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全集,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给自己的爱人做全集,这是人生难得的可能。我告诫自己,这样的机会,无论怎样都该珍惜。
然而终于着手开始的时候,又一次遭遇对什么事都懈怠迷惑的虚无感。发现对编全集这件事,无论目的还是方法,自己都不甚清晰。
为什么要编全集?我不能确定史铁生自己是否会极赞同此事,但是知道他至少不会很反对。做全集和不一定做全集的理由都很多。我相信,一个人写出的好东西,必定是少的;值得一版再版的,更少;而那些“全部”的边沿和角落,其价值和证据性,都很有限。此外,多年来我们俩对其作品资料的存档和整理多有疏忽,也构成了不小的障碍。
总之,我的热情和能力都远远不够。
但是,只要有可能,把史铁生的文字整理聚拢起来,终究该是合理的行为,是我应该做的事情,也无疑应尽全力。
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杨柳,感谢我的同学钟晶晶,感谢我的同事田娟华,感谢老朋友孙立哲、柏晓利……没有你们,这个全集将会有很多重要的遗憾。
感谢北京出版社的诸位编辑,没有你们的细心负责,没有你们加班加点,这个全集肯定无法按计划的时间出版。
*要感谢的是隋丽君老师。她的热忱、敏锐、严谨、坚韧在这个全集从启动到完成的每一个细节里都给了我深刻的教益。能够遇到这样的编辑,是我的幸运,更是史铁生的幸运。
现在这个全集,主要辑入的当然是曾经在各处发表过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不同时期都进入过不同选本。此次出版,按照隋丽君老师的要求,凡史铁生用电脑之后创作的作品,全部采用电脑里的原始文件,纠正了之前各类版本存留的错、漏、疑。对原始稿件的存疑,还参照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国当代作家系列·史铁生系列》(其责编杨柳曾就一些编辑中的问题跟史铁生有过交流)做了校订。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2010年12月),男,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散文集《我与地坛》等,以及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出版。1998年肾衰竭致尿毒症,终至透析。之后,有随笔集《病隙碎笔》等,散文集《记忆与印象》等,以及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出版。2010年出版随笔集《扶轮问路》和剧本影评集《妄想电影》。2012年出版未竟集《昼信基督夜信佛》。
内页插图
目录
未竟稿·涂鸦·手迹《昼信基督夜信佛》:
未竟稿
昼信基督夜信佛
回忆与随想:我在史铁生
涂鸦·手迹
涂鸦与赠言
箱柜上的画
给陈村
给李健鸣
给李鸿桂
给程玉
给陈希米
自画像
封面草稿
给刘索拉
页边手记
读《拯救与逍遥>
读《基督教导论》
读《尼采》
读《精神的宇宙》
读《理智设计论》
读《古今之争中的核心问题》
读《施特劳斯与尼采》
读《尼采六论》
读《死亡回忆>
读《不完备性》
创作与书信
创作手迹
书信手迹
附录
家人与时光
编后记
短篇小说·小小说《第一人称》:
短篇小说
兄弟
爱情的命运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午餐半小时
没有太阳的角落
“傻人”的希望
绿色的梦
绵绵的秋雨
树林里的上帝
神童
黑黑
人间
巷口老树下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白色的纸帆
夏天的玫瑰
老人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
白云
奶奶的星星
足球
来到人间
毒药
我之舞
车神
草帽
小说三篇
钟声
第一人称
别人
老屋小记
死国幻记
两个故事
往事
小小说
小小说四篇
猎人
算命
为无名者传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何宅
历史
不治之症
猴群逸事
借你一次午睡
恋人
编后记
散文·随笔《我与地坛》
长篇散文与随笔《记忆与印象》
剧本·诗歌《最后的练习》
序跋·杂记《新的角度与心的角度》
书信《信与问》
合作·改写《多梦时节》
访谈《扶轮问路》
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
中篇小说《命若琴弦》
《史铁生全集典藏版》(套装共12册)内容简介 这套《史铁生全集典藏版》共收录了史铁生先生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创作的全部重要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随笔、剧本等多种体裁,系统呈现了这位当代文学巨匠四十余年不辍的创作历程和思想演进。全集分十二册,以精美的装帧和考究的编排,力求为读者提供一次全面、深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一同走进史铁生那既饱含痛苦又充满哲思的精神世界。 第一至四册:小说卷 《务虚笔记》:这部长篇小说是史铁生创作生涯中一部极为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实验的巅峰之作。小说以一种近乎哲学思辨的笔触,探讨了存在、虚无、死亡、生命意义等根本性命题。作者通过主人公“我”在病榻上的回忆、想象与思考,构建了一个既宏大又精微的精神空间。作品打破了传统叙事结构,充满了象征、隐喻和哲学片段,展现了史铁生对生命困境的深刻反思和对精神自由的极致追求。阅读《务虚笔记》,如同一次心灵的洗礼,引导读者去审视自身的存在,去叩问生命的终极意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这部中篇小说以知青时期的生活为背景,描绘了特殊年代里一群年轻人的青春、爱情、理想与失落。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以及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成长。作品充满了时代的气息,也饱含着对青春岁月的追忆与感怀,展现了史铁生对人性和历史的深刻洞察。 《病隙碎笔》:虽然名义上为散文,但《病隙碎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极具小说的张力。它以作者身患重疾后的生活和体验为基础,但超越了个人经验,将个体命运置于宏大的哲学命题之中。作品内容驳杂,从日常生活细节到宇宙星辰,从身体的病痛到灵魂的追问,无所不包。每一段文字都凝结着作者对生命、死亡、自由、爱、苦难的深沉思考。这种“碎”的形式,反而更显出思想的“大”,其语言的精练、哲思的深刻,令人叹为观止。 其他早期及中期小说:本卷还收录了史铁生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如《午餐半小时》、《小山》、《老马》等。这些作品或关注底层人物的命运,或描绘时代变迁中的人生百态,或探索人性的复杂与幽深。它们共同构成了史铁生早期小说创作的面貌,显露出作者早期对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个体命运的悲悯情怀。 第五至八册:散文卷 《记一九七七年》:这篇散文记录了作者在恢复高考后的特殊经历和心境。它不仅仅是对一段个人经历的回溯,更是对那个特殊年代的回顾与反思。作者以真挚的情感和朴实的语言,展现了个人在历史转折点上的感受,以及对知识、对未来的渴望。 《我二十一岁那年》:这篇散文承载着作者对青春岁月和人生初识的深情回忆。在病痛的阴影下,作者回顾了自己二十一岁时的人生境遇,以及由此产生的深刻思考。作品充满了青春的忧伤与迷惘,也洋溢着对生命不屈的探索精神。 《轮椅上的变形记》:以轮椅作为核心意象,这组散文深入探讨了身体的局限与精神的解放。史铁生在身体的束缚中,以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智慧,探索着生命的边界,拷问着存在的意义。作品将个体命运与人类共同的生存困境联系起来,展现了人类精神的伟大力量。 《你好,陌生人》:这组散文以其特有的温暖和哲思,与读者进行心灵对话。作者以一种亲切、真诚的态度,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陌生世界中寻找慰藉与连接的可能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温情,对人性的关怀。 《关于“人”的写作》:本卷还汇集了史铁生创作生涯中众多重要的散文篇章,它们或抒发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感悟,或进行对艺术、文化、哲学的探讨。这些散文风格各异,但都闪烁着史铁生独特的思想光芒和艺术魅力。它们共同展现了史铁生作为一位思想者和文学家的广博视野和深邃智慧。 第九至十册:随笔卷 《合欢树》:这组随笔以其诗意的语言和深刻的哲思,成为史铁生散文创作中的经典。作者以“合欢树”为引,延伸出对生命、自然、爱情、以及人世间各种美好事物的赞美与感悟。作品充满了宁静的诗意和对生命的热爱,如同一次心灵的漫步。 《写作的态度》:这组随笔集中探讨了作者的写作理念、创作方法以及对文学本身的理解。史铁生在此分享了他对文学的敬畏之心,对文字的精雕细琢,以及他如何在写作中探索真理、表达自我。这对于理解史铁生的创作,乃至理解文学创作本身,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灵魂的游荡》:这组随笔充满了哲学思辨的色彩,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着灵魂的起源、归宿以及在尘世间的种种体验。作品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疑问,以一种坦诚而富于启迪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思考自身的精神世界。 其他随笔作品:本卷还收录了史铁生大量风格各异、主题广泛的随笔。它们或是对社会现象的犀利观察,或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解读,或对个人情感的真挚抒发。这些随笔共同构成了史铁生思想体系的另一重要维度,展现了他观察世界的敏锐和思考人生的深度。 第十一册:剧本与访谈卷 剧本创作:本卷收录了史铁生先生创作的几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剧本,如《午餐》、《我的对话者》等。这些剧本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特的人物塑造和精巧的戏剧结构,展现了史铁生在戏剧领域的才华。它们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人生、社会、人性进行戏剧性呈现的深刻剖析。 重要访谈与答问:收录了史铁生先生生前接受的、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其思想精髓的访谈与答问。通过这些访谈,读者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史铁生先生的创作心路、人生哲学以及他对当下社会的看法。这部分内容提供了理解史铁生思想的另一重要视角,其坦诚和深刻,足以引发读者深思。 第十二册:创作年谱与评论集 创作年谱:详尽梳理了史铁生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创作节点,以时间为线索,呈现了他从童年到晚年,特别是他如何在家国变迁和个人命运的双重轨迹中,坚持不懈地进行文学创作。年谱是了解史铁生人生轨迹和创作历程的宝贵资料。 重要评论与研究:汇集了国内外著名学者、评论家对史铁生作品的经典评论和深度研究文章。这些评论和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史铁生的文学成就、思想贡献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解读,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视野和更丰富的理解维度,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认识史铁生在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整体特色 这套《史铁生全集典藏版》不仅是一套文学作品的汇编,更是一次通往深刻人生哲思的旅程。史铁生先生的作品,以其对生命困境的直面、对死亡的坦然、对苦难的超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对平凡生活中无限意义的发现,深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用文字构建了一个既充满痛苦又弥漫着温暖、既饱含悲怆又闪耀着智慧的精神世界。 这十二册全集,系统地呈现了史铁生先生作为一位杰出小说家、散文家、思想家的完整面貌。从他早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到中期对身体困境的深刻反思,再到晚期对宇宙人生的终极追问,无不体现出其不断深化、不断超越的创作精神。他的语言质朴而充满力量,他的思想深刻而直抵人心。 对于热爱文学、关注人生、思索生命意义的读者而言,这套《史铁生全集典藏版》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精神馈赠。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文本的河流,抵达思想的彼岸,在与史铁生先生的精神对话中,获得启迪、力量与慰藉,重新认识生命的价值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