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二十四节气(国学美文 全彩印刷)

图说二十四节气(国学美文 全彩印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馆 著
图书标签:
  • 二十四节气
  • 国学
  • 传统文化
  • 美文
  • 生活
  • 节气
  • 四季
  • 全彩
  • 科普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020022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9991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2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重温时令节俗的古典诗意 感受天地万物的美妙意韵

镜头下的二十四节气——可视、可感、可亲

“zui中国的文化微刊”国馆精心打造,首发美文吸粉无数

“太平湖畔女诗人”项丽敏摄影配图


内容简介

这是一幅有关二十四节气的风情画卷。

百余幅唯美图片,记录光阴流转的脚步——可视。

百余篇节气美文,描画时令节俗的风情——可感。

近百首节气诗词,重温古典时光的诗意——可亲。


作者简介

国馆:zui中国的文化微刊,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一个有五六百万流量的微信公众号,它推送的“大雪:一壶温酒,一路炉火锅,三两知己,足以温暖这个寒冬”“冬至:春信微茫何处寻,昨宵吹到梅梢上”等几篇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文章,阅读量均达10W+。


精彩书评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慧开禅师

——余秋雨


目录

1

2

立春节俗 004

立春三候 009

立春诗词 012

今年迎气始,

昨夜伴春回。

立春

雨水节俗 022

雨水三候 025

雨水诗词 028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雨水

惊蛰节俗 040

惊蛰三候 044

惊蛰诗词 048

微雨众卉新,

一雷惊蛰始。

惊蛰

3

春分节俗 058

春分三候 062

春分诗词 066

雨霁风光,

春分天气。

春分

清明节俗 074

清明三候 080

清明诗词 084

梨花风起草青青,

正好踏春出门去。

清明

谷雨节俗 094

谷雨三候 098

谷雨诗词 102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告别这个春天。

谷雨

4

立夏三候 112

立夏诗词 115

留不住春天,就不要辜负了夏天。

立夏

小满节俗 126

小满三候 131

小满诗词 134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

小满

芒种节俗 144

芒种三候 147

芒种诗词 150

最是一年红云当头时。

芒种

5

夏至节俗 162

夏至三候 167

夏至诗词 171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夏至

小暑节俗 182

小暑三候 188

小暑诗词 192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暑

大暑节俗 200

大暑三候 204

大暑诗词 207

夏末最美好的打开方式。

大暑

6

立秋节俗 216

立秋三候 220

立秋诗词 224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

处暑三候 232

处暑诗词 235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处暑

白露节俗 242

白露三候 247

白露诗词 250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露

7

秋分节俗 260

秋分三候 265

秋分诗词 268

世间美妙始于春,盛于夏,成于秋。

秋分

寒露节俗 276

寒露三候 280

寒露诗词 283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寒露

霜降节俗 294

霜降三候 298

霜降诗词 300

在这越来越寒凉的世界里,活出一点温度来。

霜降


精彩书摘


立春节俗

春节 | 爆竹声声入耳,新年岁岁平安

新年伊始,年味的氤氲从门外挤进被窝,唤醒了每一个中国人过中国年的团圆情怀,一醒来,身边不再是在他乡的孤寂,而是一个可以让你放下外在身份地位的存在,也因此让你得以回归真实的为人子女的本色,为人父母的慈祥,为人好友的坦诚。

在外时的风尘仆仆、虚情假意,都在这一天消散不见,化作一声对身边人的问候和祝福,这一年,便算开了一个好头。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辞旧迎新,以示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传说,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通常在大年初一出没,所以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拜年、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等活动和习俗。

大年初一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正月初一还会吃蒸年糕,因为年糕谐音“年高”。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祝愿。

在外奔波多年,忙于应酬招待的游子也许早已厌倦了各类山珍海味。在团圆的饭桌上,集聚了每个人一年中最难以忘怀的味道,每多一副碗筷,便增添一份热闹。

老父亲也拿出珍藏多年的佳酿,满上,举杯庆贺的那一刻,浓烈的酒香氤氲其间。觥筹之间,一种难以言喻的团圆喜悦才在此圆满。

每个人都无法抗拒过年带来的完美体验,这是千年以来全中国人的共同信仰,也正是它,才让我们体验到了什么是人情的温暖与感恩。

元宵 | 一曲笙歌春似海,千门灯火夜如年

国馆君按:这是春节期间的最后一波高潮:吃汤圆、猜灯谜、看舞狮、赏花灯。夜如白昼,万人毕集,士女齐出,欢欢喜喜闹元宵。

元宵节这天是颇让人感慨的一天。

也许我们中大多数人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但不知不觉就迎来了春节的最后一波高潮,因而有人不禁感慨道:“这是我一年中见过我父母最多鱼尾纹的一段日子。”因为能最直接地表达出内心愉悦的动作,只有笑。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其中上元之号来自道教,在其神谱中,共有天官、地官、水官三元神,象征天地人三界,上元天官,降生于元月十五,因而上元节也是一个祭神之日。南宋《梦粱录》亦有载:“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因而元宵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但吃元宵(汤圆)可以说是大江南北共有的习俗。虽然它的做法成分风味各异,但都寓意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出自闽南歌谣《元宵月正圆》。脑海里不禁呈现出一幅温馨美满的家庭画面,但汤圆黏性高,不易消化,因此也不可以贪吃。毕竟作为这一节日最美好的点缀,能品透其间的意义便足矣。

“舞凤飞龙成夜市”、“千家把酒赏花灯”,这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一派喧嚣热闹的景象。耍龙灯、舞狮子、猜灯谜、赏花灯……都是元宵节最欢庆的习俗。

其实,元宵节亦是浪漫的,它也被称为除了七夕之外的第二个中国情人节。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描述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古时因碍于礼节,女子不便随意外出。而在这夜如白昼、热闹非凡的节日里,借着黑夜的掩护与光影的迷离,年轻人心中的浪漫情绪亦随之而生,多少美好的姻缘佳话,都嵌在了这灯火阑珊的日子里。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唐伯虎的这句诗正道出了元宵的兴致。黑夜来临,本是日落而息、倒头酣睡的时候。但元宵之时,人们却有了不眠不休的兴致。这高昂的兴致,承载着多少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也许这就是这一传统节日的初衷所在。

立春三候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

自然界的生物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生长发育的,无论是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还是动物的冬眠、复苏、繁殖和迁徙,都与时令气候息息相关。

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他们参照自然界的种种变化,将一年分成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对应七十二候。具体地说,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六个节气就是一个季节。

每个节气所对应的三候,无一不与自然界的现象息息相关。

立春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风行于天地之间,虫蛰居于地下,鱼潜藏在深水里。而立春,便意味着春的气息蔓延到自然界每种生物的神经末梢。

东风解冻,意思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说文解字》注:“东,动也。”一个“动”字,意味着蛰居了一冬的天地万物,都要“动”起来了。




中国古人的智慧凝结:一窥二十四节气的生命节奏与人文情怀 中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其中,二十四节气无疑是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深刻洞察的智慧结晶,它不仅是指导农事的历法,更是渗透于生活、艺术、哲学方方面面的文化符号。当“图说二十四节气”这个书名映入眼帘,我们便能感知到,这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而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一次与古人对话的生命体验。 想象一下,一个寻常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落在泛黄的书页上。你翻开这本《图说二十四节气》,首先吸引你的,或许是那精美绝伦的插图。它们并非冷冰冰的图解,而是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将每一个节气的特点以最直观、最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春雨惊蛰,嫩芽破土,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或许会在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中徐徐展开;夏至的骄阳似火,蝉鸣阵阵,农人忙碌的身影,或许会跃然于色彩浓烈的版画之上;秋分时节,天高云淡,金黄的稻浪翻滚,丰收的喜悦,可能通过细腻的人物群像传递;而冬至的寒风凛冽,雪落无声,围炉夜话的温馨,又会在沉静的画面中静静流淌。这些精心绘制的图画,仿佛拥有穿越时空的力量,将古人的生活场景、情感寄托,以及他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一一呈现在你眼前。 而“国学美文”的定位,则预示着这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涤荡。在每一幅图画的旁边,定然少不了那些凝练而富有诗意的文字。它们或许是古籍中的经典语录,或许是文人墨客的咏叹,又或许是民间流传的谚语。它们与画面相互辉映,互相阐释,将每一个节气的物候变化、农事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风俗习惯,娓娓道来。 例如,立春,这个宣告春天到来的节气,书中不会仅仅告诉你“气温回升,冰雪消融”。它会带你走进古人的立春习俗,讲述“迎春”、“报春”的古老仪式,让你感受到那种对新一年的期盼与喜悦。或许还会引用古人的诗句:“东风初散冻,丝柳渐舒长。”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春回大地的温柔与生机。 再如,谷雨,这个与农事息息相关的节气,书中自然会详细介绍此时节的农耕要点,如“播种、插秧”等。但更重要的是,它会告诉你“谷雨”这个名字的由来,以及古人对这一节气的种种期盼,如“清明前后,谷雨落,一年好收成”。文字中或许还会流露出农人辛勤耕耘、祈盼丰收的朴素情感,让你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夏至,白昼最长,黑夜最短,书中定然会描绘出夏日的炎热,以及人们如何在酷暑中寻找清凉。或许会讲述“夏至三庚便数伏”的谚语,让你明白“三伏天”的由来。而古人在此节气的消夏方式,如“赏荷、听蝉、品瓜果”,也会在美文中一一呈现,让你仿佛置身于悠闲的夏日午后。 秋分,昼夜均等,寒暑相抵,书中会描绘出秋高气爽的景象,以及“登高望远”、“品尝秋果”的习俗。或许还会引用“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其等”的经典解读,让你理解节气的科学内涵。而“祭月”、“赏月”等与秋分相关的传统文化,也会在文字中得到细致的展现。 小雪、大雪,这两个与雪息息相关的节气,书中会描绘出雪花飞舞的美丽景象,以及北国风光。但它更会讲述雪的象征意义,如“瑞雪兆丰年”,以及古人在寒冬中的生活智慧,如“赏梅、围炉煮茶”。 冬至,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书中会讲述“冬至大如年”的习俗,以及“吃饺子”、“团圆”的温情。或许还会引用“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的科学解读,让你领略古人对自然运行规律的深刻认知。 清明,这个充满诗意的节气,书中会描绘出踏青、扫墓的场景,以及“柳絮”、“纸鸢”等意象。文字中会流露出对先人的缅怀,以及对生命的思考。 霜降,这个宣告深秋到来的节气,书中会描绘出层林尽染的秋景,以及“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同时也会提及“赏菊”、“品柿”等节令美食,让你感受到秋天的韵味。 书中对每一个节气的介绍,并非简单的罗列。它会深入挖掘每一个节气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比如,二十四节气与阴阳五行的关系,它如何指导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的联系,它如何为人们提供了顺应天时的养生之道;二十四节气与诗词歌赋的交融,它如何激发了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 《图说二十四节气》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它不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通过精美的图画和优美的文字,引导你去感受、去思考。它让你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领悟生命的节奏;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体悟人文的情怀。它让你明白,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中国人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灵魂所在。 或许,书中还会穿插一些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民间故事、传说,它们如同珍珠般点缀在文字之间,让整个阅读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这些故事,往往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会唤醒你内心深处与自然连接的渴望。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四季的变化,忽略了天地的节奏。而《图说二十四节气》就像一面镜子,让你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让你重新找回那份源自骨子里的“天人合一”的情感。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节气的书,它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人心灵史的缩影。它用最直观、最感性的方式,向你展示了中国古人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在时间的流转中,活出自己的生命诗篇。阅读这本书,你将不仅仅是增长了知识,更是获得了一种深刻的文化认同和精神滋养。它会让你在每一个节气的更替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于我这种对传统文化既好奇又缺乏系统性了解的人来说,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在我心中,《图说二十四节气(国学美文 全彩印刷)》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节气的书,它更像是一本关于生活哲学的书。书中对每个节气的描述,都不仅仅停留在气候变化和农事活动上,而是更深入地挖掘了与每个节气相关的文化内涵、生活习俗,甚至是古人的情感寄托。例如,在描述冬至时,书中穿插的诗句和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人对于家庭团聚、祈盼新生的情感。而那些全彩的插图,更是为这些文字赋予了生命,让我仿佛能亲身感受到雨水初霁的清新,立夏时节的繁茂,白露时节的清凉。它没有生硬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中国古人顺应天时、尊重自然的智慧,以及其中蕴含的东方美学,一点点地渗透到读者的心中。每次翻阅,都能有新的感悟,感觉自己与古人的心灵更加贴近了。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颇感兴趣,但总觉得那些古籍过于晦涩难懂,难以入手。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本《图说二十四节气(国学美文 全彩印刷)》,才真正打开了我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大门。这本书的设计非常巧妙,它将二十四节气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画和优美流畅的文字,变得触手可及。每一页都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山水画,配以诗意的解说,让我不仅能直观地了解每个节气的气候特征、物候变化,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诗情画意和生活智慧。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个节气相关民俗活动的介绍,比如春分时节的踏青、立秋时节的尝新,这些都让我对祖先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向往。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本带领我穿越回古代,感受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的指南。我经常会花上好几个小时,一边翻阅,一边沉浸在其中,感觉自己仿佛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员,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着岁月的静好。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从其对自然的认知和对待方式入手,是最直观也最深刻的。而《图说二十四节气(国学美文 全彩印刷)》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样的需求。它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将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农耕文明、文学艺术以及民俗风情,编织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书中的插图,色彩饱满,构图考究,每一幅都充满了浓郁的中国风情,生动地展现了不同节气下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而与之相辅相成的“国学美文”,则选取了大量与节气相关的古诗文,这些文字优美典雅,意境深远,将节气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完美结合。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像是在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从中感受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以及他们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学。这不仅仅是一本知识性的读物,更是一本能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艺术品,它让我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敬意和更切实的体会。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图说二十四节气(国学美文 全彩印刷)》最初是因为被它的名字和封面所吸引,想着或许能作为一本闲暇时翻看的读物。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后,才发现它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将看似枯燥的二十四节气知识,通过“图说”和“国学美文”的结合,赋予了生命和温度。每一节节气的介绍,都配有精致的插图,这些插图并非简单的示意图,而是充满艺术感,能够传达出节气所代表的季节氛围。而“国学美文”的运用,更是点睛之笔,它选取了与节气相关的经典诗词、古籍片段,将历史文化、天文历法与文学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品味一壶陈年的老酒,初尝时或许有些微涩,但越品越能感受到其醇厚和甘甜。它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以及他们如何将这种洞察融入到生活、艺术和哲学之中。这本书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更滋养了我的心灵,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敬意。

评分

初次拿到这本《图说二十四节气(国学美文 全彩印刷)》,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扑面而来的雅致所吸引。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辅以淡淡的水墨晕染,仿佛能闻到纸张与油墨混合的清香。翻开内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令人惊艳的全彩印刷。每一幅插图都精雕细琢,色彩饱和却不失国画的淡雅,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景物描绘细腻入微,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见证了古人笔下的四季流转、物候变迁。文字部分更是别有洞天,选用的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国学美文,语言古朴典雅,韵味悠长,读来令人心神宁静。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节气由来和习俗的描述,不仅仅是枯燥的知识点,而是融入了故事、诗词,甚至是古人的生活片段,让冰冷的文字瞬间变得有温度,有情感。它不是一本硬邦邦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本可以细细品味的艺术品,一本能够引发思考的文化载体。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去体会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评分

包装发货速度都很好。

评分

在公司忙 但是养成了中午看书的习惯 修养身心

评分

good

评分

每到节气都看到国馆的文章,听说这次出了纸质版的,立马就入手了,能时时阅读更棒。

评分

最爱的国馆君出书了,果断入手。这本二十四节气从气候、风俗、诗词、养生等角度展开,配上知名摄影师作品,再加上国馆君优美语言,非常值得期待。

评分

好书

评分

good

评分

在公司忙 但是养成了中午看书的习惯 修养身心

评分

关注国馆很久了,从来如此惊喜地认识到二十四节气,诗歌和摄影相结合,让人在每一首诗中寻找到安静,在每一张照片中感受到清新,感谢国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