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生理学

运动解剖生理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封飞虎,王松 著
图书标签:
  • 运动解剖学
  • 运动生理学
  • 解剖学
  • 生理学
  • 运动科学
  • 肌肉
  • 骨骼
  • 运动损伤
  • 康复
  • 运动训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3772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851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6
字数:50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教材根据武汉体育学院本科体育休闲、社会体育与休育舞蹈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而成。本课程在武汉体育学院于2009年开始使用内部(未正式)出版教材。全国其他体育院校或体育科研院所都可以使用。

内容简介

运动解剖生理学是适应社会对健康的需求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而产生的运动与医学交叉的新型学科,它是一门传播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运动解剖学》是一门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的科学。《运动生理学》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运动解剖生理学》在内容上注重把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知识整合在一起,在力求全面、系统的基础上,既保持两个学科的独立性,又保持两个学科的一致性,重点突出运动生理学。

精彩书评

本教材力求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针对休闲体育专业、表演(体育表演方向)专业及体育相关专业的需要,重点介绍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基础知识。全书共十六章,为避免过去在教学实践中二门课程教学内容偏多、且有重复及知识之间衔接不紧密等不足,我们以“理论够用,注重应用”为编写理念,尽量在知识结构上进行合理安排,精选内容,紧密结合体育运动实际,将多学科知识进行有机地衔接并融合,充分反映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体现科学性,突出实用性。

目录

绪论/1
第一节运动解剖生理学研究的内容/1
第二节常用解剖学术语/1
第三节人体的基本生命特征和机能调节/3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7
第一节细胞/7
第二节人体的基本组织/12


第二章骨与骨连结/22
第一节骨总论/22
第二节骨连结总论/25
第三节全身骨骼及其连结/29
第四节运动对骨的影响/43


第三章骨骼肌/45
第一节骨骼肌总论/46
第二节骨骼肌的分布/48
第三节体育动作的运动解剖学分析/68


第四章骨骼肌生理/73
第一节骨骼肌的特性/73
第二节骨骼肌收缩的形式及力学表现/74
第三节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80


第五章血液/89
第一节概述/89
第二节血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93
第三节血细胞生理/97
第四节血液凝固与抗凝/104
第五节运动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106


第六章循环系统/110
第一节概述/110
第二节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11
第三节心脏生理/118
第四节血管生理/129
第五节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33


第七章呼吸系统/143
第一节概述/143
第二节呼吸系统的组成与结构/143
第三节肺通气/147
第四节气体交换和运输/154
第五节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161


第八章消化系统/170
第一节消化系统的组成与结构/170
第二节消化/178
第三节吸收/182
第四节运动对胃肠道机能的影响/183


第九章能量代谢与运动/185
第一节能量代谢/185
第二节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191


第十章泌尿系统/201
第一节泌尿系统的组成与结构/201
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206
第三节肾脏在维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209
第四节运动对肾脏机能的影响/210


第十一章感觉器官/213
第一节概述/213
第二节眼的结构与功能/214
第三节位听器的结构与功能/222
第四节本体感受器的结构与功能/227
第五节其他感觉/229


第十二章神经系统/231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232
第二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240
第三节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245
第四节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249


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256
第一节概述/256
第二节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作用/260
第三节激素对运动中代谢及水盐平衡的调节/269


第十四章有氧与无氧工作能力/274
第一节概述/274
第二节有氧耐力/284
第三节无氧工作能力/289


第十五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296
第一节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296
第二节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306
第三节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基础/310
第四节灵敏和柔韧素质的生理学基础/310


第十六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313
第一节赛前状态/313
第二节准备活动/314
第三节进入工作状态/316
第四节稳定工作状态/319
第五节运动性疲劳/320
第六节恢复过程/328


参考文献/334

前言/序言

运动解剖生理学是适应社会对健康的需求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而产生的运动与医学交叉的新型学科,它是一门传播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运动解剖学是一门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的科学。运动生理学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运动解剖生理学在内容上注重把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知识整合在一起,在力求全面、系统的基础上,既保持两个学科的独立性,又保持两个学科的一致性,重点突出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生理学课程是武汉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表演(体育表演方向)专业为适应新形势教学培养的需要而开设的将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具实践应用价值的知识进行融合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教材由武汉体育学院专业教师根据新修改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而成。全书分为绪论、人体的基本构成、骨与骨连结、骨骼肌、骨骼肌生理、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能量代谢与运动、泌尿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有氧与无氧工作能力、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等内容。
本教材力求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针对休闲体育专业、表演(体育表演方向)专业及体育相关专业的需要,重点介绍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基础知识。全书共十六章,为避免过去在教学实践中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两门课程教学内容偏多且有重复,以及知识之间衔接不紧密等不足,我们以“理论够用,注重应用”为编写理念,尽量在知识结构上进行合理安排,精选内容,紧密结合体育运动实际,将多学科知识进行有机的衔接并融合,充分反映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体现科学性,突出实用性。
参加本教材编写的成员有:封飞虎(绪论、第l章)、王松(第二章)、秦智(第三章)、孟思进(第四章)、金丽(第五章)、范晶晶(第六章)、叶莉(第七章)、李睿(第八章)、刘君(第九章)、王晓昆(第十章)、寇现娟(第十一章)、马春莲(第十二章)、贾绍辉(第十三章)、李春艳(第十四章)、王宁琦(第十五章)、李庆学(第十六章)。
由于我们的知识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行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8年1月
《身之语:运动的奥秘与人体的智慧》 你是否曾疑惑,为何有些人能轻松驾驭高难度的动作,而另一些人却步履维艰?当我们挥洒汗水,身体究竟发生了哪些精妙的变化?又是什么样的内在机制,驱动着我们一次次挑战极限,突破自我?《身之语:运动的奥秘与人体的智慧》将引领你走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倾听身体最深层的语言,去理解运动背后那令人惊叹的生理学智慧。 本书并非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一次生动的探索之旅。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细胞层面出发,揭示构成我们身体的微观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从细胞膜的精密调控,到能量工厂线粒体的持续运转,再到信息传递的神经元网络,每一个细节都将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你将了解到,每一次肌肉的收缩,每一次心跳的加速,每一次呼吸的深沉,背后都有着复杂的生化反应和精妙的信号传递在默默支撑。 接着,我们将目光投向支撑我们运动的宏伟骨骼系统。这不是静态的骨架描述,而是关于骨骼如何在力量与灵活之间取得微妙平衡的解读。我们将探索骨骼的生长、修复机制,以及它们如何承受、传递和分散运动产生的巨大压力。你将认识到,骨骼并非冰冷的支撑,而是具有生命力的、能够适应并响应外界刺激的动态结构。同时,韧带和肌腱这些连接骨骼与肌肉的“桥梁”,它们的弹性和强度又如何在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又是如何保护关节免受损伤的,这些都将在书中得到深入的剖析。 当然,运动的灵魂在于肌肉。本书将深入剖析不同类型肌肉的结构与功能,从骨骼肌的粗大纤维到平滑肌的细腻收缩,再到心肌的不知疲倦。你将了解肌肉是如何通过神经信号的传递而收缩,又是如何协同工作,产生出我们所见的各种流畅而有力的动作。我们还将探讨肌肉纤维的类型差异,它们与耐力型运动和爆发力型运动之间的紧密联系。无论是跑步时的蹬踏,举重时的爆发,还是瑜伽时的伸展,每一种运动模式都对应着特定肌肉群的独特激活方式。 心脏,作为身体的发动机,其澎湃的动力是如何持续输出的?本书将为你揭示心血管系统的运作机制。从血液的循环路线,到心脏的泵血原理,再到血管的扩张与收缩,你将理解在运动过程中,心脏如何以惊人的效率增加搏出量和心率,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肌肉,满足运动的需求。同时,肺部作为气体交换的场所,其在运动中的角色也至关重要。我们将深入研究呼吸肌的工作原理,以及肺泡如何高效地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确保身体的能量供给和废物排出。 神经系统,则是这一切运动指令的发出者和协调者。本书将详细阐述大脑、脊髓以及周围神经系统的复杂网络。你将了解到,感觉器官如何将外界信息(如触感、位置、压力)传递给大脑,大脑又如何迅速处理这些信息,并发出精确的运动指令。我们将探讨运动控制的原理,包括本体感觉(身体位置和运动的感知)、前庭系统(平衡感)以及视觉信息在协调运动中的作用。你将惊叹于神经系统在毫秒之间完成的复杂计算,以及它如何确保我们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能量代谢,是支撑所有生命活动和运动的基石。本书将带你深入了解身体是如何获取、储存和利用能量的。从碳水化合物、脂肪到蛋白质,我们将探讨它们在体内的转化过程,以及在不同运动强度下,身体会优先利用哪种能量来源。你将理解乳酸的产生与清除,以及它在运动表现中的双重角色。同时,我们也关注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它们在维持身体机能和防止运动损伤方面的重要性。 除了对身体各个系统的细致解析,本书还将探讨运动如何对这些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你将了解到,长期的规律性运动如何促进肌肉的肥大和力量的增长,如何增强心肺功能,如何优化骨骼密度,甚至如何改善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我们将触及运动训练的科学原理,包括超量恢复、训练负荷的调整以及不同训练方法对身体适应性的影响。你将明白,运动不仅仅是一种身体活动,更是一种积极的生命方式,它能够重塑和优化我们的身体,提升整体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此外,《身之语》还将关注运动中的特殊情况和挑战。例如,在寒冷或炎热的环境中,身体如何通过各种机制来维持体温?在高海拔地区,身体又面临怎样的挑战,又会如何适应?我们将探讨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分析其发生的生理学机制,并提供科学的预防和康复建议。你将了解,理解身体的反应机制,是避免运动伤害、保障运动安全的关键。 本书的目标是让你成为自己身体的“知音”,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身体发出的各种信号,更科学地安排自己的运动计划,从而更有效地提升运动表现,并享受运动带来的身心愉悦。我们相信,当你真正理解了身体的语言,你将能够与自己的身体建立更和谐、更强大的连接,从而解锁无限的潜能,迎接更健康、更精彩的人生。 《身之语》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把钥匙,它将开启你对身体全新认知的旅程。无论你是体育爱好者,还是对人体奥秘充满好奇的读者,都能从中获益。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探索身体智慧的非凡旅程,倾听那不曾停止的“身之语”。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生理学部分的讲解,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它不仅仅是罗列常见的运动损伤名称,而是深入分析了损伤发生的生物力学基础和生理病理机制。比如,对于韧带拉伤或肌腱炎,书中详细解释了受损组织在不同愈合阶段的细胞反应和代谢状态,这对于制定科学的康复计划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康复训练时所持的谨慎态度,强调了“循序渐进”和“生物学适应性”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地鼓励激进训练。书中对炎症反应的生理学解读尤其精彩,解释了为什么初期的休息和冷敷是必要的,以及在适当的时机引入何种刺激才能促进组织修复,而非加剧损伤。这种严谨的论述风格让人深信不疑,也让我在面对潜在的运动风险时,能够多一份科学的敬畏心和正确的处理策略。它不仅是教你如何变得更强,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保持长久、健康地参与运动,这种全方位的保护意识,是真正优秀体育专业书籍的体现。

评分

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通读了关于运动能量代谢的那几个章节,说实话,这本书在阐述理论深度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平衡拿捏得非常到位,这一点让我非常佩服。它没有停留在教科书式的概念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运动强度下,身体如何调动糖酵解、有氧氧化等系统来提供能量,并且用非常贴合实际的案例进行了说明。例如,书中对乳酸阈值的分析,不仅仅是给出了一个数值范围,还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科学的训练来推迟或提高这个阈值,对于提高耐力项目表现的指导性极强。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还涉及了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向,比如线粒体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如何影响运动表现,这说明作者团队紧跟学术前沿,没有用过时的知识来搪塞读者。我特别喜欢那种“为什么”和“怎么办”紧密结合的叙述方式,读完之后,我不仅明白了身体运作的原理,更清楚地知道在我的日常训练中应该如何调整计划以达到最佳效果。这已经超出了“学习”的范畴,更像是一位顶级教练在耳边低语指导,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读起来酣畅淋漓,充满智慧的火花。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进行力量训练的爱好者,我最关注的是肌肉收缩机制和超量恢复的章节,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论述可谓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把神经冲动如何传递到肌纤维,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如何相互作用,整个过程描绘得细致入微,甚至连不同肌纤维类型(快肌、慢肌)的生理特性和它们在专项训练中的角色差异都做了详尽的对比分析。最难得的是,作者没有将这些生理学知识孤立起来讨论,而是将其与力量训练的变量——比如组数、次数、组间休息时间——紧密联系起来。读到关于“有效训练负荷”和“机械张力”的章节时,我感觉醍醐灌顶,很多过去凭感觉进行的训练量和强度设置,现在都有了坚实的科学依据支撑。过去训练中遇到的平台期问题,现在也找到了更深层次的生理学解释。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一个看起来非常玄奥的“增肌原理”,拆解成了可操作、可量化的科学步骤,对于任何想把训练提升到科学化层次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案头宝典,它提供的洞察力是那些泛泛而谈的健身指南远远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用心了,封面色彩搭配沉稳又不失活力,那种带着力量感的字体设计,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我原本以为这种学术类的书籍会比较枯燥,但翻开内页,就被它清晰的排版和大量的专业插图所吸引。印刷质量非常高,纸张摸起来很有质感,关键是那些解剖图谱,细节处理得极其到位,线条流畅,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容易地分辨出肌肉和骨骼的结构。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复杂概念的图示化处理非常巧妙,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只有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而是用直观的视觉语言来辅助理解。这让我感觉,即便是面对那些最艰深的生理机制,也能顺畅地跟上作者的思路,这对于我这种对运动科学有强烈好奇心但缺乏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剂强心针。很多章节的旁注和注释也做得非常人性化,扩展了阅读的深度,让人在学习核心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到相关的研究背景和应用价值。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工具书,不仅仅是用来应付考试,更是激发我对人体运动潜能探索欲望的起点。

评分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逻辑结构编排堪称一绝,它构建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完整知识体系。开篇对人体的运动系统进行整体概述后,随后便如同抽丝剥茧般,逐一深入到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的适应性变化。这种层层递进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程度。例如,在探讨心肺功能提高时,它先从血液容量和心输出量的变化讲起,然后无缝衔接到最大摄氧量(VO2max)的提升,使得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集合。即便是那些复杂的代偿机制,作者也擅长使用类比和比喻来帮助读者把握核心脉络。读完后,我感觉我对人体这台精密的“运动机器”有了一个全局性的、系统性的认知,所有的生理反应都串联了起来,不再是孤立的现象。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适合作为专业课程的教材,对于任何渴望系统、深入了解运动人体科学的自学者而言,都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宝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