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振動基礎

機械振動基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鬍海岩 編
圖書標籤:
  • 機械振動
  • 振動理論
  • 機械工程
  • 工程力學
  • 振動分析
  • 結構動力學
  • 機械設計
  • 控製工程
  • 數學建模
  • 物理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齣版社 , ,
ISBN:9787810776356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804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5-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9
字數:30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機械振動基礎》共分6章,包括單自由度係統的振動、多自由度係統的振動、無限自由度係統的振動、振動分析的近似方法和數值方法、非綫性振動以及振動實驗。附錄介紹瞭如何使用數值分析軟件平颱MATLAB計算振動問題。
  該書結構嚴謹,內容豐富,強調分析、計算與實驗相結閤,藉鑒瞭國際著名大學的機械振動教學計劃,融入瞭作者多年的教學和研究成果,反映瞭工程振動領域的新進展。

作者簡介

  鬍海岩,1956年10月生於上海,祖籍福建閩侯。現任北京理工大學校長(副部長級),力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非綫性動力學、振動控製、氣動彈性力學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 講授“機械振動”、“應用非綫性動力學”等課程,編著教材3部。培養博士20人,碩士8人。其中,1人獲國傢傑齣青年科學基金,2人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4人獲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研究振動控製係統的非綫性動力學建模、穩定性與分岔分析、控製器設計等問題,揭示瞭反饋時滯、彈性約束、遲滯阻尼等因素引起的非綫性動力學規律,提齣瞭若乾新控製策略;針對斜碰撞振動,揭示瞭新的碰撞振動及分岔機理,提齣瞭碰撞隔振係統的非綫性動力學設計方法;基於上述理論和方法解決瞭多種飛行器研製中的振動控製問題。在國際著名的Springer-Verlag齣版著作《Dynamics of Controlled Mechanical Systems with Delayed Feedback》;發錶期刊論文214篇,其中92篇被SCI收錄,124篇被EI收錄。論著被他人引用3000餘次。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0.1 振動係統及其模型
0.2 振動問題的分類
0.3 研究工程振動問題的途徑
0.4 本書的內容體係

第1章 單自由度係統的振動
1.1 單自由度係統振動方程
1.2 無阻尼單自由度係統的自由振動
1.2.1 特徵解
1.2.2 初始擾動引起的自由振動
1.2.3 簡諧振動及其特徵
1.2.4 彈簧與阻尼器的串聯與並聯

1.3 等效單自由度係統
1.4 有阻尼單自由度係統的自由振
1.5 簡諧力激勵下的受迫振動
1.5.1 簡諧力激勵下受迫振動的解
1.5.2 穩態振動響應

1.6 基礎簡諧激勵下的受迫
1.6.1 振動方程
1.6.2 穩態振動響應

1.7 振動的隔離
1.7.1 第一類隔振
1.7.2 第二類隔振

1.8 等效綫性粘性阻尼
1.8.1 阻尼的等效
1.8.2 幾種阻尼的等效實例

1.9 周期激勵下的振動分析
1.9.1 周期函數的Fourier級數展開
1.9.2 周期激勵下的受迫振動

1.10 瞬態激勵下的振動分析
1.10.1 δ函數及其性質
1.10.2 單位脈衝響應函數與杜哈梅積分
1.10.3 Fourier變換法
1.10.4 Laplace變換法
習題

第2章 多自由度係統的振動
2.1 多自由度係統的振動方程
2.2 建立係統微分方程的方法
2.2.1 影響係數和能量
2.2.2 剛度矩陣法
2.2.3 柔度矩陣法
2.2.4 Lagrange方程

2.3 無阻尼係統的自由振動
2.3.1 二自由度係統的固有振動
2.3.2 二自由度係統的自由振動
2.3.3 二自由度係統的運動耦閤與解耦
2.3.4 多自由度係統的固有振動
2.3.5 運動解耦
2.3.6 多自由度係統的自由振動

2.4 無阻尼係統的受迫振動
2.4.1 頻域分析
2.4.2 時域分析

2.5 比例阻尼係統的振動
2.5.1 多自由度係統的阻尼
2.5.2 自由振動
2.5.3 受迫振動

2.6 一般粘性阻尼係統的振動
2.6.1 自由振動
2.6.2 受迫振動
習題

第3章 無限自由度係統的振動
3.1 彈性杆的縱嚮振動
3.1.1 振動微分方程
3.1.2 固有振型的正交性

3.2 彈性軸的扭轉振動
3.3 彈性梁的彎麯振動
3.3.1 彎麯振動微分方程
3.3.2 固有振型的正交性
3.3.3 振型疊加法計算梁的振動響應

3.4 梁振動的特殊問題
3.4.1 軸嚮力作用下梁的橫嚮振動
3.4.2 Timoshenko梁的固有振動
3.4.3 梁的彎麯扭轉振動

3.5 阻尼係統的振動
3.5.1 含粘性阻尼的彈性杆縱嚮振動
3.5.2 含材料阻尼的彈性梁受迫振動
3.6 薄闆的振動
習題
第4章 振動分析的近似方法和數值方法
第5章 非綫性振動
第6章 振動實驗
附錄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機械振動是設計和研製飛機、直升機和導彈等飛行器時必須妥善解決的重要工程問題。因此,自20世紀70年代起,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振動工程研究所為航空類專業本科生開設瞭“飛行器結構振動”、“機械振動基礎”等課程,並在張阿舟教授、硃德懋教授帶領下編寫瞭《飛行器振動基礎》和《振動基礎》兩本教材。90年代後期,又由鬍海岩教授等編寫瞭《機械振動與衝擊》,以適應學科發展和教學改革的需要。上述教材曾作為航空工業高等院校的通用教材在多所大學使用,取得瞭較好的效果。
  2002年,根據國防科工委重點教材建設計劃的要求,我們提齣瞭《機械振動基礎》教材的編寫計劃,被列為國防科工委“十五”規劃教材。本教材是在鬍海岩教授等編寫的《機械振動與衝擊》-書基礎上,根據近年來教學實踐的反饋,通過精選傳統內容、補充現代內容和降低理論難度等措施編寫而成。編寫中,除瞭著重對經典內容作簡明、嚴謹的闡述外,還吸取瞭近期中外文獻中的研究成果,力求反映本學科的新發展。
  本書共分6章。前4章是綫性振動分析的基本內容,依次介紹瞭單自由度係統、多自由度係統、無限自由度係統振動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以及近似分析方法,可作為40學時課程的教材。第5章介紹瞭非綫性振動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第6章介紹瞭振動實驗方法,可作為16學時擴充內容的教材。為瞭使讀者從繁瑣的振動計算中解放齣來,並通過數字仿真來對機械振動理論加深理解,書末附錄中扼要介紹瞭如何使用商品化的數值分析軟件平颱MATLAB計算振動問題。每章末附有一定數量的習題,以便於讀者鞏固正文內容,拓寬其應用範圍和工程背景。
  本書由鬍海岩教授主編,參加編寫的有金棟平教授、陳懷海教授、陳國平教授和孫久厚研究員。國防科工委重點教材建設計劃辦公室聘請相關學科的專傢認真審閱瞭全書,並提齣許多寶貴的意見,作者在此緻以誠摯的謝意。
《聆聽宇宙的脈搏:從微觀粒子的躍遷到宏觀結構的共鳴》 本書並非一本關於機械設備或工程力學的技術手冊,而是深入探索“振動”這一普遍物理現象在宇宙萬物中扮演的至關重要角色的科普讀物。我們將視角從工程師的工作颱移開,投嚮更廣闊的時空維度,去感受那些無形卻又深刻影響著我們存在的一切“律動”。 一、 粒子世界的幽靈舞步:量子振動的奧秘 我們將從最微小的尺度開始,潛入量子力學的奇幻世界。在這裏,電子、光子等基本粒子並非靜止的點,而是以其特有的“量子振動”存在著。這些振動不僅決定瞭它們的能量狀態,更引發瞭化學鍵的形成、光與物質的交互,乃至我們所見的色彩和光明。我們將揭示物質波的本質,理解電子的軌道為何是概率的雲團,以及諧振腔模型如何解釋能量的量子化。這本書將帶你領略,即使在最基本、最微觀的層麵上,“振動”也是構建現實的基石,是粒子間信息傳遞和相互作用的隱形紐帶。我們將探討聲子在固體材料中的傳播,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材料的導熱性和電學性質。 二、 生命的韻律:從DNA的雙螺鏇到心跳的節律 生命的誕生與維係,同樣離不開精妙的振動。DNA的雙螺鏇結構,其堿基對之間的氫鍵在微觀層麵呈現齣精妙的振動模式,這種模式的穩定性與變異,直接關乎著遺傳信息的傳遞和生命演化。我們將探究蛋白質摺疊過程中,氨基酸鏈如何通過振動能量來尋找最優構象,以及這些構象如何決定蛋白質的功能。從細胞內的分子機器的協同工作,到宏觀的生物體,心跳的規律性搏動、呼吸的起伏、甚至是神經信號的電化學脈衝,無一不體現著生命獨有的振動韻律。本書將以生動的筆觸,描繪這些生理節律如何與外界環境的周期性變化相互呼應,展現生命在動態平衡中蓬勃發展的活力。我們還會觸及聽覺的産生——聲波的振動如何轉化為大腦的感知,以及視覺的形成,光波的振動如何被視網膜捕捉。 三、 地球的低語與宇宙的歌唱:行星、星辰與黑洞的共鳴 將目光投嚮更宏大的尺度,你會發現,宇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振動樂章。行星圍繞恒星的公轉,恒星自身的膨脹與收縮,乃至星係之間的潮汐作用,都伴隨著周期性的運動和能量的交換,這些都可以被視為宏觀尺度的“振動”。我們將探討地震波在地殼中的傳播,瞭解地球內部的活動如何以振動的形式嚮外釋放能量,塑造地貌。本書還將帶領讀者進入天文學的殿堂,理解白矮星的脈動變星現象,中子星的快速鏇轉發齣的脈衝信號,以及黑洞閤並時産生的引力波——這是宇宙最劇烈的“振動”事件之一,它們攜帶著關於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珍貴信息。我們將從理論層麵解讀引力波的性質,以及人類如何通過先進的探測技術“聆聽”宇宙的每一次振動。 四、 藝術與自然的和諧:聲、光、色的振動之美 振動更是藝術傢和創作者靈感的源泉。音樂,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空氣中不同頻率的聲波振動,它們組閤成和諧的鏇律,觸動人類的情感。我們將剖析音高的産生,樂器的發聲原理,以及混響和迴聲等聲學現象。色彩,則是不同頻率的光波振動在人眼中的感知。本書將解釋光的反射、摺射、衍射和乾涉等現象,以及它們如何構成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從波的疊加原理,到顔色的混閤,我們將揭示視覺藝術背後的物理原理。更進一步,我們將探討自然界中那些令人驚嘆的振動現象,如蝴蝶翅膀上鱗粉的衍射效應形成的虹彩,水麵上漣漪的擴散,以及火焰的跳躍舞動。 五、 智慧的共振:信息、社會與思維的波動 信息的傳播,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被理解為一種“振動”。從口耳相傳的信號,到現代社會的高速網絡,信息以各種載體和形式,以不同的速度和模式進行傳遞和擴散。社會思潮的興起與演變,也如同一種集體意識的“共振”現象。本書將嘗試從更抽象的層麵,探討社會群體如何因相似的觀念或情感而産生“同頻”,以及信息的漣漪效應如何影響社會結構的動態。甚至在人類的思維活動中,神經元的放電模式、信息的編碼與解碼,也暗含著復雜的振動規律。本書並非提供一套解答所有問題的公式,而是試圖用一種全新的視角,邀請你一同去感知和理解,這個充滿生命力、變化萬韆的世界,正是由無數種“振動”共同譜寫而成的一麯恢弘樂章。 本書適閤讀者: 對科學充滿好奇,渴望瞭解事物背後普遍規律的普通讀者。 對哲學、藝術、生命科學等領域感興趣,希望跨學科理解世界的探索者。 任何一位願意用全新的視角觀察世界,感受宇宙脈搏的思考者。 我們將告彆枯燥的公式推導,以引人入勝的語言,結閤生動的例子和有趣的類比,帶領你一同踏上一場關於“振動”的奇妙旅程。準備好,聆聽宇宙的低語,感受生命的律動,與萬物一同共鳴。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市麵上關於力學類的書籍太多瞭,很多都寫得晦澀難懂,或者過於偏重理論而忽略瞭實際應用。我是一名在製造業一綫工作的工程師,平時工作中會接觸到很多關於設備運行穩定性的問題,其中很多都與振動有關。雖然我不是專門研究振動的,但如果能有一些更直觀、更貼近實際的知識,對我的工作肯定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當朋友推薦這本書的時候,我隻是抱著“看看有沒有用”的心態去買的。但翻開書的扉頁,我卻被它嚴謹的排版和清晰的邏輯所吸引。它不像我之前看過的某些書那樣,上來就是一堆公式推導,而是先從一些生動的例子入手,比如樂器的發聲原理,建築的抗震設計等等,讓我立刻感覺拉近瞭距離。這一點讓我非常欣慰,因為我一直認為,再高深的理論,如果不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錶達齣來,對很多像我這樣的普通學習者來說,都意義不大。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共振”的部分。在我的工作經驗中,我見過太多因為設備發生共振而導緻的故障,有時候甚至是災難性的。但是,對於共振的深層原因,以及如何規避共振,我一直沒有一個係統性的認識。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解釋共振産生的條件,以及在實際工程中,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來預測和防止共振的發生。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介紹一些常見的振動測量和分析工具,比如頻譜分析儀、振動傳感器等,並講解它們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如果能有一些案例分析,那就更好瞭,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問題相結閤,這樣我學起來也會更有針對性,也更容易吸收。總而言之,這本書在我眼中,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它能夠用最貼近實際的方式,為我解答工作中的睏惑。

評分

我一直對物理世界的“動態”之美充滿好奇,而“振動”則是這種動態之美最直觀、最普遍的體現。從宏觀的地震波,到微觀的原子振動,似乎萬物都在以某種方式“抖動”著。我選擇這本書,是因為它的書名《機械振動基礎》非常吸引我,它傳遞齣一種要從根本上講清楚機械振動原理的決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嚴謹又不失趣味的方式,為我解析機械振動的奧秘。我特彆期待書中對“簡諧運動”的講解。我知道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模型,但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解釋它的物理意義,以及它在現實世界中的局限性。我很好奇,為什麼很多復雜的振動都可以近似地用簡諧運動來描述?書中能否提供一些關於這種“近似”的數學和物理依據?同時,我也對“阻尼”的概念感到非常好奇。在現實世界中,沒有振動是永恒的,總會有能量的耗散。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解釋不同類型的阻尼,比如粘性阻尼、 Coulomb 阻尼等,並且說明它們對振動過程的影響。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與聲音、音樂相關的例子,那就太好瞭。因為我相信,從我們熟悉的聲音現象入手,能夠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振動理論。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我探索物理世界奧秘的一把鑰匙,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我們身處其中的這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宇宙。

評分

我一直覺得,機械振動是一個非常“接地氣”的物理概念,因為它幾乎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我平時的工作中會經常遇到設備噪音過大的問題,而噪音的産生很多時候都與振動有關。所以,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振動産生的機理,以及如何有效地控製和減弱振動。這本書名中的“基礎”二字,給瞭我很大的信心,我相信它能夠為我提供係統性的知識。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自由振動”和“受迫振動”的對比分析。在我看來,自由振動就像是係統在“自我錶達”,而受迫振動則是係統在“被迫響應”。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講解這兩種振動模式的區彆,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這兩種振動。同時,我也對“共振”現象感到非常好奇。為什麼當驅動頻率等於係統的固有頻率時,振幅會急劇增大?這其中隱藏著怎樣的物理機製?我希望書中能夠通過生動的例子和清晰的圖示,來解釋共振的危害性和一些防止共振的方法。比如,我曾聽說過一些關於橋梁因為共振而倒塌的案例,這讓我對共振的威力深感擔憂。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工程上的實例,比如如何設計減震裝置,如何調整設備的運行頻率來避免共振,那就更貼閤我的實際需求瞭。總而言之,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我的“振動百科全書”,為我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供理論指導。

評分

我一直對物理學中的“周期性現象”非常著迷,而“振動”無疑是周期性現象中最具代錶性的一類。從鍾錶的滴答聲到月亮的運行,再到聲波和電磁波的傳播,似乎一切都在以某種方式“振動”著。我之所以對這本書感興趣,是因為它以“基礎”為切入點,意味著它應該會從最根本的原理講起,這對於像我這樣希望係統學習相關知識的人來說至關重要。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振幅”、“周期”和“頻率”這三個基本概念,並且能夠用清晰的圖示來展示它們在不同振動過程中的變化。我尤其好奇“簡諧運動”的數學描述,也就是那個經典的“sin”或“cos”函數,它究竟是如何從物理運動方程推導齣來的?書中能否提供一個比較詳細的推導過程,讓我能夠理解其中的數學邏輯?同時,我也對“阻尼”的概念感到好奇。在現實世界中,很多振動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弱,是什麼原因導緻瞭這種“衰減”?書中對“阻尼係數”的解釋,能否做到直觀易懂,並且能夠說明它對振動過程的影響?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與音樂、樂器發聲相關的例子,那就更好瞭,因為我認為這是將抽象的物理概念與生活聯係起來的絕佳方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讓我不僅理解機械振動的理論,更能感受到它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重要意義。

評分

這本書我大概是半年前在網上偶然看到的,當時是被它的封麵設計吸引瞭。那種沉靜又帶著一絲硬朗的風格,讓我覺得它可能是一本非常紮實的學術著作。拿到實體書後,果然沒讓我失望。紙張的質感很好,翻閱起來很舒服,印刷也非常清晰。我是一個對力學領域一直抱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雖然不是專業齣身,但平時也會自己找一些相關的資料來學習。我一直覺得,理解物理世界的運轉規律,尤其是那些宏觀和微觀層麵的動態變化,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而“機械振動”這個概念,對我來說,就像是打開瞭理解許多物理現象的一扇窗戶。我總是在想,為什麼鍾錶會滴答作響,為什麼橋梁在風中會搖晃,為什麼樂器能發齣美妙的鏇律,這些背後是不是都隱藏著某種共同的規律?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這種好奇心。我迫不及待地打開瞭它,希望它能為我揭示那些隱藏在日常現象背後的奧秘。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通過清晰的圖示和易於理解的語言,來解釋那些看似復雜的概念。比如,我一直對“簡諧運動”這個概念很好奇,雖然知道它是一個基礎模型,但具體是如何推導齣來的,以及它在現實世界中有哪些廣泛的應用,我還沒有一個深入的瞭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從最基本的原理講起,一步步引導我理解這個核心概念。同時,我也對書中可能會涉及到的“阻尼振動”和“受迫振動”感到好奇。畢竟,現實世界中的振動很少是完美的,總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衰減或被外部力量驅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這些內容,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些“不完美”但卻真實存在的振動現象。總而言之,這本書在我手中,就像是一本充滿待解之謎的寶藏,我渴望一步步去挖掘,去理解。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一種沉穩而專業的印象,讓我覺得它是一本值得認真閱讀的學術著作。我最近正在研究一個項目,其中涉及到一些關於動態係統的建模和分析,而“機械振動”正是其中的核心內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後續更復雜的內容。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振動係統”的數學描述。我理解,很多振動現象都可以用微分方程來錶示,但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解釋這些方程的物理意義,以及它們是如何從牛頓定律等基本力學原理推導齣來的。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求解這些微分方程的方法,並且解釋在不同邊界條件下,解會有怎樣的變化。同時,我也對“模態分析”這個概念感到好奇。在工程領域,理解一個結構的固有頻率和振型對於評估其動力學性能至關重要。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模態分析的基本原理,並且提供一些計算和實驗方法。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有限元方法在振動分析中的應用,那就更好瞭。因為我知道,有限元方法是現代工程分析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一個係統性的、深入的機械振動理論框架,讓我能夠自信地應對項目中的挑戰。

評分

我一直認為,數學是描述世界的最通用語言,而力學,則是連接數學和物理世界的重要橋梁。我平時雖然不是科班齣身,但齣於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常常會閱讀一些關於物理學和數學的書籍。這本書名《機械振動基礎》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將“機械”和“振動”這兩個我都很感興趣的概念結閤在瞭一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嚴謹但不失趣味的語言,為我揭示機械振動的基本原理。我特彆期待書中對“振動係統”的分類和建模的講解。我很好奇,什麼樣的係統可以被簡化成一個簡單的彈簧-質量係統?在實際工程中,有哪些因素會使得一個係統無法被理想化?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建立實際機械係統振動模型的指導。同時,我也對“能量守恒定律”在機械振動中的體現很感興趣。在沒有阻尼的情況下,振動係統的總能量是否保持不變?能量是如何在動能和勢能之間轉化的?我希望書中能夠通過具體的推導和分析,讓我對能量的轉化過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另外,我也想瞭解,當振動係統受到外部乾擾時,它的能量是如何變化的?這些能量都去瞭哪裏?書中是否會涉及到一些關於能量耗散的理論?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一個完整的、係統的機械振動知識體係,讓我能夠從更深的層次去理解這個充滿動態的物理世界。

評分

這本書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它觸及瞭我工作中的一個痛點。我是一名設備維護工程師,經常要處理一些因為振動引起的設備故障,比如軸承損壞、連接鬆動等等。雖然我能憑經驗去解決一些問題,但總感覺缺乏係統性的理論指導。這本書的《機械振動基礎》這個名字,讓我看到瞭希望。我希望它能夠為我提供一套清晰的理論框架,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振動産生的機理,以及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故障診斷”和“預測性維護”方麵的內容。我希望書中能夠講解,如何通過分析設備的振動信號來判斷設備是否存在潛在的故障,並且預測故障的發生時間。比如,我希望書中能夠介紹一些常見的振動特徵,以及它們與特定故障之間的關係。同時,我也對“減振技術”很感興趣。在實際工程中,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減振方法,比如增加阻尼、改變結構剛度、安裝隔振器等等?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這些技術,並且提供一些工程實例,讓我能夠瞭解它們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振動監測和數據分析的工具和軟件介紹,那就更好瞭。這樣,我就能將書中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閤,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和設備可靠性。總而言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我解決設備振動難題的“寶典”,為我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評分

我一直對自然界中的各種“動態美”非常著迷,而“振動”無疑是其中最普遍、最引人入勝的一種。從微觀粒子在原子核周圍的運動,到宏觀的行星軌道運行,再到我們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聲音、音樂,甚至是地震,這些現象的背後似乎都離不開“振動”這個核心概念。我不是學物理的,但我一直堅信,物理學的魅力在於它能夠用簡潔的數學語言去描述和解釋萬事萬物。我平時喜歡閱讀一些科普類的書籍,嘗試去理解那些復雜的物理現象。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機械振動基礎》時,我立刻就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我能夠理解的方式,來介紹機械振動的基本原理。我特彆想瞭解,為什麼很多物體在受到乾擾後,會傾嚮於以特定的頻率進行運動?這種“特定頻率”究竟是如何産生的?書中關於“固有頻率”的解釋,能否做到深入淺齣,並且提供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另外,我還想知道,當不同的振動疊加在一起時,會發生什麼?比如,兩個聲波疊加會産生怎樣的聲音?兩個波形的疊加,是否會産生一些有趣的新現象?我期待書中能夠通過大量的圖示和例子,來幫助我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耐心的老師,一步步引導我走進“機械振動”的奇妙世界,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我們身處其中的這個充滿動態的宇宙。我希望它不僅能解答我的疑惑,更能激發起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評分

這本書吸引我的是它那種“基礎”二字所蘊含的紮實感。我最近在學習一項新的工程技術,其中涉及到一些與動態係統相關的知識,而“機械振動”正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後續更深入的專業知識。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自由振動”、“阻尼振動”和“強迫振動”的區分和講解。我理解,自由振動是係統在沒有外力作用下的運動,而阻尼振動則是在考慮瞭能量耗散的情況下的運動,強迫振動則是係統在外部周期性力作用下的運動。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講解這三者之間的聯係和區彆,並且通過具體的數學模型和物理圖像,讓我能夠清晰地掌握它們的特點。例如,我希望書中能夠清晰地解釋“阻尼比”這個參數的意義,以及它對振動衰減速度的影響。同時,我也對“頻率響應”這個概念很感興趣。在工程應用中,理解係統對不同頻率輸入的響應至關重要,這直接關係到係統的穩定性和性能。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頻率響應麯綫的分析方法,並且解釋如何利用這些麯綫來優化係統設計。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實際工程案例,比如機械設備的動力學設計,橋梁結構的抗風振設計等,那就更好瞭。這樣,我纔能夠更好地將書中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

評分

關於孤獨行星,大學時代,我便成為孤獨行星係列指南書的忠實讀者,當時就認為惠勒夫婦乾的工作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比後來媒體大肆報道那個大寶礁的工作,不知要好多少。關鍵這事兒,還符閤知行天下的中國文人君子流的人生誌嚮。無奈的是,惠勒夫婦並不打算在中國特彆發展,我謀劃加入他們中文辦事處之類的想法也就落空。

評分

《kP國防科S工ni委“T十jr五u”規劃教材Z:機械振gF動H基礎feJ》(鬍Ne海岩)g【摘要

評分

沒啥說的,各種完美~XD

評分

忽然聽見後頭庭院裏“當”地一聲響,然後是鑼點,鼓點,紅牙闆輕巧巧一敲,就伊伊呀呀唱將起來,也不知是什麼麯目,從遠而近,漸漸就到耳邊,書生還待不起,調子忽地拉長,聲裂金石,道是:“錦屏人忒看得韶光賤——”

評分

很好的書,慢慢看,京東是個不錯的買書地! “知識就是力量”,這是英國著名學者培根說的。誠然,知識對於年青一代何等重要。而知識並非生來就有、隨意就生的,最主要的獲取途徑是靠讀書。在讀書中,有“甘”也有“苦”。 “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簡潔而極富哲理地概括瞭人生的意義。雖說讀書如逆水行舟,睏難重重,苦不堪言;但是,若將它當作一種樂趣,沒有負擔,像是策馬於原野之上,泛舟於西湖之間,盡歡於遊戲之中。這樣,讀書纔津津有味、妙不可言。由此,讀書帶來的“甘甜”自然而然浮齣水麵,隻等著你采擷瞭。 讀書,若隻埋首於“書海”中,長此以往,精神得不到適當地調節,“懨倦”的情緒彌滿腦際,到終來不知所雲,索然無味。這種“苦”是因人造成的,無可厚非。還有一種人思想上存在著問題,認為讀書無關緊要,苦得難熬,活受罪。迷途的羔羊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等待死亡;另一種能迴頭是岸,前程似錦 我的房間裏有一整架書籍,每天獨自摩挲大小不一的書,輕嗅清清淡淡的油墨香,心中總是充滿一股歡欣與愉悅。取齣一冊,慢慢翻閱,怡然自得。   古人讀書有三味之說,即“讀經味如稻梁,讀史味如佳肴,諸子百傢,味如醯醢”。我無法感悟得如此精深,但也癡書切切,非同尋常。   記得小時侯,一次,我從朋友那兒偶然藉得伊索寓言,如獲至寶,愛不釋手。讀書心切,迴傢後立即關上房門。燈光融融,我倚窗而坐。屋內,燈光昏暗,室外,燈火輝煌,街市嘈雜;我卻在書中神遊,全然忘我。轉眼已月光朦朧,萬籟俱寂,不由得染上瞭一絲睡意。再讀兩篇纔罷!我挺直腰闆,目光炯炯有神,神遊伊索天國。   迷迷糊糊地,我隱約聽到輕柔的叫喊聲,我揉瞭揉惺忪的睡眼,看不真切,定神一聽,是媽媽的呼喚,我不知在寫字颱上趴瞭多久。媽媽衝著我笑道:“什麼時候變得這麼用功瞭?”我的臉火辣辣的,慌忙閤書上床,倒頭便睡。   從此,讀書就是我永遠的樂事。外麵的世界確實五彩繽紛,青山啊,綠水啊,小鳥啊,小貓啊,什麼也沒有激發起我情趣,但送走白日時光的我,情由獨鍾——在幽靜的房間裏伴一盞燈,手執一捲,神遊其中,任思緒如駿馬奔騰,肆意馳騁,飽攬異域風情,目睹曆史興衰榮辱。與住人公同悲同喜,與英雄人物共沉共浮,罵可笑可鄙之輩,哭可憐可敬之士。體驗感受主人公艱難的生命旅程,品嘗咀嚼先哲們睿智和超凡的見解,讓理性之光粲然於腦海,照亮我充滿荊棘與坎坷之途。在書海中,靜靜地揣摩人生的快樂,深深地感知命運的多舛,默默地慨嘆人世的滄桑。而心底引發陣陣的感動,一股抑製不住的激動和靈感奔湧。於是乎,筆尖不由得顫動起來,急於想寫什麼,想說什麼……   閑暇之餘,讀書之外,仍想讀書寄情於此,欣然自愉。正如東坡老先生所雲:“此心安處吾鄉。”   早晨,我品香茗讀散文,不亦樂乎!中午,我臨水倚林讀小說,不亦樂乎!晚上,我對窗藉光吟詩詞,不亦樂乎!整天都是快樂,因為我有書,我在!

評分

心得: 相信許多與我一般大的人,對於妖怪的認知,都是從大陸86版《聊齋》開始的。      飄來飄去的白燈籠,沒有頭的田七郎,披著人皮的畫皮妖怪,這些構成瞭我兒時最初的妖怪記憶——驚悚而可怖。      隨著年歲漸長,也開始在不經意間接觸日本的恐怖片——《午夜凶鈴》、《咒怨》等。還記得看《午夜凶鈴》實在大學活動室裏,幾十個人圍著一颱大電視,窗簾緊緊拉住以營造恐怖氣氛,幾十個人鴉雀無聲,被嚇得大氣也不敢喘。      後來還有《幽遊白書》、《犬夜叉》等等,令人驚嘆於日本人做事的認真與執著。僅僅一個妖怪題材,就能搞齣影視、小說、漫畫、周邊這麼大的陣仗。相比我們中華民族的大氣浪費和漫不經心——麵對《山海經》、《酉陽雜俎》、《聊齋誌異》、《閱微草堂筆記》、《子不語》等大量優秀的作品而不知開發藉鑒,真是令人無法言說。      然而直到拿到手中這本《知日 妖怪》,我纔明白自己對於日本妖怪文化的瞭解是多麼膚淺。雖然我也讀過京極夏彥,知道河童的傳說……      真珠庵本的《百鬼夜行繪捲》古樸稚拙,在器物演變來的妖怪臉上我們能發現詭異和驚悚的氣息;狩野宴信的《百鬼夜行繪捲》則在神秘莫測的大背景下為我們展現瞭妖怪們日常生活的一麵,甚至有些詼諧,仿佛這些器物都有一個靈魂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沿著《知日 妖怪》為我們畫好的路綫圖,會發現妖怪文化在日本已經形成瞭高度完善的商業化産業鏈條。作為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妖怪文化並沒有隨著商業化的開展而被庸俗化和消亡,相反,在商業化的過程中,妖怪文化得到瞭更深入的挖掘和發揚,受到瞭更多人的喜愛。——如何將傳統文化與商業化結閤,達到雙贏的結局,日本人用他們的妖怪文化給我們上瞭一課。      看看妖怪文化的豐碩成果吧:   漫畫類:《鬼太郎》《惡魔君》《河童三平》等   小說類:陰陽師係列,京極堂係列等   影視類:《韆與韆尋》《給小桃的信》《龍貓》等   妖怪畫師:鳥山石燕、月岡芳年、鬆井鼕子   旅遊類:鬼屋文化,水木茂之路   文化類:妖怪魔術、妖怪博士、世界妖怪學會、妖怪大學      《知日 妖怪》可謂對日本的妖怪文化來瞭個大起底,全方位地介紹瞭日本的妖怪文化。在贊嘆的同時,也為日本文化的多元和包容感動震動。設想下如果我們身邊有人立誌從事妖怪研究,一定會被目為不務正業的怪異傢夥吧。寫到這裏,我仿佛看到瞭傢人無奈的眼和親友訕笑的臉。      所有立誌與妖怪為伍的朋友們,加油,挺住!

評分

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聚閤物進行分類,如從單體來源、閤成方法、最終用途、加熱行為、聚閤物結構等。

評分

三本書隻用個快遞塑料膜裝著,書都壓壞瞭

評分

很滿意,速度快,物美價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