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针对网球与羽毛球等球拍类运动的拉伸训练可视化指南,共包括100个拉伸训练动作。针对每一个训练动作都用图示的方式进行展示,并详细介绍了重点锻炼的身体部位、起始姿势(或系列动作)、训练要点、注意事项、适用人群以及不同技术等级的拉伸练习者所需的练习次数和持续时间等。
本书适合网球、羽毛球等球拍类运动的爱好者参考,他们可以从中了解所需的知识,以此来缓解或避免长时间运动或训练所造成的肌肉紧张、损伤和病痛。
如何使用本书 6
人体肌肉分布图 8
运动平面 10
球拍类运动简史 12
装备 16
击球的生物力学知识 22
伤病 26
■ 动态拉伸 33
动态拉伸基础知识 34
1 双边风车旋转式 36
2 手臂交替摆动式 37
3 剪刀式 38
4 持拍转圈式 39
5 侧弯式 40
6 上身旋转式 41
7 激流回旋式 42
8 钟摆式 43
9 横向钟摆式 44
10 高抬腿式 45
11 后踢式 46
12 俯卧撑踏步式 47
■ 静态拉伸 49
静态拉伸基础知识 50
上身和颈部拉伸 52
菱形肌
13 后臂牵拉 54
14 坐式腿部牵拉 55
斜方肌
15 助力颈部侧屈 56
16 持拍颈部侧屈 57
颈椎伸肌
17 助力颈部弯曲 58
18 颈部弯曲及旋转 59
胸椎伸肌
19 坐式上身弯曲 60
20 猫式 61
21 站式上身弯曲 62
22 上身弯曲 63
腰椎伸肌
23 坐式上身弯曲 64
24 跪拜式 65
25 四肢支撑式上身旋转 66
腹直肌
26 眼镜蛇式 67
27 健身球上身伸展 68
腹斜肌
28 持拍上身旋转 69
29 上身支撑旋转 70
30 俯卧上身旋转 71
肩部和胸部拉伸 72
三角肌
31 持拍后摆 74
32 持拍双侧拉伸 75
33 支撑单臂后摆 76
34 手臂前置后拉 77
肩部外旋肌
35 肘部前拉 78
36 反向曲柄旋转 79
肩部内旋肌
37 支撑肘部旋转 80
38 曲柄旋转 81
胸大肌
39 助力坐姿牵拉 82
40 单侧垂直支撑拉伸 83
41 肘部弯曲支撑拉伸 84
42 助力肘部弯曲拉伸 85
前锯肌
43 平板支撑拉伸 86
背阔肌
44 助力双侧牵拉 87
45 身体侧倾肘部牵拉 88
46 助力侧倾拉伸 89
手臂和手的拉伸 90
肱二头肌
47 后拉 92
48 助力后摆 93
49 坐式肩部伸展 94
肱三头肌
50 后肘拉伸 95
51 持拍背后牵拉 96
52 双侧后拉 97
腕屈肌
53 手腕伸展牵拉 98
54 反向支撑两侧拉伸 99
上髁
55 手腕弯曲拉伸 100
56 手背支撑和手腕弯曲 101
手腕和手指屈肌
57 手指伸展 102
58 倒转祈祷姿势 103
拇指屈肌和内收肌
59 拇指拉伸 104
60 倒转菱形姿势 105
手腕和手指伸肌
61 拳击姿势 106
62 手腕和手指弯曲 107
臀部拉伸 108
腰大肌和髂肌
63 骑士姿势 110
64 健身球臀部伸展 111
65 低跨步式 112
臀肌
66 交叉腿牵拉 113
67 仰卧膝盖牵拉 114
68 仰卧腿部牵拉 115
69 仰卧单侧腿部牵拉 116
内收肌
70 仰卧蝶式拉伸 117
71 健身球臀部外展 118
72 静态蝶式拉伸 119
阔筋膜张肌
73 助力腿交叉拉伸 120
74 侧卧臀部内收肌拉伸 121
75 骑士姿势臀部内收 122
梨状肌
76 俯伏交叉拉伸 123
77 仰卧腿部牵拉二式 124
78 椅子支撑拉伸 125
腿和脚部拉伸 126
股四头肌
79 火烈鸟式 128
80 健身球骑士姿势拉伸 129
81 髋部伸展和助力屈膝 130
82 训练带脚背牵拉 131
腿筋
83 站式助力臀部弯曲 132
84 训练带脚部牵拉 133
85 腿前伸蹲伏 134
86 坐式双侧髋关节弯曲 135
腓肠肌
87 脚踝背屈跨步 136
88 训练带单侧牵拉 137
89 台阶双侧拉伸 138
90 助力脚踝背屈 139
比目鱼肌
91 足部台阶牵拉 140
92 脚踩网球弯曲膝关节 141
93 膝关节台阶辅助弯曲 142
胫骨前肌
94 跪坐式后仰 143
95 舞步式 144
96 坐式腿部拉伸 145
腓骨肌
97 足部内翻拉伸 146
98 坐式翻转脚踝 147
足底筋膜
99 网球滚脚 148
100 牵拉脚趾 149
参考文献 150
我最近开始尝试系统地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结果发现自己对如何“正确地”发力总是感到困惑,直到我翻开了《高效能运动:从新手到精通的进阶指南》。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说教的语气,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教练在耳边循循善诱。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将看似枯燥的训练原则融入到了生动的场景描述中。比如,讲解核心稳定性的那一部分,作者没有直接抛出“腹横肌收紧”这种术语,而是描述了在搬运重物或进行快速变向跑时,身体内部那些无形的力量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我尤其欣赏它在“运动心理学”部分的处理方式,它没有把心理调适写得过于玄乎,而是提供了很多可以直接在训练中应用的“心锚”设定技巧和小口诀,这对于我这种容易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业余选手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盲目地重复动作,而是带着一种清晰的“设计意图”去完成每一次训练,训练的质量和专注度都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中的物理学应用》这本书,简直是为那些喜欢刨根问底的读者准备的盛宴。我承认,一开始我对“力矩”、“惯性”这些词汇有点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早就预料到了我们的顾虑。他们用最简洁的数学模型,配上大量的运动轨迹分析图,把看似深奥的物理定律,转化成了我们日常运动中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力量反馈。比如,书中分析投掷类运动时,如何通过调整身体释放角度来最大化弹道距离,那个分解图的绘制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经常会翻到讲解“地面反作用力”的那一页,然后对照自己跑步时的步态视频来看,瞬间就能发现自己发力路径上的不合理之处。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让你从一个“执行者”变成了一个“设计者”,让你理解每一次成功的动作背后,都隐藏着精妙的物理法则。对于想把运动表现提升到更高层次的人来说,这本书是理解“为什么会成功”的关键钥匙。
评分哇,这本书真是太给力了!我拿到《运动解剖学:肌肉与骨骼的奥秘》的时候,就感觉手里沉甸甸的,光是厚度就让人对内容充满期待。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艺术品,每一个骨骼的结构、每一块肌肉的走向,都用极其精细的彩色插图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它那种直观的呈现方式,不像有些教科书那样干巴巴的理论堆砌。作者在解释复杂的生物力学原理时,总是能找到非常形象的比喻,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人体是如何高效运转的。特别是关于关节活动度的章节,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不同运动模式下关节承受的压力和需要的活动范围,这对于我制定日常训练计划简直是量身定做。我以前总觉得自己的身体像一个谜团,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拿到了一个详尽的内部构造图,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前所未有的掌控感。书里还穿插了一些实际案例分析,比如某个运动员如何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特定动作的效率,这些案例不仅有趣,更充满了实用的指导意义。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像是一位顶级运动科学导师的贴身私教。
评分不得不提《营养与恢复的黄金法则》,这本书的价值简直超乎想象,它彻底颠覆了我对“吃饱就是补给”的粗浅认知。我以前总是在训练后随便抓点东西吃,以为只要蛋白质够了就行,但这本书详细拆解了宏量营养素在不同时间窗口下的不同作用,让我明白了“何时吃”比“吃什么”有时候更关键。书中的图表制作得极其精美,特别是关于赛后恢复期营养素代谢曲线的展示,逻辑清晰到令人拍案叫绝。更贴心的是,它还提供了一系列针对不同运动类型(耐力型、爆发力型)的个性化食谱建议,并且非常人性化地考虑到了素食者和对特定食材过敏人群的需求,几乎是把“定制化营养师”塞进了我的书包里。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恢复窗口”建议来安排训练前后的饮食,仅仅坚持了一周,肌肉酸痛的持续时间就明显缩短了,睡眠质量也好了不少。这证明了这本书的理论不仅扎实,而且具备极强的实战操作性。
评分我最近对损伤预防和长期运动生涯规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入手了《身体的智慧:长期运动的健康管理手册》。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宏大且富有远见,它关注的不是一次训练能带来多少进步,而是如何确保你的运动习惯能够伴随你几十年而不至于让身体提前“报废”。书里关于“微小损伤的累积效应”的探讨让我警醒不已,它提醒我们,那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小疼痛,长期累积下来可能是未来大伤的隐患。作者在介绍拉伸、泡沫轴放松等日常维护技术时,非常强调“倾听身体的声音”,并提供了一套详细的自我评估量表,帮助读者识别自己的身体在“抗议”时的细微信号。它教会我们的不是快速修复,而是持久维护。阅读它,就像是收到了一份来自未来自己的“忠告信”,敦促我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起长远的责任。这本书的整体基调是沉稳而充满人文关怀的,让人读完后,对运动的态度都会变得更加审慎和尊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