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流行熱詞總結,北外名師陳德彰提供地道翻譯
·深度剖析流行熱詞含義、來曆、英文翻譯和用法
·邊評邊譯,知識性與可讀性兼具,文末索引方便查找詞條
·當代中國流行語匯總結,,翻譯者的得力助手,外國讀者瞭解中國文化之窗
★北外名師陳德彰係列研究
★探討時事熱詞的“英譯”,提供盡可能地道的錶達
★將熱詞新語翻譯融入時評文章中,實用性與知識性兼具,索引方便查找詞條
★翻譯學習者、工作者的得力助手,外國人瞭解中國流行語指南
本書係“中譯翻譯文庫·翻譯名傢研究叢書”之一,將熱詞新語翻譯融入時評文章當中,觀點犀利新潮,讀來讓人耳目一新。本書注重實用性和知識性,提供相關的背景知識和有關的詞匯,旨在讓英語翻譯學習具有時代性和前瞻性,並為我國對外宣傳工作提供一個準確的範本,供翻譯工作者、外語教學工作者和學習英語的人士參考。本書末尾附有索引,方便讀者查找、閱讀相關詞條的解析和翻譯。
陳德彰,江蘇鹽城人,1964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曆任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授、北京市國際文化交流平颱榮譽顧問,現任全國翻譯資格證書考試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從事翻譯理論與實踐、漢英對比語言學、雙語詞典方麵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漢英對比語言學》、《翻譯入門》(“十五”國傢級規劃教材)、《翻譯辨誤》、《恍然大悟——英漢翻譯技巧》等,主要編著有《當代美國英語學習詞典》、《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詞典》、《新英漢幽默詞典》、《漢英詞典》、《牛津-外研社英漢漢英詞典》等,主要譯著有《沉浮》、《吾宅雙門》、《哈佛世紀》等。
1. 中國方案 1
2. 中國的橋梁建設 3
3. 黑科技 11
4. 令人颳目相看的中國科學技術 13
5. 中國標準 115
6. 文化自信 119
7. 工匠精神 121
8. 暖心醫生 123
9. M 型社會 125
10. 莫用三爺 128
11. 問責製 134
12. 兩學一做 136
13. 兩麵人 137
14. 僵屍企業 139
15. L 型經濟 144
16. 她健康 147
17. 話說保健品 148
18. 老齡事業 153
19. 甩老族 167
20. 寬鬆世代 168
21. 間隔年 171
22. 慢就業族 175
23. 轟趴館 176
24. 魏則西事件和莆田係 178
25. 揮霍善意 188
26. 小馬雲 195
27. 治堵 199
28. 精準詐騙 202
29. 大禍車 207
30. 五花八門的天價事件 210
31. 毛坦廠中學 220
32. 等第製 223
33“. 高考後經濟”和“畢業後經濟” 226
34. 網購狂歡節 230
35. 被竊取的大學夢 233
36. 拆二代 238
37. 斜杠青年 239
38. 物聯網 243
39. 漫話機器人 248
40. 媒商 257
41. 刷存在感 261
42. 一元硬幣手 262
43. 小戲骨 264
44. 虐狗 266
45. 洪荒之力 267
46. 北京癱 271
47. 吞音北京話 274
48. 單身狗脫單 276
49. 智性戀 278
50. 單身潮 280
51. 37 度女人 284
52. 非常不女生的女生 287
53.《父親的身份》 290
54.《愛的追蹤》 292
55. 老腔 296
56. 局座 300
57. 小目標 301
58. 我的眼,你的手 304
59. 拍中國 308
60. 加班狗之歌 310
61. 口袋妖怪GO 312
62. 刀塔2 316
63. 假人挑戰 317
64. 藍瘦香菇 319
65. 翻船體 322
66. 厲害瞭我的哥 326
67. 最萌身高差 327
68. 套路 331
69. 懷念楊絳先生 332
70. 悼念卡斯特羅 338
71. 鮑勃·迪倫 344
72. 英國脫歐 353
73. 2016 年美國大選 362
74. 也談《白鹿原》的英譯 370
索 引 374
後 記 402
2017 年,一部少兒版的 《白娘子》(Legend of the White Snake,直譯為LadyWhite Snake)在網上走紅,網友在勾起迴憶的同時,也為劇中小演員的神演技點贊。這部劇齣自兒童真人秀“小戲骨”(little but brilliant/masterful actor/actress; children performers),節目中的演員都是一群七八歲的小孩。此前,這檔節目已經 翻拍(re-shooting)瞭《焦裕祿》 、《劉三姐》(Third Sister Liu)、《 洪湖赤衛隊》(The Red Guards on the Honghu Lake)等作品。近年來,電視劇翻拍已經成為一個常見話題。經典作品的翻拍版往往情節荒謬(nonsensical plots)、演技糟糕且 植入營銷(embedded marketing) 無處不在(ubiquitous),新版作品在原版電視劇的魅力前 黯然失色(be overshadowed)。不斷被翻拍的《白娘子》就是一個例子。這部劇主要講述白蛇精白素貞和許仙之間的愛情故事。過去二十年間,該劇不斷湧現齣新的版本。憑藉 尖端科技(state-of-the-art technology)和標緻的演員,新版《白娘子》的確為觀眾帶來瞭一場 視覺盛宴(visual feast)。但就觀眾的喜愛度而言,沒有哪個能與原版 相提並論。(No version can hold a candle to the original.)1992 年,這一傳奇故事首次被改編為電視劇,由香港女演員 趙雅芝(Angie Chiu)和 葉童(Cecilia Yip)齣演。這部颱灣製作的電視劇大獲成功,以至於到現在國內電視颱每年還在重播(rerun)該劇。不過,這一次一群00 後小演員受到的贊美似乎比質疑和批評要多。觀眾說:“他們太棒瞭。當我看到小許仙因為失去白娘子而流淚時,我的心都碎瞭。”“那些片酬極高的所謂的 小鮮肉(so-called little-fresh-meat)演員真應該自我反省一下。看看這些孩子,他們不遜色於任何人(not second to anyone)。”總導演潘禮平說,所有演員都是年齡在6 到12 歲之間的孩子,“這檔節目的初衷是為瞭提高孩子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enhance children’s interes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讓年輕演員為廣大兒童樹立榜樣。”“在某種程度上,小戲骨們肩負瞭將中國優良傳統文化傳遞給兒童的責任。”
“小戲骨”指演藝精湛的小演員,演戲 惟妙惟肖(vivid; remarkably true to life),演什麼像什麼。這些小演員都是些孩子,可是一個個都演得有模有樣(like a professional)。
扮演白素貞的小演員陶奕希纔10 歲,長得甜美,還有舞蹈 功底,所以總是身段優雅(have an elegant fi gure),簡直美到手指尖。她的新浪微博現在有5 萬多粉絲。每次她在私人賬號上發消息都能收到許多評論和點贊。小演員雖然演技略顯 浮誇(exaggerated),但是每個 叩拜(kowtow)都是在真心實意地感恩上蒼(Heaven)。和小許仙在船上初次見麵那一場,美麗的白素貞讓老實的小許仙眼睛都看直瞭。白素貞 梨渦淺笑(smile shown in the dimples)地看著他,而小許仙又是一臉 嬌羞(charmingly bashful)。打鬥戲中的 一招一式(every gesture and posture)都 有闆有眼(well-measured),畫麵整體也都是還原 《新白娘子傳奇》的經典。這些被稱為“演藝界00 後的 扛把子(原意指‘big boss’,這裏可譯為the pillar/backbone)們”渾身上下都是戲,戲裏戲外都忘我,可謂“ 實力圈粉”(gain fans with one’s competence。這裏的“實力”顯然不宜譯為strength)。
2017 年1 月12 日《新京報》發錶署名指間沙的文章《程式化模仿培養不齣真正的“小戲骨”》。該文說,“小戲骨”這個品牌正加速擴張,繼兒童版《白蛇傳》一炮而紅之後,少兒版 《西遊記》(The Pilgrimage to the West,一譯Monkey King)、《 花木蘭》(Hua Mulan)、《 還珠格格》(Princess Pearl; My Fair Princess。網上還有一個配音版本,譯為The Return of the Pearl Princess,其中的return 一詞加得有畫蛇添足之嫌)等也將陸續推齣。一時之間,兒童的演技似乎被捧到瞭一個新的高度。娃娃唱戲不是稀奇事兒。的確,看看這群孩子 七情上麵(All the feelings are shown on their faces.)的賣力演齣,簡直是對現在這群天價“ 摳像明星”(chroma keying star)、“ 麵癱紅人”(facial paralysis celebrity)的強有力諷刺。小娃娃們的每一滴眼淚、每一次 蹙眉(frown; knit one’s brows),都是結結實實在打一些成人演員的臉。然而,再“演技爆錶”的童星,哪怕內心戲再成熟、豐富,更適閤演的還是符閤年齡的孩子的節目,而不是模仿成人。 賣萌(act cute)、學大人,都不會真正培養齣戲骨來。
對於經常需要進行跨文化交流或者從事內容創作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張高質量的雷達圖。我發現它對那些在不同代際間産生巨大理解鴻溝的詞匯的分析尤其到位,甚至精準地指齣瞭不同年齡層對同一詞匯可能産生的誤解點,這在實際的溝通場景中具有極高的實操價值。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很適閤碎片化閱讀,每一章節都可以獨立成篇,但串聯起來又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我特彆欣賞它對語言的“適應性”和“惰性”之間辯證關係的探討,這種對語言生命力的深刻洞察,遠遠超越瞭單純的詞匯匯編。它讓我意識到,語言的變化並非雜亂無章,而是在不斷的試錯和選擇中,遵循著某種深層的社會邏輯前行。這本書的文字錶達精準且富有畫麵感,使得閱讀過程既是知識的獲取,也是審美上的享受。毋庸置疑,這是一本能夠提升個人語商、拓展思維邊界的權威參考書。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吸引人,封麵色彩搭配得恰到好處,既有古典韻味又不失現代氣息,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在語言學研究上的嚴謹與創新。內頁紙張的質感也令人愉悅,印刷清晰,字體大小適中,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初翻閱時,我立刻被它引人入勝的導言所吸引,作者以一種非常平易近人但又不失學術深度的筆觸,為我們勾勒齣當代語言現象演變的宏大圖景。特彆是對一些新興網絡詞匯的追溯與解析,那種抽絲剝繭般的嚴謹態度,讓人不禁拍案叫絕。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部生動的語言社會學觀察報告。我尤其欣賞它在案例選取上的獨到眼光,那些看似日常卻蘊含深厚文化意義的詞語,在作者的筆下煥發齣新的生命力。對於任何一個對現代漢語動態演變抱有濃厚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案頭必備的珍品,它提供的視角和深度,遠超一般詞典或語言現象分析集所能給予的。我期待著在接下來的閱讀中,能從中汲取更多關於語言智慧的火花。
評分當我閤上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時,一種強烈的充實感油然而生,感覺自己的語言世界觀被徹底刷新瞭一遍。這本書的邏輯結構安排得極其巧妙,從宏觀的時代背景切入,逐步深入到微觀的詞義變遷和語用差異,整個脈絡清晰流暢,毫無晦澀之處。作者在闡述復雜理論時,總是能找到極具代錶性的例子來支撐觀點,使得那些原本抽象的語言學概念變得具體可感,即便是非專業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跟進。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比較不同語境下詞語的細微差彆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近乎偏執的細緻。舉個例子,它對於某個流行錶達在不同社交媒體平颱上的語義漂移的分析,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案例研究。這種深度剖析不僅幫助我們理解“現在人們到底在說什麼”,更重要的是,它揭示瞭“為什麼他們要這樣說”背後的社會心理動因。總而言之,這是一部極具洞察力、知識密度極高的佳作,讀完後感覺自己的錶達能力和對語言的敏感度都有瞭質的飛躍,強烈推薦給所有需要精準有效溝通的人士。
評分說實話,我對語言學的專業書籍通常抱持著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它們離日常生活太遠。然而,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固有印象。它讀起來的體驗,更像是在跟一位博學健談的朋友探討最新的文化熱點,隻不過這位朋友的知識儲備深不可測。行文風格非常活潑,沒有那種令人昏昏欲睡的學術腔調,反而充滿瞭探索的樂趣和發現的驚喜。其中關於某些網絡熱詞如何被主流媒體“收編”並經曆意義“淨化”的過程的描述,實在是太精妙瞭。那種文化張力與語言生命力的交織,被作者捕捉得淋灕盡緻。我甚至在閱讀過程中,忍不住停下來,對照自己的聊天記錄和社交動態,去印證書中所述的現象,這種互動性讓我閱讀的投入度極高。它不僅僅是記錄變化,更是在參與到這場語言的進化大潮中去思考和定位自己。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拉近瞭高深的語言學理論與普通讀者之間的距離,讓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共鳴點和學習的樂趣。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令人印象深刻,它不僅僅關注那些一閃而過的熱詞,更深挖瞭其背後驅動力——技術迭代、文化思潮的碰撞與身份認同的構建。我關注到作者在處理外來語匯吸收和本土化改造時所展現齣的細緻考量,這部分內容對於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適應性非常有啓發。與市麵上其他追趕潮流的語言讀物不同,這本書明顯具有更強的曆史縱深感和理論支撐,它不是簡單地羅列現象,而是構建瞭一個分析框架,指導讀者如何去係統地理解任何一個新興的語言單元。每一次對特定錶達的剖析,都仿佛打開瞭一個小小的文化黑箱,裏麵的社會機製和心理動機一覽無餘。讀這本書就像是進行瞭一次高強度的智力健身,它要求讀者不斷地進行聯想、對比和批判性思考。我特彆贊賞作者在謹慎引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齣的諸多富有洞察力的個人見解,這種傳承與超越的姿態,正是優秀學術著作的標誌。
評分陳德彰的係列教材,對如何翻譯新詞可供藉鑒
評分好評多多支持力度
評分陳德彰的係列教材,對如何翻譯新詞可供藉鑒
評分真的齣乎意料的神速啊,第一次在京東購買書,很滿意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陳德彰的係列教材,對如何翻譯新詞可供藉鑒
評分真的齣乎意料的神速啊,第一次在京東購買書,很滿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