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散文家、翻译家的经验之谈,捍卫纯正的中文,文字工作者案头必备
★ 译者的“自诊书”,读者的“预防针”,专治劣译和欧化中文,病例丰富,药到即除
本书是《翻译研究》的续编,思果先生积累将近十年,再次对劣质译文发起挑战。书中有对翻译的宏观认识,解读中英文之间的区别,也通过大量案例,*领年轻译者在何种情况下要遵循原文的语序,何种情况下可以改动原文,甚至进行适当的增删,进而通过剪裁、锤炼、深思,让译文变得像散文一样流利清通。
思果 原名蔡濯堂(1918—2004),著名散文家、翻译家,多年担任香港《读者文摘》中文版编辑,香港中文大学翻译中心研究员,教授高级翻译。抗战时期开始发表文章,出版散文集二十多种,曾获1979年台湾中山文艺奖、1996年台湾文艺奖之翻译奖。译有《西泰子来华记》《大卫·考勃非尔》《力争上游》等,并撰文专论翻译,结集为《翻译研究》《翻译新究》《译道探微》等,备受同行称誉。
《翻译研究》针对畸形欧化的种种病态,不但详为诊断,而且细加治疗,要说救人,真是救到了底。照说这种“临床报告”注定是单调乏味的,可是一经散文家娓娓道来,竟然十分有趣。——余光中
思果爱说他没有上过正规学堂受过正规教育,一生靠自修,我半信半疑:他的中文和英文实在好,比名门高徒还要好。……我做翻译的那些年,案头长年供奉韩迪厚和思果的翻译论著,“当”字“被”字“地”字时刻视为禁忌,深恐错手一用,两位前辈鼻孔朝天嗤笑一声:“这是人话吗?”——董桥
我读思果先生的翻译论著,不时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同时又感觉如针芒在背,因为书中谈到的不少文字错误都是自己犯过的,有些虽已有所悟,但毕竟是犯了无数文字差错才得到教训。早读思果先生的书,就会很大程度上为自己树立标准,自觉控制笔下出“劣译”。 我认识的译者同行也无不称赞思果先生的功绩,这几本书的确为欲从事文学翻译者的必读书。——孙仲旭
现在劣译充斥,中国人写的中文已经不像中文。我并不是说,中文要永远保持原来的面目,一成不变。但是本来丰富、简洁、明白的文字,变得贫乏、啰唆、含混不清,这并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受到了破坏。时至今日,这种破坏已经深远广泛,绝不是轻易可以挽救的了。翻译的人误杀原作者,折磨读者,因为没有人控诉,刑法也没有条文处罚,所以可以逍遥法外,尤其糟糕的是大家看了劣译以为是时髦,不但不去纠正,反而有意效尤,从此中文越写越不像话。——思果
字典名称缩写表
论翻译为重写
中英文的分别
亦步亦趋
天翻地覆
切断
入虎穴
踏破铁鞋
量体裁衣
咬文嚼字
中文禁忌
还原
十面埋伏
形容词、副词的位置
谬译举隅
斜体字的译法
译注
上下四旁
被动语态
中文语法和用法
代名词
履夷防险
查字典法
翻译漫谈
译者、译事
平仄可以不学吗?
翻译和烹调
翻译与国文教学
思果先生谈翻译
(孙仲旭选抄,参见)
1. 翻译不像打铁、走索、造桥;那三行要学会了才可以干。而翻译却不是如此。人人可以说自己会翻译,其实不一定;稍微懂一点外文,就可以觉得自己会翻译;稍微译过一两本书,就可以觉得自己译得很好,其实都不一定。一般翻译不能达到水准,也是因为好多译者没有认清这是件相当专门的事。
2. 中英文都好的,能翻译,自己却以为不能;中英文都不很通的,不能翻译,自己却以为能,只要买本英汉字典就行了。因此也有些译者是不合格的。
3. 高明的译者并不是魔术师,他只能苦干——苦想、苦找、勤改、比较、试验,对自己一点也不慈悲。
4. 翻译不是创作吗?在心灵迟钝、精力不足的时候,拼命也译不出的,等到神清气爽,体力恢复了,可能轻易译好。如果翻译是死工作,别人已经写好的东西,你只要把“相等的”词句填在纸上就行了,又何至于如此艰难?
5. 翻译是创作,至少是另一种创作,除了不要布局,构想,一字一句,都要创作,而且很难,因为没有自由。作家而又懂外文的,是理想的翻译人才。
6. 你想译得高明,只有跟自己学。先把中文写通,无论什么意思大致可以表达;读懂英文,能利用参考书。然后多用心译,多改、多试、多想、多留心。不要以为自己已经刮刮叫了。凡是一流译者,都是时时觉得一筹莫展,改得辛勤的人。
7. 我们很容易受到外文束缚,捆得紧了,就会忘记自己的想法、说法,跟着外文的字词表。我们找适当的译文,像捉迷藏。大多数译者懒得去找,照原文字面译,读者懂不懂、读来舒服不舒服,他们不管,反正把外文翻出来就是了。只是少数认真的不肯马虎,他们要译文译得像中文,要读者读起来舒服。这种译者自讨苦吃,作兴别人并不感激他。不过,读者是最公正的人,他们会欣赏像中文的译文。认真翻译久了,自己也有进步,否则译一辈子也只是个翻译匠。
8. 每人的译文里有他自己,其实也非他不可。也可见这是半创作,是重写。译文好过原文,确也不免;不如原文,往往如是。
9. 翻译的事谈起来各有各的意见。不过我看近代名译家和译学家说的话有共同的地方。就是译文要通顺,不必死钉原文。必要时增添的增添,该扩充的扩充,该删的删,不要给原文捆死。要用想像的就用想像,不必怕人指摘,说原文并不是这样说的。译者应有胆量作主,担当下来。
10. 真正的译家一定不怕费神,千辛万苦要读者读得舒服,更传出原文的精神。
11. 好的译文贴得原文很紧,如影随形,而译文又明畅如同原著,这是件辛苦事情,也要肚子里有点书,还有创作力和想像力。
12. 中文写得好,一种外文如英文也能懂,已经有了基本的条件,但是还不能够翻译,因为译者给原文限制住,该不理的不敢不理,该改写的不敢改写,该添的不敢添。要译了几十万,上百万字,经过了若干年,才能摆脱原文的桎梏,大胆删、增、改写。
13. 翻译这件事做起来没有底,好了还可以好;精确了还可以精确;贴切了还可以更贴切。几乎谁也不能说,他的译文可以悬之国门,没有人可改一字。我潜心思考,逐字推敲,总可以改得更好读一点,容易懂一点,更接近原文一点,找到更好的中文;正好像别人也可以这样批评、修改我的译文,所以尽管大家的译作,我也可以提出不同的译法来。
14. 翻译是艺术,要动手做的,不是谈理论,研究一下,思想一番,就可以学会。翻译不像洗一件衬衫,可以把它洗得干干净净,翻译像琢玉,可以琢磨个没完。
读到《翻译新究》这个书名,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位孜孜不倦的研究者,在一个堆满了古籍和现代文献的房间里,一丝不苟地探索着翻译的奥秘。这个名字给我一种厚重感和学术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一定经过了深入的考量和精心的打磨。我一直对语言的魅力以及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呈现出的差异性感到着迷,而翻译正是连接这些差异的桥梁。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翻译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比如如何处理文化负载词、如何保持原文的语体风格、以及在不同类型的翻译(文学、科技、法律等)中,其侧重点又会有哪些不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翻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深的期待,我希望它能够成为我理解翻译艺术和科学的重要指南,帮助我拨开迷雾,看见更清晰的真相。
评分《翻译新究》——这个书名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求索的意味,仿佛在向读者发出邀请,一同踏上探索翻译未知领域的旅程。我一直认为,翻译远不止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的对话和理解。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联想到,它可能会深入探讨翻译过程中那些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细节,例如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或者修辞手法在跨文化语境下的解读与重塑。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对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翻译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这本《翻译新究》的出版,对我而言,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有机会窥探到翻译研究的更深层次的议题,从而拓展我对语言、文化以及人类认知过程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不是那种堆砌文字的华丽,而是用一种沉静的蓝色作为主色调,配以烫金的“翻译新究”四个字,字体古朴而又不失现代感。封底的文字简练,却能勾勒出一个关于翻译研究领域深刻而又充满探索性的画卷。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也很舒服,厚实而不沉重,散发着淡淡的书香,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我最近对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转换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翻译的桥梁作用愈发凸显。这本书的名字《翻译新究》恰好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求知欲,仿佛预示着它将为我揭示许多我 hitherto 未曾触及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深度洞见。我猜想,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一定经历了大量的文献梳理和实践考察,才能提炼出如此精炼的书名。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渴望在翻译领域有所深造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对其内容的期待值相当高,希望它能带给我耳目一新的感受,并在我的研究道路上提供宝贵的启示。
评分这本《翻译新究》的出现,让我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从书名来看,它似乎涵盖了翻译领域内一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可能会触及一些新的理论框架或者全新的分析视角。我之前阅读过不少关于翻译史的著作,但总感觉在理论层面缺少一些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探讨。因此,当我看到《翻译新究》时,我便对其充满了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现有的知识壁垒,为我提供一些全新的思考维度,帮助我理解翻译过程中那些复杂而微妙的语言、文化以及认知因素。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透露着一种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这正是我在学术研究中最看重的一种品质。我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关于翻译技术、翻译伦理或者翻译教学方面具有开创性的论述,能够引领我走出思维的误区,开拓更广阔的研究视野。
评分每当看到“新究”这两个字,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强烈的求知欲。《翻译新究》这个名字,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翻译的实践性问题非常感兴趣,例如,在面对一些非常规的文本时,翻译者是如何做出决策的?他们的理论依据又是什么?这本书的名字似乎暗示着它将超越传统的翻译理论,而去探索一些更具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方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论,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翻译中的难题,也可能为我自己的翻译实践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发。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场思维的盛宴,引领我深入思考翻译的本质,以及它在当今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评分不错的一套书很喜欢。
评分期期盼盼心心念念终于再版了,虽然价格比老版贵了许多,但胜在装帧不错
评分经典著作,准备考二级口译,买这本书补充一下自己翻译经验方面的不足,非常推荐!
评分非常好,又快又好。
评分京东的书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很好,一直都在这里买
评分加缪在他没有小说色彩的《关于断头台的思考》的文章里,把这段故事归为他母亲讲述的。在《靠前个人》中把它(多半是有道理的)归为他外祖母说的。
评分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评分好书推荐!翻译从来不容易,识字、识句,未必译出风骨。推荐阅读。
评分加缪在他没有小说色彩的《关于断头台的思考》的文章里,把这段故事归为他母亲讲述的。在《靠前个人》中把它(多半是有道理的)归为他外祖母说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