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说话策略:不同情景的实用沟通艺术

心理学与说话策略:不同情景的实用沟通艺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康纯佳,赵望锋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沟通技巧
  • 说话艺术
  • 人际关系
  • 实用沟通
  • 情景沟通
  • 影响力
  • 情绪管理
  • 社交技巧
  • 自我表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45044
版次:1
商品编码:1233016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2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现代社会,人们生存越来越艰难,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使得人们即便有超强的能力也难以应付生活。每个人在人生之中都免不了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我们唯有更好地与人沟通,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顺遂如意。
《心理学与说话策略:不同情景的实用沟通艺术》列举了很多生活和工作中的实用场景,从而帮助读者朋友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相对应的情况时可以做到有参考价值。当然,现实情况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我们唯有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才能作出合适的选择和应对。因此本书只是抛砖引玉,而并非一定之规。

作者简介

康纯佳,男,1982年出生,山东惠民人,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践,现任滨州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山东省心理学会理事,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滨州市心理学会秘书长,滨州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站长,滨州市红十字心理救援志愿服务大队队长。曾获省部级表彰7项,市厅级表彰11项,主持参与课题6项,主编参编教材2部。赵望锋,男,滨州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长期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和研究,主持山东省软科学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3项,校级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目录

第01章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大门,一开口就说对话001
沟通和聊天不是一回事 002
掌握沟通的艺术,成功水到渠成 004
表达的时候,不要急于求成005
任何时候,都不要贬低对方007
说好话,必须掌握最佳时机009
说话不是打机关枪,无须滔滔不绝 011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学会看人说话 013

第02章 情商高就是会沟通,三言两语就要打动人心017
威尔德定理:听永远比说更重要 018
白德巴定理:好钢用在刀刃上,好话说在点子上 020
杰亨利法则:真诚,是一切沟通的前提 022
位差效应:平等,是沟通的基础 024
登门槛效应:说话要主次分明,层层推进 027
眉飞色舞地说话,牢牢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029

第03章 看清场合再说话,不同情境用不同的说话方式033
区分不同场合,说恰到好处的话 034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管好自己的舌头036
友好交流,不要把语言当武器 038
全神贯注地倾听,才能顺利沟通 041
引起对方的兴趣,才是交谈的关键042
适度掌握交流时间,让谈话事半功倍044

第04章 初次见面注意分寸,一开口就给人留下美好印象047
恰到好处的称呼,给对方留下好印象048
寒暄,帮助人与人变得亲近 050
如何说好见面的第一句话 052
给予对方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 055
话题可以从细微处开始展开 057
圆满表达,肢体语言必不可少 059

第05章 闲聊切忌说话放肆,管住嘴巴远离口角与是非063
你真的会说话吗 064
不要轻易就把抱歉的话说出口 066
不要随意指责别人的错误 067
面对诉苦的女人,你只要当好听众069
不要调侃他人的隐私 072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074

第06章 安慰他人谨言慎语,措辞得体说进心里 077
安慰他人,一定要把话说到他人心里去 078
找准安慰的切入点,才能打动他人的心 080
安慰失意的人,一定要掌握技巧 083
安慰生病的人,要给予积极正能量 084
掌握说话的分寸,才能恰到好处安慰人 086
贴心的话,会给爱情加温 088

第07章 说服他人巧避冲突,运用心理定式让人心服口服091
利用权威效应,设身处地地说服他人092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所向094
说服要层层推进,由浅入里 096
利用随大流心理,说服他人顺从大众098
归谬说服,让对方心甘情愿作出让步100
让对方不断说“是”,不给对方否定的机会 102

第08章 求人帮忙巧说话,让他人心甘情愿帮你到底 105
适当示弱,才能得到他人的帮助 106
恰到好处的自我介绍,让他人赏识你108
求人帮忙时,别忘记许诺回报 110
及时转移话题,让他人来不及拒绝你112
得寸进尺,一步步加大自己的要求 113
对于感情的软肋,一定要好好利用115
把话说到刀刃上,才能事半功倍 117

第09章 “花言巧语”化解矛盾,轻松摆脱尴尬境地121
委婉表达不快,让事情不恶化 122
损人不利己的话,任何时候都不要说 124
巧妙说话,让尴尬不复存在 127
圆满说话,一定要注重细节 129
拒绝,偶尔也可以化解尴尬 131
不要随意打断他人说话 133

第10章 当众讲话侃侃而谈,自信与勇敢为你护航137
不要恐惧,勇敢地把话说出来 138
充满自信地说话,才能震慑全场 140
适度紧张,反而会提升说话的感觉142
和谐融洽的氛围,更让人乐于表达145
大胆说话,并非是天生的 148

第11章 对话上级大方得体,恭维有分寸汇报觅时机151
与领导共情,体味领导的苦 152
在不想失业时,还是不要得罪领导154
找准时机,才能理所当然拒绝领导157
主动汇报工作,主次分明 159
直截了当和迂回曲折,都是提建议的好方式 161
忠言不逆耳,领导才更爱听 163

第12章 同事交流和睦友善,低调行事受人喜欢 167
和同事打招呼,你不得不知的学问168
同事之间,时而客套完全有必要 170
谣言止于智者,让谣言止于你 172
如何接过同事话头,让交流水到渠成 174
人生处处皆贵人,你要多留心 177
毕恭毕敬,才能得到他人的帮助 179

第13章 与下属交谈言简意赅,为下属解决实际问题183
下达命令,一定要言简意赅 184
对于员工隐私,千万不要随意传播186
言行得体,领导才能树立威信 188
批评下属,必须掌握批评的艺术 190
一个“不”字,无法拒绝员工加薪请求 192
如何让员工在被辞退后平静离开 195

第14章 面对客户投其所好,量体裁衣抓住销售时机197
说客户感兴趣的话题,成功吸引客户 198
巧妙向客户提问,成功说服客户 200
机智应对客户,主导与客户的交流202
备好高帽子,随时给客户一顶 204
说好开场白,给客户留下好印象 206
家常话题,反而让客户放松警惕 208

第15章 说话婉转松弛有度,良好的沟通需要和谐的氛围211
与他人拉近关系,多说“我们” 212
话语幽默,有效降低对方的心理防线 214
尴尬时,不妨为自己打圆场 216
自我解嘲,才能让自己和他人轻松起来 218
既要有激情,也要适度沉默 219
参考文献221

精彩书摘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然而大多数人在沟通的时候依然“少根筋”,总是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例如,有很多人走入沟通的误区,在沟通的时候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导致沟通非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因为各种各样的失误导致事与愿违。现代社会,人际关系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更要掌握沟通的技巧,把握沟通的艺术,从而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
对于沟通,很多人都存在一定的误解,觉得沟通就是闲聊或者聊天,而聊天就是与他人之间对话和交流,原本没有太重要的关系。其实不然。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是人们之间加深了解的必经渠道,人与人之间的很多交往和互动都离不开沟通,所以,沟通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都生活在人群之中,绝不可能不与他人交流。作为最普通平常的日常行为和活动,在大多人看来,沟通平淡无奇,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能做到。其实不然。沟通看似简单,实际上并非人人都能把话说好,也并非人人的沟通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发现,哪怕是同样的意思,一个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或者换作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效果和作用也是截然不同的。尤其是当一个人漫不经心地说出来,而另一个人以有组织的语言说出来,效果更加不同,甚至完全相反。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沟通,将其与日常漫不经心的聊天区别开来,慎重对待沟通,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如此才能让我们与他人的沟通水到渠成,达到最好的效果。
很久以前,有个有钱人马上要过六十岁生日了。平日里,他的子女
不在家,家里总是冷冷清清的,因而他突发奇想,决定要好好过六十岁生日,再宴请平时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都来家里做客、吃饭。为了准备生日,他提前就发出了请柬。很快,生日到来了,这个人一早上就起床洗漱更衣,穿上喜庆的唐装,等着亲朋好友来给他拜寿。
他从早晨等到快中午的时候,只来了一少部分亲戚朋友。为此,他焦急地院子里走来走去,因为马上就到吉时要开席了。他自言自语地说:“怎么回事,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呢?”
已经落座的亲戚朋友听到他这么说,不由得议论纷纷:“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是不该来的呗!”“既然如此,我们还坐在这里干什么呀?”“我们都不受欢迎,还赖在这里岂不是自讨没趣吗?”亲戚朋友们一番讨论,最终除了一个与这个有钱人关系很好也彼此了解的朋友还在,其他亲戚朋友全都生气地离开了。看到院子里空空荡荡的,这个有钱人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又说:“哎,不该走的都走了,我还怎么过寿啊?”听到他的话,那个朋友也坐不住了,起身离开。
“不该走的都走了”,换言之,就是该走的怎么还不走,这样一来,朋友还怎么踏踏实实地留下来参加寿宴呢?这个有钱人虽然是好心请亲戚朋友吃饭,却因为不会说话,导致说出来的话好说不好听,无形中得罪了到场的亲戚朋友,原本准备周全的寿宴不得不半途而废。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许很会聊天,能够与他人说得眉飞色舞,甚至逗得他人哈哈大笑,但是一到正式场合,他们连一句正经话都说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总是不假思索,也不会合理组织语言,因而导致沟通的效果很差。既然沟通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如此重要,我们一定要重视沟通,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从而使沟通事半功倍。

前言/序言

关于人际沟通,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经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是一种商品,那么我宁愿付出阳光下最高的价格购买人际沟通能力。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洛克菲勒对于人际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视的,也是特别珍视的。也许看到这句话你会很惊讶:人人都会说话,人际沟通能力难道真的那么重要吗?的确,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高兴的,有悲伤的,有容易解决的,也有棘手的。我们要想解决这些事情,仅凭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我们只有掌握人际沟通能力,才能最终与他人达成共识,圆满解决问题。
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语言上,还要更多地注重非语言沟通。很多时候,非语言作为辅助性语言,对于我们的人际沟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和决定性作用。所谓口才,并非是单纯的一问一答,而是要表现出一个人综合的为人处世的能力。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万物的主宰,就是因为人有包含说话在内的诸多沟通能力,所以可以实现分工与合作,也能够融入团队之中让自己的能力成倍增长,还能求助于他人,得到他人帮助,从而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因此朋友们,我们必须具有好口才,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实力,才能让自己成功创造美好的未来,成就精彩的人生。
本书列举了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人际交往难题,都是与沟通有关的,再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在分析人际心理的基础上,为读者朋友们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作为借鉴。当然,任何事情都没有一定之规,我们唯有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才能结合自身情况作出最佳处理方案和决策。
所谓语表人意,言为心声。我们除了要掌握人际沟通的各种技巧之外,还要端正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对待人生和命运秉持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就像一棵大树只有根部挺拔端正才能成长为参天之材一样,我们也要让人生有端正的根基,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洞悉人心,妙语连珠: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博弈与沟通艺术》 在信息爆炸、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世界里,有效的沟通不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一门深刻洞察人心、精准拿捏分寸的艺术。本书《洞悉人心,妙语连珠: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博弈与沟通艺术》旨在带领读者深入探索人际交往的底层逻辑,解锁那些影响对话走向、决定人际成败的关键心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用沟通策略。它并非一本浅尝辄止的谈话技巧集,而是一次对人类情感、认知与行为的深度透视,一场关于如何在复杂情境中游刃有余、达成共识的心理博弈。 第一部分:揭示沟通的内在密码——理解心理的基石 沟通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而连接的深浅与质量,往往取决于我们对彼此内心世界的理解程度。本部分将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构成有效沟通的几个核心要素。 认识人性的基本驱动力: 我们为何会说出某些话?又为何对某些话做出反应?本书将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出发,探讨人类最根本的心理需求——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如何在每一次对话中悄然发挥作用。理解了这些驱动力,我们就能更好地预测他人的反应,并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例如,在争取资源时,如果对方感到安全需求受到威胁,其沟通会更加防御性;而当归属感和尊重感得到满足时,合作的可能性则会大大提升。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这些基本需求如何影响决策、观点和人际互动。 情绪的真相:影响沟通的无形之手: 情绪是沟通中最具爆发力也最难捉摸的元素。本书将详细阐述情绪的生理机制、种类及其在人际互动中的作用。我们将深入研究积极情绪(如喜悦、兴趣、感激)如何促进开放的沟通和积极的联结,以及消极情绪(如愤怒、焦虑、恐惧、悲伤)如何阻碍理解、制造隔阂,甚至引发冲突。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情绪传染”的现象,即情绪如何在个体之间传递,并分析如何识别、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避免被情绪劫持,从而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理性地回应。从识别微表情到理解情绪背后的潜在诉求,您将学会如何“读懂”情绪的信号,并巧妙地引导对话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思维定势与认知偏差:你看世界的方式,决定了你听到的话: 我们的思维并非总是客观公正的。各种思维定势(如确认偏差、锚定效应、晕轮效应)和认知偏差(如事后诸葛亮、群体思维)如同戴着有色眼镜,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信息的解读和对他人意图的判断。本书将一一揭示这些常见的心理陷阱,并提供识别和规避它们的实用方法。例如,确认偏差会让我们只关注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而忽略相反的证据;锚定效应则可能让对方的第一个报价过高,而我们却被它“锚定”了心理预期。掌握了这些知识,您将能更客观地评估对方的观点,减少误解,并以更具说服力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避免陷入无谓的争论。 非语言沟通的强大力量:沉默、眼神与肢体语言的秘密: 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内容,远不如我们“怎么说”来得重要。非语言沟通,包括眼神交流、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速语调、甚至沉默,都传递着丰富的信息,往往比语言本身更能暴露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本书将深入解析非语言信号的意义,教会您如何准确地解读他人的非语言信息,从而洞察其真实意图和情绪状态。同时,您也将学习如何调整自己的非语言表达,让您的肢体语言与口头表达相协调,增强沟通的真诚性和说服力。例如,适度的眼神接触能够传递自信和真诚,而交叉的双臂则可能暗示着防御或不赞同。 第二部分:构建有效的沟通桥梁——策略与技巧的实战应用 理解了沟通的心理底层逻辑后,本书将聚焦于如何在各种具体情境下,运用这些洞察力来构建有效的沟通桥梁,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目标的达成。 倾听的艺术:从“听到”到“听懂”的飞跃: 倾听是所有有效沟通的基石,但真正做到有效的倾听却难能可贵。本书将区分被动倾听和积极倾听,详细阐述积极倾听的要素,包括专注、共情、提问、总结与反馈。您将学会如何通过非语言信号(如点头、眼神)和语言回应(如“我理解你的感受”、“你说的是……对吗?”)来表达您的专注与理解,如何通过提问来深入挖掘对方的真实想法,以及如何通过总结来确认双方的理解一致。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案例,您将能够掌握这项强大的沟通技能,让对方感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建立更深层次的信任。 提问的力量:引导对话,探索真相: 提问是获取信息、澄清疑虑、引导思维的利器。本书将介绍不同类型的提问方式及其适用场景,包括开放式问题(鼓励详细回答)、封闭式问题(聚焦特定信息)、引导式问题(影响回答方向)以及探究式问题(深入了解原因)。您将学习如何根据沟通的目标,设计出能够激发思考、挖掘深层信息的提问,以及如何避免那些可能引起对方抵触或误解的问题。特别是在谈判、访谈或解决问题时,巧妙的提问能够引导对话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发掘隐藏的解决方案。 表达的智慧:清晰、简洁、有说服力: 无论是日常交流、工作汇报还是公开演讲,清晰、有条理的表达都是至关重要的。本书将教授您如何构建逻辑严谨的表达框架,如何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如何通过故事、类比和数据来增强表达的说服力。您将学习如何根据不同的听众和场合,调整您的表达方式和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处理听众的反馈和质疑。从“结论先行”到“FABE法则”(Feature-Advantage-Benefit-Evidence),您将获得一套系统性的表达工具,让您的观点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化解冲突的心理艺术:从对峙到合作的转变: 冲突在人际关系中几乎不可避免,但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它。本书将深入剖析冲突产生的心理根源,并提供一套循序渐进的冲突化解策略。您将学习如何识别冲突的早期信号,如何运用“我”信息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非指责对方,如何通过积极倾听来理解对方的立场,以及如何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我们将探讨共情在化解冲突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避免情绪升级,将一次潜在的危机转化为增进理解和信任的机会。 不同情境下的沟通博弈:工作、家庭与社交场合的策略: 沟通的艺术在于其灵活性和适应性。本书将针对几种典型的生活与工作场景,提供量身定制的沟通策略。 职场沟通: 如何与上司有效沟通、如何与同事协作、如何在会议中精准发言、如何进行商务谈判、如何处理客户投诉。我们将分析职场沟通的权力结构和利益诉求,教会您如何在不同层级和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工作效率。 家庭与亲密关系: 如何与伴侣深入交流、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如何化解家庭矛盾、如何表达爱与支持。我们将探讨亲密关系中情感的流动与表达,强调理解、尊重与包容在维系家庭和谐中的作用。 社交互动: 如何打破僵局、如何建立初步联结、如何成为受欢迎的谈话者、如何优雅地拒绝他人。我们将关注如何在陌生或半陌生环境中,自信、得体地展现自我,拓展人脉。 第三部分:自我成长与持续精进——成为沟通大师的必经之路 有效的沟通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持续的学习、反思与实践。本部分将引导读者踏上自我成长的旅程,成为一名更具智慧和魅力的沟通者。 培养同理心与情商: 同理心是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而情商则是识别、管理和运用情绪的能力。本书将提供一系列练习,帮助您提升同理心,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他们的动机和感受。同时,您将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以及如何有效地影响他人的情绪。高情商的沟通者,往往能赢得更多的信任和尊重。 建立自信与自我认同: 自信是有效沟通的重要支撑。当您相信自己,并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时,您的语言会更坚定,您的姿态会更从容。本书将提供方法,帮助您克服内心的不安与疑虑,建立坚实的自信基础,让您的沟通充满力量。 实践与反思:精进之路永无止境: 沟通的技巧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巩固。本书鼓励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在每一次沟通后进行反思。记录下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断调整和优化您的沟通策略。我们将提供反思的框架和建议,帮助您从每一次对话中汲取养分,螺旋式上升。 《洞悉人心,妙语连珠: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博弈与沟通艺术》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以及如何在这个复杂世界中与他人建立深刻连接的指南。它将带您穿越纷繁的对话表面,直抵人心的深处,为您装备一套强大的心理武器和沟通利器,助您在生活的每一个舞台上,都能以最得体、最有效的方式,赢得理解,达成共识,收获成功,并最终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不太喜欢主动与人交往,尤其是和陌生人打交道。每次遇到需要主动开口的场合,我都会感到非常不自在。《心理学与说话策略:不同情景的实用沟通艺术》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并没有强迫我成为一个外向的人,而是教我如何在保持自己个性的前提下,有效地与人沟通。书中关于“建立连接”的章节,对我来说尤为重要。它没有讲那些虚伪的套近乎,而是强调了真诚的兴趣、恰当的提问以及积极的回应是如何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信任和好感的。我开始尝试着在参加一些行业活动时,主动与人交流,运用书中介绍的“启动话题”技巧,比如从共同的经历、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渐渐地,我发现主动与人沟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反而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深入探讨了“同理心”在沟通中的重要性。它教我如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何理解对方的情绪和需求,从而用更具建设性的方式来回应。我之前总觉得,沟通就是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有效的沟通,更多时候是关于倾听和理解。它让我明白,即使观点不同,我们依然可以找到连接点,依然可以达成共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朴实,没有太多理论性的术语,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我真心觉得,这本书不仅能提升我们的沟通技巧,更能帮助我们建立更健康、更积极的人际关系。

评分

这本《心理学与说话策略:不同情景的实用沟通艺术》,真的是我读过的关于沟通的书里,最让我觉得“实用”的。它不像很多书那样,讲一堆大道理,然后让你自己去琢磨怎么用。这本书,就是赤裸裸地告诉你,在某个具体的场景下,你应该怎么说,怎么做。我最喜欢的是它关于“化解冲突”的部分。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太擅长处理人际矛盾,总喜欢息事宁人,但这样往往会让问题积累得更多。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实操性的方法,比如如何识别冲突的根源,如何用“我”开头的陈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责对方,以及如何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我记得我之前和同事之间因为工作分配有些小摩擦,我运用了书中关于“积极倾听”和“共情”的技巧,主动找他谈心,先是认真听他表达自己的不满,然后表示理解他的处境,最后我们一起重新梳理了工作任务,问题迎刃而解。这种从“对抗”到“合作”的转变,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而且,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有意思,它不是按照理论体系来划分,而是直接按照不同的沟通场景来展开,比如“商务谈判中的沟通”、“家庭关系中的沟通”、“社交场合中的沟通”等等。这种方式让我能够很快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并且能够快速地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本书真的就像一本“沟通秘籍”,让我觉得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不再是那个手足无措的“小白”了。

评分

在我翻开《心理学与说话策略:不同情景的实用沟通艺术》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说话”这件事,无非就是把脑子里的想法说出来而已。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明白,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书中对于“说服的艺术”部分的阐述,让我印象极其深刻。它没有教我如何去强迫别人接受我的观点,而是通过深入分析人类的心理动机,来引导我如何去影响他人。比如,书中提到的“互惠原则”、“权威原则”、“稀缺原则”等等,这些心理学概念在沟通中的运用,让我觉得豁然开朗。我尝试着在向客户介绍产品时,运用“互惠原则”,先是提供一些免费的咨询服务,让客户感受到我们的诚意,然后再进行产品介绍。结果,客户的接受度明显提高了很多。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沟通建立信任”。它让我明白,信任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通过持续的真诚、可靠的行动和有效的沟通来一点点积累。书中提供的许多小技巧,比如“兑现承诺”、“保持一致性”、“坦诚沟通”等等,都非常有启发性。我开始反思自己在过去的一些沟通中,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导致信任没有建立起来。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沟通技巧的书,它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建立高质量人际关系的指南。它让我看到了,通过掌握科学的沟通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影响他人,也能够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评分

我拿到这本《心理学与说话策略:不同情景的实用沟通艺术》的时候,其实带着点将信将疑的态度。市面上关于沟通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显得浮夸或者理论性过强,难以落地。但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理论包装,而是直接切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沟通困境。比如,书中有一章专门讲如何和“拒绝沟通”的人打交道,这一点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有个亲戚,平时就喜欢摆出一副“我什么都懂,你不用说了”的态度,每次跟他说话都让人倍感挫败。这本书给了我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保持耐心,如何寻找共同点,以及如何适时地运用提问来引导对方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些人会选择“拒绝沟通”,可能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可能是因为过去的负面经历,也可能是因为沟通方式本身存在问题。这种从心理层面去理解对方的行为,真的让我觉得沟通不再是简单的“斗嘴”,而是一场对人性的探索。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说服”的技巧,但它强调的不是强迫对方接受,而是通过建立信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及理解对方的需求来达成共识。我试着在工作项目中,用书中介绍的“FAB法则”(Features-Advantages-Benefits),去向领导和同事阐述我的想法,结果不仅提案更容易被接受,大家之间的协作也更加顺畅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舒服,不枯燥,不煽情,就是娓娓道来,像一个老朋友在分享他的经验。我真的觉得,这本书是为那些渴望改善人际关系,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的人量身定做的。

评分

我不得不说,《心理学与说话策略:不同情景的实用沟通艺术》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困扰,那就是在一些正式场合,比如面试、演讲,或者是在重要的会议上发言,我总是会感到极度的紧张,大脑一片空白,说不出话来。这本书里专门有一章节讲的就是“克服沟通焦虑”,它不仅仅是告诉你“不要紧张”,而是深入分析了造成沟通焦虑的心理根源,并且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书里提到的“认知重构”的方法,让我开始审视自己那些“灾难化”的想法,比如“我一定会搞砸的”、“大家都会嘲笑我”等等,然后用更积极、更现实的想法去替代它们。我尝试着在一些小型会议上,刻意练习书中的“渐进式暴露”技巧,从小范围的发言开始,逐渐增加难度。效果非常显著!我感觉自己的自信心在慢慢提升,紧张感也在一点点减弱。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提供了很多关于“情景式沟通”的指导。它不是一套通用的模板,而是根据不同的场景,比如“如何与权威人士沟通”、“如何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如何在团队合作中表达不同意见”等等,给出非常具体的话术和策略。我最近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拒绝一位资深同事的要求,我运用了书中关于“尊重的拒绝”的技巧,先肯定对方的意图,再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难处,最后提出一个替代方案。结果出乎意料地顺利,对方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表示理解。这本书真的太实用了,它就像一个随身的沟通顾问,让我在各种场合都能游刃有余。

评分

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期读到过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沟通类书籍。《心理学与说话策略:不同情景的实用沟通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将沟通简单地视为一套僵硬的规则,而是将其置于复杂的人际互动和心理动态之中进行解读。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倾听的艺术”的部分所吸引。我一直以来都认为“听”就是“听到”,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倾听,是一种主动的、富有同理心的过程。它教我如何识别对方的潜在需求,如何捕捉言语背后的情绪,以及如何通过适时的回应来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举个例子,我曾经有个朋友,总喜欢向我抱怨工作上的不如意,我过去总是急于给出建议,或者试图安慰他。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尝试着仅仅是静静地听,用眼神交流,用简短的肯定性词语回应,偶尔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引导他自己去梳理思路。结果,我的朋友反而感觉更放松,他自己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不插话,但让对方感觉被全然接纳”的沟通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受用。此外,书中关于“情景化沟通”的论述也十分到位。它不像其他书籍那样提供千篇一律的套话,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情景下人们的心理预期和沟通需求,并提供了极具针对性的策略。例如,在与上级沟通时,如何展现专业性与尊重;在与下属沟通时,如何激励与指导;在与客户沟通时,如何建立信任与专业形象。这些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感觉这本书真正地接地气,能够直接应用于实际生活。

评分

我承认,我之前对“心理学”这个词总是有种距离感,觉得它离我的日常生活很远。直到我读了《心理学与说话策略:不同情景的实用沟通艺术》,我才发现,心理学原来如此贴近我们,并且能够如此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沟通方式。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他人心理的大门。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识别与应对消极情绪”的章节印象深刻。我过去在面对一些充满负面情绪的人时,总是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会被他们的情绪所影响,做出不理智的回应。这本书教我如何识别对方的消极情绪,比如愤怒、沮丧、焦虑,并且提供了非常有策略性的应对方法。它强调要保持冷静,不被对方的情绪所裹挟,而是用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去回应,同时也要设定健康的界限。我尝试着在与一些情绪起伏比较大的家人沟通时,运用这些技巧,效果出奇地好。我不再因为他们的情绪而感到被攻击,而是能够更平静地处理问题,甚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他们的情绪。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就像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聊天一样。它让我明白,有效的沟通,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关怀。它让我看到了,通过运用心理学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从而建立更健康、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评分

这本《心理学与说话策略:不同情景的实用沟通艺术》简直是我近年来读到过的最能触及灵魂的书之一。我一直是个不太擅长言辞的人,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场合,总是会紧张得语无伦次,或者说了些不该说的话,事后懊悔不已。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循循善诱地为我揭开了沟通的奥秘。它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充满了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比如如何和固执的家人沟通,如何与难以相处的同事建立良好关系,甚至是如何在第一次约会时避免尴尬。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不同情景下人们的心理活动,比如为什么人们在压力下会表现出防御性,如何识别对方的非语言信号,以及如何利用同理心来打破僵局。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倾听”的部分,我一直以为倾听就是“听见”,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倾听是带着理解和尊重的,是去感受对方的情绪,去捕捉话语背后的含义。它教我如何避免打断,如何提出恰当的开放性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回应来让对方感受到被重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副全新的“沟通眼镜”,看世界的角度都变了。以前觉得棘手的社交场合,现在似乎都有了应对之道。我开始尝试着在日常对话中运用书中的技巧,比如在和朋友争论时,我不再急于反驳,而是先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再表达自己的观点。结果出乎意料地好,沟通变得更顺畅,关系也更融洽了。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说什么”,更是关于“怎么说”,以及“为什么这么说”。它让我明白了,有效的沟通不是一场口舌之争,而是一场心灵的交流。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嘴巴笨,不知道怎么把话说得漂亮,尤其是在需要辩论或者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时候,总是词不达意,或者因为紧张而语无伦次。当我翻开《心理学与说话策略:不同情景的实用沟通艺术》这本书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说话”这件事情,背后蕴含着如此多的心理学原理和沟通策略。书中关于“清晰表达”的章节,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教我如何组织语言,更是让我理解了在沟通中,如何让对方更容易理解我的意图,如何避免产生误解。比如,书中提到的“使用具体语言”、“避免模糊词汇”、“用比喻来解释抽象概念”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技巧。我尝试着在与团队成员讨论项目时,运用这些方法,把我的想法阐述得更清晰,结果大家都能更准确地理解我的意思,项目的推进也更加顺畅了。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深入探讨了“如何回应负面反馈”的艺术。我之前总是害怕听到批评,一听到负面评价就感到沮丧。这本书教我如何以一种建设性的态度去面对批评,如何从中学习,而不是被它打倒。它让我明白,负面反馈往往是改进的机会,如果我们能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反而能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明白,说话不仅仅是发出声音,更是传递思想,是建立连接,是影响他人的过程。它给了我很多工具和信心,让我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也能更有效地与世界互动。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沟通”这两个字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沟通就是把话说清楚,把信息传递出去。但《心理学与说话策略:不同情景的实用沟通艺术》却告诉我,沟通的本质远不止于此。它是一门关于理解、关于连接、关于影响的艺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情绪管理”在沟通中的作用。我之前总是容易在争执中情绪失控,说出一些伤人的话,事后又非常后悔。这本书教我如何在沟通中识别自己的情绪,如何暂停下来,如何用更平和、更理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它提出的“情绪 ABC 原则”,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是我们的想法,而不是事件本身,导致了我们的情绪。当我开始用这种视角去审视自己的沟通时,我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冷静和有条理。另外,书中关于“非语言沟通”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从来没有意识到,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是我们站立的姿势,都在传递着信息。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去解读对方的非语言信号,以及如何运用自己的非语言来增强沟通的效果。比如,在与客户沟通时,保持眼神交流,身体略微前倾,能够有效地传达出我的专注和诚意。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沟通技巧的书,它更是一本关于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的书。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沟通高手,不仅仅是会说话,更是会“听话”,会“感受”,会“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