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不再被人記憶,意味著徹底死亡;當一個群體不被記憶呢?麥客、漆匠、盜墓賊、風水先生、關帝廟裏的老居士,社火、秦腔、廟會……這些人和事是鄉村的魂,也是這個時代每一個“我們”的記憶。陝西楞娃馬鵬波,用文字為故土立碑,為故鄉招魂,以秦腔嘶吼:麥子黃瞭,麥客不會迴來瞭!
作者丨馬鵬波
陝西寶雞人,中文係畢業。現為自由撰稿人,持續關注鄉土文化變遷並發錶係列文章,用文字為故鄉招魂。
攝影丨謝萬清
1955年齣生於陝西隴縣峰山村,小學文化,15歲接觸攝影,農閑時用一颱二手相機拍攝,用堿麵、尿素衝洗照片,拍攝瞭8000多張記錄陝西鄉村社會的照片。其作品《徵服》《樸實的愛》在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館展齣,被稱為“泥腿子攝影傢”“中國zui窮的農民攝影傢”。
1 自序
第一輯:故土
11 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沉淪
19 入土“未”安的漆匠
28 麥子黃瞭,麥客不會迴來瞭
38 劁匠的春天
49 盜墓賊譚先生
57 陰陽先生父子
66 最後一個女巫
75 鬍傢嗩呐
83 二鬍皮醫生
91 瓦匠的講究
第二輯:故鄉
99 十裏香客
107 羊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117 少年與竇娥
126 上墳
131 社火在地神的節日
139 人約黃昏後
145 喝碗豆花再上路
153 炒麵客
161 往事如煙
172 三個乞丐
179 老兵九十
第三輯:故事
187 老屋
195 老師,你好美
203 父親“偷”書
211 上學記
217 和自行車飛快成長
224 中學時代
230 兄弟
236 婚事一樁
245 尋狼
252 鄉村電影
第四輯:故人
261 祖父不是文化人
268 祖父是鄉賢
274 祖母的佛經
280 夏天、西瓜、外祖父的棋局
286 她目送我走齣童年
296 最後的日子
303 我從來不敢誇耀過去
代後記
311 與故事有關的故事
附錄
323 《百鳥朝鳳》——傳統規矩撕裂時的哀鳴
麥子黃瞭,麥客不會迴來瞭
一
“客”的意思是“寄居”,是“客”就注定擺脫不瞭跌宕漂泊的宿命,麥客也一樣。他們是這個世界上唯一逐麥而居的生物,每年六月到八月,奔走在中國秦嶺以北的廣大區域,吃百傢飯、居韆傢屋,追著麥子的顔色,從南到北、從異鄉一步步退迴故土。
麥子黃瞭,麥客就來瞭;麥子落瞭,麥客也該走瞭。麥子會說話,隻有麥客纔聽得懂。十幾年前,我總能與這些麥客舊雨重逢,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季節,就像事先約定好的一樣。我很熟悉這些人,或者說我很熟悉麥子。
盛夏是躁動不安的時節,如今想來,卻也未必全是如此。至少,在我的記憶裏,夏天總是開始於一段漫長的死寂與沉悶。熱氣蒸得人難受,蒸得鄉下人心慌。學校放假瞭,外齣的農民迴來瞭,大傢從四麵八方返鄉,在暑氣中一起煎熬等待。祖父每天都要去地裏轉一圈。捋一把麥穗,撚碎攤在手心,一口氣吹散麥皮,捏起幾粒,扔進嘴裏,仔細咀嚼,來來迴迴感知麥子的脾性。嘴裏的麥粒一天比一天乾爽,終於到瞭一咬就碎的程度。祖父從地頭走到地尾,看著眼前這一片金黃,自言自語道:“是時候開鐮瞭!”
有人在塬上割倒瞭第一把麥子,又有人割倒瞭第二把,一個又一個,麥子應聲倒下,如同相互傳染一般。鄉親們煎熬得太久瞭,死寂隨即轉入一片沸騰。知瞭的嘶鳴被埋入一陣高過一陣的割麥聲中,暑氣一天比一天來得熱烈,塬上的麥子在一夜之間全部變乾變黃。用不瞭幾天,這些熟透的麥穗就會重新落入泥土,鄉親們必須趕在麥子脫落之前,就將它們全部脫粒歸倉。留給莊稼人的時間所剩無幾,男人們加緊揮動手裏的鐮刀,女人們也挽起袖子一頭紮進麥浪,孩子們跟在大人後麵,一路撿拾提前凋零的麥穗,老人們疾走於田間與竈頭,將茶水、飯點一樣不落地送進麥田。
村裏趙傢寡婦撇下鐮刀,癱坐在麥子上。“還是去請幾個麥客吧!”她感嘆道。有人直起身子,掃視一遍這十裏金黃,重復瞭一遍寡婦的話。一陣熱風掃過,麥浪一層層翻滾,於是,大傢都開始贊同寡婦的提議。
“請麥客吧!請麥客吧!”麥子黃瞭,麥客也該來瞭。
二
我們傢有五畝麥子,每年在麥子熟透之時,照例要請上兩個麥客。
麥客們有固定集散地,他們夜宿於縣裏農貿市場的大車店,拂曉之時三三兩兩立在街頭,靜靜等候主傢來挑選。麥客們都有一把趁手的鐮刀,刀刃磨得鋥亮,寒光逼人,夾在腰間或者背在脊背,如同古時關中的刀客。除此以外,布褡也是麥客隨身攜帶的物件兒,由無數布片綴成,花花綠綠,裏麵收有用來充飢的大餅、磨刀的礪石、賬本、水杯、毛巾,還少不瞭一張驅鬼闢邪的靈符,有瞭它,麥客就不會迷失在異鄉的夜路上。麥子熟透的季節,麥客總是很搶手,請麥客要趁早,遲一步就得耽擱一茬麥子。
麥子乾得快,熟得透,稍微一動,麥粒就會重新落進泥土。夜裏的露水正好濕潤瞭一地麥穗,讓麥粒禁得起麥客搖晃,鐮刀咬在濕漉漉的麥稈上,走起刀來也乾淨利落。正午來臨之前,暑氣還沒有升騰,正是割麥子的好時段,父親早晨五點起床,洗把臉,喝杯濃茶後,就得前往縣城請麥客去瞭。麥客們為瞭趕一天當中的好時節,通常不到主傢吃早飯,他們站在街頭,接過主傢遞過來的香煙,相互客套幾句,商定好價錢,便跟在主傢後麵,徑直邁嚮地頭和等待瞭他們一整年的麥子相會。
麥客來瞭。麥子開始笑瞭,笑得那麼熱烈,那麼喜慶,爭搶著倒在麥客的懷裏。麥客用步子丈量一遍土地,在心裏估摸齣眼前土地的具體畝數,脫去外衣,從用爛布包裹的一層又一層的刀片中撿齣一個,穩穩地安在鐮架上。喝一口濃茶,緊一緊褲腰帶,往手掌中啐一口唾沫,握緊鐮刀,揮起手臂,麥客放下瞭今夏第一鐮。麥子們應聲倒下,把自己的一生交給麥客,麥客們熟練地將這些無根的“夥計”捆成一股又一股,讓麥子安穩地橫躺在大地上。
三
記憶中的麥客頭上戴一頂白帽子,這是迴族男人的特有裝扮。
故鄉地處陝甘交界,一條公路將兩省貫通。縣裏住著不少迴族人,他們大多聚居在更北的高寒山地,漢民們習慣稱他們“迴迴”。故鄉迴漢雜居的傳統已經存在很久,據說從元朝那會兒就有瞭,縣城裏有一座伊斯蘭寺院,建築造型奇特,綠色穹頂上掛一彎月亮,月亮底下的故事在我童年時代始終是一個謎。印象中,迴族人是種土豆的行傢,也是販賣辣椒的高手。鼕天一到,迴迴們就滿載一拖拉機土豆,戴一頂白帽子,扯起嗓子吆喝著遊走在漢民聚居的鄉間,過不瞭幾天,滿載一車玉米或者是麥子,再次踏上返鄉之路;待農閑時,他們又穿梭在鄉裏小道,一遍遍叩響漢民傢的大門,挨傢挨戶客氣詢問,盡情尋覓收購辣椒的生意。
迴迴們的特殊打扮讓漢民的孩子總是感到好奇,我常常問母親:“迴迴們為什麼要戴白帽子呢?”那時,母親為瞭不讓我每天到處亂跑,就神秘地告訴我:“迴迴戴白帽子要販小孩呢!”有一次迴到傢,我一把推開傢門,撞見祖父和一個迴迴正在院子整理幾串辣椒,我轉身就往外跑,天黑之後纔躲在祖父身子後麵怯生生迴來。母親一臉哭笑不得地跟我講,迴迴隻抓不聽話的小孩兒,我轉念一想,母親不是老說我不聽話嘛。於是,迴迴們的白帽子便成瞭我兒時記憶中的噩夢。不過,迴迴們除瞭倒賣土豆、販賣辣椒外,他們個個還是割麥的好手。
遊走在故鄉的麥客以迴迴居多,有的來自甘肅,有的就是本地居民。
迴迴們也種麥子,他們聚居在地圖更靠北的地方,與漢民們的環境相比,那裏氣候稍寒,地氣更涼,迴迴們的麥子總是落在一年當中最後一批熟透。靠力氣吃飯的時代,勤苦耐勞就是莊稼人生存的本錢。當北方大地上第一批麥子熟透時,迴迴們就要打點行裝,背起行頭,跨過自傢綠油油的麥地,從地圖最北的地區一直嚮南奔走,然後再追著麥子的顔色,又一刀一刀地由南嚮北,最後割迴自傢地頭。
童年時,麥客們每年割到我們傢麥地裏時已經是盛夏瞭!
農口奪食的日子,鄉下每一個人都不曾閑暇一刻。麥客是麥地裏的主角,大人們則是麥客的幫手,小孩跟在麥客後麵,把一捆捆紮好的麥子從田間拎到地頭。麥客們一粘上麥子,便如同開動的機器一般,似乎永遠不知疲倦。麥客們戴著白帽子把頭埋進麥浪,一步一步嚮前,放倒一片又一片麥穗,偶爾拾起搭在脖頸的毛巾,把即將跌落的汗珠揩乾淨。
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起初,我以為這隻是一個關於鄉土和懷舊的故事,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它所探討的主題遠遠超齣瞭我的想象。作者巧妙地將個人命運與時代變遷相結閤,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展現瞭普通人在曆史洪流中的渺小與堅韌。那些曾經在土地上辛勤耕耘的身影,那些在時代浪潮中起伏的人生,都讓我深思。我看到瞭變革的陣痛,也看到瞭堅守的價值。書中的情節設計環環相扣,邏輯嚴謹,卻又不失人性的溫度。我被那些樸實而又深刻的情感所打動,為那些在艱難歲月中相互扶持、相互慰藉的靈魂而感動。它讓我意識到,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蘊藏著不平凡的力量。那些關於選擇、關於犧牲、關於成長的故事,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裏。它不僅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像是一堂生動的人生課程,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廣闊的視野。閤上書本,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充實和寜靜,仿佛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如同一次緩慢而溫柔的浸潤。作者的文筆非常特彆,有一種獨特的韻律感,讀起來既流暢又耐人尋味。我喜歡她對細節的捕捉,那些細微之處的描繪,讓整個故事充滿瞭生命力。比如,對季節變化的描寫,對人物錶情的刻畫,都顯得格外生動傳神。我仿佛能聽到麥子在風中沙沙作響的聲音,能看到陽光穿過麥田灑下的斑駁光影。書中的人物,無論大小,都塑造得立體而真實,他們身上有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也有著超越時代的精神。我尤其喜歡那些關於親情、友情和愛情的描寫,它們真實而動人,沒有誇張的辭藻,卻能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細細品味那些打動我的句子,思考它們背後的深意。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故事的吸引力,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滋養。它讓我重新認識到,生活中的美好,往往就藏在那些平凡的點滴之中,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去感受。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像是一場與自己的對話。它不像那些情節跌宕起伏的小說那樣讓人欲罷不能,而是以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徐徐展開。我欣賞作者對語言的駕馭能力,那些樸素的文字,卻蘊含著巨大的力量。它讓我看到瞭,文字本身也可以是一種藝術,一種能夠喚起情感、引發思考的工具。書中的人物,他們的經曆或許普通,但他們身上所展現齣的某種品質,卻具有普遍的意義。我能感受到作者對筆下人物的深切同情和理解,也看到瞭她對生活深刻的洞察。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有時候,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就藏在最簡單的故事裏。它讓我放慢腳步,去審視自己的內心,去感受那些被忽略的情感。讀完之後,我感到一種釋然,仿佛卸下瞭許多不必要的包袱,心中充滿瞭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和力量。它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書,每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
評分一本好書,總能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觸動心底最柔軟的地方。翻開《麥子黃瞭,麥客不會迴來瞭》,我仿佛置身於一片金黃色的麥浪之中,空氣中彌漫著泥土和陽光混閤的獨特氣息。作者用極其細膩的筆觸,勾勒齣瞭一幅幅關於成長、關於記憶、關於告彆的動人畫捲。那些曾經熟悉的麵孔,那些已經遠去的時光,都隨著文字的流淌在我腦海中鮮活起來。我能感受到書中人物內心的掙紮與蛻變,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迷茫與堅定,都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共鳴。那種感覺,就像是多年未見的故人突然齣現在眼前,訴說著那些我們都曾經曆過的故事。書中的每一個場景,每一個細節,都仿佛經過瞭精心打磨,充滿瞭詩意和哲理。它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和遺憾。讀完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腦海中不斷迴響著那些關於麥田、關於離彆的意象,仿佛也帶走瞭我一部分的憂愁,留下的是對過往的深深眷戀和對未來的淡淡憧憬。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思考生命的意義,以及那些在時光中漸漸模糊卻又無比珍貴的情感。
評分我被這本書所營造的氛圍深深吸引。它有一種超現實的詩意,卻又飽含著堅實的土地氣息。作者用一種近乎寓言的方式,講述瞭一個關於失去與尋找的故事。我能感受到字裏行間流露齣的淡淡的憂傷,但這種憂傷並非令人絕望,而是帶著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和對未知的探索。書中的意象非常豐富,麥子、天空、風,這些元素相互交織,共同構建瞭一個充滿象徵意義的敘事空間。我一直在思考,那些“麥客”究竟代錶著什麼?是那些曾經陪伴我們走過一段路的人?還是那些我們曾經擁有卻又失去的時光?這種模糊的邊界,反而讓這本書更具解讀的空間,也更能激發讀者的想象力。它讓我開始反思,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究竟在追尋什麼?又在捨棄什麼?這本書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而是鼓勵讀者去自行探索。它的魅力在於,能夠引發讀者內心深處的對話,讓我們對自己的生命軌跡有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此書記錄的是鄉村的魂,帶我們走進記憶深處的鄉村。
評分我為什麼喜歡在京東買東西,因為今天買明天就可以送到。我為什麼每個商品的評價都一樣,因為在京東買的東西太多太多瞭,導緻積纍瞭很多未評價的訂單,所以我統一用段話作為評價內容。京東購物這麼久,有買到很好的産品,也有買到比較坑的産品,如果我用這段話來評價,說明這款産品沒問題,至少85分以上,而比較垃圾的産品,我絕對不會偷懶到復製粘貼評價,我絕對會用心的差評,這樣其他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會作為參考,會影響該商品銷量,而商傢也會因此改進商品質量。
評分滿意。書也滿意。作者很認真地給我解答瞭那些和我有時代隔閡的神秘故事,好評!
評分好書,好書,已經買第二次瞭。
評分小孩喜歡
評分很好的書,買瞭四本,自己留一本,其餘送朋友!
評分質量不錯,包裝完好,但是書本身很薄,這點不太好
評分老友的書一定要支持!
評分鄉土情結的好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