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面对经济社会转型需要,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逐步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发生着悄然地转变,质量逐渐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质量给予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围绕质量保障与提升这一核心,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省级示范院校、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示范实训基地、全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工作等为对象的职业教育评价实践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与此相适应,职业院校内部的教育评价活动逐渐兴起。系统的开展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理论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理论研究指导中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实践,以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引导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成为职业教育理论界、实践界以及教育主管部门所关心的焦点问题。本研究从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背景出发,以职业教育基本属性为逻辑起点,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基本问题展开研究。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部分。
作者简介
1975年-1991年天津大学机械工程系任教;1991年至今,天津大学职教学院任教;历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副院长、院长,开展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 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专业带头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20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区域差异性的实证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9卷第4期;简易可行:实现高等教育评估科学化的永恒追求,天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第10卷第4期;海外孔子学院合作办学模式探悉,江苏高教2008年第5期;
目录
理论篇
第一章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基本理论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职业教育质量研究
第三节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第二章 国际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实践研究
第一节 德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第二节 英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第三节 日本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第四节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第五节 美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第六节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国际比较
第七节 国际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实践的整体结构和运行机制研究
第一节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实践的回顾与反思
第二节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实践的理性辨析与思考
第三节 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实践的优化措施
第四章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制度和政策体系研究
第一节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变迁分析
第二节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政策利益主体的政策诉求与政策有效度
第三节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政策变迁影响因素
第四节 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体系构建
实践篇
第五章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系列化评价方案开发与实验
第一节 中等职业学校合格评价研究
第二节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质量评价研究
第三节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评价研究
第六章 高等职业院校系列化评价方案开发与实验
第一节 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院校评价方案的开发与实验
第二节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评估方案开发与实验
第三节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评价方案开发与实验
第七章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和行业企业满意度评价方案开发与实证
第一节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和行业企业满意度研究现状分析
第二节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满意度评价方案开发与实证
第三节 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满意度评价方案开发与实证
第八章 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习质量评估方案开发与实验
第一节 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习质量评估研究现状
第二节 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习质量评估方案的开发
第九章 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元评估方案开发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1.职业教育质量生成影响因素优化配置的原则
职业教育质量生成成本分担受职业教育质量生成规律、职业教育现实实践基础、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人的主观观念、主体对质量生成机制的认识等对成本分担也有重要的影响,在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质量生成的成本分担机制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首先是生成需要原则。生成需要原则是指职业教育质量生成的成本分担首先考虑职业教育质量生成效率最高和质量生成成本投入最低,根据职业教育质量生成的需要进行成本的分担。生成需要原则是成本分担的优先原则,在思考成本如何分担时首先应当着眼于质量生成需要,成本分担要优先服从并服务于职业教育质量生成,以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持续地、更好、更快、更有效地生成。生成需要原则建立在对职业教育质量生成规律的认识基础上,对质量生成规律的认识越深刻,才能更自觉地贯彻生成需要的原则;对规律认识越全面,才能更科学地执行生成需要原则;对质量生成规律认识越具体,才能让生成需要原则更贴近职业教育质量生成的创造性活动实践。
其次是谁受益谁负担原则。所谓谁受益谁负担,即谁从职业教育中获得收益,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依据自身获得的收益类型及数量分担职业教育质量生成的成本,获得的收益越多,其分担的比例越大。职业教育具有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塑造社会价值准则、保持社会秩序稳定等诸多功能,社会各方均能从职业教育发展中得到收益,因此社会各受益主体均有责任和义务依据自身获得收益的类型及数量承担相应的职业教育质量生成成本,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或几方而忽视其他的受益各方承担责任的义务,否则,不仅不利于社会公平和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不利于职业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再次是成本负担能力原则,是指职业教育质量生成成本的分担,应当按其能力大小提供相应类型、数量和质量的生成成本,能力越大,分担越多;能力越小,分担越少。某一质量生成主体占有的成本越多,其超额部分的效用越小,因此,采用成本负担能力原则不仅可以缓解因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矛盾,而且可以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产出效率,提高总供给水平。
最后是优质优价原则,是指对占有较多的教育资源、获得更高的职业教育服务、从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中获得更大受益的主体应当承担较多的成本支出。优质优价原则将主体接受职业教育服务与主体的成本分担结合起来以保证质量生成成本的持续投入,促进职业教育质量不断生成,通过持续的成本投入与合理分担实现职业教育质量持续生成。这样不仅有利于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而且能够提高各质量生成成本的利用效率。
2.职业教育质量生成影响因素优化配置的标准
不论是促进经济增长还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不论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索还是社会道德观念的更新,均迫切要求职业教育不断提升其质量,这是对职业教育质量生成进行持续成本投入的源泉,是成本投入合法性的基础。
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的竞争是职业教育质量生成成本投入的外部边界。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决定着成本投入的总边界,不仅如此,投入教育的有限社会资源还面临着对各种教育类型之间投入比例分配问题。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的竞争意味着职业教育功能和价值能够在什么方面和多大程度上被其他的教育类型所替代。被其他各类教育类型替代性越小,则职业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越具有独特性,对其质量生成进行成本投入的理由就越充分。由此形成职业教育质量生成的机会成本替代是职业教育质量生成成本投入的外部边界,能否被其他教育类型替代意味着进行成本投入时需要在不同类型教育之间进行收益内容和收益率的比较,在成本分担时偏向收益率高的教育类型。
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均衡点是职业教育质量生成成本投入的内部边界。根据经济学的边际递减规律,在成本投入达到均衡点时,再增加成本投入将无法获得预期的收益,这时应当停止投入,至少是不再增加投入。虽然依据优质优价原则希望质量不断提升而进行持续的成本投入,在进行成本分担时则应考虑各成本分担主体之间的收益,在实际的成本分担过程中,考虑成本投入与收益间的均衡点,保持各分担主体的积极性和持续动力,以取得特定时空条件下的最优质量生成。为此,在进行成本分担时必须明确分担各方的利益诉求,努力把握成本投入与收益之间的变化规律,以成本与收益均衡点为标准依据,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不断提高成本使用效率,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不断生成。
3.职业教育质量生成影响因素优化配置机制的内容
职业教育质量生成影响因素优化配置机制的实质是质量生成的边际成本生成,主要内容就是职业教育质量生成成本的分担,包括成本来源、成本分配、成本使用、成本补偿等四个方面。
……
前言/序言
本书是周志刚作为首席专家承担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课题攻关项目《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JZD11038)的最终成果。本书在职业教育质量与评价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来说,“职业技能授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质量要受到学生学习过程规律和“职业”内在规律的双重规制,因此,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实践结构应基于“职业”的逻辑和基于“学生成长”逻辑,围绕着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主体间的“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和“内部与外部”的三个内外逻辑维度关系予以构建。同时,本书在国外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经验和国内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现状的基础上,考虑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差异性,充分利用了顾客满意度、学习效果等评价方法开发了多套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方案,并进行了积极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方案的开发提供了模板和经验。
本书写作的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周志刚、马君、王军红、潘海生)、第二章:(王世斌、郄海霞、孙颖、王梅)、第三章:(史秋衡、杨院)、第四章(马树超、郭扬、郭文富)、第五章(刁哲军、孙志河、谢勇旗)、第六章(董刚、杨理连、张强、王珑、贾海瀛)、第七章(潘海生、孟攀)、第八章(潘海生、杨彩菊)、第九章(潘海生)。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