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臨床病證代錶方為基礎,集清代《湯頭歌訣正續集》至現代各《中醫內科學》之常用方為一體,以證引方,證方結閤,精選簡便易記實用方歌,是臨床醫生初學及基層醫生自學的實用工具書。
《實用中醫內科臨床方證》將中醫53個病證按肺係病證、心係病證、腦係病證、脾胃係病證等病證分門彆類,各節以臨床病證代錶方為基礎,以證引方,證方結閤。精選簡便易記實用方歌,從而使方證記憶具有連貫性和趣味性,以期為臨床醫生初學及基層醫生自學提供一本更加實用的工具書。對當前國傢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深入淺齣,普及中醫知識,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以臨床病證代錶方為基礎,集各傢常用方為一體,以證引方,證方結閤,精選簡便易記實用方歌。
陳朝俊,廣州市中西醫結閤醫院腦病中心主任,腦病研究所所長;廣東省及廣州市重點專科中醫腦病學科帶頭人。主任中醫師,廣東省名中醫。教授、正高二級,博士;碩士研究生及首屆廣東省名中醫師承導師;首屆廣東省中醫師承指導老師。《現代中西醫結閤雜誌》特約編委,《中華現代內科學雜誌》常務編委。獲中華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科技進步三等奬1項,市廳級科技進步奬2項,參與“十二五”等國傢ji、省部級課題6項等。國傢核心期刊論文50餘篇,SCI論文2篇。
楊沛群,碩士研究生,主任中醫師。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疑難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傳統醫學會腦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腦病專業等多個委員會委員。目前從事腦血管病防治的臨床、教學、科研工作。對疑難病癥、急危重病癥治療有豐富經驗。
第一章 肺係病證
第一節 感冒.................................... 1
第二節 咳嗽.................................... 4
第三節 哮病.................................... 9
第四節 喘證.................................. 14
第五節 肺癰.................................. 20
第六節 肺癆.................................. 24
第七節 肺脹.................................. 27
第八節 肺痿.................................. 31
第二章 心係病證
第一節 心悸.................................. 34
第二節 胸痹心痛.......................... 39
第三節 心衰.................................. 45
第四節 不寐.................................. 48
附一 健忘...................................... 53
附二 多寐...................................... 55
第三章 腦係病證
第一節 頭痛.................................. 58
第二節 眩暈.................................. 63
第三節 中風.................................. 66
第四節 癡呆.................................. 73
第五節 癲狂.................................. 77
第六節 癇病.................................. 80
第四章 脾胃係病證
第一節 胃痛.................................. 85
第二節 痞滿.................................. 90
第三節 嘔吐.................................. 94
第四節 噎膈.................................. 99
第五節 呃逆................................ 102
第六節 腹痛................................ 106
第七節 泄瀉................................ 110
第八節 痢疾................................ 114
第九節 便秘................................ 118
第五章 肝膽係病證
第一節 脅痛................................ 122
第二節 黃疸................................ 125
第三節 積聚................................ 129
第四節 鼓脹................................ 134
第五節 癭病................................ 140
第六節 瘧疾................................ 142
第六章 腎係疾病
第一節 水腫................................ 147
第二節 淋證................................ 152
第三節 癃閉................................ 156
第四節 陽痿................................ 160
第五節 遺精................................ 164
第七章 氣血津液病證
第一節 鬱證................................ 168
第二節 血證................................ 172
第三節 痰飲................................ 184
第四節 消渴................................ 190
第五節 自汗、盜汗 ................... 194
第六節 內傷發熱........................ 197
第七節 厥證................................ 201
第八節 虛勞................................ 206
第九節 肥胖................................ 214
第十節 癌病................................ 217
第八章 肢體經絡病證
第一節 痹證................................ 227
第二節 痙證................................ 231
第三節 痿證................................ 236
第四節 顫證................................ 240
第五節 腰痛................................ 245
參考文獻........................................ 249
最近一直在尋找一些能幫助我提高臨床辨證能力的書籍,偶然間看到瞭這本書,被它“方證”這個概念所吸引。我一直覺得,中醫的魅力就在於“方證對應”,但很多時候,要準確地把握“證”的細微差彆,並找到與之匹配的“方”,確實需要大量的實踐和感悟。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沒有直接給齣大量的病名,而是從“證”齣發,係統地梳理瞭內科常見證候的形成原因、病理特點、臨床錶現,以及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方劑選擇。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虛證”的剖析,作者將虛證細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並詳細闡述瞭不同虛證之間的區彆與聯係,以及如何通過望、聞、問、切四診閤參來準確辨彆。舉個例子,書中在講解“氣虛”證時,不僅提到瞭神疲乏力、氣短懶言等常見癥狀,還深入分析瞭其與免疫力下降、易感外邪等現代醫學概念的關聯,並推薦瞭補中益氣湯、參苓白術散等經典方劑,同時還詳細說明瞭這些方劑如何針對氣虛的病理機製發揮作用。書中的配圖也相當實用,一些穴位圖、舌象圖等,對於初學者來說,非常有幫助。
評分作為一名針灸推拿專業的學生,雖然不主攻內科,但在學習過程中,我也接觸到瞭一些內科常見病。有時候會覺得,中醫內科的辨證體係非常龐大,要融會貫通確實不容易。這本書的齣現,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它並沒有像一些內科書籍那樣,羅列大量的疾病和治療方案,而是從“方證”這個核心概念入手,將復雜的內科病癥歸納為不同的“證”,再一一對應到具體的方劑。這種“證”為中心的論述方式,讓我覺得非常清晰明瞭。例如,書中在講解“風寒感冒”時,不僅僅列齣感冒的常見癥狀,而是深入分析瞭風寒侵襲人體所形成的“證”,包括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鼻塞流涕等,並詳細介紹瞭葛根湯、麻黃湯等方劑是如何針對這些“證”進行治療的。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濕熱證”的講解,作者從濕和熱兩個角度,分析瞭濕熱證的成因、錶現以及治療原則,並推薦瞭如甘露消毒丹、茵陳蒿湯等經典方劑,並對這些方劑的配伍、功用進行瞭深入的解析,讓我在理解方劑的同時,也能體會到古人“審證求因,立法處方”的智慧。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樸實無華,沒有花哨的插圖,隻有清晰的書名和作者信息,一看就是那種沉甸甸的學術著作。翻開第一頁,厚實的紙張觸感就讓人心生好感,這年頭還能見到這麼用心的印刷,實屬不易。內容方麵,我主要是被“方證”這個詞吸引的。一直以來,中醫的辨證論治體係就讓我覺得既玄妙又實用,但有時又感覺理論與實際臨床之間存在著一層隔閡,尤其是方劑的應用,常常需要大量的經驗積纍。這本書的齣現,仿佛就是為瞭彌閤這種隔閡而來的。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方劑,而是深入剖析瞭每個方劑的組成、功用,更重要的是,它詳細闡述瞭這些方劑所針對的“證”,以及如何通過臨床錶現來準確辨彆這些“證”。這對於像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濕”證的論述,作者從濕的來源、特性,到濕邪侵犯人體的不同部位和形式,再到針對不同濕證的方劑選擇,層層遞進,條理清晰,讓人豁然開朗。書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生動,引用的都是真實病例,讓理論知識變得觸手可及,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辨證論治的理解又上瞭一個颱階,對如何靈活運用方劑也充滿瞭信心。
評分我是一名中醫愛好者,平時喜歡閱讀一些中醫經典和臨床經驗類的書籍。這本書,是我近期讀過中最具啓發性的一本。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沒有將重點放在疾病本身,而是聚焦於“方證”,也就是方劑與證候之間的對應關係。我一直覺得,中醫的精髓就在於“辨證施治”,而“證”的準確把握,是選擇正確方劑的關鍵。這本書在這方麵做瞭非常深入的探討。它將內科的常見證候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並且為每個證候都提供瞭詳細的解釋,包括證候的成因、病機、臨床錶現,以及相應的方劑選擇和加減變化。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痰飲”的論述,作者不僅解釋瞭痰飲的形成,還將其進一步細分為不同的類型,並針對每種類型給齣瞭相應的方劑。例如,對於“咳嗽,咳痰清稀,喘息胸悶”的寒飲證,推薦瞭苓甘五味薑辛湯;而對於“心下痞硬,嘔吐清水”的滌飲證,則推薦瞭己椒藶蓽湯。這種細緻入微的辨證思路,讓我對中醫方劑的應用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對於想要深入理解中醫方劑,提高臨床辨證能力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評分我是一名在中醫院工作瞭十幾年的老中醫,見過的中醫書籍不計其數,但真正讓我眼前一亮的卻不多。這本書,算是一個例外。起初拿到它,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以為又是一本堆砌理論、脫離實際的“紙上談兵”。然而,當我深入閱讀後,我發現自己錯瞭,而且錯得離譜。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對“證”的解讀,不是簡單地照搬經典,而是結閤瞭現代醫學的認識和大量的臨床實踐經驗。例如,書中在論述“肝鬱化火”證時,不僅僅停留在情誌不暢、急躁易怒等中醫描述上,還結閤瞭神經內分泌、免疫等現代醫學的觀點,解釋瞭為何會齣現這些癥狀,以及為何某些方劑能夠奏效。這種中西醫結閤的視角,讓中醫的理論體係顯得更加科學、嚴謹。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許多經典方劑的解讀,都融入瞭作者多年行醫的體會和獨到見解。比如,關於逍遙散的運用,書中不僅列舉瞭其經典的主治病癥,還特彆強調瞭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幾個關鍵點,比如如何區分肝鬱和脾虛,如何根據患者的體質進行加減等。這些都是寶貴的臨床經驗,往往在一般的教科書中很難找到。讀這本書,就像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進行麵對麵的交流,受益匪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