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疾病多科会诊指导手册

胎儿疾病多科会诊指导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斌,严英榴,张月萍 编
图书标签:
  • 胎儿疾病
  • 产科
  • 妇产科
  • 多学科协作
  • 围产医学
  • 胎儿医学
  • 诊断治疗
  • 临床指南
  • 孕期保健
  • 先天性疾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3845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1846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8
字数:40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妇产科医师和住院医师、医学院校学生和研究生、进修医师
  书中的版画插图出自于徽派刻工本书为国内首部阐述多学科联合诊治的学术专着,总结、凝练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在胎儿疾病的诊治方面所进行的工作创新和经验,尤其对多学科诊治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逐一阐述常见40余种胎儿疾病的咨询要点,具有很强的临床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全书力求图文并茂、言简意赅、要点突出、指向明确,涵盖临床实践常见的超声异常和胎儿疾病,书中图片均源于日常临床实例,具有很高的实践参考价值。对每一系统胎儿疾病都遵循疾病概述、诊断要点、咨询要点和处理原则的方式进行阐述。对诊断必须依据的实验室筛查技术、超声诊断技术和磁共振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方法要点分类等进行说明,将前沿的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融会贯通,既简明扼要又内涵丰富。
  本书内容全面、实用性强,对各级妇产科医院的妇产科医师、住院医师而言,是一本难得的工具书,也是医学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研究生值得一读的参考书。
  我国著名妇产科学专家、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特聘教授桂永浩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前院长庄依亮教授欣然为本书作序并力荐!
  黄君蒨之手。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针对常见胎儿疾病的多学科会诊临床指导手册,系统介绍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在胎儿疾病诊治方面的工作创新和经验总结。书中对多学科诊治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就常见的40余种胎儿疾病的疾病概述、诊断依据及询诊要点逐一阐述,条理清晰。本书着重介绍了超声筛查所发现的各种结构异常,图文并茂,图片均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具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价值。本书针对各级妇产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医学生、规培生、进修生、研究生临床实际需要而编写,对参与产前诊断与处理会诊的医师尤为实用。

作者简介

  张斌,产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门诊主任,产前诊断中心副主任,产科党支部书记,上海市计生委出生缺陷一级预防专家组成员。曾作为国家选派的第25期笹川医学制度研究者,赴日本国大阪府大阪大学产妇人科研修一年。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妇产科专着五部,承担卫生部和上海市卫生局课题多项,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妇产科学术会议。是深受孕产妇和患者喜爱的专家之一。

目录

第 一 章 胎儿疾病多学科联合诊治的意义与实践………………………………………001
第 二 章 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常用方法…………………………………………………004
第一节 产前筛查………………………………………………………………004
第二节 产前诊断………………………………………………………………012
第 三 章 胎儿期常见染色体疾病及单基因遗传病………………………………………019
第一节 21三体综合征 ………………………………………………………019
第二节 Turner综合征 …………………………………………………………022
第三节 47XXY综合征 ………………………………………………………024
第四节 18三体综合征 ………………………………………………………025
第五节 13三体综合征 ………………………………………………………026
第六节 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028
第七节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029
第八节 血友病…………………………………………………………………031
第九节 耳聋……………………………………………………………………032
第十节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033
第十一节 苯丙酮尿症…………………………………………………………035
第十二节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036
第十三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037
第十四节 软骨发育不全………………………………………………………039
第十五节 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040
第十六节 脆性X综合征 ………………………………………………………041
第 四 章 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045
第一节 无脑儿…………………………………………………………………045
第二节 脑膨出…………………………………………………………………047
第三节 胼胝体缺失……………………………………………………………049
第四节 侧脑室增宽……………………………………………………………052
第五节 脉络丛囊肿……………………………………………………………055
第六节 后颅窝扩张……………………………………………………………057
第七节 小脑蚓部缺失…………………………………………………………059
第八节 全前脑…………………………………………………………………062
第九节 脊柱裂…………………………………………………………………065
第十节 脑部肿瘤………………………………………………………………068
第 五 章 循环系统相关疾病………………………………………………………………071
第一节 法洛四联症……………………………………………………………071
第二节 Ebstein畸形 …………………………………………………………074
第三节 大动脉转位……………………………………………………………076
第四节 左心室发育不良………………………………………………………078
第五节 永存动脉干……………………………………………………………080
第六节 室间隔缺损与心内膜垫缺损…………………………………………082
第七节 右心室双流出道………………………………………………………085
第八节 心律失常………………………………………………………………087
第九节 右位主动脉弓和双主动脉弓…………………………………………090
第十节 持续性右脐静脉………………………………………………………093
第 六 章 胸腔病变…………………………………………………………………………095
第一节 先天性胸腔内病变……………………………………………………095
第二节 先天性膈疝……………………………………………………………101
第三节 食管闭锁………………………………………………………………106
第四节 胸腔积液………………………………………………………………108
第 七 章 消化系统相关疾病………………………………………………………………111
第一节 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111
第二节 肠管回声增强…………………………………………………………114
第三节 肝囊肿…………………………………………………………………116
第四节 脐膨出…………………………………………………………………119
第五节 巨结肠…………………………………………………………………123
第六节 胆道疾病………………………………………………………………125
第七节 胎粪性腹膜炎…………………………………………………………128
第八节 下消化道梗阻…………………………………………………………130
第 八 章 泌尿生殖系统相关疾病…………………………………………………………134
第一节 肾盂增宽/肾积水 ……………………………………………………134
第二节 重复肾…………………………………………………………………138
第三节 肾缺如…………………………………………………………………140
第四节 多囊性肾脏疾病………………………………………………………142
第五节 多囊性发育不良肾……………………………………………………146
第六节 骶尾部畸胎瘤…………………………………………………………149
第七节 胎儿卵巢肿瘤…………………………………………………………154
第 九 章 骨骼系统…………………………………………………………………………158
第一节 软骨发育不全…………………………………………………………158
第二节 成骨发育不全…………………………………………………………160
第三节 致死性侏儒症…………………………………………………………163
第四节 羊膜束带综合征………………………………………………………165
第五节 多指……………………………………………………………………169
第六节 足内翻…………………………………………………………………170
第七节 半椎体、蝴蝶椎 ………………………………………………………172
第 十 章 面部及颈部………………………………………………………………………176
第一节 先天性白内障…………………………………………………………176
第二节 小眼球及无眼球………………………………………………………179
第三节 鼻异常…………………………………………………………………181
第四节 眶间距异常……………………………………………………………183
第五节 面部肿块………………………………………………………………185
第六节 唇裂及腭裂……………………………………………………………187
第七节 下颌骨异常……………………………………………………………189
第八节 舌异常…………………………………………………………………191
第九节 耳廓异常………………………………………………………………193
第十节 颈部异常………………………………………………………………194
第十一章 TORCH感染 ……………………………………………………………………198
第一节 先天性弓形体病………………………………………………………200
第二节 先天性梅毒感染疾病…………………………………………………203
第三节 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206
第四节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210
第五节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212
第六节 先天性微小病毒感染…………………………………………………215
第十二章 药物与胎儿畸形…………………………………………………………………218
第十三章 双胎和单绒毛膜双胎特殊并发症………………………………………………225
第十四章 可建议做胎儿性别鉴定的胎儿疾病……………………………………………236
第一节 概述……………………………………………………………………236
第二节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239
第三节 血友病…………………………………………………………………241
第四节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242
第五节 家族性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243
第六节 色素失禁症……………………………………………………………244
第十五章 MRI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248
附录……………………………………………………………………………………………252
附录一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药品妊娠期安全性信息汇编(第五版) ……253
附录二 发表文章题录…………………………………………………………288

前言/序言

  胎儿医学起源于“胎儿也是病人”这一观念。胎儿医学的发展使产科与儿科的联系日渐紧密。胎儿医学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遗传学和外科学等多个领域。许多胎儿时期被发现的结构异常和疾病由产科与儿科医师协作,通过产前监护和出生后及时治疗即可获得良好预后。当前多学科联合诊治(multiple discipline therapy,MDT)这一模式得到肯定和日益完善,为胎儿医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倡导并致力于胎儿疾病的研究和诊治,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协作已开展12年余,期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作为儿科医师所主持的科技部863课题“先心病产前无创性筛查诊断规范化方案建立和推广”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及其围生期早期诊断干预方法和策略研究”课题得益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相关科室医师的全力支持和精诚协作,取得了不少成果。
  以李笑天教授为名誉主编,张斌、严英榴、张月萍三位主任医师为主编的《胎儿疾病多科会诊指导手册》,总结、凝练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多年合作的临床实践经验,对产科、新生儿科等专业人员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也是一本实用的参考书。希望本书的出版对提升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促进相关学科的融合协作做出有益的贡献。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特聘教授


《母胎医学前沿进展与临床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母胎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经验,旨在为产科医生、围产期医生、新生儿科医生、遗传咨询师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本权威、实用的参考指南。本书共分十五章,内容涵盖了母胎医学的各个重要方面,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从常见问题到疑难杂症,力求全面而深入地展现该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第一章:母胎医学概述与发展历程 本章将首先追溯母胎医学的起源与演变,回顾其在保障母婴健康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将探讨影响母胎医学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重要技术突破以及关键人物。同时,本章还将深入分析当前母胎医学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日益增长的高危妊娠率、出生缺陷的筛查与诊断难题、以及多学科协作的优化等。通过对学科发展脉络的梳理,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母胎医学的价值与重要性,并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章:胎儿生长发育的监测与评估 本章将详细阐述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过程,重点介绍用于监测和评估胎儿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与方法。内容将包括: 超声生物学测量: 详细介绍双顶径(BPD)、头围(HC)、腹围(AC)、股骨长(FL)等关键测量指标的正常范围、测量技巧及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孕周的胎儿生长曲线,并探讨胎儿生长受限(FGR)和巨大儿(Macrosomia)的超声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胎儿生物物理评分(BPS): 深入讲解BPS的组成部分,包括胎儿呼吸运动、胎儿运动、胎儿肌张力、羊水量以及脐带血流监测。阐述BPS在评估胎儿宫内状况、预测不良围产结局中的重要作用,并提供不同孕周下的评分指南。 多普勒超声的应用: 详细介绍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脐静脉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测量方法及其临床意义。重点分析这些参数在评估胎盘功能、预测胎儿缺氧、指导临床干预中的应用价值。 胎儿核磁共振成像(MRI)的补充作用: 探讨胎儿MRI在胎儿解剖结构精确评估、复杂畸形诊断以及超声检查存在局限性情况下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胎儿生长评估中的潜力: 简要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化测量、生长曲线预测以及早期识别异常方面的初步探索与发展趋势。 第三章:孕期母体合并症的管理 本章将聚焦孕期母体可能出现的各种合并症及其管理策略,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内容将覆盖: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HTN)与子痫前期(PE): 详细阐述GHTN和PE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重点介绍低剂量阿司匹林、硫酸镁等药物的应用指征与剂量。探讨PE的早期筛查方法,如血流动力学参数、生物标志物等,以及PE对母婴的双重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管理: 介绍GDM的筛查与诊断方法,包括OGTT的各项指标。详细阐述GDM的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的选择与应用)。强调GDM对母婴近远期健康的影响,如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母婴远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妊娠合并心脏病: 分析不同类型心脏病在妊娠期可能加重的情况,以及孕期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变化。提供围孕期心脏病的风险评估、管理策略、药物选择与禁忌症。强调多学科团队(MDT)的协作在保障心脏病孕妇安全中的关键作用。 妊娠合并肾脏疾病: 探讨妊娠期肾功能变化,以及原发性肾脏疾病或妊娠期特有的肾脏病变(如妊娠期急性肾损伤)的诊治。重点关注蛋白尿、肾功能监测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疮): 介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妊娠期的活动性评估、药物选择、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对胎儿的影响,如新生儿狼疮。 其他常见母体合并症: 简要提及妊娠合并肝脏疾病、甲状腺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的诊治要点。 第四章:胎儿染色体异常与基因遗传病的筛查与诊断 本章将全面介绍胎儿染色体异常与基因遗传病的筛查与诊断技术,为实现优生优育提供科学依据。内容将包括: 孕早期与孕中期筛查: 详细阐述孕11-13周NT(颈后透明层)超声筛查,结合血清学指标(PAPP-A、hCG)进行唐氏综合征(T21)、18三体(T18)、13三体(T13)等风险评估。介绍孕中期唐氏筛查(AFP、uE3、hCG、Inhibin A)的原理与应用。 无创产前检测(NIPT): 深入讲解NIPT的原理,即通过检测母血中胎儿游离DNA来筛查常见染色体异常。分析NIPT的优势、局限性、临床应用场景以及结果解读。 侵入性产前诊断: 详细介绍绒毛膜活检(CVS)、羊膜腔穿刺(Amniocentesis)等侵入性诊断方法的操作流程、适应症、禁忌症、风险评估以及细胞遗传学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SNP array)与分子遗传学分析(基因芯片、基因测序)的应用。 胎儿超声软指标与诊断: 梳理与常见染色体异常相关的胎儿超声软指标,如鼻骨发育不良、四腔心室未闭、小肠回声增强等,并强调其作为筛查工具的价值。 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咨询与单基因病筛查: 介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以及家族史采集、遗传风险评估的重要性。探讨单基因病(如地中海贫血、囊性纤维化、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基因检测与产前诊断。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 简要介绍新生儿时期进行的遗传代谢病筛查,与产前诊断形成衔接。 第五章:胎儿结构畸形的超声诊断与鉴别 本章将重点关注胎儿常见结构畸形的超声诊断与鉴别,提供详细的诊断流程和鉴别要点。内容将包括: 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详细介绍无脑畸形、脑膨出、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脑积水、小头畸形、胼胝体发育不全、脑回畸形等。分析其超声表现、诊断方法与预后。 心血管系统畸形: 重点讲解房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肺动脉闭锁、主动脉狭窄、法洛四联症、淋巴管瘤等。强调四维超声在心血管畸形评估中的优势。 消化系统畸形: 介绍食管闭锁、十二指肠闭锁、腹壁缺损(脐膨出、腹裂)、肠梗阻、巨结肠等。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详述肾脏发育不全、多囊肾、肾盂积水、膀胱外翻、尿道下裂、生殖器异常等。 骨骼系统畸形: 涵盖致死性侏儒症、肢体短缩、多指/少指、并指、骨骼发育异常等。 其他系统畸形: 包括唇腭裂、膈疝、淋巴水囊瘤、胎儿水肿等。 超声诊断的局限性与辅助诊断: 探讨胎儿畸形超声诊断的误诊、漏诊原因,以及胎儿MRI、影像学对比分析等辅助诊断手段的应用。 第六章:胎儿宫内感染的诊断与管理 本章将探讨胎儿宫内感染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与管理策略,强调及时干预的重要性。内容将包括: 常见宫内感染病原体: 详细介绍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ubella)、单纯疱疹病毒(HSV)、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细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等。 宫内感染的传播途径与病理生理: 分析母体感染如何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以及不同病原体对胎儿发育造成的损害机制。 诊断方法: 介绍母体血清学检测、胎儿羊水穿刺病原体检测(PCR)、胎儿超声表现(如胎儿水肿、生长受限、脑室扩张、肝脾肿大等)。 临床管理与治疗: 探讨不同病原体感染的抗病毒/抗菌治疗方案、抗体阻断治疗、以及对胎儿的监测与评估。 宫内感染的预防: 强调孕期保健、疫苗接种、避免接触传染源等预防措施。 第七章:胎儿宫内缺氧与窘迫的评估与干预 本章将深入探讨胎儿宫内缺氧的病因、评估手段、临床表现以及及时有效的干预策略。内容将包括: 胎儿宫内缺氧的病因: 分析母体因素(如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贫血、感染、心肺疾病)、胎盘因素(如胎盘功能减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以及脐带因素(如脐带受压、脱垂、扭转、打结)。 胎儿缺氧的评估方法: 胎动监测: 介绍孕妇自我监测胎动的方法与意义。 胎心监护(NST): 详细讲解NST的原理、正常与异常基线变异、加速、减速的解读,以及对胎儿宫内状况的评估。 无应激试验(NST)的局限性与辅助评估: 胎儿生物物理评分(BPS): 重申BPS在评估胎儿宫内状况中的作用。 多普勒超声: 再次强调脐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在评估胎儿缺氧中的敏感性。 胎儿血气分析: 探讨胎儿头皮血或脐带血的血气分析在评估胎儿酸中毒时的应用(如有)。 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表现: 描述胎儿窘迫在孕期与分娩过程中的迹象。 干预策略: 详细阐述孕期与分娩期的管理原则,包括纠正母体因素、吸氧、纠正低血容量、终止妊娠的时机选择。 第八章:胎儿宫内治疗的进展与挑战 本章将介绍近年来母胎医学领域迅速发展的胎儿宫内治疗(Fetal Medicine Intervention, FMI),重点关注其适应症、技术手段、疗效与风险。内容将包括: 适应症概述: 详细列举目前已开展或正在研究的胎儿宫内治疗适应症,包括胎儿水囊引流(如胸腔积液、肾盂积水)、胎儿宫内输血(如胎儿溶血)、胎儿宫内药物治疗(如治疗胎儿心律失常)、胎儿镜手术(如胎儿镜激光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胎儿镜下肺囊肿切除术)。 主要治疗技术介绍: 胎儿宫内输血(FUT): 介绍输血的适应症(如胎儿溶血、严重的胎儿贫血)、操作技术、监测与并发症。 胎儿宫内引流: 详细介绍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肾盂积水等引流术的适应症、技术操作、材料选择以及预后评估。 胎儿镜手术: 重点介绍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的胎儿镜下激光治疗,以及胎儿肺囊肿(CCAM)的胎儿镜下切除术。 胎儿宫内药物治疗: 讨论用于纠正胎儿心律失常(如房性心动过速)的药物种类、剂量选择与用药方案。 治疗效果评估与随访: 强调术后对胎儿的密切监测,包括生长发育、器官功能、以及对母体的影响。 技术挑战与未来展望: 分析胎儿宫内治疗面临的技术难题、伦理问题,以及其在未来母胎医学中的发展潜力。 第九章:多胎妊娠的管理 本章将详细阐述多胎妊娠的管理原则与挑战,重点关注双胎、三胎及以上妊娠的特殊性。内容将包括: 多胎妊娠的诊断与分类: 介绍多胎妊娠的超声诊断、绒膜性(单绒毛膜、双绒毛膜)与羊膜性(单羊膜、双羊膜)的判定,以及其对并发症风险的影响。 多胎妊娠的风险与并发症: 详细阐述多胎妊娠与单胎妊娠相比,孕期母体合并症(如妊娠期高血压、早产、胎膜早破)和胎儿并发症(如胎儿生长受限、死胎、胎儿发育异常、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双胎妊娠的管理: 单绒毛膜双胎(MC): 重点关注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的诊断、分期、评估与治疗(包括激光治疗、胎儿镜手术、减胎术)。探讨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IUGR)的管理。 双绒毛膜双胎(DC): 介绍DC妊娠的管理要点,包括孕期监测、早产预警与干预。 三胎及以上妊娠的管理: 介绍三胎及以上妊娠的风险管理、减胎指征与技术,以及进一步降低并发症风险的策略。 多胎妊娠的分娩管理: 探讨不同类型多胎妊娠的分娩方式选择,包括阴道分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以及剖宫产指征。 第十章:早产的预防与管理 本章将重点关注早产的预防、预测、诊断与管理,旨在降低早产率及其相关并发症。内容将包括: 早产的定义与影响: 阐述早产的定义(孕20-37周分娩)及其对新生儿健康造成的长期影响。 早产的危险因素: 分析母体因素(如既往早产史、妊娠期高血压、宫颈功能不全、多胎妊娠、感染)、胎儿因素(如胎儿结构畸形、胎膜早破)以及社会经济因素。 早产的预测与诊断: 宫颈长度评估: 详细介绍经阴道超声评估宫颈长度在预测早产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宫颈官能不全的筛查与治疗: 探讨宫颈环扎术(McDonald法、Shirodkar法)的适应症与技术。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 介绍fFN检测在预测短期早产风险中的应用。 宫缩监测: 介绍宫缩监测在诊断早产中的作用。 早产的干预与管理: 抑制宫缩药物: 详细介绍β2受体激动剂、硫酸镁、钙通道阻滞剂、催产素拮抗剂等药物的应用指征、剂量与副作用。 胎儿肺成熟治疗: 强调孕34周前早产孕妇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胎儿肺成熟的重要性,包括药物选择、剂量与疗程。 抗生素的使用: 探讨孕期感染与早产的关系,以及抗生素在预防与治疗早产中的作用。 早产儿护理: 简要提及早产儿出生后的早期管理原则,强调多学科团队协作。 第十一章:胎盘相关疾病的管理 本章将深入探讨胎盘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管理,重点关注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内容将包括: 胎盘早剥: 定义与病因: 阐述胎盘早剥的概念,以及妊娠期高血压、外伤、吸烟、多胎妊娠等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详细描述腹痛、阴道出血、子宫压痛、胎儿窘迫等典型症状。 诊断与评估: 介绍超声在诊断胎盘早剥中的作用(虽然并非绝对可靠),以及临床诊断的重要性。 管理与治疗: 重点讨论保守治疗与紧急剖宫产指征,以及对母婴的影响。 前置胎盘: 定义与分类: 介绍前置胎盘的概念,包括完全性、部分性、边缘性前置胎盘。 临床表现: 强调无痛性阴道出血是其典型症状。 诊断与超声评估: 详细介绍超声在诊断前置胎盘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与其他类型胎盘异常的鉴别。 管理与分娩: 讨论孕期监测、避免性生活、避免剧烈运动等建议,以及前置胎盘的分娩方式选择。 胎盘植入(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定义与分型: 介绍胎盘植入、胎盘粘连、胎盘穿透的概念,以及依附程度的差异(胎盘植入、胎盘增生、胎盘穿透)。 危险因素: 重点分析既往剖宫产史、胎盘 previa、子宫手术史等。 诊断与超声/MRI评估: 详细介绍超声(包括彩色多普勒、三维超声)和MRI在诊断胎盘植入中的价值,以及评估侵犯程度。 管理与手术策略: 强调多学科团队(产科、麻醉科、泌尿外科、影像科)的合作,以及胎盘植入的复杂手术处理(如子宫切除、保留子宫的策略)。 第十二章:胎儿血型不合与新生儿溶血病 本章将重点介绍胎儿血型不合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与预防,特别是Rh溶血病。内容将包括: 血型不合的类型: 重点关注ABO血型不合与Rh(D)血型不合。 Rh溶血病: 发生机制: 详细阐述Rh阴性母亲与Rh阳性胎儿之间的免疫原性冲突。 诊断: 介绍母体Rh抗体滴度监测、胎儿血红蛋白浓度评估(通过母血或羊水检测)、超声监测胎儿水肿、腹腔积液等。 治疗: 讨论胎儿宫内输血(FUT)的适应症、操作技术、以及母体免疫球蛋白(RhoGAM)的应用(预防与治疗)。 分娩管理与新生儿处理: 强调对Rh溶血病新生儿的密切监测与治疗,如蓝光治疗、换血治疗。 ABO溶血病: 特点: 分析ABO溶血病相对Rh溶血病较轻的特点。 诊断与治疗: 介绍新生儿黄疸监测、血清胆红素测定,以及对症治疗。 预防策略: 强调Rh阴性孕妇定期接受RhoGAM注射的重要性。 第十三章:围产期心血管监测与管理 本章将关注围产期母婴心血管系统的监测与疾病管理,涵盖妊娠期心脏病、胎儿心律失常及新生儿心血管问题。内容将包括: 母体妊娠期心脏病管理: (与第三章部分内容重叠,在此处进行更细致的临床管理和流程梳理) 心血管评估与风险分层: 详细阐述围孕期心血管评估的流程,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以及WHO心脏病分类等风险分层标准。 不同类型心脏病在妊娠期的管理: 针对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提供具体的围孕期监测、药物选择、手术时机与分娩方式建议。 心衰的预防与治疗: 强调早期识别心衰症状,以及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应用。 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与管理: 常见类型: 介绍胎儿房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过早搏动等。 超声与胎心监护: 阐述超声心动图和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宫内治疗: 详细介绍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地高辛、普罗帕酮、胺碘酮)的适应症、用药方案和监测。 新生儿心血管疾病筛查与早期干预: 先天性心脏病(CHD)筛查: 介绍出生后通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筛查CHD的流程与意义。 常见新生儿心血管疾病: 简要提及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胎儿循环未闭等。 第十四章:围产期营养支持与母婴健康 本章将强调围产期母婴营养的重要性,以及营养干预对母婴健康结局的影响。内容将包括: 孕期营养需求: 详细阐述孕妇在不同孕周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如叶酸、铁、钙、碘)的推荐摄入量。 常见孕期营养问题与对策: 孕吐与食欲不振: 提供改善孕吐、增加食欲的饮食指导。 孕期贫血: 强调铁剂补充的重要性,以及食物来源。 妊娠期高血压与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管理: (与第三章内容呼应,在此处聚焦饮食疗法) 孕期体重管理: 探讨孕期体重增长的目标范围,以及过度增重或减重的影响。 胎儿宫内营养不良(IUGR)与母婴营养: 分析母体营养不良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孕期营养支持对改善IUGR的作用。 哺乳期营养: 介绍哺乳期妇女的营养需求,以及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特殊人群的营养支持: 如高龄孕妇、多胎妊娠、素食孕妇等的营养特点与建议。 营养与母婴远期健康: 探讨孕期营养对儿童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远期健康的影响。 第十五章:母胎医学中的伦理、法律与多学科协作 本章将探讨母胎医学领域面临的伦理、法律问题,并强调多学科协作在提升母婴医疗服务质量中的关键作用。内容将包括: 母胎医学中的伦理困境: 知情同意: 探讨在产前诊断、宫内治疗、终止妊娠等决策过程中,如何保障患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胎儿权益与母体自主权: 分析在胎儿健康与母体意愿发生冲突时,如何平衡两者。 生命终末期关怀: 讨论在胎儿预后不良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姑息治疗与人文关怀。 基因检测与隐私保护: 关注基因信息泄露的风险与伦理规范。 母胎医学中的法律问题: 医疗过失与诉讼: 分析产科医疗纠纷的常见类型,如漏诊、误诊、宫内感染、早产等,以及如何规避风险。 辅助生殖技术中的法律问题: 终止妊娠的法律法规: 母胎医学中的多学科协作(MDT): MDT的重要性: 强调产科、新生儿科、儿科、遗传咨询、影像学、麻醉学、儿科外科、心理学等学科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于复杂母胎疾病的诊治至关重要。 MDT的组织模式与沟通机制: 探讨有效的MDT模式,如病例讨论会、联合查房、信息共享平台等。 MDT在疑难病例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展现MDT如何优化诊疗方案,提升母婴结局。 患者教育与支持: 强调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充分的医学信息、心理支持与社会资源链接的重要性。 本书的每一章都力求内容详实、条理清晰,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指南,并辅以图表、案例分析等辅助学习工具,希望能为从事母胎医学领域的医务人员提供有力的支持,共同推动母婴健康事业的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大气,封面上“胎儿疾病多科会诊指导手册”几个字庄重而有力,散发着一种专业、可靠的气息。我拿到这本书时,首先被它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印刷所吸引。书本拿在手里很有分量,一看就知道内容非常充实。我是一名准妈妈,在孕期过程中,偶尔会听到关于胎儿发育的各种信息,虽然大部分是好消息,但心中难免会有一丝担忧。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立刻被它所吸引,感觉这正是我需要的,能够在我感到迷茫和不安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可靠的信息。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仅从这本书的外观和初步的触感,我就能感受到它背后蕴含的严谨学术态度和对生命的敬畏。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为我解答一些关于胎儿健康的疑问,让我能够更安心地度过孕期。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专业、厚重且充满人文关怀。

评分

最近一直在关注孕期健康方面的内容,尤其对胎儿可能面临的各种情况感到好奇,同时也希望能够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偶然间翻到了这本《胎儿疾病多科会诊指导手册》,虽然还没有来得及细读,但仅从其内容介绍和整体框架来看,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感觉它不像市面上很多通俗易懂的育儿书,而是更侧重于医学层面的探讨。对于那些希望对胎儿健康有更全面、更科学认识的读者,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专业的视角。我个人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多科会诊”的阐述,这似乎暗示了它并非只从单一的医学角度出发,而是整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这对于理解复杂的胎儿疾病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包含一些比较深入的医学术语和案例分析,对于我这样非医学背景的读者来说,或许需要一些耐心去消化,但相信这也会带来更丰富的知识收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医学知识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常常在各种渠道搜寻能够提升自身医学素养的书籍。这次偶然接触到《胎儿疾病多科会诊指导手册》,虽然它看起来是一本非常专业且面向特定人群(如医护人员)的书籍,但我仍然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书名中的“多科会诊”几个字,立刻勾起了我的求知欲。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罗列疾病,而是会详细阐述不同学科的医生是如何协同工作,为胎儿提供全面的评估和治疗方案。这种跨学科的视角,对于理解现代医学的复杂性和整合性非常有帮助。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严谨的学术逻辑,以及对各种胎儿疾病的深入剖析,或许还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医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即使我不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我相信通过阅读,也能极大地拓展我对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的认知边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严谨,封面上“胎儿疾病多科会诊指导手册”的字样,透露出一种沉甸甸的学术分量。我虽然不是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但对于生命健康相关的知识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在孕期,听到太多关于胎儿健康的信息,有时会感到信息爆炸,难以辨别真伪,也缺乏深入的理解。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指明了一个更专业、更系统的学习方向。我尤其对“多科会诊”这一概念感到好奇,它预示着这本书将不仅仅是某个单一学科的陈述,而是多个医学领域知识的融合与碰撞。我猜测书中可能会深入探讨各种胎儿疾病的诊断、评估、治疗以及预后,并详细介绍不同学科的专家是如何协作,为患有疾病的胎儿提供最佳的医疗方案。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通往更深层次医学理解的入口,我期待它能够在我面对孕期未知时,给予我更多科学的慰藉和指引。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胎儿疾病多科会诊指导手册》本身就充满了信息量,传递出一种专业、权威、细致的信号。虽然我还没有翻阅其具体内容,但仅仅从书名,我就能感受到这本书的定位和价值。它似乎不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而是更偏向于提供专业指导和决策依据的参考书。我猜想,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种可能发生在胎儿身上的疾病,并着重阐述在面对这些疾病时,不同医学专科(如产科、儿科、影像学、遗传学等)是如何进行协作,共同为胎儿制定最合适的诊疗计划。这种“多科会诊”的模式,本身就代表了现代医学的最高水平,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患病胎儿的健康。对于非医学专业人士的我来说,虽然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其中所有的医学细节,但我相信,这本书所展现出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生命的负责精神,本身就是一种极具价值的学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