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現代史的豐富寶庫,海內外史學界公認的“民國史長城”——颱灣《傳記文學》雜誌珍藏內容大陸完整呈現!
目前已齣版《從晚清到民國》《再見大師》《民國三大校長》《我們的朋友鬍適之》《從甲午到抗戰》《十四年:從1931到1945》《馮玉祥傳》《蔣廷黻迴憶錄》《一個女人的自傳》《亦雲迴憶》等!
新一輯《趙元任早年自傳》《自由的人:民國文壇憶往》《少帥春鞦》《問學諫往錄》《王映霞自傳》《陳布雷迴憶錄》《富有意義的人生》再續佳作!
2.徐誌摩、鬱達夫、聞一多、林語堂是中國近代史上四位極具爭議性的文人,本書是他們身邊人的追憶,尤其真實可信。
3.本書的很多史料為在大陸首次披露,如徐誌摩與陸小曼、王庚、翁瑞午等人間的多角戀細節,鬱達夫被日本憲兵殺害的真相,聞一多早年在美國留學的傳奇經曆,林語堂在中西方文化之間遊刃有餘等等
本書是以梁實鞦、林語堂為代錶的眾多親曆者,對中國近現代史上四位極具爭議性的文人——徐誌摩、鬱達夫、聞一多、林語堂生平片段的追憶。在眾人多角度的迴顧中,四位文人的人生軌跡、思想流變、人際交往等細節,一一展現在讀者麵前。作者均為與這四位大傢有過直接接觸和生活的人,因此讀起來真實可信,讀者宛如進入曆史現場一般。
本書的眾多史料均為大陸所鮮見,如徐誌摩與陸小曼、王庚、翁瑞午等人之間的情感糾葛,鬱達夫被日本憲兵殺害的真相,聞一多早年在美國留學的傳奇經曆,林語堂如何在中西方文化之間遊刃有餘等等
梁實鞦(1903—1987),浙江杭縣(今杭州)人,現代散文傢、文學批評傢、翻譯傢。1923年赴美留學,後獲得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迴國後,先後任教於東南大學、青島大學、北京大學。1949年到颱灣,曾任颱灣省立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梁實鞦是研究莎士比亞的,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瞭兩韆多萬字的著作。代錶作有散文集《雅捨小品》《雅捨談吃》,文學評論集《浪漫的與古典的》,譯著《莎士比亞全集》等。
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今漳州)人,現代作傢、翻譯傢、語言學傢。早年留學美國、德國,獲哈佛大學文學碩士,萊比锡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迴國後在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 。曾任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組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等職。林語堂於1940年和1950年先後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奬提名。作品包括小說《京華煙雲》《啼笑皆非》,散文和雜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以及傳記《蘇東坡傳》等
一、新月詩人徐誌摩
1、陸小曼與王賡、徐誌摩、翁瑞午 (趙傢銘提供,靖一民原作)
2、徐誌摩先生軼事(蔣復璁)
3、從蔣復璁之逝談到徐誌摩的感情世界(趙傢銘)
4、徐誌摩與太戈爾訪華韻事(楊允元)
二、“沉淪”纔子鬱達夫
1、鬱達夫其人其文(秦賢次)
2、鬱達夫與王映霞的悲劇(劉心皇)
3、鬱達夫前妻王映霞自白(選載)(王映霞)
4、鬱達夫遺孀談他的晚年與遇難(選載)(馬力)
5、關於鬱達夫之死(劉心皇)
三、“纔情未盡”聞一多
1、談聞一多(一)(梁實鞦)
2、談聞一多(二)(梁實鞦)
3、談聞一多(三)(梁實鞦)
4、談聞一多(四)(梁實鞦)
5、談聞一多(五)(梁實鞦)
四、幽默大師林語堂
1、林語堂自傳(林語堂)
2、林語堂先生:我的英文老師(薛光前)
3、林語堂先生與我(陳石孚)
4、追思林語堂先生(徐訏)
浙江省海寜縣最熱鬧的鎮砂石西山惠力寺,過橋對麵有一傢宜園茶館。硤石的紳、商、學界,早晨六時起來,共聚的一個茶館,實在是硤石一個公眾俱樂部。有的洗臉漱口,也在那裏解決。我每從外邊迴傢,第二大早晨必到宜園,人人如此。在宜園除瞭品茗,還可以吃點心,可以從麵館叫麵來吃,我總吃蝦仁拌麵,百吃不厭,好像彆的地方沒有吃拌麵的:並且日子久瞭,各人有各人的座位,我是外來的,就不拘瞭。東傢長,西傢短,好久下去,到瞭宜園,一切都知道瞭。誌摩的尊人申如七叔,他是常客,也可說是硤石的領袖——硤石商會會長。誌摩從幼年起,他做的作文,申如七叔常常帶到宜園來傳閱,所以硤石人的心目中知道申如七叔有個傑齣的兒子——徐章垿,誌摩的原名。
下午兩三點鍾到宜園去吃晚茶,晚茶的客與早晨不同,也有下圍棋的。晚茶也可以叫點心,我吃的是燒賣。我偶一為之,很少去吃晚茶的。但是宜園有一好處,吃瞭早晚茶,人都見到瞭,免得一傢一傢去拜望,所以我每次迴傢,早晚去吃一次茶,藉此去與熟人碰碰頭。外邊來個朋友,也帶到宜園去。鬍適之先生為瞭誌摩的婚事也曾到硤石嚮徐老太爺進言,住瞭兩天,申如七叔也帶鬍先生到宜園去吃過茶。他送瞭一副對子,寫的是“一間東倒西歪屋,幾個南腔北調人”。據說是汪容甫題贈傢鄉一茶館,鬍先生用來送宜園,這副對子的下落,我就不知道瞭。
下午五、六點鍾,吃完晚茶迴傢,在通津橋拐彎入吳傢廊下,拐角上是寶和新酒館,大約六點左右,徐蓉初先生風雨無阻坐在酒館櫃外高凳上。他是誌摩的大伯,與小桐溪吳氏為至親,吳氏自吳槎客先生築拜經樓藏書,與黃丕烈、陳簡莊同時,以校讐著稱。其子壽陽(字虞臣)及其孫之淳(字鱸鄉),三世藏書,均富著述,與吾傢彆下齋頗有往還。吳氏藏書於洪楊後散佚,最後所餘,聞均為蓉初先生所得。但是他秘不示人,我詢之誌摩,他也沒有看見。我每次迴傢,在寶和新酒店見到,必定要立談多時,他懂古董。有時我與先生等到賨和新斜對麵的天樂園去吃晚飯,從寶和新叫酒及兩三樣酒菜,天樂園的豆腐羹真是美極,百吃不厭。傢鄉對人的吸引力就是吃食,因此中國餐館享譽世界,並不是偶然的。
硤石蔣、徐兩姓是鎮上兩大傢族,我們與徐傢有兩重親,所以徐誌摩於杭州第一中學畢業後,先在天津,後又考入北京大學預科時,在北京就藉住在我百裏先叔傢,百裏先叔是梁任公(啓超)的弟子,所往來的如張君勱、張公權昆仲都與梁任公有師友的關係。誌摩的尊人徐申如先生因百裏先叔及經濟商業的關係,認識瞭張公權這傢人,申如七叔因此也結成瞭徐張的婚姻。張幼儀嫁到徐傢,隻有十六歲,誌摩年二十,伉儷情篤。誌摩於民國七年赴美留學,做瞭梁任公的拜門學生,初在剋拉剋大學習銀行及社會學,畢業後,進哥倫比亞大學習政治學。民國九年由美轉英,初進倫敦大學。其尊人徇其請,送其夫人張幼儀女士赴歐,一塊留學。申如七叔初希誌摩讀政治經濟,以便經商緻富,飛黃騰達,故誌摩到英,初進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其後思想大變,愛好文學。其時與梁任公的政治夥伴林長民(字宗孟)及其女公子林徽音亦在倫敦。林宗孟與誌摩頗為相得,時相往還,誌摩實心戀徽音,然年齡及父執的地位,不敢齣諸於口。誌摩改習文學後,又轉學牛津大學,於是徐張婚姻,乃告破裂。民國十一年誌摩嚮幼儀提齣離婚,但幼儀被誌摩雙親認為寄女。其時張君勱居住在德國,幼儀乃依兄在德,研習教育〔據說幼儀後來於民國廿六(一九三七)年曾在硤石籌建中小學各一所,正在動工期間毀於抗戰炮火中一。民國十一年林徽音迴國,誌摩也就迴國
這本書的敘事筆觸,如同老式留聲機的唱針,輕輕劃過泛黃的紙頁,帶齣的是一種油墨與時光混閤的獨特氣味。它沒有宏大敘事的架勢,反而更像是一係列精心打磨的微觀切片,聚焦於那些時代洪流中的個體命運。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細節的捕捉能力,那些關於衣著、飲食、甚至是一次偶然的眼神交匯的描摹,都精準地將讀者拉迴到瞭那個特定的曆史場景中。這不是教科書式的梳理,更像是與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在鼕日壁爐旁進行的私密交談,他並不急於評判對錯,隻是平靜地陳述著他所見證的那些纔華橫溢而又命運多舛的靈魂的掙紮與光芒。書中對特定文人群體內部的微妙關係——那種夾雜著惺惺相惜與隱秘競爭的復雜情感——的刻畫,入木三分,讓人不禁感嘆,即便是最追求精神自由的文人,也逃不過人性的細密織網。這種細膩而剋製的敘述方式,使得每一次重讀都能發現新的層次感,它要求讀者放慢腳步,去細品那些被時間磨平的棱角,去體悟字裏行間那份深沉的、難以言喻的時代蒼涼。
評分這本書最讓人稱道之處,或許在於其對“聲音”的捕捉能力。作者似乎擁有某種魔力,能夠將那些早已消逝的沙啞的朗誦聲、在舊式咖啡館裏低沉的討論聲,乃至是深夜裏孤獨的書寫聲,都通過文字再現齣來。它不是一本枯燥的文人傳記閤集,而更像是一場精心編排的“聲音的劇場”。我仿佛能聽到那些石闆路上清脆的腳步聲,感受到樟木箱子裏散發齣的舊信紙的微香。作者對於人物“談吐”的記錄尤為精彩,不同地域、不同學養的文人,其說話的腔調、用詞的習慣,都被精準地復刻下來,這為理解他們的思想提供瞭至關重要的語境。這種注重感官細節的描摹,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代入感和臨場感,讓人感覺自己不是在閱讀曆史,而是在參與曆史,這對於構建一個飽滿、可觸摸的民國文壇圖景,起到瞭決定性的作用,令人贊嘆不已。
評分初翻這本書時,我略有些擔憂,怕它會落入“懷舊文學”的俗套,充斥著對逝去黃金時代的盲目贊美。然而,閱讀深入後我驚喜地發現,作者的視野是極其開闊且批判性的。他並沒有將那一代文人塑造成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而是毫不避諱地展現瞭他們身上的世俗弱點、性格缺陷,以及在時代風口浪尖的搖擺不定。這種坦誠的態度,使得整部作品具有瞭極強的可信度和立體感。比如,對於某些文人團體內部的派係之爭和觀點衝突的記錄,寫得極為微妙,既點齣瞭分歧的本質,又沒有將任何一方描繪成絕對的惡人,僅僅是不同理念在特定土壤中必然産生的摩擦。這種對復雜人性的洞察力,使得書中的人物不再是符號,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個體,他們的掙紮與選擇,映射齣我們當下依然麵臨的許多睏境,讀來讓人深思良久,倍感親切。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一本懷舊錄,不如說是一部關於“理想主義如何在現實中變形與堅守”的田野調查報告。作者的筆調冷靜而剋製,很少使用煽情的詞匯來刻意渲染悲劇色彩,但正是這種不動聲色的敘述,反而讓那些命運的轉摺點更具衝擊力。例如,他對某位作傢在生活窘迫時如何維持其藝術潔癖的描繪,沒有陷入道德說教的泥淖,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個體精神的選擇和抗爭。這種對“選擇”本身的關注,遠比關注“結果”更有價值。我發現自己一直在思考,在那個充滿誘惑與壓力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定義真正的“成功”?是作品的流傳,還是精神的完整?這本書沒有給齣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係列鮮活的案例供讀者自行揣摩。它成功地將曆史的厚重感與個體的脆弱性並置在一起,創造齣一種既疏離又親近的閱讀距離,讓人在敬佩之餘,也為那些逝去的纔華感到深深的惋惜。
評分讀完這本記錄文字英雄的篇章,我産生瞭一種強烈的時空錯位感,仿佛自己真的參與瞭那段風雲變幻的歲月。作者顯然是深諳“留白”藝術的高手,他巧妙地避開瞭那些耳熟能詳的陳詞濫調,轉而將筆墨投嚮瞭那些在曆史邊緣徘徊卻又影響瞭格局的小人物和瞬間。這種選材的獨到之處在於,它提供瞭一種修正傳統敘事視角的可能。我特彆喜歡那些關於創作環境的側寫,比如某個陰冷的雨天,幾位作傢圍坐一桌,爭論著某種晦澀的哲學概念,桌上熱氣騰騰的茶水映照著他們眼中燃燒的理想之火——那種純粹的、不為功利所動的藝術激情,在如今這個被流量和效率主導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和令人神往。文字的節奏感極強,時而如急雨敲窗般緊湊激烈,時而又像午後陽光下慵懶的貓咪般舒緩悠長,這種韻律感讓閱讀過程本身變成瞭一種沉浸式的體驗,仿佛在與那些文字的創造者們進行瞭一場跨越世紀的精神對話,充滿瞭啓迪和震撼。
評分傳記文學新齣的,看到就買瞭,京東物流快
評分非常好,贊!
評分嶽麓書社傳記文學書係新品種,2017年一版一印【第1次印刷】,極具閱藏價值。
評分對於民國的往事追憶,值得一看
評分很好 很喜歡 希望京東能夠多搞一些圖書優惠活動 推動全民閱讀
評分傳記文學新齣的,看到就買瞭,京東物流快
評分京東相比之下價格略貴,有小部分書發貨時品相就有問題。但配送確實不錯。 謝謝!
評分書不錯,是正品,包裝很好,打摺時買的,非常劃算。
評分梁實鞦,林語堂的,寫的,傳記文學書係,自由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