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内首部系统研究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巨著《金枝》及其在西方影响的论著。全书以西方对《金枝》评价迥然的两个词——“魔杖”与“阴影”为线索,考察弗雷泽的思想渊源与学术旨趣,探究《金枝》的主题观念、表现方式、巨大影响,较全面的呈现了《金枝》在西方的接受境遇。对神话学、人类学等领域研究者有参考价值。
作者:刘曼,陕西安康人,文学博士,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文学人类学、神话学研究。先后在学术期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
导论/ 001
上编《金枝》本体研究
第一章弗雷泽的思想渊源与学术旨趣 / 024
第一节弗雷泽与苏格兰知识传统 / 024
第二节弗雷泽与进化论人类学 / 041
第三节弗雷泽的古典学旨趣与人类学写作 / 057
第四节弗雷泽的人类学观念与方法 / 073
第二章《金枝》重要主题观念的来源与表征(一) / 093
第一节人类心智发展三阶段论 / 093
第二节禁忌 / 103
第三节图腾 / 112
第三章《金枝》重要主题观念的来源与表征(二) / 123
第一节神圣国王 / 123
第二节神话与仪式 / 134
第三节替罪羊 / 144
下编《金枝》在西方的影响、研究与论争
第四章《金枝》在西方的传播与影响 / 154
第一节继承与批判:《金枝》与现代主义人类学 / 154
第二节渊薮与流变:《金枝》与神话-仪式理论 / 176
第三节亲和与影响:《金枝》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 / 195
第四节启示与借鉴:《金枝》与20世纪文学批评 / 216
第五章《金枝》在西方的批判与研究 / 233
第一节《金枝》:“扶手椅上的人类学家”之写作 / 235
第二节《金枝》:人类学“语境之外”之虚构 / 243
第三节《金枝》:人类学“魔杖”之魔力 / 251
第四节《金枝》:“知识百科全书”之象征 / 261
第六章《金枝》在西方的影响流变与论争脉络 / 268
第一节“金枝”抑或“镀金的小树枝” / 268
第二节人类学“说服性虚构”抑或“写文化”人类学文本 / 278
结语/ 287
附录 / 295
参考文献 / 305
坦白说,初翻开时,我对内容深度有所保留,但很快就被其思辨的广度和穿透力所折服。它真正触及了人类精神世界深处的构造逻辑。作者似乎不满足于停留在“描述”层面,而是试图深入到“为什么是这样”的根源性追问中去。这种对人类文化“基础代码”的解码尝试,极具挑战性。文字风格偶尔流露出一种近乎诗意的哲思,尤其在论及象征意义的永恒性时,笔力遒劲,令人深思良久。它迫使读者停下来,审视自己认知世界的方式,是否受到了某种无意识的文化脚本的束缚。读完后,感觉心智被某种强大的力量涤荡了一遍,视野豁然开朗。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处理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既有扎实的文献支撑,又避免了学术论文常见的晦涩难懂。它似乎在努力架设一座桥梁,连接起专业的学院派研究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作者对不同文化体系的尊重和包容性,使得论述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光辉,避免了那种傲慢的文化优越论调。特别是一些关于权力结构与神圣话语构建的分析,视角独特且尖锐,揭示了“神圣性”是如何被建构、维护乃至被世俗化消解的过程。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愉悦感和对人类社会复杂性的敬畏。
评分这部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它那厚重的历史感和跨学科的视野。作者显然在人类学、神话学乃至宗教史的领域下了极深的功夫。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穿梭于古老文明的遗迹和迷雾笼罩的仪式现场。文字中充满了对原始信仰体系、图腾崇拜以及早期社会结构演变的热情与洞察。尤其是对某些看似无关的文化现象之间隐秘联系的剖析,令人拍案叫绝。那种将碎片化的民俗志材料整合为宏大叙事的能力,着实令人钦佩。它不仅仅是对既有理论的梳理,更是一种充满激情的探索欲的体现,引导读者去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文化表象背后的深层动力与集体潜意识的流动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精巧,它不像一般学术著作那样板着面孔,而是展现出一种叙事上的张力。阅读体验如同解谜,随着章节的深入,一些看似模糊的文化符号开始逐渐清晰地浮现出它们在不同时代和地域的变奏与共鸣。作者对于文化“原型”的捕捉极为敏锐,能够精准地指出那些贯穿古今、在不同宗教和民间传说中反复出现的母题。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使得原本枯燥的文本分析变得生动起来。我特别喜欢它探讨社会禁忌与仪式净化那几章,论证严谨又不失文学性,让人在享受知识密度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思想的碰撞和思想火花的迸发。
评分我关注很多关于符号学和原型批评的书籍,但这一本的处理方式独树一帜。它没有陷入纯粹的理论演绎,而是始终扎根于具体的历史案例和鲜活的文化现象之中,让理论随着例证自然生长出来。作者的笔触细腻之处,在于他能够捕捉到那些细微的情感共鸣点,使那些遥远的古代仪式似乎就在眼前发生。它激发了我对民间故事和地方习俗的重新审视热情,发现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旧俗中,蕴含着关于生存、死亡和意义的深刻哲学。这是一部需要反复咀嚼、每次都能带来新发现的佳作,其价值远超普通工具书的范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