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被奉为引导界地标性读物,为咨询师、引导者、教练、培训者及帮助组织提升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提供必要资源,教你如何建立引导角色、帮助组织实现更高绩效、帮团队快速建立信任等。本书包含基于前沿研究的更新内容,并修正了团队有效性和相互学习的模型,还展示了如何用专业引导技巧推动六西格玛和精益改进过程,为培训创建一个心理安全的学习环境、帮助教练实时处理团队和个人问题。此外,新增一章介绍如何用会议技术引导虚拟团队。
罗杰·施瓦茨 Roger Schwarz & Associates的创始人和总裁。该咨询公司致力于帮助人们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方式,以提升业绩和扩展人际关系。在过去的25年中,他通过在引导、团队建设和领导力等领域提供咨询、教练、教授及演讲服务来帮助团队和组织发展。他的客户包括财富500强公司、联邦政府、州立政府、教育机构及非营利组织。他的著作The Skilled Facilitator被奉为引导领域的参照标准。
刘滨曾担任某地产公司商学院执行院长,之前在多家外企从事培训管理及业务管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他对于提升员工乃至组织绩效以及改善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话题一直比较感兴趣。《商业评论》曾发表他撰写的《我们如何做案例复盘》一文,介绍他采用关键决策法(CDM)萃取专家解决复杂难题的思路,这对于提升组织能力意义重大。
第1部分基石
第1章专业引导技巧 2
需要团队引导 2
绝大部分需要引导技巧的人并不是引导师 2
这本书为谁而写 3
何谓专业引导技巧 6
体验专业引导技巧 9
让专业引导技巧变成你的一部分 10
小结 11
第2章引导师和其他引导角色 12
选择引导角色 12
担任多种引导角色 22
何时适合放弃引导师角色 23
整个团队是你的客户 26
对于团队结果,你所肩负的职责是什么 26
小结 30
第3章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你的引导方式 31
你的思维方式:你的心智模式就如同操作系统那样 31
两套心智模式:单边控制模式与交互学习模式 33
你的思维方式不是你所认为的那样 33
CIO团队调研反馈案例 34
单边控制模式 36
单边控制模式的价值观 38
核心假设 40
单边控制行为 42
单边控制模式的结果 45
放弃―控制模式 49
单边控制模式如何强化其自身 50
我们如何学习单边控制模式 51
从单边控制模式转为交互学习模式 52
小结 52
第4章引导时采用交互学习模式 54
交互学习模式 54
交互学习模式的价值观 61
交互学习模式的假设 70
交互学习模式的行为 72
交互学习模式的结果 75
交互学习模式的强化循环圈 78
是否有的时候单边控制模式效果更好 78
小结 79
第5章交互学习模式的八种行为 80
展现八种行为 80
行为1:陈述观点并真诚发问 82
行为2:分享所有相关信息 86
行为3:使用具体例子并就重要词汇的含义达成一致 88
行为4:解释你的推理与意图 91
行为5:聚焦利益而非立场 93
行为6:检验假设和推论 94
行为7:共同谋划下一步 105
行为8:讨论不便讨论的话题 107
学习如何展现这些行为 109
小结 110
第6章设计和打造有效团队 111
团队有效性模型是如何帮助你及你所服务的团队的 111
工作团队和团队的区别 112
打造团队的要素是什么 112
互相协助将如何影响你和团队及工作团队之间的合作 117
团队有效性模型 117
你设计团队时的心智模式是什么 121
团队结构、流程和情境 122
团队结构 123
团队流程 128
团队情境 131
跨组织的团队和工作团队 137
帮助设计或重新设计团队或工作团队 137
帮助重新设计现有团队 139
小结 140
第2部分对团队做出诊断并实施干预
第7章使用六步骤交互学习模式循环实施诊断和干预 142
你需要诊断什么 143
你需要干预什么 145
交互学习循环 145
小结 148
第8章如何对团队做出诊断 149
步骤1:观察并做出选择 149
步骤2:赋予意义 155
步骤3:选择如何做出回应 161
诊断行为中的挑战以及如何管理这些挑战 168
小结 173
第9章如何对团队实施干预 174
实施干预步骤的主要要素 174
使用交互学习模式循环实施干预的例子 176
步骤4:检验观察 178
步骤5:检验意义 180
步骤6:共同谋划下一步 183
如何从一个干预步骤前往另一个干预步骤 185
仔细斟酌你的用词 188
小结 192
第10章诊断并干预交互学习模式行为 193
交互学习模式行为与其他基本规则有何区别 193
就干预交互学习模式行为订立合约 194
对交互学习模式行为实施干预 197
行为1:陈述观点并真诚发问 198
行为2:分享所有相关信息 199
行为3:使用具体例子并就重要词汇达成一致 199
行为4:解释你的推理与意图 200
行为5:聚焦利益而非立场 201
行为6:检验假设和推论 202
行为7:共同谋划下一步 203
行为8:讨论不便讨论的话题 205
小结 205
第11章使用交互学习模式来改善其他流程与技巧 206
使用交互学习模式来诊断并干预其他流程 206
当团队未能有效使用流程时做出诊断与实施干预 209
诊断并干预那些与交互学习模式不相一致的流程 210
诊断并干预支持交互学习模式的流程:精益与其他持续改善流程的方式 215
小结 218
第12章诊断并干预你和团队的情绪 219
挑战 219
人们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220
团队如何表达情绪 222
管理你自己的情绪 223
决定如何干预 225
对情绪实施干预 228
帮助团队成员有效地表达情绪 228
帮助人们减少防御性思维 231
帮助团队表达积极情绪 233
当人们对你生气时 234
吸取教训 235
小结 236
第3部分同意一起工作
第13章订立合约 238
为何订立合约 238
订立合约的五个阶段 239
阶段一:与主要客户团队成员进行最初的接触 241
阶段二:规划引导 248
阶段三:与整个主要客户团队达成一致 257
阶段四:在引导中重新订立合约 259
阶段五:完成引导并做出评估 260
小结 261
第14章联袂引导 262
决定是否联袂引导 262
分工与协作 268
在分工中分配角色 271
与合作伙伴建立健康关系 272
与合作伙伴的总结 276
小结 276
第15章在自己的组织中担任引导角色 278
内部引导角色的优势和劣势 278
如何塑造你的内部引导角色 280
塑造你的引导角色 282
由外到内改变你的引导角色 288
小结 290
第4部分与技术同行
第16章使用虚拟会议技术 292
选择使用何种虚拟会议技术 292
虚拟会议所带来的挑战 295
设计和引导虚拟会议来迎接这些挑战 297
小结 301
后记 302
译者序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谈的是引导,却又不仅仅是引导。这就是我选择翻译本书的原因。
翻译这本书,既想将我在成长为引导师路上深受裨益的好东西拿来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对引导工具有了一些认识和实践的引导者们能突破工具的限制,从中寻获新的天地。因为,这也是我个人在这本书中所收获的。
成为行动学习引导师之前,我曾有的不同专业、不同管理层级及不同行业的跨界经历,40岁时不惑的年龄在中山大学参加了管理哲学博士研修班的学习。哲学讲求抽象与概括,从森罗万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百战归来再读书,让我证悟到了一种“万物相通”的观念,这一观念在许多管理实践中都得到了印证。就像我在机缘巧合之下进入行动学习领域,恍然发现自己跨学科的近20年管理及项目实践中所运用的模糊问题解决套路,恰恰是目前行动学习领域中我们专有开发的技术路线所关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只是后者更清晰和专业化而已。
在进一步学习引导的过程中,我在王志刚老师的推荐下接触到了诸如阿基里斯等对于引导的心智模式形成和交互过程具有深入研究的管理大师。他们的研究实证既源于丰富的管理实践,又在管理应用中得到证实,对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遗憾的是,许多同类书籍中有较多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术语,对于非专业读者而言未免晦涩难懂。相比之下,本书作者罗杰?施瓦茨(Roger Schwarz)所写的引导实践技巧则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既总结了阿吉里斯在引导技巧上的核心观点,又采用了丰富和细致的案例解析,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授人以渔。
为什么说是授人以渔呢?为了便于初学者的学习和使用,国内市场上引导工具相关的书籍不胜枚举,而这些书也恰恰是最容易令初入门者迷惑的地方:难道这些就是引导的全部了吗?稍有认识的人都知道,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引导工具不过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的一角(也就是“鱼”),学会工具能让初学者照葫芦画瓢似地组织一场简单的会议,却无法对会议的成效起到显著推进的作用。因为真正令引导做到“激发团队潜力,促进团队成长,实现问题解决”的,是冰山下层影响团队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只有熟悉和掌握了引导的核心技能,才能让引导者在会议中从容应对团队的争议和冲突,并能让引导有效地促进学员内观自我,反思觉察,从而改善心智模式和优化思维方式,以达到无论面对何类议题,都能够摆脱工具与技巧的束缚,定制恰当的流程,这就是“渔”。
这一切都需要引导者在持续的摸索实践中提升个人的洞察力、共情力等,并最终以观察和对话的方式呈现出来。也就是说,引导者真正的“铁饭碗”从表层看是聆听、观察和对话,从底层看其实是心智模式、思维方式。因此,本书作者耗时耗力讲了两种不同的心智模式及其对应的对话方式。从狭义上看,它可以只是一本引导技能教材;从广义上看,游刃有余的读者们也可将场景迁移到与孩子沟通、与下属沟通、与家人沟通,因为对话本身是无处不在的。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万物相通,运用跨学科的多元思维,在千变万化的万象之中抓住本质,便能融会贯通,以“不变”应万变。
在此,感谢在本书的翻译及校译过程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并给予许多建议和支持的刘滨老师,感谢与我共同翻译、学习和探讨行动学习和引导方法的骆超老师,也感谢团队成员童静顾问的支持与帮助。
吴凤荣
2017年7月
第3版前言
自从我在1994年出版了《专业引导技巧》一书之后,该书已经成为引导领域的标准参考书。很多读者告诉我,这本书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所服务的团队的工作方式。当面临挑战或新的局面时,他们会一遍又一遍地重新阅读此书。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来自不同行业、担任不同角色的人们认同这本书的价值。我希望你也是其中的一员。
《专业引导技巧》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专业引导技巧》告诉你如何帮助团队变得更有效,无论你担任的是咨询顾问、引导师、教练、培训师还是调解员。当我撰写第1版时,引导技巧被认为专属于引导师的某些技巧。现在,这些技巧已经被公认为与团队共事的每位人士所需具备的核心技能。
本书讲述了引导的一种方式——专业引导技巧。这是一个相对全面的综合性方式,当你与团队一起工作时,你可以学习并且使用这一技巧。这一方式基于我在本书中所引用的研究和理论之上。
专业引导技巧有数个主要特征。它基于一套核心价值观、假设(我称为心智模式)和原则之上。无论你是一位引导师、咨询顾问、教练、培训师还是调解员,你都可以借助本书所介绍的核心价值观、假设和原则的指导找到相应的问题解决之道。
专业引导技巧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本书中,我回答了这样三个问题:“我做些什么?我如何去做?我为什么要这样去做?”通过回答第一个问题,你知道在任何场合中所需要使用的工具、技巧或方法。对于在任何情景中如何做出应对,你也有了大体的了解。通过回答第二个问题,你知道在特定场合中你具体需要说些什么。回答了前两个问题虽然必要,但还不足够。通过回答第三个问题,你将了解工具、技巧、方法及你的具体行为背后的理论和原则。在你知道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后,不管你身处怎样的环境,你不必再拘泥于工具或方法,你可以修改它们并设计出自己的工具和方法来帮助团队。
专业引导技巧是帮助团队的系统方法。这一方法的各个部分珠联璧合并且相得益彰,因为它们是基于同样的核心价值观、假设和原则的。这一方法背后的逻辑是公开透明的,你可以与共事团队一起分享,使该方法更加有力和实用。
在专业引导技巧之中,你用于帮助团队的心智模式和行为也是团队用于提升有效性的心智模式和行为。这不是一套专属于你的秘密原则、技巧或方法,当你转身面对团队时你会采用另一套方法。当你行事有效时,你向团队示范高效的行为。这样你可以更容易地帮助团队提升他们的有效性。最近我为你所帮助的团队撰写了《聪明的领导,更为聪明的团队》(Smart Leader,Smart Team)一书。该书使用了我现在所介绍的相同方式(包括相同的模型和行为)来帮助团队打造心智模式、提升技巧和设计团队来实现更好的业绩。如果你认为专业引导技巧有所帮助,并且希望帮助团队学习如何将其运用到他们的领导角色之中,《聪明的领导,更为聪明的团队》一书将告诉他们如何去做到这点。
专业引导技巧的核心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假设: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你的引导方式(或你的咨询、教练、培训或调解方式)。研究显示,在面临挑战的情景中,几乎所有人都会采用一种心智模式,而这种心智模式让我们所表现出的方式降低了我们帮助团队的能力。专业引导技巧向你传授了如何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感受进行有力的反思,这样你就能够更始终如一地采用高效的心智模式。这将让你和你所服务的团队得到三个结果:更好的业绩、更为紧密的工作关系及更高的个人幸福感。
本书为谁而写
大多数需要运用引导技巧的人并不是引导师。如果你需要使用引导技巧来帮助团队(你不是其中的一员),那么这本书就是为你而写的。专业引导技巧可以使你更为有效地帮助团队,以取得更好的业绩。如果你担任以下的任一角色,这本书将对你有所帮助:
? 你是一位帮助工作团队(董事会、高管团队、管理层团队、工作团队、特别行动小组、委员会、工会—管理层团队、跨组织委员会或社区团队等)的引导师,也包括那些擅长精益(Lean)改进、六西格玛或其他流程改进的引导师。
? 你是一位与团队开展合作的咨询顾问,你在某一内容领域(可能是战略、营销、运营、流程改进或任何其他领域)提供你的专长。
? 你担任组织发展咨询顾问,你需要使用引导技巧来帮助团队和组织管理变革。
? 你是一位人事咨询顾问,你担任你所支持的领导团队的业务合作伙伴并且经常参与有关员工绩效或行为的艰难对话。
? 你是一位与团队或个人合作的教练。
? 你是一位培训师,作为培训工作的一部分你需要引导对话。
? 你是一位调解员,希望培养你的引导技巧或者需要与团队一起合作。
? 你是一位教师,作为应用型学者,教授有关团队、引导、咨询、教练、组织发展或冲突管理的课程;你从事的领域包括管理、医疗、工程、公共管理、规划、心理学、社会工作、教育、公共卫生或其他应用领域。
如果你是团队的领导者或成员,我建议你阅读我撰写的另一本书《聪明的领导,更为聪明的团队》。该书运用了我在本书中所介绍的方法,但更为契合你在团队中所担任的具体角色。如果有人建议你阅读《专业引导技巧》,你可能发现《聪明的领导,更为聪明的团队》更适合你。
本书的结构
本书包括四部分。以下是这四部分的章节介绍。
? 第1部分:基石
在第1部分,我介绍了专业引导技巧的基石。
第1章专业引导技巧。在这章,我对专业引导技巧做了整体介绍,包括它将帮助你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以及我在本书中所回答的问题。
第2章引导师和其他引导角色。当我与团队合作时,我如何知道我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如果我需要承担多个角色,我该怎么办?在本章中,我介绍了你在承担任何角色时,你将如何运用专业引导技巧,无论你承担的角色是引导师、咨询顾问、教练、培训师还是调解员。我介绍了每个角色,解释什么时候选用哪个角色,讨论了与团队合作时,你该如何承担多个角色。
第3章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你的引导方式。在你提供引导、咨询、教练或培训中,最富有挑战的部分就是采用高效的心智模式。本章讲述了当我们面对挑战时,几乎所有人都会采用低效的心智模式行事,这就是单边控制模式。我介绍了单边控制模式是如何让你的思维和行动方式降低了团队的有效性以及你帮助团队的能力的。
第4章引导时采用交互学习模式。交互学习模式是专业引导技巧的基石。在本章中,我讲述了交互学习的心智模式是如何让你的思维和行动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你以及与你共事的团队,这一模式所取得的业绩不是单边控制模式所能媲美的。我介绍了交互学习模式的价值观、假设和行为。
第5章交互学习模式的八种行为。本章讲述了将交互学习模式付诸行动的八种行为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行为来提升你的有效性,并且帮助团队来提升有效性。我介绍了每种行为是如何带来好的结果的,以及你可以在何时展现这些行为,如何展现这些行为等。
第6章设计和打造有效团队。如果你正在帮助团队取得更好的业绩,了解团
在阅读《专业引导技巧:成就卓越咨询顾问、引导师、管理者、领导者、培训师和教练(第3版)》的过程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沟通”和“协作”。过去,我可能更倾向于直接给出解决方案,或者强行推动团队达成某种共识。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成功的关键不在于“说了什么”,而在于“如何让别人能够清晰地表达和有效地合作”。 我被书中关于“倾听的层次”的论述深深打动。它区分了机械性倾听、理解性倾听、共情性倾听和批判性倾听,并详细阐述了如何在不同情境下运用这些不同层次的倾听。这让我反思自己平时的交流方式,发现很多时候我只是在等待对方说完,然后就开始组织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真正去理解对方的感受和潜在需求。书中提供了一些具体的练习方法,比如“复述和澄清”,我尝试在工作会议中运用,效果立竿<bos>,对方的表达更加清晰,误解也大大减少。 另外,书中关于“提问的艺术”的部分也是我的重点学习对象。它不仅仅是关于问“什么”问题,更是关于问“如何”问问题。书中将问题分为开放式、封闭式、探究式、假设式等等,并给出了在不同阶段应该使用哪种类型的问题。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引导式提问”的讲解,它能够引导参与者自己去思考和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例如,在进行项目需求分析时,我尝试使用“如果我们考虑…,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样的提问方式,结果成员们都能主动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顾虑和建议,整个过程的参与度也比以往有了质的飞跃。 书中还强调了“营造安全信任的氛围”的重要性,这对于引导师来说是基石。它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通过肢体语言、眼神交流和语言表达来传递尊重和接纳。我尝试在小组讨论中,在开始时主动分享一些自己的小故事,以此来降低大家的戒备心,效果非常明显,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自然和放松。这种对“人”的关注,是这本书区别于其他纯粹技能类书籍的最大亮点。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书中关于“引导过程中的授权”这一概念。它教导我如何将一部分引导的责任和权力下放给团队成员,让他们能够参与到引导的设计和执行中来。这不仅能减轻引导师的压力,更能极大地提升团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书中提到的“流程共创”和“角色轮换”等方法,我都计划在未来的工作中进行尝试。 总而言之,《专业引导技巧》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它不仅传授给我“做什么”,更教我“如何去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引导力量在于赋能他人,在于促进连接,而不仅仅是达成一个所谓的“结果”。
评分自从接触了《专业引导技巧:成就卓越咨询顾问、引导师、管理者、领导者、培训师和教练(第3版)》,我感觉自己整个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转变。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一些“技巧”,更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赋能”和“协同”世界的大门。 最让我着迷的是书中对于“引导者心态”的阐释。作者反复强调,成功的引导者不是一个发号施令者,而是一个“容器”,一个“促进者”。他需要保持中立,放下自己的预设,全然地投入到过程之中,去理解每一个参与者的观点和情感。我从中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看到”团队成员,不仅仅是他们的言语,还有他们的肢体语言、语气变化,甚至沉默所传递的信息。书中提供的“观察力训练”小练习,让我开始有意识地去留意这些细节,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例如在会议中,当看到有成员似乎想要发言但又犹豫时,我会用一个温和的眼神或提问来鼓励他们,而不再是简单地忽略。 另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部分是关于“群体动力学”的深入分析。书中详细讲解了团队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在每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典型问题和引导策略。我曾多次经历团队成员之间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摩擦,但总是束手无策。这本书提供了诸如“建立团队章程”、“处理团队冲突的步骤”等实用工具,让我能够有条理地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一次团队内部会议中,我们发现大家对项目目标存在分歧,我便运用书中提到的“目标澄清模型”,引导大家逐一列出各自理解的目标,并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最终达成了高度一致。 书中关于“创新思维的激发”的章节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我之前认为创新是少数天才的工作,但这本书告诉我,通过有效的引导,任何团队都能释放出惊人的创造力。它介绍了很多诸如“SCAMPER法”、“六顶思考帽”等方法,并解释了如何在实际场景中应用。我尝试在一次产品头脑风暴中运用了“六顶思考帽”,虽然起初大家有些陌生,但在引导的带领下,大家逐渐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问题,碰撞出了不少意想不到的好点子。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引导师的自我成长与职业伦理”。它提醒引导师要不断学习,保持谦逊,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坚守中立和保密的原则。这让我意识到,引导不仅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份责任。书中提供的“引导师反思框架”,帮助我定期评估自己的表现,找出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人性化,没有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案例,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读起来既有启发性,又有操作性,让我觉得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娓娓道来。
评分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提升团队协作效率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专业引导技巧:成就卓越咨询顾问、引导师、管理者、领导者、培训师和教练(第3版)》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期读到的最宝贵的一本。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技巧,而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思维体系,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实践“引导”。 书中对“信任的建立”的重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强调,没有信任,再好的引导技巧也难以奏效。他提供了一系列实操性极强的策略,比如如何通过“建立共同愿景”、“鼓励开放反馈”、“处理分歧时的同理心回应”等方式,逐步构建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感。我开始有意识地在团队日常沟通中,多运用“我注意到…”、“我感觉…”这样的表达方式,而非直接的批评,并且在成员们提出不同意见时,积极肯定他们贡献的想法,即便最终采纳的是其他方案。这种细微的调整,显著改善了团队内部的沟通氛围,大家更愿意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我对书中关于“决策制定”的引导模式特别感兴趣。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指导引导师如何带领团队分析问题的根源,集思广益,评估不同选项的优劣,并最终达成一致的决策。书中还强调了“决策后的跟进”的重要性,即如何确保决策能够有效地执行。我曾经在团队会议中遇到过大家七嘴八舌,最后却无法达成一个明确结论的情况。现在,我学会了如何设置明确的决策标准,并引导大家有序地讨论,最终能够形成一个大家都认同的行动方案。 此外,书中关于“如何引导一个充满挑战性的会议”的内容,对我来说是及时雨。它详细分析了各种挑战性情境,如“消极抵触”、“群体思维”、“信息不对称”等,并提供了相应的引导策略。我曾在一个需要进行艰难决策的会议上,团队成员普遍存在抵触情绪。按照书中的指导,我首先花时间去倾听和理解他们的顾虑,然后引导大家识别这种抵触背后的真正原因,并将其转化为建设性的讨论,最终我们虽然没有完全达成最初的目标,但通过深入的探讨,找到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避免了会议的僵局。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十分合理,循序渐进,从基础概念到高级技巧,再到个人成长,层层递进。它并非要求读者一步到位成为“卓越”的引导师,而是提供了一个持续学习和实践的路径。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反思性实践”的鼓励,它引导读者在每次引导后进行复盘,从中学习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引导能力。 我认为,《专业引导技巧》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本实践指南。它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丰富的案例,为管理者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赋能团队,提升效率,并最终实现组织的卓越。
评分我是一名培训师,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提升课程互动性和学员参与度的有效方法。《专业引导技巧:成就卓越咨询顾问、引导师、管理者、领导者、培训师和教练(第3版)》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及时雨”。它不仅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从一个“讲授者”的角色,转变为一个“促进者”的角色。 书中关于“激发参与”的章节,是我重点学习的部分。它提供了许多非常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设计更具吸引力的开场白,如何运用“提问链”来引导学员思考,以及如何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来增强课程的体验感。我之前尝试过一些互动方式,但总觉得效果不佳,学员的参与度不高。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互动不仅仅是简单的问答,而是一个系统性的设计过程。我开始在我的课程中尝试运用“故事化教学”和“情景模拟”,并且在课程开始时,引导学员分享他们对课程主题的初步看法,这大大提升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令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如何处理课堂上的不同类型学员”。它详细分析了“沉默者”、“主导者”、“质疑者”等学员的特点,并提供了相应的引导策略。我曾经非常头疼如何引导那些总是沉默不语的学员发言,以及如何控制那些过于强势的学员的发言时间。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通过“个性化提问”、“鼓励性反馈”以及“设定发言规则”等方式,来平衡课堂的参与度,让每一个学员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达机会。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引导师的非语言沟通”的章节。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眼神交流、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信号,来传递积极、支持和尊重的态度。我之前很少注意到这方面的内容,但读完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和调整自己的非语言行为。例如,在讲课时,我尝试更频繁地与学员进行眼神交流,并在他们提出问题时,给予肯定地点头,这使得学员感觉更受尊重,也更愿意与我互动。 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引导工具箱”,里面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图表、模型和练习,这些都可以直接应用到培训设计和实施中。我正在将其中一些工具,比如“SWOT分析”和“鱼骨图”,应用到我的项目管理课程中,学员们反馈效果非常好,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工具。 总的来说,《专业引导技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优秀的培训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过程的赋能者。它教会我如何通过精妙的引导,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深度思考,并最终帮助他们实现能力的提升。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培训教材,它更像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位“良师益友”。
评分作为一个刚刚踏入咨询行业的新人,我对《专业引导技巧:成就卓越咨询顾问、引导师、管理者、领导者、培训师和教练(第3版)》这本书的期望值非常高,毕竟“卓越”二字就足够吸引人。在翻阅了这本书的目录和一些章节后,我被其中系统性的框架和实用的方法论深深吸引。 首先,书中对于“引导”这一核心概念的阐释深入浅出,不仅仅是简单的“引导人说话”,而是将其上升到了一个战略层面,强调了引导在解决复杂问题、促进团队协作、激发创新思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场景化引导”的章节,它教会我如何根据不同的会议目标、参会者类型以及议题的复杂程度,灵活运用不同的引导工具和技巧,而不是死板地套用模板。这对于我这种经验不足的新手来说,无疑是宝贵的“武功秘籍”。 其次,书中提供的许多引导工具和模型,例如“头脑风暴的最佳实践”、“冲突解决的五种策略”、“决策制定的六步法”等等,都非常具体且可操作。我已经在几次模拟练习中尝试运用了其中的一些方法,比如在小组讨论中,使用“便利贴收集想法”和“分组归类”的技巧,显著提高了信息收集的效率,也让讨论更有条理。更重要的是,书中强调了引导师的“非指导性”原则,即引导师的角色是促进过程,而不是提供答案,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避免了在早期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越俎代庖”的误区。 另外,本书在“引导师的个人成长”方面的内容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关注技巧,还深入探讨了引导师的自我认知、情商培养、同理心建设等软技能。书中提出的“反思日志”和“同伴互助”等建议,为我提供了一个持续学习和改进的平台。我开始尝试在每次引导结束后,花时间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分析遇到的挑战,并与同事交流,这种学习闭环的建立,是我过去从未有意识去做的,但现在看来,这对专业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这本书的案例分析也十分精彩,涵盖了从企业战略规划到团队内部沟通的各种真实场景。通过这些案例,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引导理论是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也学习到了如何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比如如何引导一个沉默寡言的团队成员发言,或者如何化解一个激烈争论的局面。这些实际的经验借鉴,比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要来得更加生动和有效。 最后,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引导的长期价值”的探讨。它不仅仅是将引导视为一次性的会议工具,而是强调如何通过持续的引导实践,建立起组织内部的开放沟通文化,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最终实现组织的自我革新和持续发展。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引导工作充满了敬畏和使命感。我开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将引导的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中,不仅仅是作为一名引导师,更是作为一名积极的组织赋能者。
评分书包装很不错,还没有看内容,简单看了看书本质量,内部纸张稍差,不过算不错!
评分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
评分包装很好,书籍内容很不错!快递服务也很棒!
评分这个书是啥情况,二手的?没有塑封,一起买了多本,就这个没有,
评分618活动给力,优惠券多多,囤书好时节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快递小哥也很给力,购物很愉快
评分很不错的书,对于我而言很喜欢,很实用
评分书不错的价格有点贵,但真的很不错。
评分读了两章,内容有趣易懂,推荐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