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当你老了/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爱尔兰] 叶芝 著,宋龙艺 译
图书标签:
  • 文学
  • 诺贝尔文学奖
  • 诗歌
  • 叶芝
  • 经典
  • 外国文学
  • 人文社科
  • 文学奖
  • 爱尔兰文学
  • 诗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501182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037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爱尔兰的灵魂

20世纪伟大的英语诗人

全世界传唱广泛的爱情诗歌

2015年春晚,莫文蔚倾情演绎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刻,

爱你的美丽,用假意或者真心。

但是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容颜老去时的悲伤。

  ——叶芝 《当你老了》


内容简介

   本书节选均为叶芝较为经典的代表诗作,这部爱的诗集,犹如一曲从长巷里飘出的大提琴曲;或明亮欢快如爱尔兰草原上一曲优美的风笛,将爱情赞颂发展到如此极zhi,甚至超过爱情中的人而存在。在这久远、空阔的时空里,叶芝在孜孜不倦地抒写着自己的、也是人类的永恒命题——生命、尊严、青春、爱情……这部诗集涉及叶芝各个时期的代表之作。叶芝的早期诗歌以其独特的爱尔兰题材而有别于英国浪漫主义诗歌,韵律感强烈,充满柔美、神秘的梦幻色彩,诗中表现出一种忧郁抒情的氛围,笔触颇似雪莱。中期的诗歌中有一种新的精微的具体性,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内容上,也表现在措词上,其结果就是一种新的质朴无华的、具体的风格。它更关注精神的意象和细节,所表现的情感也更为明确。叶芝后期诗歌的风格更为朴实、精确,口语色彩较浓厚,多取材于诗人个人生活及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细节,且多以死亡和爱情为题,以表达某种明确的情感和思索。 


作者简介

  叶芝(1856—1939),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是爱尔兰文艺复兴的中心人物,20世纪西方代表性诗人之一。19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诗受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诗的影响,演变出其独特的风格,代表着英文诗从传统到现代过渡的缩影。

目录

十字路口 1

快乐的牧羊人之歌 3

叶 落 9

被拐走的孩子 10

在柳园畔 14

玫瑰 15

致时间十字架上的玫瑰 17

世间的玫瑰 19

因尼丝芙丽湖中小岛 21

爱 怜 22

爱的悲伤 23

当你老了 24

白 鸟 25

谁与弗格斯同行 26

致未来岁月里的爱尔兰 27

苇间风 31

情人述说他心中的玫瑰 33

流浪的安格斯之歌 34

一位诗人致他的爱人 36

他渴望天国的锦缎 37

在七片树林中 39

箭 41

亚当的咒诅 42

临水自赏的老人 45

哦,别爱太久 46

绿盔及其他 47

荷马歌唱的一个女人 49

没有第二个特洛伊 51

我易分心 52

铜便士 53

责任 55

库尔的野天鹅 69

1913 年 9 月 1 日 57

海伦在世时 60

乞丐对乞丐喊 61

衰落的君权 63

东方博士 64

玩 偶 65

一件外套 67

库尔的野天鹅 71

所罗门对示巴 73

学 者 75

论女人 76

赞美她 79

猫与月亮 81

傻瓜的两首歌 83

迈可·罗拔兹与舞者 85

1916 年复活节 87

玫瑰树 92

天将破晓 94

二次降临 96

为我的女儿祈祷 98

塔楼 103

驶向拜占庭 105

塔 108

丽达与天鹅 120

在学童中间 122

旋梯及其他 127

洒了的牛奶 129

拜占庭 130

疯简与主教谈话 133

经过长久沉默 135

我属于爱尔兰 136

最后的诗 139

旋椎体 141

天青石 143

光辉的一天 147

巴奈尔 148

鼓舞 149

长腿蝇 150

约翰·金塞拉哀悼玛丽·摩尔夫人 152

疯简在山上 154

政 治 156

人与回声 157

黑 塔 160

本布尔本山下 162

附录

叶芝年表 169


精彩书摘

  《当你老了/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快乐的牧羊人之歌
  这阿卡迪亚的森林已经死去,
  它们古雅的欢乐也已结束;
  世界以梦想过去为食;
  灰色的真理如今是她的彩绘玩偶;
  然而她仍然转动她不安的头:
  但是啊,这世上病了的孩子们,
  在所有众多变幻不息的事物中
  伴着克罗诺斯。歌唱的沙哑旋律,
  在沉闷的舞蹈中旋转着经过我们,
  唯有语言才确定是好的。
  如今好战的君王在哪里,
  言语讽刺者?——以十字架为证,
  如今那好战的君王在哪里?
  闲话是他们此时的荣光,
  但是啊!她现在不梦了;你梦吧!
  因山崖上的罂粟花是美丽的:
  梦吧,梦吧,因这也是真实。
  (1885年)
  悲伤的牧羊人
  有一个人,悲伤视之为朋友,
  他梦着他高贵的伙伴,悲伤,
  就走出去漫游,沿着闪光的
  嗡嗡的沙滩,那儿风浪涌起:
  他大声地呼唤星星,请求它们
  从银色的宝座上弯腰来安慰他,
  但它们只是自顾自地笑啊唱:
  然后那人,悲伤视之为朋友,
  大喊,昏暗的海,听我悲伤的故事!
  波浪兀自起伏,依旧喊着她古老的呐喊,
  从山岭到山岭,在梦中翻滚不停。
  他躲避她的荣光的追讨,
  在一个遥远的、和缓的山谷止步,
  对着亮晶晶的露珠喊出了他所有的故事。
  但它们什么也没有听见,因它们总是在听
  它们自己:露珠坠落的声音。
  然后那人,悲伤视之为朋友,
  再次来到海边,找到一枚贝壳,
  他想,我要把我沉重的故事讲出来
  直到我的话不断的回响,将它们的
  悲伤送到一颗空洞的、珍珠般的心上;
  我自己的故事会再次自己唱起来,
  我自己的窃窃私语将会是抚慰的,
  看!我古老的重担可以卸去。
  然后他对着珍珠般的边缘轻轻唱;
  但那荒凉的海道上悲伤的居民,
  将他唱的一切变成了含混不清的悲叹,
  卷积在她蛊惑人心的回旋中,将他遗忘。
  (1885年)
  叶落
  秋天在爱我们的长叶之上,
  也在大麦捆间的田鼠之上;
  我们头上的花楸叶子黄了,
  潮湿的野草莓叶子也黄了。
  爱情枯萎之时将我们困住,
  我们悲伤的灵魂疲倦无力;
  激情的季节将我们遗忘前,
  分手,含泪吻你低垂的眉。
  被拐走的孩子
  猛犬林岩石林立的高地
  延伸人一弯清湖,
  湖中漂着一叶葱郁的小岛。
  岛上振翅的苍鹭惊醒了
  昏昏欲睡的河鼠;
  我们的仙桶就藏在那里,
  其中装满了各种浆果,
  还有偷来的红樱桃。
  离开吧,啊,人间的孩子!
  去水边,去荒野
  和一个仙女,手牵着手,
  因为人间充满了哭泣,你远不能懂。
  在遥远的洛塞斯。最远端,
  月光洒下如水波。
  照亮了灰暗的沙滩。
  我们整夜跳舞,
  踩着古老的舞步,
  手臂交错,目光交接
  直到月儿西斜;
  我们跳来跳去,
  追逐着淘气的浪花。
  人间充满了烦恼,
  就连睡眠也充满焦虑。
  离开吧,啊,人间的孩子!
  去水边,去荒野
  和一个仙女,手牵着手,
  因为人间充满了哭泣,你远不能懂。
  那儿水流蜿蜒曲折,
  从格兰卡的山岭喷涌而出,
  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下汇成遍地的水塘,
  草木缝隙的水上几乎透不过一点星光。
  我们在那里寻找沉睡的鲑鱼,
  在它们的耳边低声私语,
  给它们一个不安宁的梦;
  在年轻的小溪边,
  我们轻轻地俯下身子,
  这水边的蕨类挂满欲坠的泪珠。
  离开吧,啊,人间的孩子!
  去水边,去荒野
  和一个仙女,手牵着手,
  因为人间充满了哭泣,你远不能懂。
  他要跟我们来了,
  这个眼神凝重的孩子。
  他将不会再听到小牛犊
  在洒满阳光的山坡上哞哞叫;
  火炉上的水壶安宁的小曲儿
  再也吹不进他的胸脯;
  再也看不见灰鼠在
  燕麦箱周围上蹿下跳。
  因为他来了,人间的孩子,
  来到水边,来到荒野,
  和一个仙女,手拉着手,
  从一个充满了哭泣,你不能懂的人间。
  (1886年)
  在柳园畔
  我和我的爱人在柳园邂逅;
  她迈着洁白如雪的小脚盈盈走来。
  在这树木抽芽的时候,她告诉我要放松地爱;
  但年少无知的我,不愿认同她的想法。
  在溪流潺潺的田野里我和我的爱人邂逅;
  她洁白如玉的手轻轻搭在我倾斜的肩头。
  在这绿草满堤的时节,她告诉我要轻松地活;
  但那时我年少无知,如今泪水满了眼眶。
  ……
《岁月的回响》 一、 封面故事:一张褪色的旧照片 封面设计是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定格了两位老人依偎在夕阳下的场景。女孩手中的一朵雏菊,和男孩眼中含着却未落的泪光,共同勾勒出一个故事的开端。照片的角落,轻轻压着一枚早已褪色的枫叶,仿佛见证了无数个秋去冬来,时光荏苒。这张照片,不仅仅是一个视觉符号,更是本书核心情感的隐喻:生命中那些被岁月沉淀下来的温柔、深情与无悔。它邀请读者一同踏上一段追寻生命真谛的旅程,在喧嚣的世界里,寻觅那份宁静而持久的力量。 二、 序章:时间的低语 故事始于一个宁静的午后。阳光透过老宅的窗棂,洒下一片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的书香与陈年的木头的味道。在这个时间似乎被放慢的空间里,一段尘封的回忆被轻轻唤醒。作者,一位步入人生暮年的智者,开始了对自己生命轨迹的回溯,不仅仅是事件的陈述,更是对那些曾经鲜活过的情感、深刻过的感悟进行梳理与凝望。 他想起初遇时的青涩,如同晨露般晶莹剔透的纯真;他想起为生活奔波的艰辛,汗水与泪水交织的奋斗;他想起爱人离去的悲痛,心如刀割的刻骨铭心;他也想起儿孙绕膝的喜悦,生命延续的温暖与希望。这一切,都如同河流般在他心海中流淌,时而激荡,时而平静。 本书的开篇,并非直接切入波澜壮阔的事件,而是试图营造一种“慢下来”的氛围,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沉思的状态。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日常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比如清晨窗外鸟儿的歌唱,午后一杯热茶的温度,夜晚星空的璀璨。这些细微之处,却承载着生命最本真的喜悦与慰藉。 “时间,是最好的雕刻师,也是最公正的见证者。”作者在序章中写道,“它雕刻了我们的容颜,磨砺了我们的棱角,也沉淀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珍宝。”他提醒读者,生命的意义,并非在于追逐虚幻的繁华,而在于用心去感受,去体味,去铭记。 三、 篇章一:初心的微光 第一篇章“初心的微光”将读者带回到作者青葱的岁月。那是一个充满理想与激情的年代,世界在他的眼中,如同刚刚被揭开的面纱,一切都显得新奇而充满可能。他详细描绘了那个年代特有的社会氛围、生活方式,以及青年人身上那种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 这一部分,作者并未回避青春的懵懂与迷茫。他坦诚地记录了第一次心动的羞涩,第一次的试探与笨拙的追求。那些在月光下许下的诺言,那些偷偷传递的信件,那些因为一点点误会而产生的烦恼,都被他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娓娓道来。然而,更重要的是,在这些青春的悸动中,作者逐渐认识到了自我,明确了自己的志向。 他回忆了影响他人生道路的几位重要人物: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他的智慧如同灯塔,照亮了作者求知的方向;一位正直善良的友人,在迷茫时刻给予了坚定的支持;一位默默付出的家人,他们的爱如同坚实的后盾,让他无所畏惧。这些人物的出现,并非仅仅是情节的推动,更是作者在回忆中对生命中重要关系的一次深刻致敬。 “那时的我们,眼中燃烧着对未来的憧憬,心中怀揣着改变世界的梦想。”作者写道,“即使前路荆棘,我们依旧义无反顾。因为我们相信,一颗年轻的心,拥有足以抵挡一切风雨的力量。” 四、 篇章二:生命之河的激荡 “生命之河的激荡”是本书最为浓墨重彩的部分,它记录了作者人生中最具挑战与色彩的时期。这不仅仅是关于事业的奋斗,更是关于爱情的炽热,关于家庭的责任,以及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前行。 作者详细叙述了他如何抓住机遇,在事业上崭露头角。他并没有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横空出世的天才,而是强调了不懈的努力、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不惧失败的勇气。他描述了那些夜晚,在办公室孤灯下,一遍遍打磨方案,一次次推翻重来。他记录了那些挑战,在董事会上据理力争,在市场竞争中披荆斩棘。这些经历,不仅仅是商业传奇,更是个人价值的实现过程。 在爱情方面,作者描绘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他回忆了与妻子相遇相知的点滴,从最初的相互吸引,到逐渐的深入了解,再到步入婚姻殿堂的坚定。他用了大量笔墨来描绘妻子在他生命中的重要性:她是他的知己,是他的缪斯,更是他疲惫时最温暖的港湾。他写了妻子在他事业低谷时的鼓励,在他成功时的欣慰,以及在家庭生活中,她是如何用细致入微的爱,撑起了一个完整的家。 然而,生命之河并非总是风平浪静。作者也毫不避讳地记录了生活的艰辛与痛苦。他描绘了面对家庭变故的无助,面对身体疾病的抗争,以及在社会变革时期,如何调整心态,适应新的环境。他没有美化苦难,而是用一种更加平和、成熟的态度来审视它们。“痛苦,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更加懂得感恩。” 五、 篇章三:岁月静好的沉思 当生命的河流逐渐趋于平缓,“岁月静好的沉思”篇章展现了作者晚年的生活状态。他开始放慢脚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过往的回味与整理。 这一部分,作者更多地关注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富足。他开始更多地与自然亲近,在庭院中侍弄花草,在山林间漫步。他写到,从一草一木中,他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与轮回;从日升月落中,他感受到了宇宙的浩渺与和谐。 他对亲情的描绘也变得更加细腻。他记录了与儿女的相处,看着他们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生活。他不再是那个事必躬亲的父亲,而是更像一位智慧的长者,用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去引导他们,去祝福他们。他对孙辈的爱,更是将生命的链条延续,他从孩子纯真的笑容中,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阶段,作者开始以一种更加超脱的视角审视人生。他不再为过去的遗憾而耿耿于怀,也不再为未来的不确定而焦虑不安。他学会了“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每一刻。他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升华为对普世价值的理解:善良、真诚、宽容、感恩。 “老去,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智慧的开始。”作者在这一篇章中写道,“当我们不再被年轻的冲动所驱使,我们才能真正聆听内心的声音,看清生命的本质。” 六、 尾声:生命最后的烛光 本书的尾声,作者以一种平和而充满力量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他没有回避死亡,而是将其视为生命旅程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他用一种坦然的态度,回顾自己的一生,对生命中的爱与付出,对经历过的喜悦与悲伤,都表达了深深的感激。 他将自己比作一根即将燃尽的蜡烛,虽然光芒渐弱,但它的余温,却能温暖照亮曾经走过的路,也能为后来者留下一些启示。他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够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鼓励大家去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去勇敢地追求自己心中的美好,去善良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生命,是一场盛大的修行。”作者最后写道,“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扮演怎样的角色,最终,我们都要学会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谐相处。而这份内心的平静与达观,将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七、 核心主题与价值: 《岁月的回响》并非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而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爱、关于成长的内心独白。它没有惊险刺激的情节,却有着触动人心的力量。它所传递的核心价值包括: 对时间与生命的敬畏: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了生命在不同阶段的独特魅力,提醒读者珍惜当下,感受时间的厚重。 爱与情感的珍贵: 从初恋的青涩,到伴侣的扶持,再到亲情的延续,本书深刻描绘了爱在生命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如何成为支撑我们前行的力量。 成长的智慧与力量: 作者坦诚地记录了自己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过程,展现了经历挫折、面对挑战后所获得的宝贵人生智慧。 内心的平静与达观: 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雨之后,作者最终寻得了内心的宁静,这种平和而达观的态度,是本书最值得读者借鉴的精神财富。 生命意义的探索: 通过作者的回顾与反思,本书引导读者去思考生命的真正意义,去发现那些在平淡生活中闪耀的价值。 《岁月的回响》是一本能够陪伴读者静心阅读的书,它如同一次温暖的对话,一次深刻的共鸣。在每一个篇章里,你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或许是青春的迷茫,或许是奋斗的艰辛,或许是暮年的释然。它最终告诉你,生命的伟大,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它真实的、深刻的、充满爱的存在。

用户评价

评分

在读《当你老了/诺贝尔文学奖大系》之前,我对于“老去”这个概念,总有一种莫名的抗拒和恐惧。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固有的认知。它以一种极其温暖而又富有洞察力的方式,为我展现了生命不同阶段的美丽。我无法具体描述其中的情节,但那种弥漫在字里行间的平和与智慧,却深深地感染了我。 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他捕捉到了那些转瞬即逝的情感,那些被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以及那些在生命深处悄然绽放的光芒。我仿佛看到了书中人物在时间的流转中,经历着世事变迁,但他们内心的坚韧与善良却从未改变。他们从年轻时的冲动与迷茫,逐渐走向成熟与豁达,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诗意。 这本书并没有宏大的主题,也没有戏剧性的冲突,但它却能触及灵魂最柔软的部分。它让我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在于何处?它是否与年龄的增长有关?读完之后,我意识到,真正的“老去”并非意味着失去,而是智慧的积累,是情感的升华。它让我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了期待,也更加珍惜当下拥有的每一个时刻。这本书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深处的窗户。

评分

不得不说,《当你老了/诺贝尔文学奖大系》是一本能够唤醒我内心深处情感的书。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陷入沉思,回味那些字句带来的触动。它并没有刻意去煽情,但那种朴实无华的文字,却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我能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类情感的深刻理解。 书中描绘的那些人物,他们的生活或许平凡,但他们所经历的情感却是普世的。我看到了他们在面对选择时的犹豫,他们在承受失去时的痛苦,他们在怀揣梦想时的执着。这些都让我觉得,即使我们身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境遇,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挣扎却是相似的。 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思考我所经历的一切的意义。它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方式。它让我明白,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我们如何去体验,如何去感受,如何去爱。它教会我以一种更温柔、更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自己和他人。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内心变得更加平和,也更加充满了力量。

评分

第一次接触《当你老了/诺贝尔文学奖大系》完全是出于好奇,我想了解一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如何看待“衰老”这一主题的。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此。它并非那种宏大叙事、旁征博引的学术著作,而是以一种极其个人化、内省化的视角,深入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书中的每一章节都像是一幅精美的画卷,描绘着不同的人生片段,但它们又通过一种无形的情感线索紧密相连。我被其中人物的经历深深打动,他们的喜悦、他们的悲伤、他们的遗憾、他们的希望,都如此真实,仿佛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作者并没有回避生活中的艰难,但他始终强调着希望和韧性。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教会我如何去“观看”自己的生命。它引导我去审视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时刻,去体会那些细微的情感变化。读完之后,我对“老去”不再感到恐惧,而是将其视为生命中一段宝贵的旅程。它让我明白,即使年华老去,内心的丰盈和智慧依然是无价之宝。这本书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每一次翻阅,都会让我对生活和生命有新的感悟。

评分

这本《当你老了/诺贝尔文学奖大系》绝对是我最近读过最触动人心的作品之一,尽管我无法在此详述具体内容,但它的情感力量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回荡。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触,勾勒出岁月的痕迹,以及在时间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珍贵情感。我仿佛能看到书中人物从青葱年少走向白发苍苍的每一个瞬间,他们经历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持与放下,他们的爱与被爱,都如此真实,又如此令人共情。 那种对人生的洞察,对生命无常的理解,以及对衰老这个自然过程的尊重,都在字里行间流露。它不像一本说教的书,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坐在你身边,娓娓道来自己的人生阅历。读着读着,你会不自觉地审视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所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去面对时间的流逝。那些曾经被遗忘的角落,那些被忽略的细节,都在这本书里被重新点亮,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它教会我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也教会我如何以一种更平和、更豁达的心态去拥抱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即使是面对挑战和困难,也能从中找到力量和希望。它让我想起曾经的自己,也让我对未来的自己充满了期待。读完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总想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分享给更多的人。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起这本《当你老了/诺贝尔文学奖大系》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诺贝尔文学奖大系”这个名头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些高高在上,读起来可能比较晦涩。然而,翻开书页的那一刻,我便被它独特的叙事方式深深吸引了。它并非那种跌宕起伏、情节紧凑的故事,而更像是一系列娓娓道来的片段,如同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 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返璞归真的智慧。他没有刻意去堆砌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词语都恰到好处,仿佛经过千锤百炼,直击人心。故事中的人物,无论他们身处何种境遇,都展现出了人性中最柔软也最坚韧的一面。我看到了他们的挣扎、他们的无奈,但更多的是他们面对生活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尊严。 尤其是对于“老去”这个主题的探讨,它并没有渲染悲伤或绝望,而是将其描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生长,一种智慧的沉淀。我能感受到那种从容不迫的力量,那种对过往的释怀,以及对未来的坦然。这本书像一股清泉,涤荡了我内心的浮躁,让我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如何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精彩。它不是那种看完就丢的书,而是会让你反复咀嚼,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评分

??长日将尽/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作品

评分

移民背景却写出了十分古典英国风格的文字,很喜欢内容和背景。活动给力,希望系列继续出

评分

很好,就是太少了,买到手就一点点,基本没有认真评论过,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积分, 这个福利真的很不错,妥妥每次都写100多字,这是第N次在网上买东西了,棒棒棒,好厉害好厉害,东西便宜质量好,物美价廉,买的放心,用的放心, 开心, 感觉都买上瘾了,买买买根本停不下来,东西多而且又全,划算,方便,实惠,包装也好,没有任何损

评分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系列,以巨大情感力量,发掘隐藏深渊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品远山淡影/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作品 [A Pale View of Hills]

评分

知道石黑一雄是他获了诺奖,先在京东买了他的《浮世画家》,讲真,读完不是很喜欢,想读一下他的其它作品,买了《被掩埋的巨人》《远山淡影》,还有他的短篇故事集《小夜曲》,不知道读完后是否能了解他的写作风格。上译的这套书很简洁,书都没有序,直接了当,这点倒是很喜欢。

评分

《小夜曲》是石黑一雄的头一部短篇集,全书以音乐为线索,由五个看似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故事组成。故事的主要人物都同音乐情牵相关:郁郁不得志的餐厅乐手,风光不再的过气歌星,孤芳自赏的大提琴手,为求成功被迫整容的萨克斯手等等,多是对音乐一往情深,对生活却满腹牢骚。情节或荒诞不经,或令人唏嘘,借音乐人生这个主题,表现了作者一贯的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反思: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命运的嘲弄,才华的折磨,以及庞大社会机器控制下被压抑的情感……

评分

满意满意,非常满意,和朋友一起买了好多呢。活动价买的很是划算啊,希望以后多做活动,好填满我的小小图书馆~!

评分

内容好符合名字啊,绝对远山淡影,需要细细品位作者的写作手法,细细体会表达的情感。

评分

Ps:以下几页是理解全书的关键,注意回忆的真实性和人物身份的不一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