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入门,读高阳的历史小说登堂,领教唐鲁孙的美食、掌故文章入室。由此三家,建立对传统文化的饱满兴趣。
——小 宝
² 唐鲁孙被誉为“中华谈吃圣手”,在饮食文化界享有至高地位,“舌尖上的中国”掌舵陈晓卿鼎力推荐。
² 唐鲁孙不仅谈饮食,更对晚清民国掌故拈之即来,落笔生花,是电影导演王家卫推崇的民国奇人。
² “侠有金庸,史有高阳,吃有鲁孙”——沪上名士小宝认为唐鲁孙与金庸、高阳可并称为了解传统文化的三位引路人。
² 全新精装口袋本,*佳阅读体验,兼具收藏价值。
唐鲁孙是中国饮食文化和掌故杂谈方面具有代表性和传奇性的人物。他以其博闻强记和细腻动人的文字功夫,演绎了一段段“舌尖上的民国史”,功力至深,韵味至长,尤为难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鲁孙还记录下很多鲜为人知的民俗掌故、宫闱秘闻,以及晚清民国的服饰、手艺、年俗、名人轶事等。本书为唐鲁孙作品集的第五册。
唐鲁孙,本名葆森,字鲁孙。1908年9月10日生于北京,为满族镶红旗后裔,他的曾叔祖父长叙,官至刑部侍郎,其二女并选入宫侍奉光绪,为珍妃、瑾妃。唐鲁孙是珍、瑾二妃的侄孙,他七八岁的时候,进宫向瑾太妃叩拜春节,被封为一品官职。唐鲁孙先后毕业于北京崇德中学、北京财政商业专门学校,曾任职于财税机构,后只身外出谋职,游遍大江南北,先后客居武汉、上海、泰州、扬州等地。1973年,唐鲁孙退休后专事写作,1985年病逝于台湾。唐鲁孙见多识广,对民俗掌故知之甚详,对北京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及宫廷秘闻尤所了然,有民俗学家之名。加之出身贵胄,有机会出入宫廷,亲历皇家生活,习于品味家厨奇珍,又遍尝各省独特美味,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而被誉为“中华谈吃圣手”。
汤婆子的种种
汤婆子这个名词,差不多有半个世纪没听人说过了,七月间《联合报》“万象”版有一篇附照片谈水龟的文章,细看之下所谓水龟就是古人所说的汤婆子。照片上的水龟式样很新,大概是民国十几年出品。
汤婆子是什么年代的产物,现代已不可考,不过宋朝就有人使用了。苏东坡写给杨君素信上说:“送暖脚铜罐一枚,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衾裹之可以达旦不冷。”黄山谷诗:“千元买脚婆,夜里睡天明。”所以汤婆子又叫“脚婆”,当时也有人叫“汤媪”、“暖足瓶”的,总之,依照上面说法,汤婆子在宋代已经很流行是可以确定的了。
当年在长江一带,隆冬虽然不是朔风刺肤,但半夜归卧,衾褥冱寒,往往彻夜两脚不能温暖。有一个汤婆子焙煨下股,或是暖玉在抱,自然一觉酣然,适体舒畅。北方冬早,一般人家至迟九月中旬大半都生起炉子或是烧上热炕,满室如春,自然不需要什么汤婆子来熨脚暖被啦。不过豪门巨室,一些富贵人家仍旧是睡床而不睡炕的,又免不了使用锡或铜做成的汤壶取暖温足,所以无论南北姑娘出阁,汤婆子都是嫁妆中不可缺少的恩物呢!铜玉锡器店做的汤婆子先是用木头做的塞子护套口,可是偶一不慎,被褥容易沾湿。后来进步到橡皮口螺旋塞,不管汤婆子在被筒里怎样翻腾,热水仍不会弄湿被褥。橡皮水袋本来是医疗器材,热敷灌开水,冷敷放冰块用的,不知哪一位高明之士,把它注入滚水,当手炉脚炉来使用。
民国十二三年笔者初到上海,朋友请看郑正秋、王恐演的文明戏,戏园子里前五排坐的都是豪门艳姬、北里名葩,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一个热水袋,嫣红姹紫,大小各异。每个热水袋又都用五颜六色的丝巾绸帕裹着,案目们奔前疐后忙着换装热水的镜头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您再到南京东路新新、先施、永安三大公司橱窗看一看,整间橱窗摆满各种不同颜色的大的小的热水袋,并且分透明与不透明两种,龙纹凤彩,可称目迷五色,不知买哪一种好呢!
彼时行销中国的橡皮水袋,多半是英国一家厂商供应的,突然一年之间销往中国的皮水袋增加了若干万打,而且订货单仍然源源涌到。主管远东推销事务的经理,百思莫解,于是亲自来中国,首先到上海考察一番,他再也想不到,皮水袋在中国除了少数用之于医疗器材外,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成了深闺绣榻暖手熨足的皮汤婆子啦。
法国出品的一种妇女喝的COINTREAU甜酒,中文译音叫口利沙,因为这种酒畏见日光,所以都用陶土做的瓶子盛酒,靠近瓶口还有一只把手。瓶口瓶盖,因为怕酒香外溢,做得都异常考究,不但严封密合,而且不会走气。后来不知哪位聪明的人拿这种空酒瓶子,灌上开水来代替汤婆子使用,不但保暖,而且不虞漏水,因为瓶身圆滑,放在被窝里,圆转如意比当初的汤婆子更为得用。先慈在世的时候喜欢口利沙清醇秀雅,偶或浅尝两杯,瓶酒未罄,就有人等着讨空瓶子啦。后来经人说明,才知道口利沙空瓶子注热水暖被,比旧式的汤婆子还要实惠。
北方的冬天,大家小户都要生个煤球炉子放在屋子里取暖,炉子上用支碗(用沙板砖磨的斜坡长方形砖块,用三块三角分立在炉口,免得锅盆壶盖把火压熄)架上一壶水。水气氲氤蒸腾,可免室内空气过分干燥,同时要用开水就方便多啦。当年梨园行有位唱二路老生叫甄洪奎的,满面红光同时生就一副上人见喜的面孔,永远是笑眯眯的,所以有些人叫他“笑脸先生”。此人体质上火下寒,冬天不能睡热炕,可是脚又怕冷。他每天晚饭之后,就找两块沙板砖竖在煤球炉子的炉口两边,等到他睡觉之前两块砖都烤得炙肌灼肤,用毛巾一包,往被窝一放,一霎时春温被底,他再宽衣入卧。据他说:“人过中年,血气渐衰,到了花甲最容易闹老寒腿,如果用热砖暖被,就不会有这毛病发生啦!”他的妙论,倒也合乎科学原理。今年冬天,住在北部有寒腿的朋友不妨试试,我想就是没有什么效果,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害处吧!
这本《唐鲁孙作品集05:老古董》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它不是那种追求情节跌宕起伏的快餐读物,而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佳作。唐鲁孙先生的文字功底深厚,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常常让人拍案叫绝。他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就像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雕刻师,将那些看似朴实无华的词汇,打磨得光彩照人。书中关于器物、风俗的描述,细致入微,仿佛带着读者亲手触摸那件古董,亲身感受那一段历史。我尤其喜欢他笔下对于细节的捕捉,比如一件老物件的包浆,一块陈年老料的纹理,甚至是一句老辈人的口头禅,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细节,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而真实的过去,让“老古董”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承载着情感、记忆和文化的载体。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讲座,不仅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对那些被时间洗礼过的物件和人,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和喜爱。这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非常契合对历史和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
评分《唐鲁孙作品集05:老古董》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尘封已久的阁楼里,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古老的箱子。里面不是金银珠宝,而是那些被岁月遗忘的,却又无比珍贵的旧物和故事。唐鲁孙先生的文字,有着一种独特的魔力,能够唤醒沉睡的记忆,让那些曾经鲜活的场景再次浮现。他笔下的“老古董”,不仅仅是摆在博物馆里的展品,更是承载着个人情感和时代印记的活化石。他通过对这些“老古董”的描写,折射出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我尤其被书中那些细致入微的观察所打动,每一个物件的来龙去脉,每一个习俗的背后故事,都被他讲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博学长者对话,他用他的人生阅历,为我们揭开了一个个被历史尘埃掩盖的角落。这是一种非常温润的阅读体验,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有发人深省的思考,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温暖。
评分初读《唐鲁孙作品集05:老古董》,最先吸引我的便是那种扑面而来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唐鲁孙先生的文字,就像是邻家说书的老爷爷,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将那些寻常百姓家的故事讲得活色生香。书中描绘的市井百态,从小贩的吆喝声到茶馆里的闲谈,再到胡同里的家长里短,都仿佛就在眼前。他笔下的“老古董”们,不是那些冰冷的、被供奉起来的文物,而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或许有些迂腐,有些固执,但身上却闪烁着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光芒。那些关于物件的记忆,关于人情的温情,关于生活的小确幸,都在唐鲁孙先生的笔下被赋予了生命。他不仅仅是在记录,更是在回味,回味一种逝去的时光,一种淳朴的情感。读这样的文字,心里会有一种莫名的踏实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喧嚣而温暖的年代,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笑,一起叹息。每一个场景都饱含细节,每一个人物都跃然纸上,让人在阅读中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与那些“老古董”们进行了一场跨越世纪的对话。
评分打开《唐鲁孙作品集05:老古董》,就像推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唐鲁孙先生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却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他用朴实而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卷,将那些曾经鲜活的“老古董”和与他们相关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惊叹于他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无论是老物件的质感,还是老人们的神态,亦或是那些早已消失的市井景象,他都能信手拈来,描绘得惟妙惟肖。读他的书,总会让人产生一种怀旧的情绪,怀念那个似乎更纯粹、更有人情味的时代。他笔下的“老古董”,不仅仅是物品,更是故事的载体,是情感的寄托,是时代变迁的见证。通过对这些“老古董”的解读,我们不仅看到了历史的变迁,更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情感的温度。这是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亲历那些故事,感受那些情感。
评分《唐鲁孙作品集05:老古董》是一部让我读来津津有味的作品。唐鲁孙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就像是和一位老朋友聊天,分享他的人生经历和所见所闻。他笔下的“老古董”,不仅仅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冰冷展品,而是带有生命温度的物件,它们身上承载着主人的故事、时代的记忆,以及无数的情感。从他细腻的笔触中,我感受到了他对这些“老古董”的深厚情感,以及对那个逝去时代的眷恋。书中对细节的描绘非常到位,无论是物件的材质、制作工艺,还是使用痕迹,都被他刻画得淋漓尽致,仿佛读者也能够亲手触摸到这些充满历史感的物件。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将这些物件与人、与生活联系起来,讲出那些温情的故事,让人在欣赏“老古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与物之间的羁绊,以及岁月的痕迹。这是一种充满智慧和温度的叙事,让我对“老古董”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视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美好。
评分给速度速度是实话实说睡觉睡觉还是速度睡觉睡觉睡觉睡觉睡觉睡觉睡觉睡觉就睡觉睡觉睡觉睡觉睡觉咳咳咳咳咳咳
评分图书很好,送货速度很快,希望价格可以更优惠一些
评分很地道很有趣,很好的历史掌故,文笔洒脱流畅
评分挺好挺好挺好挺好
评分不喜欢口袋本
评分开本mini,和kindle一般大,也不厚,显得定价太高了,活动购入价格可以接受,吃货很喜欢。
评分内容很丰富,值得经常翻看
评分一直就想购买这套书,这次活动优惠大,赶紧下单。
评分把唐鲁孙先生的一套书买齐,可以慢慢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