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税收是中国税收体系中很复杂的部分,一个小小的问题如跨境服务中增值税或所得税纳税义务的判定都十分复杂。
而劳务和特许权使用费的区别、常设机构判定、跨境租金、软件所得、国际运输、间接转让多个境内公司股权、境外税收抵免计算、进出口商品的归类及进口货物税率的适用、海关估价、进出口税收减免及后续监管、出口退税、企业重组中与跨境业务相关的国内税和海关税收、转让定价等问题所涉及的税务处理就更为复杂。
☆如何掌握这些复杂的跨境税收业务?
★如何对跨境业务中所涉及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关税和进口增值税等全部税收进行全面的掌握?
☆如何将国际税收中经常运用的税收协定中的抽象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
★如何运用货物自由贸易协定以享受进口货物的优惠关税税率?
☆如何在进出口货物中正确运用海关估价的方法?
★如何对协作费用、间接支付和特许权使用费等进行调整以进行正确的海关估价?
☆如何处理跨海关和税务机关的综合性业务并尽可能地避免海关和税务机关的重复征税?
★如何对企业的关联交易进行分析并进行合适的转让定价调整?
☆如何将海关估价和转让定价结合?
……
——这些都是此套“跨境税收实务系列丛书”所要解决的问题。该套丛书共包含《国际税收实务与案例》《进出口税收和出口退税实务与案例》《转让定价实务与案例》3本。
《国际税收实务与案例》【两大部分构成】
——“引进来”税收专题。主要介绍境外企业从境内取得劳务收入、利息、特许权使用费、股息红利、动产租赁收入、国际运输收入、转让境内财产(含间接转让)等所涉及的各税种综合性税务处理;描述了境外纳税人如何享受中国税收协定待遇,并对各业务中涉及的海关和税务机关的重复征税进行了介绍;对境外企业取得著作权项下全部权利转让、软件收入、资产负债表表外资产转让、各种国际运输收入及跨境动产租金收入如何征税以及境外企业间接股权转让收入成本确认(含间接转让境内多个公司)等疑难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走出去”税收专题。主要介绍境内企业从境外取得营改增服务收入在境内的征税及出口退(免)税,对受控外国企业规则及发展进行了介绍,对境外中资控股居民企业认定和境外税收抵免的税务处理及跨境投资中对两者间的综合运用进行了分析。
★★★★★姊妹篇《进出口税收和出口退税实务与案例》★★★★★
# 转型升级新常态 一带一路大格局 #
团税务管理,19年经验总结;跨境税收实务案例,更全面深入剖析!
国家会计学院博导于长春、思迈特高级合伙人张学斌、万达财务中心副总宋宁、中国财税浪子王骏鼎力推荐!
跨境税收是整个中国税收体系中最为复杂的部分,其具有和国内税收不一致的特点,一个小小的问题如跨境服务中增值税或所得税纳税义务的判定都十分复杂,而劳务和特许权使用费的区别、常设机构判定、跨境租金、软件所得、国际运输、间接转让多个境内公司股权、境外税收抵免计算、进出口商品的归类及进口货物税率的适用、海关估价、进出口税收减免及后续监管、出口退税、企业重组中与跨境业务相关的国内税和海关税收、转让定价等问题所涉及的税务处理就更为复杂。如何掌握这些复杂的跨境税收业务,如何对跨境业务中所涉及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关税和进口增值税等全部税收进行全面的掌握,如何将国际税收中经常运用的税收协定中的抽象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如何运用货物自由贸易协定以享受进口货物的优惠关税税率,如何在进出口货物中正确运用海关估价的方法,如何对协作费用、间接支付和特许权使用费等进行调整以进行正确的海关估价,如何处理跨海关和税务机关的综合性业务并尽可能地避免海关和税务机关的重复征税,如何对企业的关联交易进行分析并进行合适的转让定价调整,如何将海关估价和转让定价结合,等等,这些都是跨境业务税收专业书籍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拥有超过19年的税务工作经验,曾在税务机关工作多年,目前在某大型外资集团专职从事税务工作。在超过10年的集团税务管理工作中,笔者接触了大量的跨境税收实务,并处理过诸多复杂的跨境税收实务案例,从而在跨境税收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得以从税务和海关两个角度来撰写一套跨境税收实务系列丛书,将自己多年的实操体会结合理论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切磋,共同成长。
该套丛书共包含《国际税收实务与案例》、《进出口税收和出口退税实务与案例》、《转让定价实务与案例》3本,系统地介绍了大部分跨境业务类型中所涉及的综合性税收,这些业务并非局限于引进境外资金、技术方面所涉及的税收,还包含“一带一路”下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所涉及的中国税收;不仅包含进口产品和服务所涉及的税收,也包含了出口货物和劳务涉及的关税及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出口退税。
与同类书相比,该套丛书具有以下特点:
1.通过案例提升综合能力
本套丛书抛开传统的跨境税收书籍中更注重介绍单一的非居民企业所得税、传统的海关税收书籍中更注重介绍单一关税的做法,从相关场景切入,注重综合性,对其中涉及的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关税和进口增值税,以及其他税种进行综合性的描述。
2.兼顾税务和海关,关注企业重组
目前大量的跨境税收实务中,往往是税务机关税收和海关税收的集合。而这两者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因而从理论到实务层面皆较少兼顾两者之间的关系。本套丛书特别注重将两者结合,在阐述中国跨境税收时,将税务机关管理的税收事项和海关税收事项相结合,力图在两个领域的从业者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同时便于企业进行全面性税务决策。
考虑到大量的企业重组中涉及跨境税收事项,本套丛书对跨境业务中的企业重组内容,除了描述一般性税务处理外,还对目前并购重组较少关注的出口退税和海关减免税问题进行了描述,这些都是笔者在企业并购重组的尽职调查中特别关注的问题。
3.全方位聚焦跨境税收的实践总结
本套丛书涉及跨境税收的各个方面,既包含“引进来”的相关税务(境外企业取得源自中国收入的相关税务问题)的处理,又包含中国企业“走出去”时的相关税务处理;既包含进出口海关税收,又包含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出口退(免)税。丛书并非单纯的政策罗列,而是笔者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对相关税收问题的思考,这些有价值的闪光点,像夜空中的繁星散布在诸多章节中。
丛书之一的《国际税收实务与案例》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进来”税收专题,主要介绍境外企业从境内取得劳务收入、利息、特许权使用费、股息红利、动产租赁收入、国际运输收入、转让境内财产(含间接转让)等所涉及的各税种综合性税务处理;描述了境外纳税人如何享受中国税收协定待遇,并对各业务中涉及的海关和税务机关的重复征税进行了介绍;对境外企业取得著作权项下全部权利转让、软件收入、资产负债表表外资产转让、各种国际运输收入及跨境动产租金收入如何征税以及境外企业间接股权转让收入成本确认(含间接转让境内多个公司)等疑难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第二部分则为“走出去”税收专题,主要介绍境内企业从境外取得营改增服务收入在境内的征税及出口退(免)税,对受控外国企业规则及发展进行了介绍,对境外中资控股居民企业认定和境外税收抵免的税务处理及跨境投资中对两者间的综合运用进行了分析。
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于长春教授、博导对我工作及生活的一贯支持,并亲自为本套丛书作序。没有于教授的帮助和支持,就没有这套丛书的出版。
感谢张学斌博士为本书作序,并在本书搭建架构、审定初稿时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没有张博士的支持,就没有本书的面世。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刘爽、林大蓼、李毓、赵卫刚的热情支持和帮助, 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辞辛劳地为我审定初稿和终稿;感谢宋宁、叶永青、陈东、彭启蕾、寇毅敏、王建伟、朱鹏祖、段桃、周启光、巴海鹰、徐晓华、刘袁平、徐海舰、杜涛、王骏、冯炜、朱光磊、徐贺,谢谢你们全程的精神鼓励和智力支持。感谢胡超平、宋涛、钱伟、辛慧蓉,谢谢你们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我的朋友们,感谢你们陪我一路苦中作乐。
感谢我的太太和女儿,为了此书的出版,少了许多陪你们在一起的日子。
书中引用的政策法规截至2016年3月底。书中部分案例摘自网络(部分根据本书内容的需要进行了适当改编),在这里向案例的原作者致以诚挚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就未能核证案例出处及原作者表示歉意。期盼再版时能弥补此类遗憾。
跨境税收是个庞大的体系,作者虽怀认真之心,秉严谨之态,诚惶诚恐,反复检查,书中仍会有不少错误和遗漏,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若幸得关爱,唯存感恩。
段从军
2016年4月6日于北京
这本书的封面并没有采用那些花哨的设计,而是显得非常低调且沉稳,这反而让我觉得它更加可靠。作为一名在国际贸易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经常需要在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货物和服务的设计、采购和销售,而随之而来的税务问题也如同影随形,让我头痛不已。很多时候,我对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都只有模糊的认识,缺乏系统性的了解,导致在做业务决策时,总是在担忧潜在的税务风险。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拨云见日”的启示。我希望能从中找到关于不同国家增值税(VAT)或商品及服务税(GST)政策的比较分析,以及在跨境销售中如何正确申报和缴纳这些税款。同时,我对于关税的申报和减免政策也颇为关注,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操性的指导,例如如何利用税收协定来降低实际税负,或者在处理进出口业务时,如何规避不必要的税收障碍。我还会重点关注书中是否包含了关于外汇管制和资本转移的税务影响的讲解,这对于我这样的跨境贸易人士来说至关重要。最后,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关于如何与税务机关有效沟通和应对税务检查的建议,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拿到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既有纸张的实在,更有内容的实在。我是一名在跨国公司工作的财务人员,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与海外业务相关的税务问题,但往往是零散的、碎片化的。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最看重的是书中的“实务”二字,这意味着它不只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紧密结合实际操作。我迫切希望了解书中是如何解析那些让许多财务人员头疼的跨境税务难点的,比如不同国家税法之间的冲突如何解决,如何准确判断和申报非居民企业的所得税,以及在涉及并购、重组等复杂交易时,应该如何进行税务规划以规避风险。尤其令我兴奋的是,书中提及了“案例”部分,这正是我所急需的。我希望这些案例能够涉及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并且能够详细阐述案例背景、涉及的税务问题、适用的税收规定、以及最终的解决方案,甚至可以包含一些争议案例和法院的判决,这样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税收法规的落地执行情况,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实用的表格、清单或者工具,帮助我梳理和记录税务信息,那就更锦上添花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严谨的气息,淡淡的蓝色基调,搭配简洁的字体,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我一直对国际税收这个领域充满好奇,但又觉得它遥不可及,充满了各种复杂的规则和难以理解的术语。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立刻就被吸引住了。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我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内容编排上的用心。从基础的概念讲解,到具体的实务操作,再到最后的案例分析,整个脉络清晰可见,仿佛为我这个初学者铺设了一条通往国际税收世界的坦途。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一些跨境交易中常见的税收问题,比如转让定价、双重征税协定、股息、利息和特许权使用费的税务处理等等。当然,理论的学习离不开实践的检验,我非常希望书中的案例能够真实、典型,并且能够涵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收实践,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税收规定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应用的。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实操性的建议,比如如何进行税务筹划、如何应对税务审计,那就更完美了。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抱有非常高的期望,相信它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国际税收的大门,并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宝贵的指导。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是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因为“国际税收”这个话题本身就充满了挑战性和吸引力。作为一个对全球经济运作模式有着浓厚兴趣的学习者,我深知税收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国际税收更是连接各国经济的纽带。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复杂的国际税收迷雾,揭示那些隐藏在数字背后的逻辑和规则。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条文,而是能够深入剖析不同税收管辖区的核心理念,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双重征税”的讨论,这似乎是国际税收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之一,我想知道作者将如何解释其成因,并提供切实可行的避免或缓解双重征税的方法。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书中的案例,了解一些新兴的国际税收议题,比如数字经济的税收挑战,或者全球最低税率的实施会对企业产生哪些具体影响。我想看到一些新鲜的、与时俱进的案例,而不仅仅是陈旧的、早已过时的例子。如果这本书能够激发我的思考,让我对国际税收的理解上升到更高的层面,那就太棒了。
评分我是一位对全球经济格局充满好奇心的在校学生,正准备在毕业后踏入国际化企业工作,因此,对国际税收这一专业领域有着强烈的学习意愿。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现实世界商业运作的大门。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够提供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从最基础的概念出发,比如税收管辖权、税收居民身份的认定,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国际税收原则,如避免双重征税的各种方法,以及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内容。我希望书中能够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看似复杂精深的理论。更重要的是,我期望书中的“案例”部分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国际税收的实际应用。我希望这些案例能够不仅仅是简单的对错分析,而是能够深入探讨案例背后的决策逻辑,以及不同选择可能带来的税收后果。例如,在跨国投资并购中,不同的交易结构会产生怎样的税收差异?在跨境知识产权许可中,如何合理安排利润分配以优化税负?如果书中还能附带一些图表,帮助我可视化地理解复杂的税收流程或结构,那就太有帮助了。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系统学习国际税收的敲门砖,并激发我对这一领域的持续兴趣。
评分还是不错,达到迅速!还有增值赠送^_^
评分第二次买啦,同事看了说好,非要买本给他,本来想买再版的,但是等了很久也不见出第二版。里面的案例确实很有借鉴意义,税法变化很快,希望可以不断更新
评分国际税务知识的书籍,工作需要,有一定帮助。
评分老师推荐读本,很好
评分很不错,很有内容
评分挺好的,不错的
评分¥61.60
评分不错,京东自营有保障,是正品
评分在书城偶然发现的此书,非常非常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