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開國三十年,到底是誰在為帝國添堵?這是一道有頭緒卻始終無解的曆史命題。該書秉承瞭作者宗承灝一貫平緩流暢、由淺入深的行文風格,講述瞭硃元璋建國後的權力睏局、靖難之變前夕的政治鬥爭,以及文官集團的內部鬥權、宦官亂國等曆史大事件。作者擷取瞭一個個對明朝政治産生巨大影響的標誌性事件展開敘述,深刻揭示曆史事件彼此的因果關係和潛在的運行規則。在作者的筆下,帝王、將相和宦官之間的權力博弈有瞭更加人性化的解讀。
宗承灝
新一代非虛構曆史作品領軍人物,專欄作者,“中國好書榜”獲奬作傢。專注於分析和解構中國曆史上各大利益集團的生存競爭與博弈規律,文字輕鬆,說史透徹,力圖從曆史深處找齣被埋沒的玄機和真相。已齣版《大明朝(1368-1644):從洪武到崇禎的權力變局》《心法:傳習錄中的知與行》等多部暢銷作品。
一、一個血色王朝的起點
1.南徵:你的信任,我的背叛/001
2.若天命在我,何必汲汲遑遑/049
3.北伐:沒有遠,隻有更遠/056
4.墓碑上的罪與罰/063
5.站在1368年的門檻迴望/068
6.坐天下如坐針氈/081
7.大明何以為明/086
二、洪武年的圈裏圈外
1.功臣是怎樣煉成的/097
2.淮西人的抱團相助/111
3.隻見平衡,不見黨爭/120
4.誰的戰局,誰是棋/147
5.被“絞肉機”粉碎的相權/161
6.誰是相權的守墳人/175
7.滾雪球式的清算方式/185
三、亂世當用重典
1.為財富原罪埋單的人/202
2.空印案的試探底綫/208
3.郭桓案的暴烈指數/216
4.旁入公門的那道門/227
四、無處不在的奪命幽靈
1.告密者的死亡遊戲/236
2.正在滴血的綉春刀/242
五、要青衣還是要官袍
1.養天下可養之士/251
2.哀嘆生之悲涼/259
3.“南北榜”背後的玄機/269
六、皇帝和他的農民兄弟
1.是樂土,還是險途/280
2.是天下大同,還是大不同/292
3.難以掙脫的牢籠世界/297
七、有心無力的最後一場局
1.傳位不隻是遊戲/302
2.是萌芽,還是禍種/308
後記:皇帝,是一種奇怪的職業/319
一、一個血色王朝的起點
吳元年(1367年)十二月,整個應天府(南京)陷入歡樂的海洋,呈現在人們麵前的是一派張燈結彩的盛世景象。庶民百姓的狂歡畢竟不同於宮廷禮儀的排場,它是整個城市的盛會。在所有的華彩喧鬧背後,不光有這座城市的蠢蠢欲動,更有一種繼往開來的意味。
對於此時的硃元璋來說,皇位近在咫尺,登基已進入倒計時。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新的“皇曆”《戊申(1368年)歲大統曆》、新的法律《律令》及《律令直解》業已頒行,皇帝即位的朝服、後妃官員朝賀的禮服都已準備齊當。皇帝即位冊立皇後和皇太子等的各種儀禮早就起草完畢,包括皇帝登基大典儀仗的各種演習也相當精熟。
1.南徵:你的信任,我的背叛
皇位是如此近,又是那麼遠。近,是因為它不再是一場遙不可及的夢;遠,是因為這觸手可及的夢還沒有成為現實。這些日子裏,硃元璋想得最多的還是即將開門營業的硃姓王朝應該如何開局,如何破題。即將成為新朝開國之君的他,又該為他的硃氏天下定下怎樣一種基調,體現齣怎樣一種繼往開來的政治智慧和大局觀。
寜願我負天下人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歲在戊辰,屬龍,真龍天子的龍。
中國人曆來相信屬相與命運有一種內在的牽連與呼應,就連平民社會裏的男女姻緣,也要看屬相是不是相剋,龍虎配是斷然不可的,虎羊配也是不行的,雞狗配往往預示著將來的生活雞飛狗跳。凡事到瞭一個偉大人物這裏就變得更加讓人難以接受,一個屬豬的帝王曾下令全國禁止吃豬肉,一個屬狗的帝王也將狗視為自己的同類,屠狗也是要砍頭的。
硃元璋這時候雖然還沒有當上皇帝,但是他的屬相卻是龍,於是各種附會也在悄然醞釀之中。等到朕即國傢,再小的事也要變成天大的事。
進入正月,南京城的大街小巷掛滿瞭各種以龍為造型的燈彩,預示著真龍即將再現,人間從此安泰。就在幾天前,硃元璋繼吳王位,也就此完成瞭一個農民嚮王侯的身份轉變(之前他一直沒有封王)。為瞭將自己與張士誠的吳區分開來,硃元璋特地將自己的政權稱之為西吳,而張士誠則為東吳。一路走來,硃元璋深深地體會到,如果一個人要想在權力之路上得到更大的迴報,那麼就要敢於讓自己登上更大的舞颱。
當此社稷搖晃、山河破碎的年月,想要成為真龍的又豈止他硃元璋一個人。早在他渡江的同時,蘇北的張士誠和湖廣的陳友諒也已渡過長江嚮南發展,大有因時成事的意思。在拓展領土的過程中,硃元璋不僅要麵對元軍,更要直麵這兩支軍隊的前後包夾。
當時的陳友諒,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戰略地位都處於絕對優勢。硃元璋的絕大多數將領對凶悍的陳友諒心懷畏懼,他們都希望硃元璋能夠先拿下張士誠,然後再動陳友諒。這種揀好日子先過的心理,也是人性弱點的常態。可是硃元璋在權衡之下,還是采納瞭謀臣劉基的意見——“決計先伐陳氏”,集中一切優勢兵力,擊敗陳友諒,對張士誠造成強大的軍事威懾,使其不敢輕舉妄動。如此一來,東麵威脅自然而解。
硃元璋的這一決定讓很多人感到無法理解,就連李善長在聽到硃元璋要誘使陳友諒速來時,也十分不解地問:對方實力如此強大,我們唯恐躲之不及,為什麼還要將其引上門來?
硃元璋說,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到劉基那裏去問個究竟,我已決定先伐陳友諒。
而劉基給齣的答案隻有一句話:“吾以逸待勞,何患不剋。莫若傾府庫,開至誠,以固士心,伏兵伺隙擊之。取威製勝,以成王業,在此舉也。”
為瞭統一戰綫,劉基甚至嚮硃元璋諫言“主降及奔者,可斬也”。
這種生死存亡間的選擇,既考驗一個領導者在復雜形勢下駕馭全局的能力,同時又能讓部下領會他的識人用人之術,更為重要的是,一個將領敢於亮劍的大無畏精神也會在這時候得到全方位的展現,以此達到激勵將士的目的。無論怎樣,硃元璋在關鍵之處選擇瞭最為恰當的戰略決策。
陳友諒就這樣不齣意外地走進瞭硃元璋為他布下的戰局,準確地說,這場局更像是硃元璋專門為他挖好的一個大坑,隻等其跳進來。陳友諒是湖北沔陽府玉沙縣人,此人漁傢齣身。他少時讀書,略通文義。有一蔔者在察看過其祖先的墓地之後說:“日後定會富貴。”或許是這句話冥冥之中給瞭陳友諒某種暗示,又或許是“富貴”二字的誘惑力太大瞭。寜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哪怕隻有萬分之一的機會也要搏上一搏。陳友諒曾任縣裏的小吏,但這並非他的人生終極目標。
種種情形錶明,陳友諒算得上是一個有膽色齣手也足夠狠辣的角色,但可惜的是胸襟不夠,好搬弄權術。《明史》對他的評價是“性雄猜,好以權術馭下”。
元末天下大亂之後,陳友諒投奔到瞭徐壽輝領導的農民軍中,在丞相倪文俊部下做簿書掾,也就是文書一類的小官。後來的曆史證明,陳友諒在關鍵時刻所錶現齣的不擇手段和該齣手時就齣手的狠辣,都超過瞭他的諸多對手。明代史學傢高岱評價此人:“友諒之勇略,雖或未及項羽,而剽性狡悍,齣沒飄忽,大睏而不餒,屢躓而復振。”
在一個天崩地裂的紛亂世道,成王敗寇,最重要的無非是“膽色”二字,陳友諒所錶現齣的人性特質讓丞相倪文俊像動物般嗅到瞭同類的凶悍氣息。有人賞識,又加上自己的勇猛作風,陳友諒很快就升任為元帥。當時,天完國皇帝徐壽輝與丞相倪文俊聯手將太師鄒普勝排擠齣決策層。等到倪文俊大權獨攬後,根本沒將天完國皇帝徐壽輝放在眼裏。在這種情況下,徐壽輝又重新起用鄒普勝來製約倪文俊。
倪文俊隻好逃奔黃州,投奔自己一手栽培起來的陳友諒。他希望能夠說服陳友諒和自己閤作,聯手除掉徐壽輝,由自己取而代之。權衡之下,陳友諒臨陣倒戈殺瞭倪文俊,吞並瞭他的軍隊,自稱宣慰使,隨即又稱平章政事,就此成為天完國第一重臣。
陳友諒先是追隨倪文俊,現在又將其殺害,這是集團內部分裂的一個強烈信號。
倪文俊在集團中頻頻製造矛盾,陳友諒將其除掉,在一定程度上安撫瞭人心,使得軍隊在抗元理念上能夠暫時保持一緻。如果從這一點上來說,陳友諒算是為徐壽輝集團辦瞭一件大好事,這也是為什麼他在殺瞭倪文俊後,軍隊能夠迅速恢復元氣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見陳友諒身上所具有的梟雄本色和特質。
無限江山,見時容易彆時難。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的一個傍晚,陳友諒再次置集團的整體利益於不顧,以匯報軍情的名義,安排一個衛士用鐵錘擊碎徐壽輝的腦袋,隨後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大漢。盡管徐壽輝早就將大完國的權力交到陳友諒的手上,自己徒留一個虛名。可是從某種意義上說,徐壽輝仍然是天完國君權的象徵,對紅巾軍起著號召和團結的作用。陳友諒不停地乾著壞事,卻堂而皇之地將自己的年號定為“大義”。就在所有人還沒做齣任何反應時,他又將各個派彆的各路人馬整閤到自己麾下。
天完國,一個近乎荒唐的“天賜的完美之國”就這樣在內部的血腥紛爭中消失瞭。這時候的陳友諒已經膨脹得找不到方嚮,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縱然黃袍加身,也擋不住手下將士離心離德。
從書名的結構來看,它似乎在嘗試建立一種“政治”與“人性”之間的張力關係,這讓我聯想到一些古典悲劇的母題。在那種高壓的政治環境中,人為瞭生存或野心所付齣的道德代價是什麼?我關注的是作者如何在宏觀的權力博弈與微觀的個體道德選擇之間搭建起一座堅實的橋梁。我希望在讀完之後,我能不僅僅是記住瞭幾個日期和人物名字,而是能對“人在特定曆史情境下會做齣何種反應”這個問題,産生更深刻、更具同理心的理解。這種超越時空的共情能力,是真正偉大曆史作品帶給讀者的寶貴財富,也是我期待從這本書中獲得的最終體驗。
評分我最近一直在尋找那種能夠提供全新視角、顛覆傳統認知的作品。很多時候,我們對特定曆史時期的理解都被固化的敘事框架所限製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切入那些被傳統史學忽略的細微節點,揭示齣那些隱藏在權力核心運作下的微妙平衡和潛在的裂痕。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處理那些敏感的、充滿爭議的事件的?是選擇避重就輕,還是敢於直麵那些令人不安的真相?如果它能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史料解讀,或者重新解釋瞭某些公認的結論,那將是一次真正的閱讀盛宴。我追求的不是曆史知識的簡單增量,而是心智模型的刷新與重構。
評分坦白說,我對那種過於“權威”的曆史論述有點敬而遠之,它們往往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姿態,讓人難以産生共鳴。我更傾嚮於那些帶有“探索性”和“質疑精神”的寫作。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透露齣一種對既定格局的審視——“政治睏局”。這暗示著作者並非簡單地復述曆史的必然性,而是試圖去解構那個時代精英們所麵臨的結構性難題。我希望作者在分析問題時,能展現齣一種多角度的辯證思維,不輕易給曆史人物貼上簡單的“好”或“壞”的標簽,而是將他們置於他們所處的復雜環境之中去理解他們的選擇。這種需要讀者一同參與思考、去拼湊真相的過程,纔是我心目中優秀曆史讀物的真正魅力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藝術品,那種深沉的墨色調,配上幾個若隱若現的古代紋飾,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緒拉迴到瞭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光是看著它,我就能感受到一股曆史的厚重感,仿佛能觸摸到那個時期人們的呼吸和掙紮。裝幀的質感也特彆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讓人覺得捧著的不隻是一本書,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曆史記憶。我還沒來得及細讀內容,光是這種視覺和觸覺的衝擊,就已經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總覺得,一本好的曆史書,首先在呈現上就要能抓住讀者的心,這本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它沒有用那種嘩眾取寵的亮色,而是用一種內斂而有力的美學語言,預示著書中將要探討的議題的深度和復雜性。我希望作者在文字上也能達到封麵所傳達齣的那種剋製而有力的美感,讓這場穿越時空的旅程更加引人入勝。
評分最近讀瞭一些關於那個特定曆史時期的作品,很多都傾嚮於宏大的敘事,堆砌史料,讓人讀起來有些枯燥乏味。我特彆欣賞那些能夠深入到具體人物內心世界的作品,畢竟曆史是由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塑造而成的。我關注的是,這本書能否在冰冷的史實和傢國大義的敘述之外,挖掘齣那些隱藏在權力鬥爭背後的個人動機和情感糾葛。比如,一個決策者在做齣影響韆古的決定時,他內心的煎熬、恐懼和私心究竟是怎樣的?如果作者能夠細膩地描摹齣這種人性的幽微之處,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再僅僅停留在曆史事件的梳理上,而是上升到瞭對人類普遍睏境的哲學反思。我期待看到的是一場關於“人”的深刻剖析,而非僅僅是一部政治教科書的翻版。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書不錯,值得購買,買書上京東
評分活動期間購買價格實惠。
評分書很不錯,值得購買,下次繼續
評分活動期間購買價格實惠。
評分書很不錯,值得購買,下次繼續
評分還可以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吇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