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它是快速成长中的网络强国,它技术先进,野心勃勃,它将网络空间作为其重获大国地位的抓手,它就是日本!
内容简介
网络安全战略是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日美同盟的一根重要支柱和日本重返“普通国家”的“试金石”。日本不断规划和实施网络安全战略,梦想成为网络空间大国,其成果和经验值得参考,其动向亦需警惕。
目录
绪论()
第一节选题立论依据()
第二节中日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第三节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四节本书篇章结构安排()
第一章日本网络安全战略演进和网络安全观()
第一节日本从信息安全到网络安全的
历史方位变迁()
第二节日本的网络安全观()
第三节日本网络安全战略的出台与演进()
第二章日本网络安全战略演进动因与战略目标()
第一节日本网络安全战略的主观推动力量()
第二节日本网络安全战略的客观推动力量()
第三节日本网络安全战略目标()
第三章日本网络安全战略的实施()
第一节自上而下开展顶层设计()
第二节突出重点领域能力建设()
第三节注重战略实施保障支撑()
第四章日本网络安全战略的走向、面临的挑战和影响()
第一节日本网络安全战略的走向()
第二节日本网络安全战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三节日本网络安全战略的影响()
精彩书摘
第一节
选题立论依据〖1〗
一、选题依据和背景20世纪兴起的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是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信息处理和通信技术的革命已经在全球创造了一个将不同类型行为体密切连接的网络空间。Yochai Benkler,“Form Consumers to Users: Shifting the Deeper Structures of Regulation Towards Sustainable Commons and User Access”, 52 Fed�盋omm�盠�盝��561,2000.这个网络空间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把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我们所说的网络安全问题。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2000年12月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信息革命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最重大、最有意义的全球性变革。”U�盨�盢ational Intellience Council,“Global Trends 2015: A Dialogue about the Future with Nongovernment Experts”, December 2000,https://www�眂ia�眊ov/library/readingroom/docs/DOC_0000516933�眕df(上网时间:2016年8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农业革命增强了人类生存能力,使人类从采食捕猎走向栽种蓄养,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社会。工业革命拓展了人类体力,以机器取代了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了个体工厂手工生产。而信息革命则增强了人类智力,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19日)》,《人民日报》2016年4月26日,第2版。
当前,网络空间(cyber space)正在与现实空间快速融合,并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虚拟现实(VR)等众多计算机信息技术及概念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与之快速地相互渗透,犹如整个社会的神经系统,已经无限地延伸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人类社会的生活因此产生新的空间,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因此发生重大变革,人类社会的思维和观念因此受到巨大冲击,人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能力也随之不断增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安全风险日益加剧,网络空间的脆弱性不断显现,具体表现在:一是网络风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不断增强。随着网络虚拟空间和人类现实空间的快速融合,网络风险从虚拟社会渗入现实社会,任何细微的风险都可能如多米诺骨牌一样,由一个很小的初始变量引发多领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形成难以想象的巨大风险,甚至带来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二是网络难以实现绝对的安全。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泛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万物皆可互联的物联网时代,万物皆可成为网络攻击目标,万物也皆可成为网络攻击的借助对象,网络只有相对安全,而无绝对安全可言;三是网络威胁范围更广。网络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范围的风险,从个人信息泄露,到财产和知识产权被窃取,再到恐怖袭击甚至国家间战争,可以说网络威胁已经无处不在;四是网络风险与人们现实生活日益接近。2017年5月,不法黑客利用美国国家安全局网络武器库中泄露出的“武器级”黑客工具,制造出一种勒索软件“想哭”(Wanna Cry),短时间内该软件在全球肆虐,使医疗、电力、能源、银行、交通、教育等多个行业和机构受到严重影响,让人们深切感受到黑客就在身边、网络风险就在身边。
与此同时,各国网络安全也面临着三大挑战,分别是:(1)政府掌控的网络安全资源有限。现实空间的安全具有战略性、集中化、自上而下的特点,政府掌握着安全资源,提供相关公共产品,占据着主导和垄断地位。而网络安全则具有商业化、分散化、自下而上的特点,特别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80%的网络关键基础设施都掌握在私营部门手中,私营企业往往在网络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难以全面掌握安全资源。网络安全已经上升为国家安全问题,政府如何与私营企业协调,全面掌握并支配网络安全资源,成为待解难题。(2)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矛盾突出。随着“维基解密”“斯诺登事件”的不断曝光,民众对各领域的网络管理产生信任危机,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CIGI)2016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仅有37%的网民相信他们的网络活动没有遭到监控,46%的网民认为他们的网络活动并未受到任何审查,1/3左右的网民相信他们的政府为保护其个人数据不受到私营企业侵害而做足了工作。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 IPSOS,“2016 CIGI�睮psos Global Survey on Internet Security and Trust”,https://www�眂igionline�眔rg/internet�瞫urvey-2016(上网时间:2017年4月20日)。这意味着63%的网民认为他们的网络活动遭到监控,54%的网民认为他们的网络活动受到审查,2/3左右的网民不相信他们的政府为保护其个人数据不受到私营企业侵害而做足了工作。民众对政府网络管理的信任度偏低,加大了政府网络安全建设的难度。(3)网络空间自由与规制的平衡问题。网络空间的发展离不开相对开放、自由的环境。政府介入网络安全是双刃剑,在保护网络安全的同时,也限制着网络发展,过度的网络监管必然会影响网络空间发展。规制网络,既不能管死,又不能放任,程度很难把握。
因此,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完善本国网络安全战略,以适应网络安全现实需求。由于网络治理无先例可循,各国在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挑战时,大多沿用各自治理现实空间的思路和做法,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网络安全战略。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日本等世界主要大国都先后通过制定网络安全相关法律、发布网络安全战略、指定专门机构等手段来加强本国网络安全,力图在网络空间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世界各国纷纷推出网络安全战略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宣示网络空间主权和利益。在发达国家中,美国连续推出网络安全新政,英国推出网络监管新法案,法国致力于自身网络系统保护,日本通过立法设置国家领导机构等。在发展中国家中,伊朗将网络战列为军队和国家情报机构的首要任务,泰国推出网络安全相关法案和国家领导机构等。目前,世界上已有超过50个国家将网络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规划,并作为总体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进行部署和推进落实。二是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斯诺登事件”显示,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组建的“五眼联盟”已经形成有效网络安全合作,美英两国成立了“联合网络小组”并开展网络联合军演,日本与美国等多国开展“网络安全对话”,北约不断完善成员国间网络安全合作等。三是立足网络权力争夺,参与国际网络空间竞争与合作。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先进网络技术和设备优势,谋求国际网络霸权,推出“网络威慑”理念,组建集体防御,积极拉拢发展中国家,敌视、打压俄罗斯和中国。这种冷战思维和行为方式严重激化了国际网络空间权力争夺。
在此背景下,日本大力加强和推进网络安全战略,其用心不止于网络安全,必定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和战术安排,对此,必须深刻剖析、全面认知。当前,中国正在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已经被纳入“十三五”规划,《网络安全法》《网络空间国家战略》已经出台,国家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正在加速,需要凝聚更多的智慧力量,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形成结构科学、路线清晰的顶层架构。特别是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中国网络安全观,要求在网络安全方面,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因此,研究剖析21世纪初以来的日本网络安全建设,了解掌握日本在网络空间的动态规划,对构筑中国特色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谋划中国网络安全战略、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
近年来,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和日美同盟关系的重新定位,日本急剧“右倾化”,谋求成为“正常国家”的步伐加快,特别是在安倍晋三的直接鼓动和助推下,日本政府否定历史、突破和平宪法限制、梦想“夺回强大日本”,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在此情况下,网络安全建设已成为日本梦想实现所谓“正常国家”的一个重要抓手和意图率先突破的领域。因此,对日本网络安全建设进行全面研究,通过分析其特点、实质、趋势和影响,揭示日本21世纪以来网络安全建设的深层动因,透视日美网络安全战略的内在联系,把脉日本网络安全建设发展态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既可为中国正在进行的网络安全建设提供借鉴参考,也可站在维护并确保中国网络安全的角度,知彼知己,始终保持高度战略警惕。
三、理论和现实意义
……
《东瀛数字壁垒:日本网络安全战略前沿解析》 内容概要: 本书并非直接阐述《日本网络安全战略研究》一书的编纂过程或具体内容,而是旨在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宏大的日本网络安全战略图景,深度剖析其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与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下,如何构建和演进其数字防御体系,以维护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们将从战略的宏观层面切入,审视日本为何将网络安全置于国家战略的核心地位,其背后的动因、目标以及核心理念。随后,我们将聚焦于日本为实现这些战略目标所采取的具体举措,涵盖法律法规的完善、技术研发的投入、人才队伍的培养、国际合作的深化以及应对新型威胁的策略等多个维度。最后,本书将对日本网络安全战略的未来走向进行展望,探讨其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第一章:国家战略视域下的日本网络安全 本章将从宏观的国家战略层面,深入探讨网络安全在日本国家战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将分析日本政府将其视为国家安全核心议题的深层原因,这不仅关乎传统的军事安全,更与经济命脉、社会运行以及国际信誉息息相关。 地缘政治与网络威胁的交织: 探讨日本所处的东亚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高度网络攻击风险。分析周边国家可能发起的网络间谍、网络破坏等活动,及其对日本国家利益的潜在威胁。 经济命脉的网络守护: 阐述网络安全对日本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的重要性。从制造业、金融业到高科技产业,一旦关键基础设施遭受网络攻击,其连锁反应将是灾难性的。因此,保护经济命脉不受网络侵扰,是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 社会稳定的基石: 探讨网络空间对现代社会运作的渗透。无论是通信、交通、能源还是医疗,都高度依赖于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网络攻击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甚至引发人道主义危机,因此,维护社会稳定是网络安全战略不可或缺的一环。 国际竞争与数字主权: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下,各国都在争夺网络空间的战略主动权。日本视网络安全为实现数字主权、维护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并致力于在国际网络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战略愿景与核心理念: 梳理日本政府在网络安全领域所提出的核心愿景,如构建“安全、可靠、有韧性的网络空间”,以及其背后所体现的“主动防御”、“协同共治”等战略理念。 第二章:法律法规的基石与演进 本章将深入剖析日本为构建稳固的网络安全法律框架所付出的努力,重点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网络安全基本法体系的构建: 介绍日本网络安全领域具有纲领性意义的法律文件,如《网络安全基本法》的制定背景、核心内容及其对国家整体网络安全战略的指导作用。 特定领域法律的完善: 深入分析针对不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如能源、交通、金融、通信等)的网络安全保护法律法规,以及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修订情况,探讨其如何与整体网络安全战略相协同。 打击网络犯罪的法律武器: 关注日本在刑法典及相关法律中对网络犯罪的界定、处罚力度及其演变。分析其在取证、追溯、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法律挑战和应对策略。 合规性要求与企业责任: 探讨日本法律对企业在网络安全方面提出的合规性要求,包括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事件响应等,以及企业在网络安全事件中的法律责任。 法律适应性与前瞻性: 分析日本法律体系在应对快速发展的网络威胁和技术变革方面的适应性,以及其在制定新法规时对未来趋势的考量。 第三章:技术创新与能力建设 本章将聚焦于日本在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应用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展现其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构建坚实的数字防御能力。 国家级研发机构与项目: 介绍日本在网络安全领域设立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如日本电气通信大学、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等,及其在关键技术研发中的作用。分析国家重点支持的网络安全技术研发项目,如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量子计算对加密技术的影响等。 关键技术领域的研究与突破: 深入探讨日本在网络威胁情报、入侵检测与防御、数据加密与隐私保护、安全可靠的物联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潜在突破。 人才培养的战略布局: 分析日本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面的战略规划,包括高等教育机构的专业设置、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建立、以及吸引和留住高端网络安全人才的政策措施。 产学研用结合的模式: 探讨日本在推动网络安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方面所采取的产学研用结合模式,以及其在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应对新兴威胁的技术挑战: 关注日本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应对诸如勒索软件、高级持续性威胁(APT)、供应链攻击等新兴网络威胁,以及其在发展零信任安全模型等方面的探索。 第四章: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本章将重点分析日本在网络安全领域开展的国际合作,以及其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中的角色与影响。 双边合作的深化: 探讨日本与美国、欧洲等主要盟友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深度合作,包括信息共享、联合演习、技术交流等。分析这些合作对提升日本自身防御能力以及维护地区安全的重要性。 多边合作的参与: 关注日本在联合国、G7、APEC等国际组织中就网络安全议题的参与和贡献,以及其在推动制定国际规则、打击跨国网络犯罪等方面的努力。 应对网络攻击的国际协调: 分析日本如何与其他国家协同应对大规模网络攻击事件,包括信息共享、联合调查、共同追责等,以形成更有效的国际威慑力。 建立信任措施的倡议: 探讨日本在推动建立网络空间信任措施方面的倡议,如信息透明化、责任划分等,旨在降低误判和冲突的风险。 “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下的网络安全合作: 将网络安全议题置于日本“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框架下进行审视,分析其在该地区推动网络安全合作、构建区域性网络安全伙伴关系的愿景。 第五章:威胁应对与韧性构建 本章将聚焦于日本在实际应对各类网络威胁时所采取的策略,以及其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网络体系。 国家级网络安全响应机制: 介绍日本的国家网络安全中心(NISC)等机构在监测、预警、指挥和协调网络安全事件响应中的作用。 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策略: 深入分析日本针对电力、通信、金融、交通等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冗余设计、故障转移、应急预案等。 供应链安全管理: 探讨日本如何加强对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供应链的安全审查和管理,以防范供应链攻击可能带来的风险。 企业与个人的安全意识提升: 分析日本政府在提升企业员工和普通民众网络安全意识方面所开展的教育和宣传活动。 网络韧性的概念与实践: 探讨日本如何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构建网络韧性,使其在遭受网络攻击后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行,并将损失降至最低。 针对特定威胁的战术应对: 结合具体的网络攻击案例,分析日本在应对网络间谍、网络恐怖主义、网络诈骗等方面的战术性部署和应对经验。 第六章:挑战与未来展望 本章将对日本网络安全战略的未来走向进行展望,分析其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技术快速迭代的挑战: 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新威胁,日本网络安全战略如何保持前瞻性和适应性,是其面临的长期挑战。 人才缺口的持续存在: 尽管重视人才培养,但网络安全领域的高端人才缺口依然是全球性难题,日本也需不断探索更有效的解决之道。 国际合作的复杂性: 在地缘政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深化国际合作,同时维护国家利益,将是日本需要审慎处理的问题。 新兴网络空间活动的管理: 随着元宇宙、Web3.0等新兴网络空间活动的兴起,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和安全保障,将是日本未来需要关注的新领域。 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的机遇与挑战: 分析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颠覆性技术对网络安全可能带来的双重影响,以及日本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数字主权的实现路径: 在全球化背景下,日本如何平衡与其他国家的网络互联互通与维护自身数字主权,是其网络安全战略需要持续探索的命题。 结论: 《东瀛数字壁垒:日本网络安全战略前沿解析》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理解日本在网络安全领域所扮演的角色、所采取的策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研究著作的评述,而是对日本作为一个高度依赖信息技术、并处于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下的国家,如何构建其数字国防体系的深度探索。通过对法律、技术、人才、国际合作以及威胁应对等多个维度的细致梳理,本书力求勾勒出日本网络安全战略的宏伟蓝图,并为理解其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方面的战略选择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