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17)

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连强 著
图书标签:
  • 东北发展
  • 区域经济
  • 中国经济
  • 发展报告
  • 东北振兴
  • 经济发展
  • 区域发展
  • 政策研究
  • 产业分析
  • 2017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677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252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东北蓝皮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8
字数:40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和东北振兴进入攻坚期的背景下,客观描述了2016年东北地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东北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总体表现出筑底企稳、稳中有升的态势的巨大成就,深刻剖析了东北振兴过程中存在一系列较为突出的发展问题;并对2017年东北地区发展形势、利好因素和面临挑战,以及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上升空间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郭连强,男,1970年9月生,经济学博士。现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吉林财经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曾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纵横》杂志社副主编、主编,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人事处处长。长期从事产业经济学、金融学研究。研究成果获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长春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出版专著、编著多部,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
  梁启东,男,汉族,1965年5月出生,辽宁省抚顺县人,人文地理学博士,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学研究员、院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兼任省委、省政府咨询委员,省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沈阳市和抚顺市市委、市政府咨询委员,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辽宁省情。被列入省“四个一批”人才工程、省委跨世纪中青年理论人才骨干工程、省优秀人才“百千万工程”(百人层次)。获得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省劳动模范称号,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
  王爱新,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财政金融学、生态环境经济学。兼任黑龙江省数量经济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边疆经济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际、国家,省级社科项目21项,出版专著两部、编著10余部,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30余篇,其中有多篇研究报告被决策部门采纳、有9项成果获奖。
  张志华,研究生学历,研究员,内蒙古社科院副院长,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一层次人选,内蒙古自治区组织部选派美国交流学者,内蒙古自治区人大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自治区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学、文化学。先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重大委托项目“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中国北部边疆历史与现状研究”及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特大文化项目、自治区社科规划重特大委托项目“内蒙古民族文化研究工程”等工程的组织实施,担任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副主任、专家委员会委员并主持多项上述工程子课题。
  张磊,男,1962年生,辽宁黑山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85年7月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吉林省白城地区行署,从事土地规划管理工作。1987年5月调入吉林省农业区划研究所,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工作。1994年8月调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从事""三农""问题研究。2004年任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2006年晋升为研究员。2008年任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现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所党支部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三农”问题、区域经济。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多项,多篇咨询报告获得中共吉林省委孙政才书记、王珉书记、巴音朝鲁书记等省领导肯定性批示。"

目录

Ⅰ总报告
12017年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张丽娜纪明辉】/001
Ⅱ经济篇
2东北地区制造业创新发展研究【肖国东】/029
3东北三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王海英】/042
4东北三省农业发展形势分析【陈秀萍】/054
5东北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曹颖杰姜岩张天维】/068
6东北三省农产品现代流通业发展研究【姚堃】/080
7东北三省金融业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张国俊】/093
8东北三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赵奚】/108
92016年东北三省房地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程遥】/121
Ⅲ社会篇
10东北三省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分析【刘佳杰】/130
11东北三省老年贫困群体社会救助研究【闫琳琳王磊张媛】/144
12东北三省新农合实施福利效应研究【王一】/157
13东北三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分析与展望【王天新】/169
14东北振兴法治环境的优化研究【孙璐】/180
15东北三省地区环境治理研究【沈忻昕孙玉阳】/191
16东北三省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李冬艳】/204
17东北地区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周琳朱正杰】/215
18东北三省文化产业及其创新发展【王力力】/226
Ⅳ专题篇
19东北三省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赵砚】/238
20东北三省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现状及展望【李小丽】/247
21东北地区去产能问题研究【宋帅官兰晓红】/261
22东北三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王丹侯荣娜】/274
232016年内蒙古东部盟市经济社会发展报告【张晶杨力英】/288
24东北地区粮食种植结构调整问题研究【张磊】/301
25东北三省食品产业发展研究【宋晓丹】/314
26东北三省玉米产业发展研究【赵勤李栓】/327
Ⅴ综合篇
27东北三省科技创新对策研究【徐嘉】/338
28东北三省扩大与日韩蒙经贸合作潜力研究【张凤林】/350
29东北三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发展研究【邹秀婷】/362
30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省市合作问题研究【谭红梅吴可亮】/377
31东北三省外贸结构转型升级研究【姜瑞春陈岩】/389
Ⅵ附录
32东北区域发展基本数据表(2016年)【李冬艳】/400

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16) 本书聚焦2015年中国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生态文明建设及社会民生领域所经历的关键性变革与挑战,旨在提供一份全面、深入、具有前瞻性的区域发展图景。 引言:新常态下的东北振兴新阶段 2015年,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结构性矛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改革要求。本报告的起点,正是对这一宏观背景下,东北地区如何应对经济增速放缓、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压力,以及如何响应国家“三大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倡议)的区域性定位与战略部署进行深入审视。报告首先梳理了2015年东北三省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特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变化、外贸结构调整以及财政收支状况,为后续的专题分析奠定基础。 第一部分: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 一、传统动能的减弱与新动能的培育 本部分重点剖析了支撑东北经济多年的重工业部门(如石化、冶金、装备制造)在2015年的实际运行状态。报告详尽分析了去产能化政策在东北地区的具体实施效果,以及由此带来的就业结构冲击。在此背景下,报告将笔墨大量投向新兴产业的培育。 高端装备制造的突破口: 聚焦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本地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试图占据产业链高端。报告考察了军民融合政策在吉林省及辽宁省特定产业集群中的应用案例。 农业现代化与“大粮仓”战略的升级: 东北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15年的农业发展不再仅仅关注产量,而是转向了提质增效。报告深入分析了规模化农场、现代化农业机械应用以及初级农产品深加工的区域差异,探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步成效。 信息技术与现代服务业的布局: 尽管基础薄弱,但本年度报告记录了哈尔滨、沈阳、大连等中心城市在吸引互联网技术企业、发展软件外包服务以及金融科技方面的尝试与瓶颈。 二、深化体制改革与优化营商环境 2015年是东北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报告系统评估了三省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企改革(尤其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以及“放管服”改革方面的进展。 国企改革的“痛点”与“亮点”: 针对东北国企普遍存在的“大而不强”、历史包袱沉重等问题,报告选取了数个典型案例,分析了不同模式的改革路径,如引入战略投资者、剥离非主业资产等,并探讨了改革对地方就业稳定性的影响。 吸引社会资本的政策设计: 报告详尽分析了地方政府如何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尝试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政策风险与融资难题。 第二部分:区域协调发展与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城市群发展与空间结构优化 本部分关注东北地区内部的协同发展。报告强调了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为核心的中心城市在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中的“极点效应”。 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障碍: 报告深入分析了区域交通网络(特别是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的互联互通性建设进展,同时也指出了行政壁垒、要素自由流动受阻等阻碍区域一体化的深层制度因素。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探索: 针对如辽源、鹤岗等面临严重资源枯竭问题的城市,报告评估了国家级和省级层面的转型方案实施效果,包括生态修复、产业替代、人口疏导等政策的落地情况。 二、“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开放前沿 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为东北地区提供了向北开放的重要契机。 对俄合作的升级: 报告详细分析了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在对俄边境口岸建设、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如黑河、绥芬河)的运营效率,以及农业、能源合作的新动向。重点评估了“滨洲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对提升对俄贸易物流能力的作用。 港口作用的再定位: 报告考察了大连、营口、丹东等港口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从传统内贸港口向东北亚国际物流枢纽转型的战略布局与实际吞吐量变化。 第三部分: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民生保障 一、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水污染、土壤退化以及冬季空气质量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水资源保护与辽河流域治理: 报告评估了2015年针对松花江、辽河等主要流域的污染防治工程进展,重点关注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力度和治理技术应用。 “美丽中国”视角下的森林、湿地保护: 分析了吉林、黑龙江在保护长白山生态屏障、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方面采取的保护区管理措施及成效。 二、就业形势与社会保障体系的韧性 在经济结构调整期,就业是衡量社会稳定的核心指标。 “下岗潮”风险的化解: 报告结合行业数据,分析了传统行业(如钢铁、煤炭)的裁员压力,以及地方政府为分流安置富余劳动力所采取的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政策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人口结构变动与公共服务: 东北地区面临的人口净流出和老龄化加剧趋势,对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出了挑战。报告对区域内养老机构发展状况、医保体系的跨省对接与公平性进行了实证考察。 结论:面向2016及未来的挑战与展望 本报告总结了2015年中国东北地区在适应经济“新常态”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韧性和改革动力,同时也明确指出了结构性矛盾的长期性。报告认为,东北振兴的关键在于能否彻底打破路径依赖,加速要素市场化改革,并有效利用区域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地缘优势,将战略机遇转化为内生增长动力。本书最后对未来一年,特别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下,东北地区可能出现的经济走向和政策重点进行了预判性分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17)》,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厚实的封面和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虽然我不是东北本地人,但一直对这片土地充满好奇,尤其是在当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更是备受关注。我期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深入了解2017年东北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所经历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政府和人民为此付出的努力。例如,我特别想知道,在国家大力倡导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下,东北地区那些传统优势产业,如汽车制造、石化、煤炭等,是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如何通过技术革新和产业融合来摆脱过去“老字号”的标签。同时,我也对东北地区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的政策和实际成效感到兴趣。毕竟,人才是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一个地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才吸引力和培养能力。书中是否详细分析了当地的教育资源、科研机构与产业界的结合情况?是否探讨了吸引外来投资的软硬件环境改善?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从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希望它能为我勾勒出一幅2017年东北地区发展的全景图。

评分

从《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17)》中,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东北。报告不仅关注宏观的经济指标,还深入到社会民生和文化建设的层面,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人性化。我特别关注报告中关于东北地区在脱贫攻坚、改善民生方面的进展。是否详细介绍了2017年针对贫困人口实施了哪些帮扶措施?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东北地区又有哪些新的发展和突破?此外,报告对东北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挖掘和提升,也让我充满期待。东北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例如关东文化、抗联文化等,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如何被保护和传承,又如何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形成新的文化产业?报告中是否探讨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如何通过文化交流来提升东北地区的国际影响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东北地区人民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态,让我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的人文关怀和文化魅力。

评分

这本书的篇幅相当可观,阅读过程中,我尤其关注报告中对具体政策措施的解读。《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17)》在分析东北地区面临的共性问题,例如人口老龄化、经济结构单一、市场活力不足等的同时,是否也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我希望书中能够详尽地阐述2017年东北地区在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所采取的关键性举措。例如,关于如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报告中是否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金融支持政策、土地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我特别好奇,在打破体制性障碍、破除结构性矛盾方面,东北地区在这两年里取得了哪些实质性的进展?报告中是否引用了真实的调研数据和案例分析,来佐证这些政策的有效性?对我而言,一本优秀的报告不仅要揭示问题,更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东北地区在2017年是如何一步步朝着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迈进的。

评分

《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17)》给我带来的最大启示,是关于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报告是否对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之间的联动发展,以及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战略区域的协同效应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非常想了解,在2017年,东北地区是如何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来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一体化市场、提升整体竞争力的。例如,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是否存在一些跨区域的重大项目,旨在打通区域间的“断头路”,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在科技创新和人才交流方面,是否有跨区域的合作平台和机制?此外,报告中对于东北地区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定位和作用,也让我非常感兴趣。东北地区作为连接中国与东北亚的重要门户,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如何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拓展国际合作空间?这本书若能清晰地阐述这些区域协同和对外开放的战略构想,将对我理解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格局有着重要的意义。

评分

读完《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17)》,我最大的感受是,东北的发展并非外界想象的那么单一或悲观。报告中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深度分析,让我看到了其韧性与潜力。比如,在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压力的同时,书中详细介绍了新兴产业,如大数据、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在东北地区崭露头角的案例。这些案例的呈现,让我看到了东北地区在积极拥抱新经济、新模式方面的努力和成果。特别是对于一些具体项目的介绍,比如某个城市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的具体举措,或者某个企业在绿色制造方面的创新实践,都让我觉得报告内容非常扎实,并非空泛的论调。此外,报告中对东北地区独特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报告是否探讨了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点,例如发展生态旅游、冰雪经济,或者将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现代文创产业?这些内容都大大拓宽了我对东北地区发展方向的认知,让我觉得东北的未来充满更多可能性,远不止“老工业基地”这一个简单的标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