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冠任 著
图书标签:
  • 军事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人物传记
  • 解放军
  • 元帅
  • 历史人物
  • 战争
  • 政治
  • 传记
  • 红色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ISBN:978750983454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517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46
字数:5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是1955年授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是毛泽东之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统帅级别的领军人物。
  十大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领导人。他们勇冠三军,征战沙场,可在百万军中取敌上将之首;他们运筹帷幄,足智多谋,可在千里之外对敌人摧枯拉朽。他们胸有雄兵百万,气吞万里如虎,在抗击外寇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功勋赫赫;在和平年代,他们致力国防建设,为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和强大呕心沥血,为人铭记。
  有人说,如果少了十大元帅,中国革命的光辉进程一定会顿失光泽,黯然失色不少。
  正是有了他们,中国革命的历史才如此波澜壮阔,解放军才所向无敌,威震四海。
  十大元帅,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军统领。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在广泛挖掘史料的基础上,以众当事人的回忆、口述及其他史料来记述十大元帅鲜为人知的历史,解析他们魅力无穷的人生和个性,还原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的所作所为,尽量做到不因人废事,也不因事废人,告诉读者十个客观、真实的共和国元帅。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是一本深入了解和研究十大元帅生平和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的较好的通俗历史读物,值得大家去阅读。

作者简介

  陈冠任,著名畅销书作家,搜狐自媒体专家团顾问,今日头条订阅号、快报企鹅号作者,出版《十大wang牌军》《国民党十大wang牌军》《蒋介石在台湾》(1-5)《治国录——毛泽东与1949年后的中国》《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首都周围的八大集团军》等作品。

目录

第一章 红军之父——朱德
1.“朱元璋的谶语”
2.会打仗的护国军将领
3.南昌起义余部的最高领导人
4.“农民式的质朴”:“伙夫”、“老头”
5.罕见的发脾气
6.毛泽东为什么说“临大节而不辱”
7.朱德是凶神恶煞吗
8.与国民党谈判
9.朱德“毫发无损”的历险记,
10.开垦南泥湾的倡导者和决策者
11.指挥攻打石家庄
12.“农业还是要搞多种经营”
13.与林彪的几次较量
14.历史是最公正的
15.“朱毛不可分”
16.朱德的家庭
17.“革命到底”

第二章 “猛帅”——彭德怀
1.被恶社会“逼上梁山”
2.逼得师长辞了职
3.二打长沙
4.富田事件中粗中有细
5.亲信大将当了逃兵
6.战火中的轶事
7.彭德怀的“抬人”
8.西北战场硝烟中的轶事
9.彭德怀的“骂”
10.与麦克阿瑟的较量,两人都提前回国
11.再次主持军委工作
12.“如果彭老总有机会受教育
可以成个经济学博士”
13.只有彭德怀才会在毛泽东睡
觉的时候闯进来提意见
14.酷爱“孔夫子”
15.爱好下棋,“起死回生”靠悔棋
16.“我要活下去,我要见毛主席。”

第三章 独眼军神——刘伯承
1.“吹鼓手的后代”
2.“刘瞎子”
3.顺泸起义
4.“三参总戎幕,一败两罢官”
5.像刘伯温一样能“掐算”
6.“让战士去硬拼,是犯罪”
7.“胆大包天”
8.从防御战到进攻作战
9.“我们都不会写字”
10.“军神”带兵
11.打铁全凭两膀硬
12.三次婚姻生活与子女们
13.南京市市长
14.创办南京军事学院的是是非非
15.最长寿的元帅

第四章 “胡子”——贺龙
1.两把菜刀闹革命
2.对日本人没好感
3.“没有七十次,恐怕也有几十次吧”
4.几起几落拉队伍,历尽曲折
5.无畏
6.打走了“亲家”,跑了师长
7.“一定要活捉张振汉!”
8.长征路上的电台和“仙水”
9.“你反而变成了军阀”
10.抗日骁将
11.“我希望你唱个花脸。”
12.“我带的部队,旁人也能带”
13.本色与个性
14.“毛主席要我干,党中央要我干,我就干!”
15.军委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前后
16.“二月兵变”
17.遭到林彪迫害致死

第九章 “智帅”——叶剑英
1.两次“造校长的反”
2.“文”与“武”两佳话
3.三次历险
4.蒋介石气得开除叶剑英党籍
5.与老上级张发奎的恩怨
6.“参座”称呼的由来
7.叶剑英“自作主张”放跑蒋介石
8.推广郭兴福教学方法
9.大闹京西
10.深为毛泽东所信任
11.逮捕“四人帮”
12.趣事

第十章 “红与黑”——林彪
1.林家大湾的富户
2.林氏兄弟
3.来复枪走火事件和差点被人走火打死的态度
4.崭露头角
5.差点当了逃兵
6.林彪如何当上团长的
7.反对与支持毛泽东的少数派
8.扮演蒋介石入戏太深
9.要求撤换毛泽东风波
10.第一次恋爱、第一次负伤和再次结婚
11.东北三年
12.是否借口有病拒绝出征朝鲜
13.怪病:一个他战胜不了的“敌人”
14.与秘书吵架
15.两次要求不当国防部长
16.“大海航行靠舵手”不是林彪的发明
17.林彪那些事儿
18.“如果林彪不跑,我们也不会杀他。”

精彩书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
  1886年12月1日,朱德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城东七八十里的马鞍场琳琅寨下李家湾一个佃农家庭。
  朱德祖籍是广东客家,清初“湖广填四川”时从广东韶关迁移到四川仪陇县,到朱德时已是第七代。在琳琅寨下,朱家一直以农耕维生,并且保持客家风俗,甚至说着广东话。朱德的祖父八九十岁还耕田种地;父亲朱世林也是终年劳动。朱德自幼过继给无儿无女的伯父。
  朱德相貌酷似母亲,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朱母出生一个受人轻视的流浪艺人之家,比一般妇女高大、强壮,嫁到朱家后,像男子汉一样下地,日夜干活。朱德要出生时,她还在烧饭,没等饭烧好,朱德就呱呱落地。朱德从母亲那里得到一个强健的体魄,从小就跟着母亲参加劳动,养成了勤劳和俭仆的好习惯。他当了“大官”后,仍然生活简朴,平易近人,酷似一位“老农”。
  朱德出生的李家湾有一个神奇不老的传说。
  据说明代朱元璋称帝后,带着谋士刘伯温等人到民间私访。一日,他们路过李家湾仓屋的西面轿顶山时,在垭口小店停轿歇息。吃罢饭菜,朱元璋便和刘伯温对弈。结果,刘伯温输了。朱元璋喊道:“拿银子来!”
  刘伯温在腰间钱袋摸索老半天,也没把钱拿出来,便笑着对朱元璋说:“你身为天子,还看重我这十两银子么?”
  朱元璋说:“我,从小就很穷。你出身富豪,有的是银子。”
  刘伯温笑着说:“我富是富一些,但和你在一起,总是吃亏。”
  “为富不仁要遭报。”朱元璋不松口说,“你要知道,富人是靠穷人的血汗富起来的。但是,你不能太富,太富就过分了,穷人要整你的。”
  刘伯温只好把钱袋里的十两银子摸了出来,给了朱元璋。朱元璋收了银子。抬头望了望远处的轿顶山,指指前面说:“这里是东边贵,西边富。”说完哈哈大笑。
  朱元璋等人走后,店里的歇客见他们谈吐不凡,便问店老板:“他们在店里说了什么?”店老板说:“他指着前面的山说东边贵,西边富。”事后,众人才知道这一行人就是皇帝朱元璋他们。于是,这一带就有了一个传说,轿顶山不但要出富人,而且要出贵人。
  但是,几百年过去,这里毫无动静。
  清初“湖广填川”移民开始后,广东韶关的朱、丁等几姓人家陆续迁来,在轿顶山一带定居,丁家住在西边,若干年后变成了拥有千亩良田的大富豪;朱家在东边,仍然是租种丁家的田地。再过若干年后,朱德成为了滇军旅长。再过若干年,富甲一方的丁家为富不仁,又被穷人革了命。于是,当地人又提起了朱元璋“东边贵、西边富”的谶语。
  朱德参加革命,成为红军总司令后,国民党军阀对他恨之人骨。四川军阀杨森认为只要破坏了朱家的阳宅,再捣毁其阴宅,朱德和他的革命事业就会垮台,先后派部将李家钰三次挖了朱家九行祖坟。1935年农历腊月初八,在仪陇县县长乐九成陪同下,国民党四川省党部和省政府又派来两个视察员,视察朱家祖坟,然后谎称要移葬朱德生父朱世林骨骸。但同行的阴阳先生看了地形说:“这是一个卧虎地形,挖了的话就等于放虎归山,朱德还要大大发迹。”这吓得视察员马上把头缩了回去,故而不敢移葬。这样,朱家这座坟墓才幸免一劫,得以完整保留下来,成为朱家祖坟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坟墓。1994年12月31日,南充市人民政府将此墓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会打仗的护国军将领
  对于朱德的早期经历,陈毅于1948年有一个很好的概括:“二十多年来,总司令一直和毛主席在一起,领导我们的党和军队同反革命作斗争,没有一天离开过党和军队,没有一天离开过老百姓。不仅二十多年是如此,从历史上算起来,总司令是最早的同盟会会员,参加辛亥革命,参加讨袁战争,以后参加党,参加北伐。总司令和毛主席、董必武同志等是我党最老的党员。1921年、1922年即参加党的同志,现在已不很多了。大革命失败后,总司令坚决地和工人农民站在一起,带着队伍继续上山干革命。从此,总司令就和毛主席亲密地合作,从无间断。”
  (1)
  1892年夏,朱德六岁的时候,进入药铺垭私塾读书,后改读于地主丁家私塾。朱德成绩很好,先生时时夸奖他,但他的父亲和伯父都没有钱,靠着三叔做点生意出些钱才勉强读下去。1905年,朱德参加科举,在1000多名考生中考在前20名里,之后考了县考考府考,谁知考了一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办新学了,朱德只好进入南充县官立高等小学堂,半年后转入顺庆府官立中学堂,又读了一年,家里筹了四五块大洋让他去成都报考学校。
  这时四川高等师范学校、武备学校都在招生。武备学校是训练军官的,朱德一考就考上了,可家里不准去,朱德就没去。后来他回忆说:“如果去了就搞成杨森这样的人了。我们在顺庆读书时候杨森也在。不过不在一个学校。”随后,朱德考入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
  朱德念了一年,1908年,便回乡与人在仪陇县兴办高等小学校。除朱德外,还有日本留学回来的张四维、李绍沆、刘寿川和一个拔贡田玉如五人,田玉如当校长,朱德当庶务又当监学,还当教员教体操。
  这时正是新旧教育激烈冲突的时期。从前是秀才举人管理书院,现在官家要办新式学校,他们要交出权力,哪里愿意,便纠集一些顽固绅士都反对朱德他们,甚至写打油诗毁谤他们的新学校:
  “十二学生五教员,口尽义务心要钱,
  未知此事如何了,但看朱张刘李田。”
  ……
《风云史话: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帅群像》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史上,有一群人,他们的名字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他们的身影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他们是战争年代的指挥者,是和平岁月的建设者,是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无数人心中的精神灯塔。《风云史话: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帅群像》并非聚焦于某特定时期或某一群体的具体事迹,而是试图以更为宏观的视角,勾勒出一幅共和国将帅群体的全景图。本书不直接讲述某十大元帅或十大统帅的生平事迹,而是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杰出军事将领及其所处时代背景的深入剖析,展现他们共同的时代烙印、战略思维、治军理念以及在国家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复杂而关键的角色。 本书的出发点,在于探索那些塑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的关键人物群体的共性与个性。我们将把目光投向那些在枪林弹雨中成长起来的老一辈革命家,他们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更是卓越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本书将从更广阔的历史维度出发,探讨这些将领们如何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他们的个人成长经历与中国革命的进程是如何相互交织、相互塑造的。我们将审视他们在不同历史阶段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如何运用智慧和勇气,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不朽功勋。 《风云史话》将深入挖掘这些将领们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那是一个充满理想、奋斗和牺牲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将领们的奋斗历程,正是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缩影。本书将重点关注他们身上的担当精神,他们如何在条件极其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带领部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他们的战略决策,不仅是对战场局势的精准判断,更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邃思考。本书将尝试还原他们制定重大战略、指挥关键战役时的思考过程,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军事智慧和政治远见。 除了军事才能,这些将领们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中的许多人被委以重任,投身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技发展等各个领域。本书将探讨他们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转变角色,将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和智慧,运用到和平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他们的治国理政理念,他们的改革创新精神,以及他们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所付出的努力,都将是本书着重展现的内容。 本书还将深入分析这些将领们的治军理念和思想。他们如何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他们如何培养人才?他们如何维护军队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些问题都将通过对具体事例的梳理和分析来解答。我们将探讨他们对军队建设的独特见解,他们如何看待军事科技的发展,以及他们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思想。 《风云史话》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人物事迹,而是力求从更深层次的社会、政治、军事和文化维度,去理解和解读这些将领群体的历史贡献。本书将通过生动详实的史料,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为读者呈现一幅立体的、鲜活的共和国将帅群像。我们将努力避免枯燥的叙述,而是通过故事化的笔触,将历史人物的个性、情感和思想娓娓道来,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历史的温度,体会将帅们的风采,汲取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在叙述过程中,本书将力求展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我们不会回避历史进程中的曲折和挑战,也不会简单地将人物塑造成完美无瑕的英雄。相反,我们将通过对史实的客观呈现,展现他们在历史洪流中的选择与担当,他们面对困难时的思考与挣扎,以及他们最终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贡献。 本书将通过对多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作战领域、不同建制单位的杰出将领进行深入研究,从一个更具包容性和整体性的视角,来展现共和国将帅群体的宏伟画卷。我们将通过追溯他们革命生涯的早期经历,挖掘他们最初的思想萌芽和成长足迹,来理解他们日后成为卓越将领的必然性。他们的早期革命活动,往往是他们日后军事思想和领导才能的雏形。 本书还会关注将帅群体内部的互动与协作。在革命战争时期,不同部队、不同战区的将领之间既有分工协作,也存在着思想的碰撞和战术的调整。这些内部的互动,往往是制定重大战略、取得关键胜利的重要因素。本书将尝试勾勒出这种将帅群体内部的“生态系统”,展现他们如何在相互配合、相互学习中共同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此外,本书还将着眼于将帅群体的战略思维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革命和建设面临着不同的战略任务和挑战。例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战略重心是农村包围城市;在抗日战争时期,战略重心是持久抗战和统一战线;在解放战争时期,战略重心是战略决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时期,战略重心则是国防现代化和国家安全。本书将深入分析不同时期将帅们的战略思考,他们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战略,如何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找到最有利的作战方向。 本书还将探讨将帅们的治军之道。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仅仅依靠精良的武器装备,更在于其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战斗精神。这些将帅们如何炼就这支“人民军队”?他们是如何将革命的政治工作与军事训练相结合?他们又是如何注重官兵关系,激发部队的战斗意志?本书将通过具体的史实和人物故事,来展现他们在这方面的卓越成就。 《风云史话: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帅群像》的目标,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全面、更深入、更富有人情味的视角,去理解和认识那些在共和国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印记的杰出军事将领。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激荡风云,理解那个时代将帅们的胸怀与担当,并从中汲取宝贵的历史智慧和精神力量。这是一次对共和国将帅群体的致敬,也是一次对中国革命历史的深刻回溯。我们将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叙述风格,带领读者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那些叱咤风云的将帅们的不朽传奇。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我以为会读到一本关于军事英雄的流水账,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过于简单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编年体或者按人物划分的结构,而是巧妙地将不同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穿插起来,形成了一种更为动态的阅读体验。我发现,作者在处理历史细节时,非常注重考证,引用的文献和资料都十分翔实,这让我读起来倍感安心,也让我对书中的观点更加信服。其中对于一些被历史忽略的细节的挖掘,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比如某位元帅在某个关键时刻的小小犹豫,或者某个决定背后不为人知的曲折过程。这些细节,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却能极大地丰富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认知,也让我们看到了历史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充满了无数的偶然与必然。这本书的文字也相当优美,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位老者在娓娓道来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

评分

这部作品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并没有回避历史的复杂性。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对于十大元帅的描写,并非一味地赞美,而是以一种极为审慎和负责的态度,去呈现他们各自的闪光点和可能存在的局限性。这种真实感,反而让我对这些历史人物更加信服。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他们个人生活细节的挖掘,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折射出他们性格中更为真实的一面,比如某位元帅对艺术的喜爱,或者另一位元帅在战后对家乡的眷恋。这些内容,让这些曾经只存在于史书中的名字,变得鲜活起来。而且,这本书对于一些关键性战役的复盘,也做得相当到位,它不仅仅是讲述“谁赢了”,更是深入分析了“为什么赢”,以及在这过程中,各位元帅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的决策是如何影响战局的。这种深度和广度,让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人物传记,更像是对一个时代的集体画像。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预期。我一直认为,关于解放军元帅的论述,市面上已经有很多了,但这本书却能从中找到独特的切入点。我特别赞赏作者在处理历史事件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宏观视野和微观洞察力。它不仅仅是聚焦于某一位元帅的功绩,更是将他们置于整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大背景下去审视,去分析他们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重大战略决策的剖析,那种旁征博引、逻辑严密的分析,让我对中国革命的艰辛与辉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这本书在语言上也颇具匠心,既有史书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读起来引人入胜,让人沉浸其中。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他们能够成为“统帅”,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军事才能,更在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超越时代的智慧和担当。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新窗口。

评分

读了这本书,我对“统帅”这个词有了全新的理解。我一直以为,能够成为元帅,就已经代表着军事生涯的顶峰,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统帅”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它不仅仅是对军事才能的肯定,更是对战略眼光、政治智慧以及领导艺术的综合考量。书中那些关于十大元帅如何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持战略清醒,如何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鼓舞士气,如何在重大历史关头做出关键决策的记述,都让我叹为观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关于某位元帅在处理国家外交事务时的沉着与远见,那份冷静和担当,远非战场上的勇猛能够比拟。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客观,但又不失温度,作者在呈现历史事实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物性格和思想的解读,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统帅,不仅要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更要在历史的洪流中把握方向,引领国家走向胜利。

评分

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深入剖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十大元帅。我原本以为自己对这段历史已经相当了解,但读完这本书才发现,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战役背后,隐藏着如此多的细节和人物故事。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功绩,而是通过大量的史料和鲜活的文献,将这些伟大的军事家们还原成有血有肉的个体。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他们早年经历的描述,那些艰苦卓绝的环境,那些在战火中萌发的革命情怀,都让我对他们产生了更深的敬意。书中对于他们之间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在重大决策上的分歧与融合的描写,也让我看到了军事决策的复杂性和人性的挣扎。读这本书,就像是走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亲眼见证了共和国的诞生与发展。即便对于那些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本书依然能提供许多新的视角和深度。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军事人物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生动写照,充满了智慧、勇气和牺牲的精神,让人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