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7版)》与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机械制图》编写组编,何铭新、钱可强、徐祖茂主编《机械制图》(第7版)教材(以下简称主教材)配套使用。本套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7版)》是在2010年第6版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5年制订的“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兄弟院校使用《机械制图习题集(第7版)》第6版的反馈信息、近年来修订发布的有关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当前本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向,以及配套主教材第7版修订的。《机械制图习题集(第7版)》的编排顺序与主教材一致。考虑到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本课程有多种类型和不同学时,《机械制图习题集(第7版)》的习题和作业有一定余量,各高等学校可参照教学基本要求,按教学大纲选取所需内容。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7版)》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机械类、近机械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函授大学、电视大学等其他类型学校有关专业选用。与本习题配套的《机械制图习题解答》多媒体课件也作了相应的修订,请登录jxzhitu.tongji.edu.cn查询有关信息。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字体练习
图线、比例、绘图仪器和制图工具的用法、尺寸注法、斜度和锥度
椭圆画法、曲线板用法、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圆弧连接
在A3图纸上用1:1的比例抄绘两个图形
第二章 AutoCAD基础(略)
第三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点的投影
直线的投影(一)
直线的投影(二)平面的投影(一)
平面的投影(二)直线与平面以及两平面的相对位置(一)
直线与平面以及两平面的相对位置(二)换面法(一)
换面法(二)
第四章 立体的投影
平面立体及其表面上的点和线
曲面立体及其表面上的点和线
分析平面立体的截交线,并补全这些截断的、缺口的、穿孔的平面立体的三面投影
分析回转体的截交线,并补全这些截断的、缺口的、穿孔的回转体的三面投影
分析回转体的截交线,并补全这些截断的、缺口的回转体的三面投影
分析回转体表面的交线,补全回转体相贯、切割、穿孔后的诸投影(一)
分析回转体表面的交线,补全回转体相贯、切割、穿孔后的诸投影(二)
第五章 组合体的视图与形体构思
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关系
任选六个立体图,分别在下面六个粗线框内按细线格数量画组合体三视图的
徒手草图
根据立体图上所注尺寸,用1:1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
补画视图中所缺图线
在组合体上作线面分析
读图初步
读懂两视图后,补画第三视图(一)
读懂两视图后,补画第三视图(二)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根据立体图或模型在A3图纸上用1:2比例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并标注尺寸
形体构思和构型设计
第六章 轴测图
用简化伸缩系数画出下列物体的正等测(一)
用简化伸缩系数画出下列物体的正等测(二)
画出下列物体的斜二测
第七章 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
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
剖视图的概念与全剖视图
全剖视图
半剖视图
局部剖视图
用两个平行或相交的剖切平面剖开物体后,把主视图画成全剖视图
剖视图综合练习
断面图
根据所给视图,在A3图纸上画出机件所需的剖视图、断面图和其他视图,并标注尺寸
第八章 标准件和齿轮
螺纹的规定画法和标注
螺纹紧固件的画法与规定标记
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
直齿圆柱齿轮的规定画法
键、滚动轴承和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画法
第九章 零件图
零件表达方案与尺寸标注
表面结构、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的代(符)号及其标注
读零件图(一)
读零件图(二)
读零件图(三)
在A3图纸上按轴测图画零件图
第十章 装配图
画装配图(一):在A3图纸上画夹紧卡爪装配图
画装配图(二):在A3图纸上画手压阀装配图
读装配图(一):夹线体
读装配图(二):换向阀
读装配图(三):齿轮泵
第十一章 展开图和焊接图
展开图
前言/序言
本习题集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与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机械制图》编写组编,何铭新、钱可强、徐祖茂主编《机械制图》(第7版)教材配套使用,适用于高等学校机械类、近机械类各专业,也可供函授大学、电视大学等其他类型学校有关专业选用。
本习题集是在2010年第6版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5年制订的《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兄弟院校使用本习题集第6版的反馈信息、近年来修订发布的有关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当前本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向,以及配套主教材第7版而修订的。与本习题集配套的《机械制图习题与解答》课件也作了相应修订,可供选用。
本习题集仍保留第6版的特点、基本内容和构架,加*号标题的内容是选学内容,加*号的题目是拓展或难度较高的题目,不需要选学或拓展、加深时可不选用。本版所作的调整和使用建议简要说明如下:
(1)由于设计院的图样都已用计算机绘制,各校本课程的作业也早已不画上墨图,因而在本习题集中也仍与第6版相同,不提作业上墨的要求。
(2)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继续适当加强计算机上机操作的能力和徒手绘图的技能,教师可在本习题集中按需指定若干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用计算机绘制或绘制徒手草图。因第一章中的大部分习题和作业可以用作第二章计算机上机操作的内容,所以第二章AutoCAD基础仍未编入相应的习题和作业,而且在其他各章中也未具体指定哪个习题或作业要求学生用计算机绘制,在教学过程中,请任课教师按需布置适量的作业用计算机绘制。务请使用本习题集的师生关注。
(3)由于主教材将第三章中有关投影变换的内容集中到该章最后,另立一节,所以本习题集也按此作了相应的较大调整和改编。
(4)由于主教材对第五章的章名、该章第五节的节名及该节的内容稍有调整,所以本习题集也相应地对该章的章名、该章第五节的节名及有关该节的习题所在的这一页的标题作了调整。同样,由于主教材更换了第八章的章名,本习题集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5)由于主教材将选学内容展开图和焊接图合并成一章并放在主教材的最后,所以本习题集也相应地将展开图的习题所在的这一页移到最后。
(6)除了上述各点外,本版对本习题集第6版的其他所有内容都适当作了一些理顺、调整和勘误的工作,并按最近修订发布的国家标准作了修正和更新。
本习题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委托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谭建荣教授和北京理工大学董匡耀教授审阅。审稿人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习题集由钱可强、何铭新、徐祖茂主编。参加本习题集与配套课件《机械制图习题与解答》修订工作的有同济大学钱可强、何铭新、徐祖茂、司徒妙年、李怀健、杨裕根、陈立群、潘群、陈晓蕾、陈国根、孙雄,上海交通大学卞樽等。
由于水平有限,选编的习题和作业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使用本习题集的师生和读者批评指正。
请扫封底上的二维码或输入http://jxzhitu.tongji.edu.cn登录网站,查询和下载本习题集相关教学资料。
《机械制图基础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机械工程、制造工艺、工业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及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机械制图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平台。本书紧密结合当前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实际应用需求,内容涵盖了机械制图的各个核心方面,从基础的图样绘制规范到复杂的零件设计表达,再到现代三维建模技术的初步应用,力求使读者能够掌握机械制图的核心语言,理解机械零件的设计意图,并具备独立完成工程图纸绘制和解读的能力。 第一部分:机械制图基础理论与基本规范 本部分将系统梳理机械制图的理论基石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确保读者建立扎实的理论认知。 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 详细阐述GB/T 16949《技术图样-基本规则》等一系列国家标准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包括图幅、标题栏、图框、比例、线型、字体的规定。强调标准化在工程图纸交流中的关键作用,理解标准的重要性远不止于形式,更是确保信息准确传递、避免误解的生命线。 视图与投影: 深入讲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形成、配置和相互关系,以及常用的特殊视图,如剖视图(全剖、半剖、局部剖)、斜视图、转向视图等。通过大量的例图分析,使读者清晰掌握如何根据零件的形状和功能选择最恰当的视图来完整、准确地表达零件的几何形状。特别强调了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投影法的区别及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 基本图示方法: 详细介绍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规范。零件图部分,涵盖了尺寸标注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极限尺寸与公差、表面结构、粗糙度、技术要求等),以及零件的视图选择、剖切方法、简化画法等。装配图部分,则侧重于表达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安装位置、工作原理,包括装配序号、明细栏的填写规范,以及装配工艺要求等。 形位公差与技术要求: 这是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部分将系统讲解形位公差的各种符号、标注方法,包括位置公差、方向公差、形状公差、倾斜公差等,并深入分析其对零件功能的影响。同时,详细介绍表面粗糙度符号、标注方法及其选择依据,以及其他重要的技术要求,如热处理、表面处理、配合要求等,强调这些技术要求是保证零件功能和产品质量的关键。 第二部分: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与绘制 本部分将聚焦于机械工程中最常见的几类典型零件,通过实例分析和绘制练习,培养读者针对不同零件特点进行视图表达的能力。 轴类零件: 详细讲解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视图选择的原则(通常采用主视图和左视图),以及尺寸标注的要点,包括长度、直径、倒角、圆角、键槽、轴承位等的标注。重点突出轴类零件的受力特性和装配要求如何体现在图纸上。 盘盖类零件: 介绍盘盖类零件的结构特征(如薄壁、有孔、有加强筋等),以及视图选择的策略(通常采用主视图、俯视图、剖视图),并结合实例讲解孔的标注、退刀槽、沉头孔、锥度孔等的绘制方法。 联系件: 涵盖螺纹件(螺钉、螺母、螺栓)和键、销等连接件的图示方法。重点介绍螺纹的画法(工作螺纹、粗牙、细牙、左旋、右旋),螺纹孔的标注,以及键、销的形状、尺寸和安装要求。 齿轮与蜗轮蜗杆: 介绍齿轮(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锥齿轮)和蜗轮蜗杆的基本结构、视图表达方法,以及关键尺寸(模数、压力角、齿数、螺旋角等)的标注。强调齿轮图纸是齿轮加工制造的直接依据,其准确性至关重要。 弹簧: 讲解螺旋压缩弹簧、螺旋拉伸弹簧、涡卷弹簧等常见弹簧的视图表达方式,以及弹簧的主要参数(线径、中径、圈数、自由高度、弹簧力等)的标注。 第三部分:装配图的绘制与分析 装配图是表达机器或部件工作原理、装配关系和整体结构的关键图样。 装配图的视图选择与配置: 讲解装配图的视图选择原则,如何通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以及必要的剖视图来全面展示部件的整体结构和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 零件的装配序号与明细栏: 详细介绍装配序号的标注方法,以及明细栏的填写规范,包括零件名称、材料、规格、数量等要素,强调其在装配、采购和维修中的重要性。 剖视图在装配图中的应用: 重点讲解不同类型的剖视图(如阶梯剖、局部剖)在装配图中的应用,如何通过剖切清晰地展现内部零件的结构和配合情况,同时避免画出不必要的轮廓线。 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介绍装配图上可能出现的技术要求,如配合、公差、表面处理、润滑、以及装配顺序等,这些要求直接指导实际的装配工作。 装配图的分析: 引导读者如何通过阅读装配图来理解部件的工作原理、各零件的安装位置和配合关系,以及检查装配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四部分:现代机械制图技术导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CAD软件已成为现代机械设计的主流工具。本部分将对现代机械制图技术进行初步介绍,为读者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三维CAD软件概述: 简要介绍主流的三维CAD软件(如SolidWorks, CATIA, Pro/ENGINEER, Inventor等)的基本功能和在机械设计流程中的作用。 参数化建模基础: 讲解参数化建模的基本概念,即通过草图、基准特征、实体特征等步骤进行模型构建,并通过参数驱动实现模型的修改和更新。 基于三维模型的工程图生成: 介绍如何从三维模型自动生成二维工程图,包括视图投影、尺寸标注、形位公差标注等,以及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编辑和完善,以满足制图标准的要求。 虚拟装配与仿真: 简要介绍三维CAD软件中的虚拟装配功能,以及进行初步的运动仿真和干涉检查,说明其在验证设计合理性方面的优势。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 1. 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国家标准,理解工程图纸的语言。 2. 熟练运用各种视图和图示方法,准确表达零件和部件的形状、尺寸、结构和技术要求。 3. 理解并掌握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关键技术要求的标注和解读。 4. 能够绘制和识读典型零件图和装配图。 5. 初步了解三维CAD技术在现代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6. 培养严谨细致的工程图纸绘制习惯和分析能力。 本书结构清晰,内容翔实,配有大量精选的例图和练习题,旨在帮助读者建立扎实的机械制图理论基础,并逐步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为未来在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等领域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