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英譯漢教程》將翻譯理論課、技巧課和實踐課融為一體,為師生提供一套可供課堂操作的英漢翻譯基礎教程。
《英譯漢教程》特點如下:
(1)針對學生的水平和可能遇到的問題,靠近《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10,以下簡稱《大綱》)對英語專業六級的英譯漢教學要求。
(2)體現當代教育改革所提倡的“啓發式”教學法。
(3)便於課堂教學。
(4)重視英漢對比分析。
(5)重視基本功訓練。
(6)重視詞、語、句、段、文各層次的綜閤訓練,重視例句例段文體的多樣性和實用性,重視訓練方法和形式的科學性、靈活性和趣味性。
(7)《英譯漢教程》主要供高等院校英語專業本科高年級或同等程度的學生作為英漢翻譯課在課堂教學使用,也可供有同等英語水平的翻譯自學者使用。
作者簡介
連淑能(1942-),廈門大學外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榮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6-1999年任廈門大學外文係係主任,1999-2003年任外文學院院長,現兼任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外語與外語教學》顧問和編委等。曾任駐外大使館和專傢組翻譯,赴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美國俄勒岡大學和威拉姆特大學講學、研究。榮獲福建省“三育人先進個人”稱號、廈門市教師稱號、廈門大學奬“南強奬”一等奬(閤作)、廈門大學研究生“良師益友”稱號等。主要研究方嚮為漢英語言與中西文化、翻譯理論與技巧、跨文化交際學,已發錶80多篇論文和18部論著、編著、譯著,閤作承擔國傢863計劃課題“自然語言理解與機器翻譯”,榮獲20多項奬項。代錶作《英漢對比研究》榮獲國傢教委頒發的第二屆全國高等學校齣版社學術著作奬、福建省第三屆社會科學成果一等奬,並被選送參加國際書展。
內頁插圖
目錄
Chapter 1 GeneraI Principles
1.1 What is Translation?
1.1.1 Linguistic Views on Translation
1.1.2 Cultural Views on Translation
1.1.3 Literary Views on Translation
1.1.4 Semantic Views on Translation
1.1.5 Functional Views on Translation
1.1.6 Communicative Views on Translation
1.2 The Assessment of Translation
1.2.1Translation Criteria Put Folrward by Famous Translators or Translation Iheorists
1.2.2 0ther Factors Affecting the Evaluation of Translation
1.2.3 Criteria for Beginners of Translation
1.2.4 Translation Proficiency: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eaching Syllabus for the English Major (中國高等學校英語教學大綱對翻譯教學的要求)
1.3 The Competence of a Translator
1.3.1 Excellent Command of the Two Languages
1.3.2 Considerable Knowledge of the Two Cultures
1.3.3 Adequate Knowledge of the Subject Matter
1.3.4 Fair Capacity for Writing
1.3.5 Plenty of Practice and Adequate Knowledge of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Skills ii
1.3.6 Skills in the Use of lnformation Technology
1.4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4.1 Literal Translation (直譯) and Free Translation (意譯J
1.4.2 Foreigruzing Translation(異化翻譯)and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歸化翻詳)
1.4.3 Style and Translation is
1.5 Basic Processesin Translating
1.5.1 The Four-phase Processin Translating
1.5.2 Some Dos and Don'ts for Students
1.5.3 Procedures of Translation by a Team
Chapter 2 Contrastiv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2.1 Studie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2.1.1External History: Historical l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2.1.2 Internal History: a Linguistic Review
2.1.3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2.2 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2.2.1 Som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Chinese Language
2.2.2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Chinese
2.3 Englishvs. Clunese: Ten Pairs of Features
2.3.1 Synthetic vs. Analytic(綜閤語與分析語)
2.3.2 Rigid vs. Supple(剛性與柔性)
2.3.3 Hypotactic vs. Paratactic(形閤與意閤)
2.3.4 Complex vs. Simplex(繁復與簡短)
2.3.5 Impersonal vs. Personal(物稱與人稱)
2.3.6 Passive vs. Active(被動與主動)
2.3.7 Static vs. Dynamic(靜態與動態)
2.3.8 Abstract vs. Concrete(抽象與具體)
2.3.9 Indirect vs. Direct(間接與直接)
2.3.10 Substitutive vs. Repetitive(替換與重復)
Conclusion
Chapter 3 Diction(選詞法)
3.1 Choice of Affective Meanings
3.2 Choice of GrammaticaI Meanings
3.3 Choice of ContextuaI Meanings
3.4 Choice of Collocative Meanings
3.5 Choice of Stylistic Meanings
3.6 Choice of Ambiguous Meanings
3.7 Choice of Extended Meanings
3.8 Choice of Equivalent Meanings
3.9 Choice of Exact Meanings
3.10 Choice of Different Chinese Words to Translate the Same English Word or Use of the Same Chinese Word(s) to Translate Different English Words
Conclusion
……
Chapter 4 Conversion(轉換法)
Chapter 5 Addition(增補法)
Chapter 6 0mission(省略法)
Chapter 7 Repetition(重復法)
Chapter 8 Inversion(倒置法)
Chapter 9 Negation(反譯法)
Chapter 10 Division(拆譯法)
Chapter 11 Condensation(編譯法)
Chapter 12 Translation of the Passive(被動式譯法)
Chapter 13 Translation of Long Sentences(長句譯法)
Chapter 14 Translation of Culture-Ioaded Expressions(文化詞語譯法)
Chapter 15 Translation of Proper Nouns and Technical Terms(專有名詞和專門術語譯法)
Appendix Table on English-Chinese Transliteration (英漢譯音標)
References
FurtherReading
前言/序言
本教材主要供高等院校英語專業本科高年級或同等程度的學生作為英漢翻譯課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也可供有同等英語水平的翻譯自學者使用。
本教材試圖將翻譯理論課、技巧課和實踐課融為一體,提供一套可供課堂操作的英漢翻譯基礎教程。為瞭提高教學效果,編者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麵作瞭努力:
1.針對學生的水平和可能遇到的問題,盡力符閤《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10,以下簡稱《大綱》)對英語專業六級的英譯漢教學要求:“初步瞭解翻譯基礎理論和英、漢兩種語言的異同,並掌握常用的翻譯技巧,能將中等難度的英語篇章或段落譯成漢語。譯文忠實原文,語言通順,速度為每小時250~300個英文單詞。”
英語專業三年級學生經過瞭一、二年級“閱讀”、“語法”和“寫作”等基礎課程的訓練,對中等難度的英語篇章或段落雖有瞭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準確理解原文並用通順的漢語錶達,仍然有不少睏難。如何將原文忠實地翻譯成通順的漢語,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這類學生修完瞭二年級的英語語法課程,進入三、四年級係統翻譯訓練的入門階段,比較能夠適應的是與英語語法相聯係的傳統翻譯基礎教程。此外,根據調查結果,“翻譯教材用戶肯定並普遍歡迎傳統教材的編寫體係與翻譯技巧”(張美芳:《中國英漢翻譯教材研究》1949-1998,2001:146)。因此,本教材主要以傳統翻譯教材的編寫體係與翻譯技巧為基礎編寫,兼顧篇章翻譯法,同時,也適當地引入翻譯功能流派和當代譯論流派的某些理論或觀點,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研究打好基礎。
2.體現當代教育改革所提倡的“啓發式”教學法。《大綱》(2000:13)要求,“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學中要多開展以任務為中心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在加強基礎訓練的同時,采用啓發式、討論式、發現式和研究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利用現有圖書資料和網上信息,獲取知識,並使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各種能力。同時,要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和要求,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並鼓勵教師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本教材的對策是:“采用畫龍點睛、精講多練、突齣重點、啓發引導、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活潑多樣等辦法,讓學生能積極獨立思考,並對翻譯課産生濃厚的興趣。教材設計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參照有關提示和譯例,預先做完該課練習,教師則在課堂邊提問、邊講評,邊闡述和講解理論技巧、邊分析和解答習題,使講解與訓練融為一體,以利學習和掌握。教材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教師通過啓發與引導,使學生掌握理論和技巧,這比教師單獨‘注入式’的講解理論和技巧,效果要好得多”(學生對本教材的評語)。教材還讓教師有綱目可循,有豐富的材料和練習可選用,並有充足的餘地可自行發揮。編者曾用本教材對香港的一些學生進行函授,效果也很好。
《英譯漢教程》:架起語言溝通的橋梁 在信息爆炸、全球化進程加速的今天,跨越語言障礙、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英譯漢教程》正是一本旨在幫助讀者掌握英語翻譯技能,打通中西方語言溝通渠道的實用性教程。它並非一本單純的詞匯或語法羅列,而是一次深入探索語言藝術、培養翻譯思維的係統性訓練。本書將帶領您一步步揭開英譯漢的神秘麵紗,領略其中蘊含的智慧與挑戰。 一、 翻譯的本質與原則:在理解與錶達之間遊走 翻譯,顧名思義,是將一種語言的信息轉化為另一種語言的過程。然而,這絕非簡單的詞語替換。其核心在於對原文的深刻理解。隻有準確把握原文的含義、語境、語氣、情感以及作者意圖,譯者纔能在目標語言中找到最恰當的錶達方式。 本書首先將深入探討翻譯的本質。它不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文化的傳遞,是思想的溝通。我們將剖析翻譯過程中涉及的諸多因素,包括但不限於: 忠實性與可讀性: 這是翻譯的兩大基本原則。忠實性要求譯文盡可能準確地反映原文的內容和意義,而可讀性則要求譯文在目標語言中流暢自然,易於讀者理解。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是每位譯者需要不斷思考的課題。 語境的重要性: 任何詞語、短語甚至句子,都必須置於其特定的語境中纔能顯現其真正含義。我們將通過大量實例,展示語境如何影響詞義的理解和選擇,以及如何在翻譯中恰當處理語境因素。 文化差異的挑戰: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漢兩種語言背後蘊含著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和社會習俗。這些差異會給翻譯帶來意想不到的挑戰,例如習語、典故、比喻等。本書將重點分析這些文化因素,並提供相應的翻譯策略。 翻譯的目的與受眾: 不同的翻譯目的(如信息傳遞、文學欣賞、學術研究)和不同的受眾群體(如普通讀者、專業人士)決定瞭翻譯策略的差異。我們將引導讀者思考翻譯的功用,從而做齣更貼切的選擇。 二、 剖析英譯漢的難點與技巧: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英譯漢的過程充滿挑戰,但也正是這些挑戰,使得翻譯成為一門藝術。本書將係統性地梳理英譯漢過程中常見的難點,並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詞匯的挑戰: 多義詞與歧義: 英語中許多詞匯具有多種含義,且可能産生歧義。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語境辨析詞義,選擇最貼切的譯法。 專業術語與行話: 在科技、法律、醫學等專業領域,準確翻譯專業術語至關重要。本書將介紹專業術語的翻譯原則和方法,並提供一些常用領域的術語匯編。 習語、諺語與固定搭配: 這些語言的精華,往往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直接翻譯往往會顯得生硬或錯誤。我們將學習如何理解其內在含義,並尋找目標語言中相對應的錶達方式,或者進行意譯。 句法結構的差異: 語序與時態: 英語的語序相對靈活,而中文的語序則更為固定。時態在英語中是重要的語法標記,而在中文中則常通過副詞或上下文來錶達。本書將深入分析中英文在語序和時態錶達上的差異,並教授如何進行順譯、倒譯、拆譯、閤譯等句式轉換。 長難句的處理: 英語中常見的長句、從句、插入語等,翻譯成中文時可能顯得冗長晦澀。我們將學習如何有效地分解和重組長難句,使其符閤中文的閱讀習慣。 被動語態的處理: 英語中被動語態的使用非常普遍,而中文則相對較少。本書將提供多種處理英語被動語態的技巧,如將其轉換為主動語態、使用“被”字句、或者省略施動者等。 風格與語氣的把握: 正式與非正式: 不同場閤和語體的文本,其語言風格和正式程度各不相同。我們將學習如何區分和模仿這些風格,使譯文與原文的語氣保持一緻。 幽默、諷刺與情感色彩: 這些微妙的語言元素,往往是翻譯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本書將通過具體案例,指導讀者如何捕捉和傳達原文的情感色彩和細微之處。 文化負載詞的處理: 無法直接翻譯的詞匯: 許多帶有特定文化含義的詞匯,在目標語言中可能沒有直接對應的詞。我們將探討音譯、意譯、解釋性翻譯等多種處理策略。 文化意象與典故: 瞭解並恰當處理英語中的文化意象和曆史典故,是提升翻譯質量的關鍵。本書將引導讀者建立跨文化意識,並掌握相關的翻譯方法。 三、 係統性的學習方法與實踐訓練:理論與實踐相結閤 《英譯漢教程》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學習模式。本書不僅提供豐富的翻譯理論和技巧,更注重通過大量的練習來鞏固和提升讀者的翻譯能力。 精選的翻譯範例: 本書將收錄各類題材、各種風格的英文文本,包括新聞報道、文學片段、科技說明、日常對話等。通過對這些範例的詳細解析,讀者可以直觀地學習翻譯原則和技巧的應用。 循序漸進的練習題: 練習題的設計將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覆蓋瞭本書介紹的各項知識點。從單個詞匯、短語的翻譯,到句子、段落的翻譯,再到篇章的整體翻譯,力求讓讀者在不同層麵上進行磨練。 多角度的審視與反饋: 我們鼓勵讀者在完成練習後,不僅要對照標準答案,更要思考自己的翻譯思路和選擇,分析其中的得失。本書也將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自我評估和改進翻譯的建議。 翻譯思維的培養: 翻譯不僅是一項技能,更是一種思維方式。本書將引導讀者在閱讀英文材料時,就主動地進行翻譯的預判和構思,培養“翻譯者”的視角。 工具的運用與拓展: 瞭解和善用詞典、語料庫等翻譯工具,是現代譯者必備的能力。本書將在適當的時候介紹這些工具的使用技巧,並鼓勵讀者探索更多資源。 四、 目標讀者與學習收獲:邁嚮更廣闊的交流空間 《英譯漢教程》適用於所有對英譯漢感興趣的讀者,包括: 英語專業的學生: 為其提供係統的翻譯理論和實踐指導,夯實專業基礎。 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和職場人士: 幫助其剋服語言障礙,掌握跨文化交流的基本技能,提升工作和學習效率。 有誌於從事翻譯工作的人士: 作為入門和進階的教材,幫助其掌握專業翻譯的技能和方法。 對語言文化感興趣的讀者: 通過翻譯的過程,更深入地理解中英文明,拓寬視野。 通過學習本書,您將能夠: 建立紮實的翻譯理論基礎: 理解翻譯的本質、原則和各種翻譯策略。 掌握英譯漢的實用技巧: 有效應對詞匯、句法、語體等方麵的翻譯挑戰。 提升對英漢語言差異的敏感度: 深入理解兩種語言的獨特之處。 培養嚴謹的翻譯思維: 做到信、達、雅,産齣高質量的譯文。 自信地進行英譯漢活動: 無論是閱讀、寫作,還是口頭交流,都能更加順暢。 《英譯漢教程》是一次充滿探索的旅程,它將引領您穿越語言的迷宮,架起溝通的橋梁,讓您能夠更加自如地運用英語,連接更廣闊的世界。我們相信,通過係統的學習和不懈的實踐,您一定能夠在這場語言的冒險中收獲滿滿,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英譯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