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典13: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上)

战典13: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涛 著
图书标签:
  • 志愿军
  • 抗美援朝
  • 战争纪实
  • 历史
  • 军事
  • 中国人民志愿军
  • 朝鲜战争
  • 回忆录
  • 红色经典
  • 纪实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9769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3337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战典13: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上)》记述了两水洞战斗,云山进攻战斗,黄草岭阻击战,飞虎山阻击战,德川、宁远进攻战战,三所里、龙源里战斗,清川江地区围歼战,长津湖战斗,新兴里进攻战斗,高浪浦里东南突破临津江战斗,突破“三八线”,汉江南岸阻击战,横城反击作战,砥平里战斗,龙头里、阳德院里防御战斗,议政府、铁原地区防御战斗,雪马里战斗,县里地区围歼战,涟川、铁原地区阻击战,芝浦里地区防御战斗等二十场战斗。

作者简介

  李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军事术语与军事志研究室副主任,大校军衔。军事学博士。1970年生于山东济南,1989年入伍,荣立三等功3次。从事军事科研工作二十年来,先后参加了《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编纂等重大课题,出版了20余部共计360余万字的军事著作。

目录

1.两水洞战斗
2.云山进攻战斗
3.黄草岭阻击战
4.飞虎山阻击战
5.德川、宁远进攻战斗
6.三所里、龙源里战斗
7.清川江地区围歼战
8.长津湖战斗
9.新兴里进攻战斗
10.高浪浦里东南突破临津江战斗
11.突破“三八线”
12.汉江南岸阻击战
13.横城反击作战
14.砥平里战斗
15.龙头里、阳德院里防御战斗
16.议政府、铁原地区防御战斗
17.雪马里战斗
18.县里地区围歼战
19.涟川、铁原地区阻击战
20.芝浦里地区防御战斗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战典13: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上)》:
  1.两水洞战斗
  1950年6月25日拂晓,战火硝烟突然笼罩在北纬三十八度线上空。朝鲜战争爆发了。
  正在密苏里休假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接到了国务卿艾奇逊的电话后,震惊不已,匆匆赶回华盛顿。美国政府从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和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发展的战略利益出发,悍然违反《联合国宪章》关于“不得干预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部管辖之事件”的规定,迫不及待地采取了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政策。
  26日,杜鲁门命令美国驻远东的空军、海军部队进驻朝鲜半岛,配合南朝鲜李承晚军队作战。同时命令美国海军第7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目的就是牵制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迫使中国首尾不能相顾。
  27日,美国故意歪曲朝鲜国内战争的性质,以“紧急援助”南朝鲜李承晚集团为名,操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没有苏联和中国两个常任理事国参加的情况下,通过了美国的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予南朝鲜以“必要的援助”。
  30日,杜鲁门下令将美国驻日本的地面部队投入朝鲜战场。
  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非法决议,给美国及英国、法国、希腊、荷兰、南非、泰国、新西兰、加拿大、土耳其、比利时、卢森堡、菲律宾、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共16个国家的侵朝军队披上“联合国军”外衣,并任命美国驻远东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
  朝鲜半岛烽烟顿起,局势急剧恶化。朝鲜人民为争取独立、统一的国内革命战争,演变成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战争初期,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迅速突破南朝鲜军防线,一举越过“三八线”,仅用三天就攻下了汉城(今首尔)。随后,朝鲜人民军挥师南下,相继发起水原战役、大田战役和八月攻势,将李承晚的南朝鲜军和前来援助的美军第8集团军压缩在洛东江以东的狭小地区,解放了南朝鲜90%以上的土地和92%以上的人口,统一朝鲜的胜利曙光就在眼前。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密切注视着朝鲜战局的发展,认为朝鲜战争已趋于复杂化,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并对战局的发展作出了两种可能的估计:一是速决,即朝鲜人民军很快取得胜利,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下海去;二是持久,即美帝国主义不甘心失败,继续增兵,甚至在朝鲜北部登陆,扩大战争规模,转入进行持久的战争。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未雨绸缪,决定抽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兵团第38、第39、第40、第42军和炮兵第1、第2、第8师,以及1个高炮团、1个工兵团,共2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集结于安东(今丹东)、凤城、辑安(今集安)、通化、辽阳、海城、本溪、铁岭、开原等地,执行保卫东北边防安全和必要时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的任务。
  后来的事实证明,毛泽东早早在东北投下的第13兵团这枚棋子,对以后扭转朝鲜战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验证了中国的一句至理名言:有备无患。
  果然,朝鲜战局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逆转。
  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美军陆战第1师、步兵第7师等部7万余人,在260余艘舰艇和500架飞机的配合下,乘朝鲜人民军主力在洛东江地区作战之际,出人意料地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随即向汉城、水原方向发起猛烈进攻,切断了朝鲜人民军的后方补给。
  ……
书名:战典13: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上) 简介: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壮丽篇章,以其不屈的精神和不朽的功勋,镌刻在民族的记忆深处。中国人民志愿军,便是这样一支光荣的队伍,他们的英勇事迹,如同一团燃烧的烈焰,照亮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书,《战典13: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上)》,正是以史诗般的笔触,全景式地展现了这支英雄部队在朝鲜战场上波澜壮阔的征程,特别是他们初入战场,面临严峻考验,却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书写不朽传奇的上半部分。 本书聚焦于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踏上异国土地,直至取得一系列重大战略性胜利的早期阶段。作者深入挖掘了大量珍贵史料,包括参战部队的作战日记、老战士的回忆录、当时的军事文件以及相关档案,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 第一部分:决策与出征 本书的开篇,便将我们带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1950年秋天。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朝鲜半岛战火燃烧,战火逼近中国边境。在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审时度势,毅然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决策。本书详细阐述了做出这一决策的时代背景、战略考量以及党中央内部的反复权衡。我们得以窥见,这一决定是如何在巨大的国际压力和国内种种困难下艰难形成的,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紧接着,本书生动描绘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组建与集结过程。这支由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经验丰富的解放军指战员组成的队伍,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重托,怀揣着保卫家园的坚定信念,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集结和训练。书中细致地刻画了部队的政治动员、思想教育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艰辛努力。那些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普通士兵,他们告别了家乡的亲人,带着朴素的爱国热情,踏上了开往朝鲜的征途。他们的眼神中,有对未知战场的忐忑,更有视死如归的勇气。 第二部分:初战告捷,奠定基础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打响了入朝后的第一枪。本书重点描写了志愿军入朝后的早期战役,包括著名的“第一、二次战役”。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志愿军战士们面对的是武装到牙齿的现代化敌人——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当时的志愿军,装备简陋,后勤补给困难重重,但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斗志、灵活的战术以及对地形的熟悉,硬是在战场上站稳了脚跟。 本书详细剖析了“第一二次战役”的战略部署、战术运用以及战斗过程。我们将看到,在志愿军的猛烈攻势下,曾经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节节败退,被迫从鸭绿江边退却。书中通过大量生动的战斗场面,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如何在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进,如何在冰天雪地里克服严寒,如何以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钢铁防线。那些被称作“冰雕连”的英雄群体,他们的壮举更是感人至深,成为志愿军不畏牺牲精神的象征。 本书不仅关注宏观的战役指挥,更深入到微观的战场细节。从班排的战斗,到小股部队的侦察、突袭,再到大部队的穿插、包围,每一个战术动作的背后,都凝聚着指挥员的智慧和战士们的牺牲。书中通过对具体战斗的描绘,让读者能够理解志愿军是如何在技术装备劣势下,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的。例如,如何利用夜幕掩护,如何利用复杂地形,如何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进行出其不意的打击。 第三部分:艰苦卓绝,意志的较量 随着战役的深入,朝鲜战场进入了更为严酷的阶段。尤其是冬季的到来,给志愿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本书将重点描绘志愿军在极端恶劣天气下的作战情况。零下几十度的严寒,战士们没有足够的御寒衣物,常常被冻伤,甚至出现“冰雕连”这样的悲壮场面。本书不回避这些残酷的现实,而是通过真实的历史记录,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在死亡线上顽强生存和战斗的精神。 同时,本书也深入探讨了志愿军在后勤保障方面所面临的巨大困难。战争的消耗是巨大的,而敌人对志愿军的补给线进行了严密的封锁和破坏。在这样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们是如何克服万难,搜集军需,甚至用双手挖雪筑工事,用草根充饥,来支撑起整个战役的。这种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的精神,是志愿军能够坚持作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部分:战略胜利的奠定 《战典13: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上)》的叙事,将止于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一系列初步战略性胜利的时刻。这些胜利,不仅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企图,也极大地鼓舞了朝鲜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信心。本书将通过对战役结果的分析,阐释这些早期胜利对于整个朝鲜战争走向的深远影响。它证明了,一支以人民为依靠、以正义为旗帜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详细记录了历史事件,更在于它深入挖掘了志愿军战士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伟大精神。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也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战典13: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上)》是一部充满历史厚重感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它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笔触,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走进那段充满激情与牺牲的岁月。本书不仅是了解朝鲜战争的重要参考,更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朽功勋的致敬,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它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不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本书的阅读过程,将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一次对英雄主义的洗礼。我们将为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而动容,为他们的牺牲奉献而落泪,更会为他们身上所闪耀出的伟大精神而感到由衷的自豪。这不仅是一部战史,更是一部精神史,一部民族脊梁的塑造史。

用户评价

评分

“战典13: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上)”——光是书名就自带一股历史的沧桑感与庄重感。我对这本书的期待,首先来自于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上册,意味着它将带领我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去感受那场改变世界格局的战争的开端。我想象着,作者一定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这本书或许会深入挖掘志愿军战士们出征前的心理状态,他们怀揣着怎样的信念与理想,又是如何告别家乡,奔赴远方的。同时,我也期盼着书中能够细致地描绘出初期战役的艰难与曲折,以及志愿军是如何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一步步奠定胜利的基础。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一次对民族精神的致敬,是对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安全而英勇奋斗的先辈们的深情回眸。

评分

“战典13: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上)”,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史诗般的厚重感。对于我这样的历史爱好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读物。上册,意味着我们将从故事的开端开始,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脚步,踏上那片硝烟弥漫的战场。我期待着书中能够详细地描述出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以及志愿军出兵的时代背景和战略考量。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地刻画战士们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在面对生死考验时的挣扎、信念和勇气。那些感人的事迹,那些震撼人心的场景,一定会在书中得到生动的再现。也许,书中会穿插着一些战役的战术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这场战争的进程和志愿军的战略部署。总之,这本书的上册,将是我了解那段历史,致敬那些英雄的绝佳窗口。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乍一看就带着一股沉甸甸的历史分量。“战典13”,似乎是一部庞大军事史诗中的一环,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更是直接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对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兴趣。上册,顾名思义,是故事的开端,是那群年轻的战士,怀揣着保家卫国的决心,义无反顾奔赴异国战场,那些硝烟弥漫的日子,那些生死与共的战友情,那些面对强敌的无畏勇气,都将在这本书的上卷中徐徐展开。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刻画志愿军战士们在极端艰苦条件下的精神状态,他们是如何克服饥寒交迫,如何抵御疲惫,如何在战火纷飞中保持高昂的斗志。也许会有详尽的战役地图,让我们得以窥见战术布局的精妙;也许会有鲜活的人物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个普通士兵的不凡。我希望作者能够用宏大的视角审视这场战争,同时又不失对个体命运的关怀,将那段历史的厚重与人性的光辉融为一体,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段属于英雄的岁月。

评分

仅仅看到“战典13: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上)”这个书名,就让我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探求欲望。它预示着一段宏大的叙事即将展开,而“上册”更是吊足了我的胃口,仿佛一个精彩故事的引子,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续。我特别关注的是,这本书能否展现出志愿军将士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如何克服重重险阻,展现出非凡的韧性和战斗精神。那些关于后勤保障的艰难,关于严寒天气的侵袭,关于国际舆论的压力,这些细节如果能在书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将极大地提升这本书的价值。我也期待作者能够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出志愿军战士们之间深厚的战友情谊,以及他们面对死亡时的坦然与无畏。这本书的上册,不应仅仅是一份冰冷的史料汇编,而更应是一部充满温度和情感的英雄赞歌。

评分

读到“战典13: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上)”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的是那些被历史教科书浓缩过的画面,但总觉得意犹未尽。这本书的出现,仿佛就是为了填补那些空白,让我能更真切地触摸到历史的脉搏。上册,意味着故事的序曲,那些决定性的时刻,那些决定性的决策,都将在这之中被细致地描绘。我想象着,作者一定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去搜集资料,翻阅档案,也许还走访了许多健在的老战士,或者他们留下的珍贵回忆。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战争的胜败,更应该是一次对民族精神的深度挖掘。我希望能看到志愿军战士们是如何在装备劣势下,凭借智慧和勇气,一次次扭转战局的。那些默默无闻的英雄,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而牺牲一切的普通人,他们的故事,应该被更广泛地传播。这本书的上册,或许就是那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得以一窥那个时代的风貌,感受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