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它教会我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也教会我如何以一种更平和、更豁达的心态去拥抱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即使是面对挑战和困难,也能从中找到力量和希望。它让我想起曾经的自己,也让我对未来的自己充满了期待。读完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总想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分享给更多的人。
评分在读《当你老了/诺贝尔文学奖大系》之前,我对于“老去”这个概念,总有一种莫名的抗拒和恐惧。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固有的认知。它以一种极其温暖而又富有洞察力的方式,为我展现了生命不同阶段的美丽。我无法具体描述其中的情节,但那种弥漫在字里行间的平和与智慧,却深深地感染了我。 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他捕捉到了那些转瞬即逝的情感,那些被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以及那些在生命深处悄然绽放的光芒。我仿佛看到了书中人物在时间的流转中,经历着世事变迁,但他们内心的坚韧与善良却从未改变。他们从年轻时的冲动与迷茫,逐渐走向成熟与豁达,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诗意。 这本书并没有宏大的主题,也没有戏剧性的冲突,但它却能触及灵魂最柔软的部分。它让我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在于何处?它是否与年龄的增长有关?读完之后,我意识到,真正的“老去”并非意味着失去,而是智慧的积累,是情感的升华。它让我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了期待,也更加珍惜当下拥有的每一个时刻。这本书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深处的窗户。
评分第一次接触《当你老了/诺贝尔文学奖大系》完全是出于好奇,我想了解一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如何看待“衰老”这一主题的。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此。它并非那种宏大叙事、旁征博引的学术著作,而是以一种极其个人化、内省化的视角,深入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书中的每一章节都像是一幅精美的画卷,描绘着不同的人生片段,但它们又通过一种无形的情感线索紧密相连。我被其中人物的经历深深打动,他们的喜悦、他们的悲伤、他们的遗憾、他们的希望,都如此真实,仿佛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作者并没有回避生活中的艰难,但他始终强调着希望和韧性。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教会我如何去“观看”自己的生命。它引导我去审视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时刻,去体会那些细微的情感变化。读完之后,我对“老去”不再感到恐惧,而是将其视为生命中一段宝贵的旅程。它让我明白,即使年华老去,内心的丰盈和智慧依然是无价之宝。这本书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每一次翻阅,都会让我对生活和生命有新的感悟。
评分不得不说,《当你老了/诺贝尔文学奖大系》是一本能够唤醒我内心深处情感的书。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陷入沉思,回味那些字句带来的触动。它并没有刻意去煽情,但那种朴实无华的文字,却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我能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类情感的深刻理解。 书中描绘的那些人物,他们的生活或许平凡,但他们所经历的情感却是普世的。我看到了他们在面对选择时的犹豫,他们在承受失去时的痛苦,他们在怀揣梦想时的执着。这些都让我觉得,即使我们身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境遇,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挣扎却是相似的。 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思考我所经历的一切的意义。它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方式。它让我明白,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我们如何去体验,如何去感受,如何去爱。它教会我以一种更温柔、更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自己和他人。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内心变得更加平和,也更加充满了力量。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起这本《当你老了/诺贝尔文学奖大系》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诺贝尔文学奖大系”这个名头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些高高在上,读起来可能比较晦涩。然而,翻开书页的那一刻,我便被它独特的叙事方式深深吸引了。它并非那种跌宕起伏、情节紧凑的故事,而更像是一系列娓娓道来的片段,如同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 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返璞归真的智慧。他没有刻意去堆砌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词语都恰到好处,仿佛经过千锤百炼,直击人心。故事中的人物,无论他们身处何种境遇,都展现出了人性中最柔软也最坚韧的一面。我看到了他们的挣扎、他们的无奈,但更多的是他们面对生活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尊严。 尤其是对于“老去”这个主题的探讨,它并没有渲染悲伤或绝望,而是将其描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生长,一种智慧的沉淀。我能感受到那种从容不迫的力量,那种对过往的释怀,以及对未来的坦然。这本书像一股清泉,涤荡了我内心的浮躁,让我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如何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精彩。它不是那种看完就丢的书,而是会让你反复咀嚼,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评分石黑一雄擅长运用零星的回忆编织故事,他认为通过这样一个过滤器,我们可以审视自己的生活。在《上海孤儿》中你大概就可以领略到他这一“娴熟的技巧”。但我有时担心的是,频繁使用这样的技巧会不会助长作家在叙述上的惰性。对于场景、事件地转换、过渡对很多作家来说有时要煞费苦心,比如福楼拜(见纳博科夫对《包法利夫人》的解读)。但在这本书里,石黑一雄却能以“至于这之后发生了什么,我记不清楚了,我只记得……”搪塞而过。如此也许给叙事带来一定自由度,但会不会因此也给叙事的肌理造成伤害呢?
评分父母都是热带植物学家,“我的家庭中只有科学研究是受尊重的。我是败类,是家里唯一从事文学的人。”
评分书还没看,但是绝对值了。用上券后两本十七,还是精装!果然译文出品必属精品啊!!
评分9.乱,无秩序文志》说,儒家“游文于六经之中”。所谓“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些文献,当时并没有称“经”,直到战国后期,庄子转述孔子的话语对老子谈论这六部著作时,才开始有“六经”之说。
评分移民背景却写出了十分古典英国风格的文字,很喜欢内容和背景。活动给力,希望系列继续出
评分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乐荣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不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惧于饥寒,富贵流于逸乐,遂营目 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亦志士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
评分意大利文:Devoco**atterelasalsadisoia
评分我最讨厌看一切关于美食的书,作者文笔不好,味如嚼蜡,许多没吃过的吃食都会被我彻底封杀;作者文笔太好,每次都搞得饿得慌,只想佟湘玉的溜肥肠。
评分影视作品不错 特意来看下文字版的 加上是诺贝尔获奖的作者更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