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觀點鮮明、內容豐富,其普遍理論直麵中醫膏方處方的各關鍵問題;上篇主要闡述何立人教授對於膏滋處方運用的觀點和學術思想;下篇通過對代錶性醫案的展示和分析,為中醫臨床工作者、中醫院校醫學生拓展臨床診療的辨證新思路,並體現處方書法藝術,充分體現對中國文化、對中醫的自信。
本書係何立人全國名中醫藥專傢傳承工作室整理齣版,由上、下兩篇組成,上篇整理何立人教授日常授課及臨床帶教中關於膏方臨床運用的觀點和經驗;下篇選取何立人教授臨床膏方驗案,主要涉及內、外、婦、兒疾病,其中由於學科及膏方應用人群的關係,以心血管病、重病手術瘥後及亞健康人群的膏方應用具有特色;病例均來源於工作室日常收集整理,其連續復診記錄及何師手書方箋資料珍貴程度較高,書中脈按書寫、病史陳述、處方用藥盡可能保持原始形式, 以期較為具體地展現何師對膏滋處方的理解和診療特色。
何立人,上海市名中醫,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任全國第四、第五、第六批名老中醫藥專傢學術經驗繼承工作項目、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纔研修項目、全國名中醫藥專傢傳承工作室、上海中醫藥領軍人纔、海上名醫經驗傳承高級研修班項目指導老師。
細問詳記,字跡清晰,戒利欲熏心
015
第六講
·
膏滋的用藥選擇
016
一
治療為主,慎用損肝礙脾傷腎藥物
016
二
滋補脾腎,健運消導藥具動勢
016
三
養心安神,治百病皆先顧心神
018
四
邪有內外,化痰祛濕虛實兼顧
019
五
收膏賦形,不可亦無須全賴輔料
019
第七講
·
膏滋的細膠輔料
020
一
細料藥
020
二
膠類
022
三
輔料
023
第八講
·
膏滋的煎煮製備
024
一
器具準備
024
二
浸泡
024
三
特殊藥物處理
024
四
煎煮
024
五
濃縮
025
六
收膏
025
七
包裝、存放
025
第九講
·
膏滋的適宜禁忌
026
一
膏滋的適宜
026
二
膏滋的禁忌
027
第十講
·
膏滋的注意事項
028
一
就診前的交代
028
二
關於開路方
028
三
四季療疾與鼕季進補的關係
028
四
服用醫囑
028
何立人
膏方十五講
上篇
·
膏滋芻蕘
001
緒言
002
第一講
·
膏滋旨意理念
002
一
藝術與技術的結閤
002
二
﹃跳一步﹄,海闊天空
003
三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003
四
樹高韆丈,葉落歸根
004
第二講
·
膏滋的定義內涵
004
一
膏方之奇,奇在益壽
004
二
膏方之常,常在療疾
006
第三講
·
膏滋的古今之變
007
一
膏方之源流
007
二
膏滋之今變
010
第四講
·
膏滋的組方特點
012
一
辨證施治,證顧新病宿疾
012
二
大方復治,方有機製虛實
012
三
健運消導,五髒兼顧同調
012
第五講
·
膏滋的處方原則
013
一
以平為期,以和為貴,戒陰陽不辨
013
二
調暢氣血,重在脾腎,戒補氣太過
014
三
虛實互見,攻補兼施,戒扶正而不祛邪
015
目錄
十一
遺精調治
146
十二
過敏體質調理
147
十三
亞健康調理
150
第十四講
·
婦兒病膏滋病脈證並治
160
一
月經病調治
160
二
更年期綜閤徵調治
165
三
孕育調理
170
四
産後病調治
174
五
兒科病調治
176
第十五講
·
瘥後調理膏滋病脈證並治
180
一
重疾瘥後調理
180
二
術後調理
188
何立人膏方十五講
目
錄
下篇
·
膏滋決疑
033
第十一講
·
心係疾病膏滋病脈證並治
034
一
調治要點
034
二
原發性高血壓病調治
035
三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調治
054
四
病毒性心肌炎後遺癥調治
067
五 心律失常調治
071
六
心功能不全
088
第十二講
·
肝脾係疾病膏滋病脈證並治
099
一
調治要點
099
二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調治
100
三
肝炎調治
106
四
膽囊病調治
107
五
酒食傷中調治
112
第十三講
·
其他內科及雜病膏滋病脈證並治
114
一
調治要點
114
二
原發性高脂血癥︵脂代謝紊亂︶調治
114
三
糖尿病調治
120
四
咳喘病調治
126
五
不寐調治
129
六
甲狀腺疾病調治
136
七
口疳調治
140
八
鬱證調治
142
九
痹證調治
143
十
濕疹調治
145
有些同學彆校徽竟然要把“中”字藏起來,而隻露齣“醫學院”三個字。可見在中醫學院的學生眼中,中醫也根本不是學,何談“學院”?儒學與中醫的例子告訴我們,我們曾經經曆過那麼荒唐、那麼自卑的時代。中國人被人打怕瞭,被欺負怕瞭,被窮怕瞭,怕到懷疑起自己的祖宗和自己的文化來。好在中醫頑強地熬瞭過來,熬到瞭春暖花開的季節。但是,在春天裏人們看到的隻是花,卻沒有看到花在萬木蕭瑟的時節它是如何堅持的。何醫生及其醫道,就是在寒鼕中始終如一地堅守和默默無聞地探求的那一朵花。如今它終於鮮艷奪目地綻放瞭。在那個時代,想學中醫的人很少,進入瞭中醫學院,要麼是為瞭求得一個謀生的手段,要麼是為瞭改變自己的身份從而另謀高就。真正為瞭中醫事業而為之獻身的青年人,可謂鳳毛麟角。何醫生應該是這一類中的自覺者。我一直在問自己,支撐著他在嚴寒和清貧中艱難跋涉的理由是什麼呢?讀瞭他的書,我纔明白,那是對中國文化、對中醫的自信。
讀何醫生的書,我有兩個特彆深的感受:一是他對中醫的典籍非常熟悉而精通,對曆代名醫的醫案博覽而深思。二是他對西醫不排斥,但絕不迷信。
無論是讀《何立人醫論醫案選》還是讀《何立人膏方十五講》,隨處可見他對我國古代中醫學經典的隨手拈來、旁徵博引。毫無疑問,這是建立在對經典的爛熟於心與心得獨到的基礎之上的。另外,何醫生在論醫、處方時,經常會齣入先人,旁涉古賢。這是他經常研究和藉鑒前人醫案、醫例的證明。而這一切離不開對中醫學理論與實踐的自信。我相信,他從來就沒有懷疑過中醫是不是科學,也從來就沒有相信過中醫是迷信、糟粕。所以,他能走到今天,名滿天下,也就不足為怪瞭。
在本書中何醫生有這樣一句話:“要跳齣西醫病名的約束,局限於病名的約束進行處方和科研,思維就局限瞭。”這是他文化自信的又一個例證。我和他是多年的朋友,他不像我的一些西醫朋友(當然不是全部西醫)對中醫很排斥,我發現,他對西醫並不排斥,對西醫的學術進展一直很關注。但難能可貴的是,他對西醫也不迷信。他清楚地知道中醫和西醫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理論與實踐體係,可以互相藉鑒而不可互相取代。以冠心病為例,他說:“冠心病的治療並非治冠心病,而是從氣血陰陽的調平去理解,這樣途徑和方法就多瞭。”西醫不講“氣血陰陽”,但中醫卻從“氣血陰陽”中抓到瞭冠心病的根。從這一點來講,西醫是治“術”,而中醫是治“道”瞭。他還說:“閤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來闡釋我們的中醫內涵,這樣我們纔能談發展、創新和輝煌,切不可輕易否定,亦不可絕對割裂,更不可沒有理由地看不起自己。”是的,自己看不起自己,還談什麼中醫,談什麼復興中華文化呢?
一個醫學的門外漢讀一本中醫學的專著,除瞭讀齣中醫膏方的基本知識和道理,更讀齣瞭當下的熱門話題——文化自信,這是始料未及的。我想,這恐怕是這本書最特彆的地方:醫者可以從中獲取醫道,外行人可以從中讀取人道。見仁見智,可以各取所需,當然也可以魚與熊掌兼而得之,豈不快哉!
新書付梓前何醫生要我寫幾個字,這就算是序吧。
硃傑人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於海上桑榆匪晚齋
翻開《何立人膏方十五講》,我立刻被書中那股濃厚的學術氣息所吸引,但並非是那種令人生畏的艱深晦澀,而是一種由衷的敬意。作者在對膏方這一傳統醫學瑰寶的闡釋上,展現瞭深厚的功底和嚴謹的態度。書中對於膏方曆史淵源的追溯,我仿佛看到瞭膏方在中醫藥發展長河中的演變軌跡,其間的點滴進步都凝聚著先輩的智慧。我尤其贊賞作者在探討膏方製作工藝時的細緻入微,從選材的道地性,到炮製的火候,再到收膏的濃稠度,每一個環節都透露齣對品質的極緻追求。我個人對書中關於“脾胃病”的膏方治療內容非常感興趣,作者結閤大量的臨床經驗,為我解析瞭脾胃功能失調與多種疾病之間的關聯,並給齣瞭頗具指導意義的膏方方案。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在介紹膏方,更是在傳遞一種中醫的“整體觀”和“辯證論治”的思維模式。它引導我去思考人體的內在聯係,而非孤立地看待某個癥狀。書中那些精闢的論述和深刻的見解,常常讓我掩捲沉思,迴味無窮。這本書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中醫的博大精深,以及膏方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所蘊含的巨大健康價值。
評分《何立人膏方十五講》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對中醫傳統文化的全新認識。我一直覺得,很多傳統文化在我們現代社會中被過度簡化,甚至被誤解。但在這本書中,我看到瞭膏方所承載的深厚底蘊和智慧。作者並沒有用枯燥的術語來堆砌,而是通過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復雜的膏方知識,以一種非常親切且易懂的語言呈現齣來。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膏方“治未病”思想的解讀,這讓我對中醫的預防醫學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強調的是一種主動的健康管理,而不是等到疾病發生後再去補救。書中對於膏方在各個季節的調養作用的介紹,也讓我對“順應天時”的中醫養生觀有瞭更深的體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脾胃”在膏方養生中的重要性,作者詳細闡述瞭脾胃虛弱如何影響身體的整體健康,以及如何通過膏方來健脾益氣。書中還穿插瞭一些曆史故事和醫案,這些生動的故事讓原本嚴肅的中醫知識變得更加有趣和有感染力。我甚至能夠想象到,在古代,這些膏方是如何被醫者們精心研製,又如何為無數患者帶來康復的。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醫的生命力,以及它在現代社會依然存在的價值。
評分說實話,最初被《何立人膏方十五講》吸引,更多是因為書中“十五講”這個結構。我總覺得,將一個龐大的主題拆解成若乾個清晰的部分,會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果不其然,閱讀體驗完全印證瞭我的想法。每一講都像是在循序漸進地解鎖膏方領域的奧秘,從最基礎的膏方概念,到具體的選材、炮製,再到臨床應用,邏輯清晰,條理分明。作者在闡述過程中,非常注重細節,比如對於一些常用藥材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都給齣瞭非常詳盡的解釋,並且常常聯係到現代藥理研究的進展,使得內容既有傳統中醫的底蘊,又不失科學的嚴謹性。我尤其對其中關於“膏方的辨證與配伍”的章節印象深刻,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講解瞭如何根據不同的病癥、不同的體質,靈活地調整膏方中的藥物組成,這對於想要深入瞭解膏方精髓的讀者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財富。我個人最關注的是關於“女性健康”相關的膏方內容,書中深入剖析瞭女性在不同生理階段可能麵臨的健康問題,並給齣瞭針對性的膏方建議,這對於我來說,提供瞭非常實用的指導。不僅僅是藥方,書中對於膏方在日常生活中的保養作用,也進行瞭詳盡的闡述,讓我認識到膏方不僅僅是藥物,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提升。
評分《何立人膏方十五講》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實用性”和“前瞻性”。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時不時會聯想到自己身邊的一些親友,他們可能正麵臨著一些健康睏擾,而書中提供的很多思路和方法,都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膏方時,能夠跳齣傳統中醫的框架,結閤現代科學的視角來分析問題。比如,書中對於膏方中某些成分的現代藥理研究成果的引用,讓我覺得這本書的結論更加紮實和可信。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老年人養生”的章節,其中提到的針對老年人常見的體質虛弱、慢性疾病等問題,給齣瞭非常具體的膏方調理建議,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給中醫專業人士看的,也對普通大眾非常有價值。我喜歡其中對於“體質辨識”的詳細講解,它幫助我理解瞭為什麼同一種膏方,對不同的人效果會截然不同。這種個性化的養生理念,正是我一直所追求的。這本書也讓我認識到,膏方並非高不可攀,隻要掌握瞭正確的方法和理念,每個人都可以從中受益。它像是一本“健康指南”,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瞭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
評分翻開這本《何立人膏方十五講》,雖然我之前對膏方這個領域瞭解不多,但作者的筆觸卻立刻將我拉入瞭那個充滿智慧與經驗的世界。書名本身就透露著一種厚重感,仿佛裏麵蘊藏著曆代名醫的精髓。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膏方曆史演變的梳理,從古代的簡單炮製到如今的精細化製作,每一個階段都凝聚瞭無數人的探索與創新。作者並沒有止步於理論的陳述,而是通過生動的案例,將抽象的藥理知識化為鮮活的實踐。讀著那些描述病癥、辨證施治、最終通過膏方得以改善的篇章,我仿佛親眼見證瞭一場場奇跡的發生。書中關於不同體質人群如何選擇適宜膏方的內容,更是讓我受益匪淺。我一直覺得養生應該是個性化的,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這一需求,它引導我去思考自身的身體狀況,而非盲目跟風。即使書中某些具體的藥方我可能暫時用不上,但書中蘊含的辨證論治的思維方式,對理解中醫的整體觀有著極大的啓發。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未病先防”的理念闡述,這與我一直以來追求的健康理念不謀而閤。它讓我明白,中醫不僅僅是治病,更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對生命過程的深刻理解和積極乾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