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集》是後蜀人趙崇祚編輯的一部詞集。集中收錄晚唐至五代18位詞人的作品,共500首,分10捲。18位詞人除溫庭筠、皇甫鬆、和凝三位與蜀無涉外,其餘15位皆活躍於五代十國的後蜀。或生於蜀中,或宦旅蜀中,他們是韋莊、薛昭蘊、牛嶠、張泌、毛文锡、顧敻、牛希濟、歐陽炯、孫光憲、魏承班、鹿虔扆、閻選、尹鶚、毛熙震、李珣。這批後蜀詞人刻意模仿溫庭筠艷麗香軟的詞風,以描繪閨中婦女日常生活情態為特點,互相唱和,形成瞭花間詞派。填詞風氣,在晚唐五代已十分普遍。唐代文人為避亂紛紛入蜀,填詞風氣也由中原帶入後蜀。唐末五代填詞風氣zui sheng、成就zui gao的地方首稱後蜀,次稱南唐。因而,此書也可以稱得上晚唐四川地區文人的重要詞作品集。《花間集》是我國第yi部詞集。花間派是我國第yi個詞派。《花間集》在詞史上是一塊裏程碑,標誌著詞體已正式登上文壇,要分香於詩國瞭。此次齣版,使用國傢圖書館藏宋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建康郡齋刻本。此為海內孤本,將此宋代孤本化身韆百,能使廣大讀者閱讀收藏,也將是一件功德無量、澤披後世之舉。
趙崇祚字弘基,事孟昶為衛尉少卿,而不詳其裏貫,《十國春鞦》亦無傳。案蜀有趙崇韜,為中書令廷隱之子,崇祚疑即其兄弟行也。因其作者大多是蜀人(或在蜀任官,或在蜀生活),詞風近似,故史稱“花間詞派”,作者亦被稱為“花間詞人”。
齣版說明
序言
目錄
正文
此次影印齣版所采用的底本是宋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建康郡齋刻本。框高十八·四厘米,寬十二·三厘米。每半葉八行,行十七字,白口,左右雙邊。
此本宋刻宋印,版式疏朗,字體渾厚,紙墨明麗,書品完好,是難得的珍本。版心下所列刻工有鄭珣、周清、章旼、毛仙、劉實、王琮、於洋、黃祥等,為南宋初年南京地區名工,也見於今存其他宋本。
藏印有“顔仲逸印” “王寵履吉” “張遠之印” “超然” “席鑒之印” “席氏玉照” “釀華草堂” “靈石楊氏墨林臧書之印” “結一廬臧” “子清” “子清真賞” “子清校讀” “仁龢硃澄” “子孫永保之” “張繼超印” “徐乃昌讀” “會稽孫伯繩平生真賞”等。
此本流傳端緒略可考知:元代藏於顔仲逸傢,明代曾歸雅宜山人王寵(履吉)。明末清初則歸常熟藏書傢張遠(超然)、釀華草堂席鑒(玉照),清道光間歸山西靈石楊尚之(字仲華,號墨林),清末歸浙江塘棲硃氏結一廬,後隨他書轉歸張佩綸。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為孫祖同(伯繩)所得,著錄於《虛靜齋宋元明本書目》。最後歸北京圖書館(即今中國國傢圖書館)。
擁有一套《花間集》,是我一直以來的一個小小的心願。如今,心願達成,這套書帶給我的驚喜遠遠超過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一套完整的經典文本,更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紙張的質感,印刷的精度,以及整體的裝幀設計,都無可挑剔,讓人在拿起和翻閱的過程中,都能感受到一種莫大的愉悅。我更看重的是它所承載的文化價值。每一首詞,都凝聚著作者的心血和纔情,反映瞭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情感世界。我並非急於求成地想要理解所有內容,而是享受這種慢慢探索的過程。有時候,我會選擇幾首自己喜歡的詞,反復誦讀,感受其音韻之美,體會其情感之深。這套書,讓我更加貼近瞭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也讓我對自己的文化根源有瞭更深的認識和理解。它是一種沉澱,也是一種升華,為我的閱讀生活增添瞭濃墨重彩的一筆。
評分這套《花間集》帶給我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沉浸感。仿佛置身於那個燈火闌珊、歌舞升平的時代,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脂粉香和絲竹之聲。每一頁,都像是一扇窗,透過它,我得以窺見那些文人墨客的內心世界。他們的筆觸細膩,情感真摯,無論是描繪女子容貌的精緻,還是抒發離愁彆緒的纏綿,都達到瞭極高的藝術水準。我尤其喜歡那些描繪自然景色的段落,寥寥數語,便勾勒齣一幅幅生動的畫麵,讓人心生嚮往。有時候,我會一邊讀,一邊在腦海中想象當時的情景,仿佛自己也成瞭故事中的一員。這套書的裝幀本身也為這種體驗增色不少,它不張揚,卻透著一股內斂的華貴,非常符閤書中詞作的意境。每次翻開,都能從中汲取到新的靈感和感悟,讓我的內心變得更加豐富和寜靜。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溫柔的傾聽者,一個沉默的陪伴者,在我的精神世界裏,留下瞭一抹獨特的色彩。
評分對於一本經典著作,尤其是這樣一套分量十足的《花間集》,我通常會抱著一種學習和尊重的態度去閱讀。這套書的嚴謹編排,讓我感受到瞭編者的用心。即便我並非專業的古籍研究者,也能從中體會到那種對文字、對文化的敬畏之情。在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其中的詞句,思考作者的遣詞造句,揣摩其背後所蘊含的情感和思想。這是一種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我從中不僅瞭解瞭詞的發展脈絡,也對唐宋時期的社會風貌和文人生活有瞭一定的認識。套書的厚重感,也仿佛在提醒我,這是一份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寶藏。它不像快餐文化那樣即時滿足,而是需要投入時間和耐心,纔能逐漸領略到其中的奧妙。每次閤上書本,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期待著下一次的重逢,去探索那些尚未完全領悟的深層含義。這套書,無疑是我書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評分初次見到這套《花間集》,就被它沉甸甸的重量和素雅的裝幀吸引。拿到手中,那一函四冊的實體感,便足以讓人心生敬意。翻開第一冊,紙張的觸感溫潤而厚實,墨色印在上麵,古樸而不失清晰。我並非專攻古典文學的研究者,隻是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懷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平日裏,閑暇之餘,我喜歡泡上一杯清茶,在午後陽光或是靜謐的夜晚,隨手翻閱幾頁,讓那些穿越韆年的詩詞,在心中輕輕流淌。這套書的排版疏朗有緻,字裏行間似乎都透著一種從容與淡雅,非常適閤細細品味,而不是囫圇吞棗地一目十行。每次閱讀,都像是與古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纔情風骨,都漸漸地在字句中鮮活起來。這套書不僅僅是一部文學作品的匯編,更像是一份珍貴的曆史遺存,承載著一代又一代文人的情感與智慧,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深沉而悠遠的文化底蘊。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美的享受,是案頭不可多得的雅物。
評分這套《花間集》,在我看來,更像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體現。它所傳遞的,是一種細膩、婉約,又不失深情的審美情趣。翻閱它,就像是在品味一杯陳年的老酒,初入口時可能有些微澀,但細細品味,便能感受到其醇厚甘甜的餘韻。我喜歡它在細節上的考究,從封麵到內頁,都透露齣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它不是那種擺在顯眼位置,供人炫耀的書,而是更適閤藏在書房一角,在不經意間,被偶然翻開,然後沉醉其中。我曾經在某個午後,獨自一人,沐浴著斜陽,輕輕翻開其中一冊,那些詞句仿佛有瞭生命,在我的腦海中描繪齣一幅幅如夢似幻的景象。這是一種非常私密的體驗,無關他人,隻關乎自己內心的感受。它讓我更加欣賞生活中的美,也更加懂得如何去錶達自己內心的情感。這套書,對我而言,已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種精神的滋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