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多部位聯閤增強CT成像臨床應用》內容根據聯閤檢查的不同類型,例如冠脈CTA與其他部位CTA的聯閤檢查、CTA和CTV的聯閤檢查、CTA與增強聯閤檢查、灌注與CTA聯閤檢查等情況,分彆討論檢查方案設置時的重點;在形式方麵,對具體的掃描方案設置進行瞭錶格式介紹,結閤不同部位的具體病例,方便讀者在實際工作中進行掃描方案設置和選擇;對於聯閤檢查中的輻射劑量問題,《多部位聯閤增強CT成像臨床應用》最後專列一章對於如何減少聯閤檢查中的輻射劑量進行探討。
《多部位聯閤增強CT成像臨床應用》所述及的各種臨床處置、方法和藥物劑量均已經過臨床試驗驗證,部分已經應用於臨床,並有相應文獻記述,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CT技術的曆史與發展
一、CT技術的曆史
二、當代CT技術的進展與挑戰
第2章 冠脈與其他部位CT血管成像聯閤檢查
一、冠脈與頭頸部CTA聯閤檢查
二、冠脈與主動脈CTA聯閤檢查
三、冠脈與下肢/全身血管CTA聯閤檢查
四、胸痛的冠脈、肺動脈、主動脈三聯檢查
病例2-1 冠狀動脈搭橋術後:大範圍冠狀動脈CTA
病例2-2 主動脈瓣狹窄:冠狀動脈與主動脈CTA聯閤檢查
病例2-3 冠狀動脈與頭頸部CTA聯閤檢查(一)
病例2-4 冠狀動脈與頭頸部CTA-聯閤檢查(二) 一
病例2-5 冠脈CTA與腹盆腔三期增強聯閤檢查
病例2-6 卵巢漿液性囊腺瘤:冠脈CTA與腹盆腔四期增強聯閤檢查
病例2-7 冠脈與雙下肢動脈CTA聯閤檢查:
病例2-8 冠脈與全身血管CTA聯閤檢查(一)
病例2-9 冠脈與全身血管CTA聯閤檢查(二)
病例2-10 胸痛:肺動脈+冠脈+主動脈三聯檢查
病例2-11 肺栓塞:肺動脈+冠脈+主動脈CTA三聯檢查
第3章 動脈與靜脈成像聯閤檢查
一、頭頸部動靜脈聯閤檢查
二、腹部動靜脈聯閤檢查
三、下肢靜脈與肺動脈聯閤檢查
病例3-1 頭頸部CTA與CTV聯閤掃描
病例3-2 右頸內動脈閉塞:頭頸部CTA與CTV聯閤掃描
病例3-3 肝動脈、門靜脈和肝靜脈聯閤掃描
病例3-4 門靜脈栓塞:肝動脈、門靜脈和肝靜脈聯閤掃描
病例3-5 腎癌:腎動脈、腎靜脈聯閤掃描
病例3-6 盆腔髂血管的CTA與CTV聯閤掃描
病例3-7 肺動脈CTA與下肢CTV聯閤掃描(一)
病例3-8 肺栓塞:肺動脈CTA與下肢CTV聯閤掃描
病例3-9 肺動脈CTA與下肢CTV聯閤掃描(二)
第4章 CT血管成像與多期相增強聯閤檢查
一、CT血管成像檢查
二、多期相增強CT檢查
三、CTA與多期相增強聯閤檢查
病例4-1 腦膜瘤:頭部CTA與兩期增強聯閤掃描
病例4-2 卡斯特爾曼代病:頸部CTA與兩期增強聯閤掃描
病例4-3 肺癌:胸部CTA與兩期增強聯閤檢查
病例4-4 肝癌:腹部CTA與多期增強聯閤掃描
病例4-5 肝血管瘤:腹部CTA與多期增強聯閤掃描
病例4-6 胰腺癌:腹部CTA與三期增強聯閤掃描_
病例4-7 腸係膜上動脈栓塞:腹部CTA與增強聯閤掃描。
病例4-8 腎癌:腹部CTA與多期增強聯閤掃描_
病例4-9 隱睾精原細胞瘤:腹盆部CTA與增強聯閤掃描
第5章 灌注與CTA聯閤檢查
一、腦灌注與頭頸部CTA聯閤檢查
二、心肌灌注與冠脈CTA聯閤檢查
三、腹部實質髒器灌注與增強/CTA聯閤檢查
四、下肢的灌注與CTA聯閤檢查
病例5-1 全腦灌注與頭頸部CTA聯閤檢查
病例5-2 心肌灌注與冠狀動脈CTA聯閤檢查
病例5-3 肺癌:灌注與胸部兩期增強聯閤檢查
病例5-4 肝癌:灌注與腹部三期增強聯閤檢查
病例5-5 肝癌復發:灌注與腹部增強聯閤檢查
病例5-6 胰腺癌:胰腺灌注+增強+CTA聯閤檢查
病例5-7 囊腎腫:腎髒灌注與增強聯閤檢查
病例5-8 糖尿病足:足部灌注與下肢CTA聯閤檢查
第6章 CT輻射劑量與聯閤檢查中的劑量控製
一、CT輻射劑量的控製
二、增強檢查中的總體劑量控製
三、“雙低”增強CT檢查
四、兒童CT檢查中的劑量控製
五、聯閤增強檢查中的劑量控製
病例6-1 胸部低劑量掃描(一)
病例6-2 胸部低劑量掃描(二)
病例6-3 嬰幼兒腹部增強CT低劑量掃描
病例6-4 腹部增強聯閤CTA低劑量掃描
病例6-5 頭部灌注聯閤CTA低劑量掃描
病例6-6 冠脈CTA“雙低”劑量掃描(一)
病例6-7 冠脈CTA“雙低”劑量掃描(二)
病例6-8 下肢CTA掃描(一)
病例6-9 下肢CTA掃描(二)
前言/序言
隨著CT技術的發展,CT檢查設備速度明顯提高,特彆是寬排檢測器CT的發展,使得臨床在一次注射對比劑過程中能夠進行兩個以上不同部位或同一部位不同目的的檢查。
目前,臨床實際工作中常見計算機體層攝影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與增強檢查的聯閤應用,隨著設備速度的提高,我們現在還可以遇到一次注射對比劑進行冠脈和頭頸部CTA,乃至全身CTA的聯閤檢查。在進行上述聯閤檢查時,如何進行掃描方案的設置、根據臨床病人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掃描方案、在聯閤掃描中如何盡可能減少輻射劑量等內容是本書的重點。
本書內容根據聯閤檢查的不同類型,例如冠脈CTA與其他部位CTA的聯閤檢查、CTA和CTV的聯閤檢查、CTA與增強聯閤檢查、灌注與CTA聯閤檢查等情況,分彆討論檢查方案設置時的重點;在形式方麵,對具體的掃描方案設置進行瞭錶格式介紹,結閤不同部位的具體病例,方便讀者在實際工作中進行掃描方案設置和選擇;對於聯閤檢查中的輻射劑量問題,本書最後專列一章對於如何減少聯閤檢查中的輻射劑量進行探討。
本書所述及的各種臨床處置、方法和藥物劑量均已經過臨床試驗驗證,部分已經應用於臨床,並有相應文獻記述,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任何使用必須在國傢相關法律的允許下,在行業行政部門的監管下,由閤法的醫務人員進行操作實施。由於臨床情況復雜,存在個體差異,醫務人員應根據所處的具體情況,對本書提供的資料酌情參考,作齣自己獨立判斷。
然而,由於編寫者的認識和經驗有限,臨床和設備的具體情況不同,書中的觀點和掃描方案不一定完善和十分恰當,也會存在一些不妥之處,希望得到讀者的理解。
瀋文尹建忠
2017年10月
《多部位聯閤增強CT成像臨床應用》:一部深度解析影像技術與臨床實踐的巨著 在現代醫學診斷的浩瀚星空中,影像學技術無疑是最為璀璨的星辰之一。而計算機斷層掃描(CT)作為其中的翹楚,以其高分辨率、快速成像和廣泛的適用性,在疾病的早期發現、精準診斷和治療方案製定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當多部位聯閤增強CT成像技術得以成熟運用,它便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揭示瞭人體內部的復雜病變,為臨床醫師提供瞭更全麵、更細緻的診斷依據。 《多部位聯閤增強CT成像臨床應用》一書,正是這樣一部力求將這項尖端影像技術與臨床實踐深度融閤的學術專著。本書並非簡單羅列CT成像的原理或參數,而是以臨床需求為導嚮,係統深入地探討瞭多部位聯閤增強CT在各種常見及疑難疾病診斷中的具體應用策略、技術要點、鑒彆診斷思路以及潛在的挑戰與未來發展趨勢。本書的編寫團隊由國內外資深影像學專傢、臨床各科醫生以及影像技師組成,集結瞭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前沿的學術思想,旨在為廣大影像科醫師、臨床科室醫生、醫學影像專業研究生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一本權威、實用且具有前瞻性的參考指南。 本書內容構成與核心亮點: 本書共分為若乾個主要章節,結構清晰,邏輯嚴謹,覆蓋瞭多部位聯閤增強CT在臨床應用中的各個關鍵環節。 第一部分:多部位聯閤增強CT成像基礎與技術進展 在深入探討臨床應用之前,本書首先為讀者構建瞭紮實的理論基礎。這一部分將詳細闡述增強CT成像的基本原理,包括對比劑的藥代動力學、不同類型對比劑的選擇原則、掃描時機的優化策略(如動脈期、靜脈期、延遲期等),以及多部位聯閤掃描的技術考量,如掃描範圍的確定、僞影的避免與處理、圖像後處理技術的應用(如多平麵重建MPR、三維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及其在多部位成像中的優勢。同時,本部分還將介紹近年來在多部位聯閤增強CT成像方麵取得的關鍵技術進展,例如能譜CT(Dual-Energy CT)在組織成分分析和僞影抑製方麵的應用,低劑量CT技術在保證診斷質量前提下的輻射劑量優化,以及人工智能(AI)技術在圖像識彆、病竈檢篩和定量分析中的初步探索,為後續的臨床應用打下堅實的理論和技術基礎。 第二部分:多部位聯閤增強CT在各係統疾病中的臨床應用 這是本書的核心與主體內容,將圍繞人體各個重要器官係統,係統性地闡述多部位聯閤增強CT在疾病診斷中的具體應用。 頭頸部疾病: 涵蓋腦血管疾病(如腦梗死、腦齣血、動脈瘤、動靜脈畸形)、顱內腫瘤(原發性與轉移性)、眼眶與鼻竇疾病、咽喉與頸部腫塊(炎癥、腫瘤、血管病變)等。通過多期增強掃描,精確評估病竈的血供、侵犯範圍、與周圍重要結構的關係,為手術、放療或藥物治療提供關鍵信息。尤其是在復雜頭頸部腫瘤的術前評估中,多部位聯閤掃描能全麵展現腫瘤與重要血管、神經、淋巴結的互動關係。 胸部疾病: 重點關注肺部疾病(如肺結節、肺癌、肺炎、肺栓塞)、縱隔疾病(如淋巴結腫大、縱隔腫瘤、食管病變)、心髒與大血管疾病(如冠狀動脈疾病、主動脈夾層、肺動脈高壓)等。多期增強CT對於區分肺內病竈性質、評估肺癌的侵犯範圍、診斷肺栓塞的栓子位置和範圍、以及評估主動脈夾層的纍及範圍和並發癥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本書將詳細介紹如何通過精準的掃描方案,最大程度地展現這些疾病的細微病理改變。 腹部疾病: 這是一個內容極其豐富的章節,將涵蓋肝髒、膽道、胰腺、脾髒、胃腸道、泌尿係統及腹膜後腔的多種病變。包括肝髒腫瘤(良惡性鑒彆、分期)、膽道疾病(膽結石、膽管炎、膽囊癌)、胰腺疾病(胰腺炎、胰腺癌)、脾髒疾病(外傷、腫瘤)、胃腸道腫瘤、炎癥性腸病、泌尿係結石、腎髒腫瘤、輸尿管腫瘤、盆腔腫瘤以及腹膜轉移等。本書將強調多期增強掃描在區分不同類型肝髒腫瘤、評估胰腺癌的侵犯範圍和預後、診斷早期胃腸道病變以及評估盆腔腫塊與周圍結構關係中的重要性。 骨骼肌肉與關節疾病: 盡管CT在骨骼成像中以其高分辨率見長,但增強CT在評估軟組織病變、骨腫瘤的血管性、骨關節感染(如骨髓炎、關節炎)的活動性、以及脊柱與脊髓疾病(如椎間盤突齣、脊髓壓迫)等方麵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書將探討增強CT在評估骨腫瘤的血供情況、顯示軟組織侵犯範圍、以及診斷脊柱感染性病變中的價值。 婦科與泌尿男生殖係統疾病: 關注子宮、卵巢、前列腺、睾丸等器官的腫瘤、炎癥、囊腫以及泌尿係統結石、腫瘤、梗阻等。增強CT在評估盆腔腫塊的良惡性、侵犯範圍、淋巴結轉移以及泌尿係疾病的診斷和隨訪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多部位聯閤增強CT的臨床挑戰與發展前景 本部分將迴歸到更宏觀的視角,探討多部位聯閤增強CT成像在臨床實踐中麵臨的挑戰,例如: 診斷的局限性與誤診分析: 深入分析在某些復雜病例中可能齣現的診斷難點,如何避免常見誤診,以及在遇到不典型病例時如何進行鑒彆診斷。 輻射安全與對比劑不良反應管理: 強調在保證診斷質量的前提下,如何優化掃描方案以降低輻射劑量,以及如何有效預防和處理對比劑相關的不良反應。 影像報告的規範化與標準化: 探討如何撰寫清晰、準確、信息豐富的影像報告,以最大程度地服務於臨床決策。 多模態影像融閤的策略: 介紹如何將增強CT與其他影像模態(如MRI、PET-CT)進行融閤,以提供更全麵的診斷信息。 人工智能在未來影像診斷中的作用: 展望AI技術在多部位聯閤增強CT成像中的深度應用,包括輔助診斷、定量分析、預測模型構建等方麵。 新興技術與發展趨勢: 探討如4D CT、功能CT等前沿技術在多部位聯閤成像中的潛在應用,以及未來影像技術與臨床診療一體化發展的方嚮。 本書特色與價值: 內容全麵深入: 覆蓋瞭多部位聯閤增強CT在幾乎所有主要係統疾病中的應用,論述詳實,兼具廣度和深度。 臨床導嚮性強: 所有內容均緊密圍繞臨床實踐需求,提供切實可行的診斷思路和技術指導。 圖文並茂,案例豐富: 大量精選的典型與疑難病例影像圖片,配閤深入的文字分析,直觀易懂,有助於讀者理解和掌握。 專傢視角,權威可靠: 由多位在影像學和臨床醫學領域享有盛譽的專傢共同編寫,保證瞭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 前瞻性強,啓迪思維: 在探討現有技術應用的同時,也關注新興技術和未來發展趨勢,為讀者提供學術視野的拓展。 《多部位聯閤增強CT成像臨床應用》不僅是一部工具書,更是一本能夠激發讀者思考、提升臨床技能、引領影像診斷發展方嚮的學術著作。它將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項強大的影像技術,從而在日常臨床工作中作齣更精準、更有效的診斷,最終為患者的健康福祉貢獻力量。本書的齣版,無疑將為推動我國乃至全球醫學影像學的發展增添重要的學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