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2018 新时代起点

中国经济2018 新时代起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德培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经济
  • 2018年经济
  • 新时代
  • 经济发展
  • 改革开放
  • 宏观经济
  • 经济形势
  • 政策分析
  • 中国发展
  • 经济展望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4242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498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聚焦领导提出的一些经济热点,不仅梳理了2017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和问题,也对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可能的方向和发展新生军进行了预判。王德培老师依据大量详实的调研资料,从经济、金融、产业三个大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也对人工智能、生命经济、共享经济、区块链、二次城市化、地缘经济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深刻的解读,是一本不容错过的经济读物!


内容简介

“新世界”正在猛烈地撞击“旧世界”,而我们恰好身处新旧世界交替的夹缝里。新力量对传统经济不断冲击:不只是围棋,就连华尔街在人工智能面前节节败退;生命经济揭开篇章,挑战“上帝制造生命”的恩典; 共享经济、区块链、区域联动等都犹如龙卷风般横扫而过……

中国经济经历了2017的新旧交替,迎来大变局时代,本书从人工智能、生命经济、共享经济、区块链、二次城市化、地缘经济为广大系统呈现中国经济在2018年的新起点、新变化。


作者简介

王德培

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客座教授,领衔完成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等一千多家单位的咨询课题。著有《中国经济2016》《中国经济2017》《金融原罪与金融文明》《人民币的未来》《第四次金融大爆炸》《再平衡——中国的优势与美国的强势》等备受关注的预测专著,常年为全国各级政府、著名EMBA学院、央企、大型集团企业开设宏观经济形势、国家地方战略布局、顶层设计规划等前瞻性课程。


目录

前言
经济篇
01 中国经济处于什么周期
激辩新周期
经济起飞期还将延续2~3个年代
经济真假复苏是个伪命题
新一轮金融危机不会发生在中国
中国经济八大红利
02 中国引爆世界
中国顶在超级开放的杠头上
中国陷入战争“包围圈”?
金融成为大国博弈主战场
全球竞税大战开启
中美博弈硝烟四起
03 实体经济底部横盘
实体经济的焦虑与宿命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矛盾
新经济,老戏码
金融与实体究竟是什么关系?
04 将“混改”进行到底
中国市场化改革面临六大难题
国企改革悖论
国企改革难点
混改只是“书生意气”?
联通“混改”的标志性意义

金融篇
05 金融大变局
金融“遵义会议”的历史拐点意义
金融业进入“哭爹喊娘”时代
“傲娇的”银行业出大事了
“新三角”重构金融格局
06 金融大趋势
中国金融业迎来结构性调整
影子银行陷入“洗牌式混乱”
互联网金融回归小微本质
科技对金融釜底抽薪
类金融合规收拢
保险业去投资化
07 股市2018:“春风不度玉门关”
一场关于股市的大论战
为何股市“春风不度玉门关”?
行情蠢蠢欲动,牛熊真假难辨
寻找2018“牛市逻辑”
08 2018楼市:格局之变
楼市进入管控通道
楼市“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集体土地“租赁”引爆商机
2018房价处于战略相持期

产业篇
09 中国进入新消费时代
消费成为中国“王牌”
中国消费能量有多大?
中国进入精神消费时代
颜值消费时代到来
10 汽车产业“地动山摇
燃油车停售,汽车业“变天”
无人驾驶不仅颠覆汽车行业
无人驾驶的“未来简史”
11 互联网:从“热捧”到“清算”的反转
“清算”互联网还是反省消化
数据垄断:“万物皆数化”
互联网付费模式大行其道
12 共享经济处于“初级阶段”
共享经济是社会主义“变种”?
共享经济是商业模式还是社会变革
共享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
共享单车进入行业洗牌期
13 人工智能的恐怖前景
人工智能成最热风口
人工智能是否能替代人类?
网络灾难胜过战争
黑客将无孔不入
黑客竟然产业化
14 手游业引爆浩瀚蓝海
手游业爆发前夕
手游搅乱一池春水
手游蓝海究竟有多大?
15 中国影视业到了转折当口
影视业从井喷到失速
明星片酬:天生与天才的差异
中国影视业回归“本源”
16 现代物流业“暗战”
中国物流业冰火两重天
快递中国特色与现代物流的落差
物流大变局——发端线上,决战线下
17 养老产业尤待“钱景”
养老产业“面很宽、利很窄”
阿尔茨海默病是个大产业
中国人死亡质量太差
从优生到优死
18 中国社会“命门”
谁造就了贫富分化?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产阶级消退
青年人的危机
物业管理乱象

精彩书摘

  《中国经济2018 新时代起点》:
  一方面,朝鲜的举动不断挑战中国半岛无核化的底线;另一方面,美国对诉诸军事跃跃欲试,不断放大生战、生乱的风险,大有把中国拖入战争祸水之势。其次,台湾问题日趋逼近“不能这样拖延下去”的极限。自蔡英文上台以来,其在经济上采取“新南向政策”,企图减少对大陆经济依赖;政治上与大陆对峙,始终不肯承认“九二共识”;文化上积极推动“去中国化”,与中国脱钩等,不但导致两岸关系急转直下、迅速降入冰点,且让台湾在“台独”的路上越滑越远。如今,“台独”与“港独”已形成勾连之势,“三海联动”(东海、南海和台海)若隐若现,让中国如鲠在喉。如此,不但外媒有观点称“大陆将在2018年武统台湾”,国内也有军界人士公开预言“2020年前军事冲突是肯定的,2020年前后要爆发台海战争,很可能一举夺取台湾”。第三,中印矛盾冲突升级到兵戎相见的风险持续放大。虽然此次中印洞朗对峙以和平的方式化险为夷,但随着中印两国各自体量持续膨胀,竞争碰撞增多,双方的利益冲突难免升级,从而很可能在情绪的发酵中爆发战争。
  所谓“2”即东海和南海。随着中国的发展,如今东海和南海已经成为牵绊、遏制中国的锁链,不但与中国发展诉求不匹配的矛盾日益加大,而且动辄成为相关国家寻衅滋事、挑拨矛盾的抓手,不断把中国逼向战争的边缘。比如,特朗普上台后,在美军已先后三次在南海进行所谓“航行自由”行动后,特朗普政府又批准美国海军在南海进行常态化的“航行自由”行动,让原本趋于平稳的南海局势再添变数。
  可以说,中国埋头市场经济30多年,和平崛起后突然战争爆点四起,与中国一贯主张的和平崛起诉求相悖。出现这种状况,首要的原因是中国持续超级式崛起带来的“应力”。过去30多年,中国急速崛起,不但在经济总量上迅速拉开与周边国家、地区的距离,一跃成为世界第二,而且军事实力也跃居世界前列,让世界侧目。这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周边某些国家对中国心生恐慌,有所忌惮,因此,西方炮制的“中国威胁论”在中国周边同样很有市场,、今年蒙古总统选举就拿“中国威胁论”说事,而日本更是在近20年来坚持在“中国威胁论”上做文章,并借此持续增加防卫军费。当然,单是周边还不足以生出如此多的事端,把中国置于战争压力的中心,毕竟,实力对比摆在那里。更大的“应力”来自于美国,即美国老大奉行零和博弈思维,坚决遏制老二的心态让中国难以安宁。自美国获得“一超独霸”的压倒性优势后,在强烈的自我优越感下,美国不但警惕地在世界地图里寻找敌人,更防范任何可能挑战其地位的国家。基于此,美国在国际关系中一贯“拉一派,打一派”,目的就是让对手处于弱势、动荡和内讧,以确保美国具有相对优势。对于中国,“中国威胁论”及“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理论代言人、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约翰·米尔斯海默就曾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不愿看到潜在的竞争对手,而中国是现有国际体系中唯一有可能和美国实力相当的国家,美国不希望看到这样”。因此,尽管包括美国前国防部长卡特在内的政界人士宣称美中非零和博弈,但美国遏制中国从未手软。可以说,无论是朝鲜半岛形势陡然吃紧,还是台湾问题恶化,美国与中国骤增的战争压力都脱不了干系。
  ……

前言/序言

2017:大拐点,2018:新起点

转动时代“大魔方”

我们可能来到了一个高速时代,因为真心“看不懂”。

且不说,短短几年时间,网店革了实体店的命,滴滴革了出租车的命,自媒体革了报纸的命,直播革了电视的命,微信革了移动的命,支付宝革了银行的命……无论你是多么牛掰的行业,似乎总有一款危机等着你,形势前所未有地复杂;另一方面,相对论解释不了量子纠缠,重力学想象不出摩天大楼的飞天入地,经济学阻挡不了情怀的泛滥,社会学安慰不了大众的迷茫……理论大厦顷刻坍塌。究竟,世为哪般,界为何物?

还记得小时候玩过的魔方吗?六面体,赤、黄、蓝、绿、青、白。拿到时,它每一面都保持静态的统一,但是只要你一转动,就立刻变化莫测,很难将其复原。眼下,科技革命、互联网浪潮、金融危机、地区冲突等不断交织,极像一个转动的魔方。要知道,千变万化的魔方还真不是一个“复杂体”,其构成是极其简单的,即由一个连接着六个中心块的中心轴,以及结构不一的20个方块构成,当它们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会形成一个整体。同样的道理,任何变局的“千头万绪”,都源于其“不变”的前身。眼下局势的眼花缭乱,同样也隐藏着六个基本面——

第一面:人工智能,

第二面:生命经济,

第三面:共享经济,

第四面:区块链,

第五面:二次城市化,

第六面:地缘经济。

所幸的是,“青萍之末,狂风源起”,未来大局已通过“先知先觉”悄悄来到

现实世界,“大魔方”为你揭开了面纱。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这不是金星撞火星,也不是火星撞地球,而是“新世界”撞击“旧世界”,然而我们恰好身处新旧世界交替的夹缝里。伴随着人工智能、生命经济、共享经济等对传统世界的不断吞噬,新旧体系猛烈撞击:且不说,人工智能趋势下,“人类输的不只是围棋,就连华尔街在机器人面前也节节败退”,人类的“唯我独尊”地位正在被机器人一点点攻破;生命经济揭开篇章,挑战“上帝制造生命”的恩典,“天生与人造联姻”更有望创造出“无所不能”的新物种;此外,共享经济、区块链、区域联动等都犹如龙卷风般横扫而过。

不过,大变局的来袭就像一列火车,你苦苦期盼,终于来了,然而它呼啸而过,狠狠地把你抛在身后。因为变化太快,旧理论体系、旧思维模式“纷纷倒下”,与此同时,未来值得期待,却充满不得而知的风险,譬如人工智能“大跃进”后会不会反控人类?生命经济会不会冲破伦理和宗教的底线,释放新世界的“潘多拉魔盒”?

英国音乐学家曼纽因曾说过“如果一定要我用一句话为20世纪作总结,我会说,它为人类兴起了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但同时也摧毁了所有的幻想与理想”。确实,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20世纪曾被理想的太阳照耀过,而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现在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迷茫,因为不管是发展路径、经济理论,还是思维模式都太刻骨铭心,致使大部分人都沉浸在过往中不可自拔,指望“过去照亮明天”。现实中,那些破解不了“大魔方”的人常常感到:认知是困惑的、内心是纠结的、思想是无解的、心情是焦虑的……但倘若他们能够跳出原有的认知,以未来引领今天,那么,便会深刻理解:所谓的“无解”只是因为我们太执着于20世纪的历史余晖,面对“大魔方”的炫目变化,我们所能做的是在暮色中匆匆赶路,去迎接那个我们虽不能掌控却必须面对的大变局。诗意一点说,人的自由从根本上讲就是破解复杂、穿透未来,倘若能够达到这种认知,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获得自由的“重生”!


市场变革与结构转型:一部透视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经济图景的深度研究 图书名称:《转型之潮:2015-2020中国经济的韧性、挑战与新范式》 作者: 经济发展研究小组 出版社: 蓝海智库出版 出版时间: 2021年秋季 ---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2015年至2020年间中国经济经历的深刻变革与复杂博弈,旨在提供一个多维视角下对这一关键历史时期的系统性梳理与深度剖析。这段时期是中国经济告别高歌猛进的“超高速增长”阶段,全面迈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的关键过渡期,同时也是全球地缘政治与贸易格局发生剧烈震荡的时期。 本书并非对单一年份(如2018年)的快照式记录,而是着眼于宏观趋势的延续性、结构调整的复杂性以及外部冲击的深远影响。它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内生性挑战——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三去一降一补”的艰巨任务、中等收入陷阱的潜在风险,以及由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长期压力——与外部环境的剧变(包括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技术竞争的加剧以及关键产业链的重塑)相结合,构建出一幅动态的经济演进图谱。 全书共分为六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深入探讨了支撑或制约这段时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议题: 第一部分:宏观调控的艺术与边界:从需求侧管理到供给侧革命 本部分详细回顾了2015年后中国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哲学上的根本转变。我们不再将GDP增速视为首要目标,而是侧重于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书中深入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实施路径及其对传统重工业部门的影响。重点探讨了“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在不同省份的差异化推进,以及在“去杠杆”过程中,地方政府隐性担保的瓦解对金融稳定和地方财政的影响。同时,本章也审视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在新常态下面临的“政策空间压缩”问题,特别是如何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产业链的升级与“卡脖子”的现实:技术竞争与工业基础的再定位 面对国际上日趋激烈的技术主导权竞争,本书将重点放在中国制造业的自我升级和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战略。我们考察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落地效果,分析了在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如5G、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的突破,同时也毫不留情地剖析了在半导体、航空发动机等关键环节所暴露出的“卡脖子”风险。本书通过对特定高科技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揭示了技术创新生态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其成效并非一蹴而就。 第三部分:消费的结构性升级:从“量”到“质”的飞跃与服务业的崛起 本书认为,驱动2015年后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的韧性成为了最可靠的支撑。本部分着重分析了中国消费市场的深刻变化:健康、教育、文旅等服务型消费的爆发式增长,以及中产阶层对品质、体验和个性化的追求。我们利用大数据分析了电商平台的渗透率如何重塑零售业态,并探讨了“新消费”群体(如Z世代)的消费偏好,以及数字支付的普及对普惠金融的深远意义。此外,书中也分析了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对未来消费潜力的潜在制约。 第四部分: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版图:城市群与都市圈的战略意义 在经济增长重心从东部沿海向内陆转移的过程中,区域发展战略发生了重要调整。本书详细解读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级战略的实施细则及其对要素重新配置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如何从过去的“村村通”转向“大城市群”的集约化发展模式,以及人口流动和户籍制度改革对区域间经济活力的影响。我们辩证地看待了城市群发展带来的资源虹吸效应与平衡区域差距的双重挑战。 第五部分:全球化叙事的重构:外贸挑战、双循环与产业链韧性 2018年后,全球贸易环境的剧变对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构成了严峻考验。本书探讨了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对中国出口订单的影响,以及中国如何通过深化对外合作(如“一带一路”倡议的迭代升级)来对冲风险。更重要的是,本书深入解析了“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内在逻辑——它不仅是对外部不确定性的防御,更是倒逼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效率提升的内在驱动力。 第六部分: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成本的内部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一时期成为经济决策的核心约束之一。本部分评估了“史上最严环保风暴”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淘汰效率,以及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光伏、风电、电动汽车)的快速崛起。书中对环境治理投资的经济效益进行了量化分析,指出环境规制不再仅仅是成本,而是催生新产业和新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核心洞察 本书的结论是,2015-2020年的中国经济,是一个在“减速增质”的阵痛中完成自我再平衡的复杂过程。它不再追求简单规模的扩张,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依赖内生创新、更注重包容性增长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读者将能从中清晰地看到,旧的增长模式的惯性正在被新的发展范式所取代,这场深刻的结构转型既充满了阵痛,也孕育着面向未来的巨大机遇。本书适合宏观经济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国际贸易分析师以及所有希望全面理解当代中国经济复杂性的读者研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当前中国经济走向的书籍,而《中国经济2018 新时代起点》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感觉2018年是一个充满变革的年份,特别是“新时代”的提法,让我预感到中国经济可能正在经历一些重大的转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2018年前后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分析那些影响深远的政策变化,以及它们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我尤其关注书中能否对中国经济的潜在风险和挑战进行深入剖析,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我希望这本书的论述能够有理有据,既有宏观的视野,又不失对具体问题的细致分析,能够让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更清晰、更理性的认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经济学理论不太精通的普通读者,但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充满好奇。这本书的标题《中国经济2018 新时代起点》听起来非常宏大,但又很接地气,因为它直接指向了“中国经济”和“2018”这个具体的时间点。我总觉得,过去几年中国经济经历了很多深刻的调整和转型,而2018年很可能就是这些变化开始显现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解读这些复杂的经济现象。我不想读那些充斥着专业术语,让人望而却步的文章。我更希望作者能够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中国经济的迷雾,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些关键的驱动因素,以及它们将把中国经济带向何方。这本书能不能让我对“新时代”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这是我最期待的。

评分

说实话,我之所以会被这本书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起点”这个词。在我看来,经济发展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总会有一些关键的节点,标志着新的方向和可能。2018年,加上“新时代”这个概念,让我觉得这本书很有可能是在描绘中国经济正在迈向一个全新的阶段。我非常想了解,这个“新时代”究竟包含了哪些新的特征?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还是科技创新成为了驱动发展的主要引擎?亦或是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迫使中国经济做出更加积极的调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见解,帮助我理解中国经济在2018年之后,是如何在新的背景下重新定位自己,并且继续前进的。我希望这本书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趋势上,也能有一些具体的政策解读,让我能够理解国家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措施来推动经济发展的。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了,一直想找个时间好好看看。我一直很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感觉变化非常快,很多政策和趋势都让人眼前一亮。我尤其对“新时代”这个提法很感兴趣,想知道它到底意味着什么,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这本书的题目很吸引人,感觉像是为理解当前中国经济的宏观格局提供了一把钥匙。我希望它能系统地梳理过去几年中国经济的成就和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有深度的分析。我不太喜欢那种只讲数据、不讲故事的书,我更希望作者能够通过生动的事例和深入的洞察,让我感受到中国经济的脉搏,理解那些抽象的经济理论是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如果这本书能让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多一些清晰的认识,那我一定非常满意。我正在计划利用接下来的假期,静下心来,好好消化这本书的内容,相信一定会收获满满。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它的厚度。这说明作者一定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撰写。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不能只看表面的数字,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逻辑和动力。这本书的题目《中国经济2018 新时代起点》让我联想到,2018年或许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很多新的思路和方向可能就在那时开始萌芽。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新时代”的,它与以往的时代又有哪些不同?是改革开放的深化,还是产业结构的升级,亦或是新的技术革命带来的冲击?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个清晰的脉络,让我能够理解这些变革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中国经济的当下和未来。我希望书中不仅有宏观层面的分析,也能有一些微观的案例,比如某个行业的发展,某个企业的转型,这样会让理论更加生动,更容易理解。

评分

应该是正品,帮别人买的,相信京东

评分

从手机上看完电子版的。想买本纸质的存一下。

评分

这本书广度是有 但深度不够 对于很多结论作者往往是点到即止 对于读者而言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评分

书写的不错,增长见识~

评分

书本收到了,里面内容很与时俱进,是我想要的

评分

书还行,作为看观点类的,让人对一些事有更多的子解

评分

满意

评分

这个书很好看啊,太棒了,推荐哦,十分喜欢,包装精美

评分

不错,挺好的,希望看了有所收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