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兆琦,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著名《史記》研究專傢,中國《史記》研究會名譽會長。著有《史記箋證》《史記通論》《史記題評》《史記選注集說》《史記評議賞析》《史記博議》《中國傳記文學史》《詩集題評》等。
前 言 1
|司馬遷其人|
第一講 時代、傢世與生平 3
第二講 受宮刑忍辱著書 16
第三講 史學之父的創舉 25
第四講 多民族的大史記 40
第五講 第一次把經濟問題寫入史著 47
第六講 漢朝政治批判 58
第七講 忍辱奮爭的生死哲學 65
第八講 揭秘漢武帝尊儒的真相 72
第九講 記錄漢武帝的對外戰爭 88
第十講 先秦士風的終結者 101
|《史記》其書|
第十一講 《史記》的一些常識 111
第十二講 《史記》五體說例 122
第十三講 《史記》是實錄嗎 128
第十四講 史學著作的文學觀 139
第十五講 《史記》如何寫人 149
第十六講 英雄人物的悲劇故事集 161
第十七講 《史記》的“無韻”之韻 172
第十八講 《史記》與中國古代小說 183
第十九講 《史記》與中國古代傳記文學 201
第二十講 《史記》的特殊修辭與畸形句例 216
第二十一講 《史記》敘事的訛誤與疏漏舉例 236
第二十二講 近年考古成果對《史記》文本的驗證249
第二十三講 褚少孫補《史記》 258
|名篇解讀|
第二十四講 《陳涉世傢》解讀 267
第二十五講 《項羽本紀》解讀 276
第二十六講 《留侯世傢》解讀 288
第二十七講 《淮陰侯列傳》解讀 301
第二十八講 《遊俠列傳》解讀 310
第二十九講 《魏公子列傳》解讀 318
第三十講 《廉頗藺相如列傳》解讀 327
第三十一講 《李斯列傳》解讀 335
第三十二講 《高祖本紀》解讀 345
附錄 介紹六種《史記》注本 361
坦白說,我本來對任何形式的“解讀”類書籍都抱有一定的警惕心理,總覺得多少會摻雜作者的主觀臆測,偏離瞭曆史的本真麵貌。但翻開這本書後,我不得不承認,這種擔心是多餘的。作者的功力體現在他對史料的駕馭能力上,他並非天馬行空地進行“再創作”,而是紮根於最可靠的原始記錄,然後運用高超的筆法進行“激活”。他對於人物性格的剖析極其精準到位,比如對某個權臣的描繪,既展現瞭其手腕的狠辣,也隱晦地指齣瞭其行為動機背後的時代局限性,這種立體的刻畫遠比簡單的褒貶來得深刻。更令人贊嘆的是,書中對曆史事件的地理背景和當時的社會風俗習慣的穿插描述,極為考究。每當講到某次戰役,作者總能巧妙地將地圖上的地貌特徵融入分析,讓人對戰略部署的閤理性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這種細節的打磨,顯示齣作者深厚的學術底蘊,而非僅僅停留在故事會的水準。讀完一個章節,你收獲的不僅是“發生瞭什麼”,更是“為什麼會發生,以及當時的人們是如何思考的”。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也體現齣一種對讀者的尊重。市麵上很多曆史類書籍為瞭追求所謂的“學術感”或“復古感”,往往使用偏小的字體、昏暗的紙張,讀起來眼睛非常吃力,尤其是晚上想放鬆一下的時候,簡直是種摺磨。但這本書,采用瞭非常清晰易讀的字體,紙張的白度適中,墨跡飽滿有力,即便是長時間的閱讀,眼睛的疲勞感也得到瞭極大的緩解。而且,它在關鍵人物的介紹或者重要的時間節點上,會適當地使用加粗、斜體或者簡短的注釋框,這種視覺上的引導非常有效地幫助讀者抓住瞭核心信息,避免瞭信息過載導緻的混亂。對於我這種喜歡邊讀邊做筆記的人來說,頁邊距的設計也相當人性化,留白充分,便於隨時寫下自己的疑問和感悟。可以說,從拿起書本的那一刻起,到閤上書頁的那一刻,這套書提供的是一種純粹、舒適的閱讀體驗,這是許多厚重的曆史著作所忽略的一個重要環節。
評分我過去嘗試過不少同類型的曆史普及讀物,很多往往為瞭追求“爽感”或“流量”,會過度簡化復雜的曆史進程,甚至為瞭迎閤現代價值觀而對古人進行不恰當的道德審判,讀完之後總覺得意猶未盡,或者産生瞭某種認知上的偏差。但這套書的敘事風格顯得異常沉穩和剋製,作者似乎始終保持著一種冷靜的觀察者姿態。他很少使用過於煽情的詞匯來渲染氣氛,而是通過對人物對話和具體行為的精確還原,讓事件本身的力量去感染讀者。例如,在描述某個朝代末年的政治鬥爭時,作者沒有簡單地將一方描繪成純粹的惡人,而是深入剖析瞭權力結構的僵化和改革阻力的巨大,使得讀者在理解曆史悲劇時,能體會到一種深層的無奈感,而非廉價的道德優越感。這種成熟的處理方式,讓這本書的價值超越瞭一時的娛樂性,具備瞭更持久的思考價值,讓人在閤捲之後,還能迴味良久,思索人性的復雜與曆史的必然性。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古代社會經濟結構的朋友,我特彆關注那些關於製度變遷和基層生活描寫的深度。許多曆史作品,尤其是在普及讀物中,往往將筆墨集中於宮廷政變、軍事衝突這些“大事件”上,而對支撐起整個帝國的社會基礎描寫得過於單薄。然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給瞭我一個非常驚喜的補充。它並沒有忽略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比如土地兼並如何影響到農民的流動性,鹽鐵專營製度如何滲透到地方經濟的毛細血管中,甚至連不同區域的物産和貿易路綫都被巧妙地融入到曆史事件的背景介紹裏。這種對“社會肌理”的關注,使得曆史的圖景變得完整而有厚度,不再是懸浮於空中的權力遊戲。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曆史上的繁榮與衰敗,最終都是由無數普通人的生活狀態所決定的。這種將宏大敘事與微觀社會生態相結閤的敘事角度,極大地提升瞭全書的史學價值和可讀性,對於想瞭解中國古代社會運作邏輯的讀者來說,是極其寶貴的參考。
評分這套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對曆史充滿好奇,但又苦於晦澀難懂的古代文獻望而卻步的人量身打造的。我一直渴望能係統地瞭解中國古代的那些風雲人物和波瀾壯闊的曆史,但真正的原著,讀起來實在是太過吃力,很多典故和人物背景都需要反復查閱,效率極低,讀著讀著就容易失去耐心。然而,這本書的呈現方式,完全打破瞭我的預期。它仿佛有一位極富耐心的老先生,坐在你對麵,用極其生動和現代的語言,將那些遙遠的時代景象娓娓道來。作者顯然花費瞭巨大的心力,不僅梳理瞭清晰的脈絡,更重要的是,他擅長捕捉曆史事件背後的“人味兒”。你會看到帝王將相並非隻是書本上刻闆的符號,而是有七情六欲、有決策的掙紮、有權謀的深沉。那種將宏大敘事拆解成一個個鮮活故事的敘述技巧,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沉浸其中,仿佛親身經曆瞭那些朝代的興衰更迭。它不像一本枯燥的教科書,更像是一部製作精良的史詩紀錄片,隻是用文字的形式呈現齣來。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入門磚,它為你搭建起瞭一個堅實而有趣的基本框架,讓你不再懼怕接觸更深層次的史學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