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洗钱风险管理导论》首次全面、紧密结合金融业务,系统归纳洗钱交易规律特征、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原理及金融行业洗钱风险监测、评估与控制等知识要点,并纳入了近年来监管部门发布的新法律法规,剖析了新的洗钱案件和交易特点,对高校金融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系统掌握反洗钱知识要点具有重要指导。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基础原理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犯罪背景与反洗钱意义
第二节 洗钱/恐怖融资的主要方法和关键步骤
第三节 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洗钱与洗钱风险监测原理
第一节 洗钱与洗钱犯罪
第二节 可疑交易:洗钱风险监测
第三节 《刑法》中洗钱罪及相关上游犯罪的规定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融机构的洗钱风险
第一节 银行机构的洗钱风险
第二节 证券机构的洗钱风险
第三节 期货机构的洗钱风险
第四节 保险机构的洗钱风险
第五节 信托机构的洗钱风险
第六节 支付机构的洗钱风险
第七节 资产管理公司的洗钱风险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特定非金融机构的洗钱风险
第一节 财务公司的洗钱风险
第二节 房地产行业的洗钱风险
第三节 律师行业的洗钱风险
第四节 会计师行业的洗钱风险
第五节 贵金属珠宝行业的洗钱风险
第六节 其他行业的洗钱风险
第七节 案例分析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反洗钱体系
第一节 法律体系
第二节 组织体系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篇 洗钱风险识别
第六章 客户身份信息识别
第一节 内控制度
第二节 基本信息
第三节 持续识别和重新识别
第四节 客户身份识别及交易记录资料保存
第五节 FATF新《40条建议》有关标准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可疑交易识别:法律框架与风险计算
第一节 法律框架与流程
第二节 交易洗钱风险计算方法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洗钱可疑交易识别(上)
第一节 汇兑型地下钱庄可疑交易识别
第二节 结算型地下钱庄可疑交易识别
第三节 非法集资洗钱可疑交易识别
第四节 网络赌博洗钱可疑交易识别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洗钱可疑交易识别(下)
第一节 涉恐融资洗钱可疑交易识别
第二节 涉税犯罪洗钱可疑交易识别
第三节 信用卡套现洗钱可疑交易识别
第四节 电信诈骗洗钱可疑交易识别
第五节 腐败洗钱可疑交易识别
第六节 毒品犯罪洗钱可疑交易识别_
第七节 走私犯罪洗钱可疑交易识别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三篇 洗钱风险评估
第十章 客户风险评估
第一节 风险因素
第二节 评估方法
第三节 特定情形
第四节 操作流程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机构洗钱风险评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评估指标体系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国家风险评估
第一节 国际背景
第二节 评估依据与思路
第三节 风险指标
第四节 案例分析
第五节 深入开展国家洗钱风险评估面临的问题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篇 洗钱风险控制
第十三章 金融机构的洗钱风险控制
第一节 风险控制制度
第二节 客户风险等级分类控制
第三节 分析报送可疑交易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十四章 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
第一节 监管制度与监管原则
第二节 监管框架、监管方法与措施
第三节 反洗钱调查
第四节 案例1——法人监管模式
第五节 案例2——机构洗钱风险现场评估报告
第六节 案例3——重点线索分析报告范式
第七节 FATF新《40条建议》有关标准和要求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十五章 执法部门的洗钱风险控制
第一节 洗钱上游犯罪与侦查机关内部分工
第二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反洗钱法》的补充解释
第三节 FATF新《40条建议》中关于洗钱犯罪的制裁
第五篇 洗钱风险管理国际协作
第十六章 国际协作
第一节 国际反洗钱组织
第二节 国际反洗钱法律与公约
第三节 国际司法协助
第四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反洗钱在世界上已经被定位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洗钱风险管理进行系统地研究和学习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需要。由于洗钱风险管理问题,国际上金融机构被巨额处罚的事件不断出现,动则数亿美元甚至数十亿美元,洗钱风险管理的紧迫程度甚至超过了信用风险。因此,所有金融机构都在开展洗钱风险管理工作。系统学习和研究洗钱风险管理成为准备从事或正在从事金融业的基础。但中国设立反洗钱相关专业或方向的大学屈指可数,开设洗钱风险管理课程的大学也寥寥无几,能紧密结合反洗钱的实际进展,系统、简练、实用的反洗钱教材也就显得弥足珍贵。特别是,洗钱方法快速变化、反洗钱法律不断更新,近三年来没有一本结合最新洗钱方法、洗钱案件、反洗钱法律和反洗钱技能的洗钱风险管理教材问世。本教材致力于填补这一空白。概括而言,本教材具备三个特点:
1.系统性强——本教材首次全面、紧密结合金融业务,系统归纳洗钱交易规律特征、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原理及金融行业洗钱风险监测、评估与控制等知识要点,并纳入了近年来监管部门发布的最新法律法规,剖析了最新的洗钱案件和交易特点,对高校金融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系统掌握反洗钱知识要点具有重要指导。
2.实用性强——本教材首次将国际反洗钱最佳实践报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成果、金融系统实战经验进行整合,形成系统化的高校教材和金融机构培训资料,结合现实中各类金融行业和金融业务,分析被利用洗钱的风险,以及可能存在的反洗钱管理风险。本教材既有原理分析、法规梳理,还有工作程序、操作方案。部分章节已经对部分全国性金融机构和100余家省金融机构进行了培训,辅助法律合规部、运营部、风控部、财务部、技术部等反洗钱核心部门实质性开展工作。本教材对金融机构系统控制洗钱风险、提升反洗钱效果具有重要帮助,是金融机构和特定非金融机构相关岗位业务培训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3.客观性强——本教材基于笔者在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十余年的反洗钱监管经验和对洗钱风险规律的大量前沿性研究。相关成果多次被国家反洗钱监管部门全篇引用,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年度重点调研课题优秀奖项。2015年12月,在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和亚太反洗钱组织会议上,笔者代表中方报告“互联网支付洗钱风险”。在撰写过程中,笔者密切与中国人民银行系统的一线反洗钱专家进行深入讨论,借鉴了不少经典的反洗钱研究成果,部分专家执笔撰写部分核心章节,保障了本教材的权威性和新颖性。其中,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张昀经济师参与完成第三章部分内容、第十一章主体内容和第十四章案例2;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苑士威经济师参与完成第三章部分内容、第四章部分内容、第八章和第九章主体内容。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的冯慧佳经济师、徐珊珊经济师、张菁华经济师为本书完善提供了大量帮助。没有当年反洗钱同仁的成果和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有关专家的参与,本书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完成。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洗钱分子不断挖空心思,改变洗钱方法,规避反洗钱监测。本书所总结的洗钱风险管理方法只是一个引子和导论,将来必然会探索和归纳出更多的针对性管理策略。为了及时提高本书的实用性,为广大反洗钱岗位人员和在校师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我热切盼望来自金融界反洗钱专家和高校师生的指导和帮助。
现代金融治理与合规体系构建:以监管科技与反恐融资为核心 本书导读 本书聚焦于当前全球金融体系面临的复杂风险格局,深入剖析了以金融稳定、市场诚信和消费者保护为核心的现代金融治理框架。我们不再将监管视为一种负担,而是视为驱动金融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全书以宏观视角审视了金融监管理念的演进,并以微观操作层面探讨了如何利用前沿技术手段(如监管科技,RegTech)构建高效、前瞻性的合规与风险管理体系。特别强调的是,在日益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打击恐怖主义融资(CFT)已成为全球金融机构不可推卸的首要责任。 第一部分:全球金融治理的演进与新范式 第一章:金融稳定性的基石:从巴塞尔协议到宏观审慎监管 本章首先回顾了二十世纪末期以来,历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监管体系带来的深刻教训。重点解析了巴塞尔协议体系(I、II、III)在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管理和杠杆率控制方面的核心机制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施效果。我们超越了单纯的资本要求,深入探讨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及其工具箱——包括逆周期资本缓冲、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附加资本要求等。本章强调,现代金融治理的核心在于识别和管理系统性风险,而非仅仅关注单个机构的稳健性。同时,对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协调跨国监管标准方面扮演的角色进行了详细阐述。 第二章:市场行为与消费者保护的重塑 金融市场行为的规范化是维护市场公平和公众信任的关键。本章详细分析了《多德-弗兰克法案》、《MiFID II》等一系列旨在规范金融市场行为、增强透明度和保护投资者的重要立法。重点讨论了利益冲突管理、信息披露的标准化与实时化,以及金融中介机构在客户尽职调查(CDD)过程中应承担的道德和法律责任。消费者保护不再是孤立的合规事项,而是与机构的文化、治理结构深度耦合的战略重点。我们考察了不良销售行为(Mis-selling)的识别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更精细化的投诉处理和争议解决机制来重建客户信任。 第三部分:技术赋能:监管科技(RegTech)与数据治理 第三章:监管科技的应用前沿与实施挑战 随着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和计算能力的提升,RegTech已成为提升合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驱动力。本章系统梳理了RegTech的四大应用领域:合规监控自动化、风险建模与压力测试、报告与数据传输,以及身份验证与客户入职(Onboarding)。我们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在识别交易监控中的异常模式、优化尽职调查流程方面的具体应用案例。然而,本章也清醒地指出了实施RegTech所面临的挑战,包括数据质量的可靠性、算法的透明度(“黑箱问题”)、高昂的初始投资,以及监管机构与被监管方在技术标准和数据交换协议上的协调难题。 第四章:数据治理、隐私保护与跨境数据流动 在数据驱动的金融世界中,有效的数据治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本章探讨了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销毁的规范。重点解析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等全球性隐私法规对金融机构跨境数据处理的严格限制。如何平衡监管对风险数据的获取需求与客户对隐私保护的权利,是当前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银行面临的核心困境。本章提出了构建“隐私增强技术”(PETs)框架,以实现在保护数据机密性的前提下满足监管报告义务的策略。 第三部分:反恐融资(CFT)与制裁合规: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 第五章:恐怖主义融资的手法演变与打击策略 本书将打击恐怖主义融资视为全球金融安全体系的重中之重。本章详细剖析了传统融资渠道(如现金走私、慈善机构滥用)与新兴渠道(如加密资产、众筹平台)的异同。特别关注了“低技术、小额、高频”的资金转移模式对传统交易监控系统的规避。我们引入了“了解你的对手”(KYP)的概念,强调对非营利组织、高风险司法管辖区客户进行穿透式尽职调查的必要性。本章同时对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名单的实时跟踪、比对和冻结机制进行了操作层面的指导。 第六章:制裁合规:全球化背景下的合规风险敞口 国际制裁体系的复杂性和频繁变动,对跨国金融机构构成了巨大的合规压力。本章深入解析了美国OFAC(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制裁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长臂管辖”效应。重点阐述了如何建立有效的制裁筛选系统,包括名称匹配(Name Matching)的准确性提升,以及处理“关联实体”和“最终受益人”时的模糊性管理。本章强调,制裁合规的失败不仅会导致巨额罚款,更可能导致机构被切断与美元结算体系的连接,引发生存危机。因此,制裁合规必须内嵌于业务审批流程的每一个环节。 第四部分:构建前瞻性的风险文化与治理架构 第七章:风险文化与“三道防线”模型的优化 本书坚信,技术和制度的有效性最终取决于机构的风险文化。本章重新审视了金融机构的“三道防线”模型,强调第一线业务部门在风险识别和控制中的主动作用,以及第二线独立风险管理部门的赋权与资源保障。第三道防线(内部审计)的角色正在从事后检查转向对治理有效性的前瞻性评估。我们讨论了如何通过高管层的承诺、薪酬激励结构改革以及持续的培训项目,将合规和风险管理融入日常决策,培育一种“不合规即无法开展业务”的文化共识。 第八章:全球监管合作与未来挑战展望 最后,本章展望了未来金融治理可能面临的重大趋势,包括数字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CBDC)对现有反洗钱/反恐融资(AML/CFT)框架的冲击,以及气候变化相关的金融风险(如“绿色洗钱”)的兴起。本书呼吁加强国际组织(如FATF、BIS)在标准制定上的协作,同时敦促各国监管机构在技术标准、信息共享和执法协同方面实现更高水平的互操作性,以应对金融犯罪的全球化和复杂化趋势。 本书旨在为高级管理人员、合规官、风险经理以及监管机构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极具实操指导价值的现代金融风险治理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