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官,即各種官職的統稱,它是中國文化(製度文化)的一部分。我國古代的職官雖然繁復,但各種職官的職掌、責任卻是明晰、確定的,積澱在為數不多的漢字之中,就形成瞭漢字與職官文化。本書通過漢字(字義),將中國古代常見的職官以及官署聯係起來,使初學者見其“官”,就能略知其“職”。全書分為漢字與中央職官,漢字與地方職官,漢字與官署等篇。如果某漢字所統領的職官名稱既有中央職官,又有地方職官時,該字則歸屬於職官名稱比較多的。其餘情況也大緻如此。
鍾明立,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浙江大學文學博士。曾擔任華南師大文學院古漢語教研室主任等職。齣版《段注同義詞考論》《漢字例外音變研究》等著作,在《中國語文》《方言》等刊物發錶《普通話“打”字的讀音探源》《江西武寜禮溪方言音係》等論文五十餘篇,參加《爾雅詁林》等大型工具書的編纂工作。洪曉婷,2013年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獲碩士學位,師從鍾明立教授,研究方嚮為古代漢語詞匯;2016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獲博士學位,師從董誌翹教授,研究方嚮為漢語史。現為華僑大學華文學院講師。
總序
前言
一 詩歌與繪畫的融閤史
二 詩意畫:以詩為畫
三 題畫詩:因畫提詩
四 文人畫:詩畫閤一
五 詩歌與繪畫的界限
結語
參考文獻
說實話,最初拿起這本書時,我有些擔心它會過於學術化,充斥著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這對我這種業餘愛好者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然而,閱讀下去後我發現,作者的文筆齣乎意料地流暢且富有感染力。他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最復雜的概念,通過生動的曆史場景和恰到好處的比喻,轉化為清晰易懂的圖像。尤其是書中對於某些典故的解讀,既保留瞭其曆史的準確性,又賦予瞭現代讀者能夠理解的時代共鳴。這種將“高深”的學問“親民化”的能力,是很多嚴肅著作所欠缺的。它讓我在享受知識帶來的愉悅時,完全沒有感到智力上的壓迫感,反而有種被一位博學的朋友娓娓道來的親切感。
評分這本書的索引和參考文獻部分做得尤為紮實,這對於任何希望進行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都是無價之寶。我注意到作者引用的史料涵蓋瞭從甲骨文拓片到唐宋筆記的廣泛範圍,並且在注釋中對一些關鍵史料的齣處進行瞭詳盡的說明和辨析。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極大地增強瞭全書的可信度。我個人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史料爭議時的平衡姿態,他沒有一味地偏嚮某一種觀點,而是清晰地呈現瞭不同的學術見解,並給齣自己的審慎判斷。這種開放且求實的學風,讓讀者在學習既有知識的同時,也被鼓勵去進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既定結論,這對於培養獨立研究能力至關重要。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設計非常引人注目,封麵采用瞭古樸典雅的色調,配以富有曆史感的字體和插圖,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內頁的紙張質感也相當不錯,觸感溫潤,閱讀起來非常舒適。更值得稱贊的是,作者在排版上花費瞭大量心思,正文與注釋、引文的布局清晰閤理,使得復雜的曆史信息和學術觀點得以井井有條地呈現。對於像我這樣對古代社會結構和文字演變抱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來說,這種細緻入微的製作工藝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讓人在翻閱的每一刻都沉浸其中,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文字與官僚體係交織的年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它成功地將知識的深度與審美的愉悅完美結閤。
評分我最近在研究古代社會治理體係時,偶然發現瞭這本書的蹤跡,雖然我主要關注的是不同朝代的賦稅製度和地方行政架構,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和引證材料卻給瞭我很多意想不到的啓發。作者似乎非常擅長將宏觀的曆史脈絡與微觀的個體敘事巧妙地融閤在一起,使得原本枯燥的製度變遷變得生動起來。比如,書中對某些特定職位的稱謂變化及其背後所反映的權力轉移過程的梳理,細緻入微,邏輯鏈條清晰有力。雖然我不是文字學專傢,但通過書中對特定漢字形體演變如何映射到官職權限變動的論述,我得以更深層次地理解瞭權力是如何在語言和符號層麵被構建和固化的。這種跨學科的洞察力,著實令人拍案叫絕,極大地拓寬瞭我對曆史研究方法的認知邊界。
評分我是一位對古代書法藝術非常著迷的人,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會更側重於曆史製度的闡述,但它在探討文字載體和書寫實踐與職官製度相互影響時,展現齣的細膩觀察令人驚喜。書中對於不同曆史時期官方文書的書寫規範、印章製度的演變如何影響瞭字體的使用偏好,都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例如,它如何將官方對效率和權威的要求,投射到特定楷書或隸書風格的推廣上,這種對“形”與“製”的貫通解讀,提供瞭一種全新的審視中國古代社會權力運作的視角。這讓我意識到,我們日常接觸的每一個漢字筆畫背後,都可能隱藏著韆百年來關於管理與約束的故事,極大地豐富瞭我對“文字力量”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