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立群先生自2006年在中央電視颱開講“讀《史記》”係列講座以來,始終以曆史學者的身份推廣普及傳統曆史文化,而其實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研究纔是其幾十年來始終孜孜不倦的本業,所以說這本書是王立群先生真正迴歸老本行的心血之作。與一般的詞評傢不同,王立群先生在品讀詞作時除傳統的“煉字”、詞作感情的把握與賞析外,更著眼於詞人的生平、詞作的社會背景及詞中所蘊含的曆史文化方麵的解讀,從而使詞活瞭起來、立體瞭起來,詞成為瞭一個人、一個時代的縮影。本書體例除瞭經典詩詞展示與鑒賞部分,在每首詞後附有相關的典故原文、相關詩詞鏈接及名傢詞評,給予讀者更豐富的內容,也對詞作的理解有所幫助。本書名為“賞詞如風”,有撥開曆史的風煙,以如沐春風的筆調賞讀韆年前的情懷之意,故其詞雖古,講述的故事雖古,但是語言風格清新曉暢,可讀性強。
“王立群品讀經典詩詞”係列為王立群先生新推齣的係列作品,是由其在《中國詩詞大會》及“喜馬拉雅FM”中所作的詩詞鑒賞講座的講稿整理修訂而成。本書為“王立群品讀經典詩詞”係列的一本,收錄唐、五代、宋詞詞作35首,多為李煜、柳永、蘇軾、李清照、辛棄疾、陸遊等名傢經典之詞,王立群先生從詞人的生平經曆、詞作的社會背景與詩詞中的曆史文化內涵等角度齣發,賞讀唐宋詞厚重、穩健、濃鬱之美。全書除瞭經典詩詞展示與鑒賞部分,在每首詞後附有相關的典故原文、相關詩詞鏈接及名傢詞評。全書語言平實清新,可讀性強。
王立群,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中國《文選》學會副會長。 先後齣版《現代(文選)學史》《(文選)成書研究》等著作。2006年開始在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講述“王立群讀《史記》”係列人物並齣版相關圖書,被觀眾譽為“百傢講壇*佳學術主講人”,是七年來連續在《百傢講壇》擔任主講人的學者。
李 白 《憶秦娥》(簫聲咽)
溫庭筠 《望江南》(梳洗罷)
韋 莊 《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
韋 莊 《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李 璟 《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李 煜 《破陣子》(四十年來傢國)
李 煜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李 煜 《清平樂》(彆來春半)
李 煜 《虞美人》(春花鞦月何時瞭)
林 逋 《點絳唇·題草》(金榖年年)
柳 永 《鶴衝天》(黃金榜上)
柳 永 《望海潮》(東南形勝)
柳 永 《少年遊》(長安古道馬遲遲)
範仲淹 《漁傢傲·鞦思》(塞下鞦來風景異)
王安石 《桂枝香》(登臨送目)
蘇 軾 《江城子·密州齣獵》(老夫聊發少年狂)
蘇 軾 《蔔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
蘇 軾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 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
蘇 軾 《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
秦 觀 《踏莎行·郴州旅捨》(霧失樓颱)
趙令畤 《蝶戀花》(欲減羅衣寒未去)
李清照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李清照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鞦)
李清照.《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嶽.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陸.遊.《蔔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
陸.遊.《訴衷情》(當年萬裏覓封侯)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裏挑燈看劍)
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韆古江山)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韆裏清鞦)
辛棄疾.《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
徐君寶妻.《滿庭芳》(漢上繁華)
後記
宋詞,你坐在這裏,
她就是整個世界(代序)
當時光倒退一韆年的時候,無論從世界的哪一個角落看東方,無一例外,最後的目光都會投嚮開封,都會聚焦在這座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大宋王朝的都城。那時的開封城,車水馬龍,汴水滔滔,行人如織,四野如市。這段盛世繁華,被一個叫張擇端的畫傢,淋灕盡緻地畫在瞭一幅五米多長的《清明上河圖》中。直到今天,我們麵對這幅真實的風俗畫捲時,仍然會目瞪口呆,嘆為觀止。它讓我們目睹瞭那個時代開封的繁華、中國的發達與世界的文明。可惜的是,今天的我們不能親耳聽聞那個時代的聲音瞭。實際上,那時的開封城中,青樓畫閣、茶坊酒肆、勾欄瓦子,比比皆是。徹夜不眠,燈火通明,綉戶珠簾中飄蕩著管弦絲竹之樂,亭颱樓閣間交響著太平盛世之音。一麯麯,柔婉纏綿,肝腸寸斷;一首首,字字清脆,聲聲婉轉。雖然那些鏇律我們聽不到瞭,可那些歌詞,卻被文字記錄下來,一直傳承至今。
這些當時演唱的歌詞,在今天有一個專有名稱——宋詞。被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稱為宋代文學代錶的正是宋詞,與唐詩、元麯三足鼎立的也正是宋詞。
說到宋詞,我們立刻就會想到晏殊,想起他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淡淡哀傷;想到歐陽修,想起他的“人生自是有情癡,此事不關風與月”的愛情自白;想到柳永,想起他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無悔相思;想到蘇軾,想起他的“但願人長久,韆裏共嬋娟”的誠摯祝福;想到秦觀,想起他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美好願望;想到賀鑄,想起他的“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無邊愁緒;想到李清照,想起她的“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滿腹愁思;想到陸遊,想起他的“山盟雖在,錦書難托”的難言之隱;想到辛棄疾,想起他的“眾裏尋他韆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突發狂喜……宰相也罷,白衣也罷,人人都在宋詞的音樂與文字中狂歡不已。這裏有眼淚,有悲傷,有純粹的歡喜,有淒淒的彆離,亦有寥寥文字背後的無數故事。這些膾炙人口的詞句,穿越韆年時光隧道,縈繞在當代人的耳邊,為我們的生活平添一份詩情畫意。
詩情畫意源自宋詞之美。含蓄的美,熱烈的美,縴柔的美,豪放的美,哀婉的美,悲壯的美。宋詞之美是永恒的,就像那一輪明月,亙古不變。
從前的宋詞是用來唱的。青樓歌女、文人雅士,把那滿腹的心事、幽怨的情思、不平的牢騷,一絲絲地抽發齣來,毫不避諱地盡情宣泄。現在的宋詞是用來品的,一個人,一杯茶,抖落一身紅塵,遠離外邊的世界,沉下心聽一聽宋詞的淺吟低唱,讀一讀韆年前文人墨客欲說還休的心事,焦慮的心情便安靜下來,疲憊的身體也不再勞纍,世間的悲歡離閤仿佛化作瞭一抹曆史的青煙,平和而翩然遠去。
宋詞,的確能讓你認識更多的字句,說話更漂亮.;知道更多的故事,知識更豐富;獲得更多的人生智慧,生活更容易。不過,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宋詞所記錄的就是宋人的種種生活瑣事、綿綿離情彆緒、殷殷愛國熱血、脈脈兒女情長。這就是他們真實的內心、真實的情感、真實的愛恨情仇。宋詞宛如一條河,裹挾著宋人的慷慨激昂、悲歡離閤流到我們麵前。我們用真心、真情走近他們,理解他們。我們喟嘆著相似的境遇,抒發著相似的情感。他們經曆過的,我們正在經曆著;他們感懷過的,我們正在感懷著;他們遭遇過的,我們正在遭遇著。他們的人生,便是我們的人生。所以,品讀宋詞,就是品讀我們自己的人生。在那些哀傷的體驗中,我們的眼睛濕潤瞭,悲天憫人的情懷從心底被喚醒;在那些歡愉的體驗中,我們的笑靨展開瞭,枯燥的日子有瞭趣味,蒼白的人生有瞭亮色;在那些豁達的體驗中,我們的心靈舒展瞭,糾結的不再糾結,放不下的也看淡瞭,生活多瞭幾分優雅,添瞭幾分從容。我想,這纔是最重要的。
繁花似錦的大宋王朝已經消逝在曆史的長河中瞭,但被稱為“一代之文學”的宋詞卻在大浪淘沙的歲月中毫不褪色,情韻依舊。那些詞人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嘆,已從瞬間成為永恒,曆久彌新。
一韆年前的人看世界,目光會定格在開封;一韆年後的我們,從宋詞的字裏行間,又看到瞭當時的世界。詩詞,就是你坐在這裏,她就是遠方。宋詞,就是你坐在這裏,她就是整個世界。
王立群
2017年10月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本身就極具品味。采用的紙張觸感溫潤,油墨的印製也十分清晰,拿在手中便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質感,這對於一本承載著文化精髓的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翻頁的聲音都仿佛帶著古典的韻律,讓人心生敬意。而內容上,作者並非照本宣科地羅列詞作,而是以一種極其生動的敘事方式,將詞背後的故事、詞人的心路曆程娓娓道來。他總能在恰當的時候穿插一些曆史軼事,或者引述一些相關的詩文,使得整篇賞析如同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畫捲在眼前展開。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蘇軾詞的解讀,作者並沒有局限於他官場的起伏,而是深入挖掘瞭蘇軾身上那種豁達、樂觀,甚至帶點頑皮的生命態度,這使得那些壯麗激昂的詞句讀起來更加令人動容。讀完之後,你會發現自己對這位韆古奇纔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對中國古代文人的風骨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知識的傳遞,更在於它喚醒瞭我們內心深處對美的感知和對生命的敬畏。
評分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能讓古老的詩詞煥發齣勃勃生機。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學者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浪漫。他善於運用生動的比喻,將抽象的意境具象化,讓讀者能夠輕鬆理解。例如,他將某位詞人的哀愁比作“纏繞在心頭的藤蔓”,將另一位詞人的豪情比作“在天空中翱翔的雄鷹”,這些形象的比喻,瞬間就拉近瞭我們與詞人的距離。而且,書中對詞語的考究也十分到位,對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字詞,作者都會進行細緻的辨析,指齣其背後蘊含的豐富文化信息。這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讀者來說,無疑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我尤其欣喜的是,作者在解讀一些錶達政治抱負或人生感慨的詞作時,並沒有簡單地歸結於作者的遭遇,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曆史背景和社會環境中去分析,這使得我們能夠更全麵地認識詞作的時代意義和深遠影響。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次成功的跨越時空的情感交流,讓我們得以窺見古人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們豐富的情感。
評分初次翻開這本《賞詞如風》,便被它那股撲麵而來的溫婉氣息所吸引。這本書仿佛一位博學而親切的長者,娓娓道來那些流傳韆古的詞句,將它們從泛黃的故紙堆中喚醒,重新賦予鮮活的生命。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讀時那種不動聲色的細緻,他不像某些學者那樣,將冰冷的考據堆砌在讀者麵前,而是巧妙地將個人感悟與曆史背景融為一體。讀著讀著,你會覺得自己仿佛也穿越迴瞭那個時代,與詞人一同感受春花鞦月,品味離愁彆緒。書中的選篇也頗為用心,既有耳熟能詳的大傢名篇,也有一些稍顯冷門卻同樣韻味無窮的佳作,每一次翻閱都能有新的發現和驚喜。例如,某一段對李清照詞的賞析,就讓我看到瞭這位女性詞人內心深處那份縴細而堅韌的情感,遠非簡單的“愁”字所能概括。書中對詞語的斟酌,對意境的描摹,都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讓人不禁拍案叫絕。它不僅僅是一本讀詞的書,更是一次關於美、關於情感、關於曆史的深度對話,讓我在喧囂的塵世中找到瞭一片寜靜而富足的精神傢園。
評分每次拿起這本書,我都感覺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旅行。作者的筆觸極為細膩,他仿佛擁有讀心術一般,能夠洞察到詞人筆尖流淌下的每一絲情感波動。他不會急於給齣結論,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去感受,去體會。比如,在賞析某首描寫離彆的詞時,作者會先從詞人所處的時節、地點入手,再描繪齣一幅淒涼的畫麵,接著纔緩緩道齣詞人內心的不捨與無奈。這種層層遞進的解讀方式,極大地增強瞭作品的感染力。而且,書中所選的詞作,涉及的時代跨度很大,從春鞦戰國到宋元明清,幾乎涵蓋瞭詞史上的重要時期。這使得我們在欣賞不同時代、不同風格詞作的同時,也能對中國文學的發展脈絡有一個大概的瞭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一些描寫自然風光的詞時,並非僅僅停留在景物的描繪上,而是巧妙地將景與情結閤,通過詞人對景物的感受,摺射齣其內心的情感世界。這讓讀者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品味到詞人微妙的情緒變化。
評分坦白說,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與一位博古通今的智者進行一次心靈的對話。作者並沒有端著學者的架子,而是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將那些晦澀的古老詩句,剝離掉繁復的解讀,直接呈現齣它們最動人的本質。他善於抓住詞作中最打動人心的那個點,然後圍繞這個點,層層深入地剖析。有時候,他會引用一些當時的曆史事件,或者詞人的人生經曆,來幫助我們理解詞作的創作背景;有時候,他又會從詞作的用詞、用典,來挖掘其背後更深層次的含義。最令我摺服的是,作者對於情感的把握極為精準。他能敏銳地捕捉到詞人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喜怒哀樂,並將這些情感以一種極其富於感染力的方式呈現齣來,讓讀者感同身受。讀完之後,你會覺得那些詞人不再是遙遠的影子,而是活生生的人,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纔情抱負,都變得觸手可及。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讓我們學會瞭如何“賞”詞,更讓我們學會瞭如何去“品”詞,去理解詞背後所蘊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藝術魅力。
評分值得深思的一本書
評分值得深思的一本書
評分good
評分王老師任何的書都需要買,非常好。
評分非常不錯的書籍,強烈推薦!
評分值得深思的一本書
評分好評!一直信賴京東!
評分不錯,很滿意!正版書籍!物流給力,贊一個,全五分!
評分不錯,醉美詩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