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和耳鼻咽喉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 ,两个科室都有一批优秀的临床 、科研 、教学人才, 有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 , 《侧颅底影像学》 依托了这两个国家重点学科的优势 , 收集了大量侧颅底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不仅对侧颅底的定义 、 细微解剖 以及各种常见病变的病因病理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做了介绍 ,而且对一些少见病也进行了探讨 。
本书介绍了侧颅底的分区、细微解剖、成像方法以及侧颅底常见的骨和软骨、上皮和上皮样、血管、神经、副神经节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鉴别诊断。对一些侧颅底罕见病变,如:内淋巴囊肿瘤、翼腭窝肿瘤、横纹肌肉瘤以及颞颌关节通风、假通风等等作了详细介绍,对一些以往较难进行影像学诊断的病变,如:梅尼埃病、迷路炎、耳硬化症等也进行了影像学探讨。 本书共十三章,30余万字,460幅图,可谓图文并茂,是放射科、头颈外科、神经外科医师的高级参考书,也是广大培训医师、研究生、住院医师的参考教材
庄奇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和中华放射学会头颈部学组成员、中华放射学杂志审稿专家、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
首届到第五届全国头颈部影像学进展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医疗和 影像诊断工作近40年。在头颈部病变(包括颅底、颅颈交界处、五官、颈部)的影像诊断上精益求精、颇有造诣。对消化系统尤其是胃肠道病变(包括消化道肿瘤,咽、食管入口病变以及肠出血、肠缺血)的影像学诊断有独特的研究,对消化系统晚期肿瘤的综合性介入治疗积累了大量经验,已连续主办了十六届专业级继续教育胃肠道照影新进展学习班。
第一章 侧颅底的定义和分区
侧颅底的定义/
侧颅底的分区/
第二章 侧颅底的影像学解剖
第一节 侧颅底外表面解剖/
翼状突,翼板,蝶骨舟状窝,蝶骨棘/
卵圆孔与棘孔/
破裂孔/
翼管/
咽鼓管/
鳞鼓裂/
枕骨大孔与舌下神经管/
颈静脉孔/
茎乳孔/
第二节 侧颅底内表面解剖/
眶上裂,圆孔,鼓室盖/
海绵窦/
三叉神经腔,三叉神经池与三叉 神经节/
颅后窝/
第三节 颞骨解剖/
外耳/
中耳/
内耳/
颞骨/
颞骨鳞部/
颞骨岩部/
乳突部/
第四节 上颌骨的解剖/
上颌骨/
腭骨/
翼腭窝/
第五节 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的解剖/
下颌骨/
颞下颌关节/
第六节 鼻咽部的解剖/
咽颅底筋膜/
咽隐窝/
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
咽扁桃体与咽囊/
咽淋巴环/
第七节 侧颅底软组织间隙的解剖/
颈筋膜与颈部间隙/
咽旁间隙与颈动脉间隙/
咬肌间隙/
咽后间隙/
颞下窝/
第三章 侧颅底的成像技术
第一节 常规X线成像/
茎突的X线片/
颞下颌关节X线片/
人工耳蜗植入X线评估/
第二节 侧颅底特殊部位的CT成像/
茎突的CT成像/
听小骨的CT成像/
耳蜗的CT成像/
半规管的CT成像/
面神经管的CT成像/
第三节 侧颅底特殊部位的磁共振成像/
MRI内耳成像/
耳囊(骨迷路)造影/
面听神经的MRI/
三叉神经的MRI/
颞颌关节的MRI/
第四节 头颈部血管成像/
头颈部CTA/
头颈部MRA和MRV/
头颈部动脉DSA/
第四章 颞下区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神经瘤/
转移瘤/
颞下区源于颅骨的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骨髓瘤/
骨肉瘤/
软骨瘤/
巨细胞瘤/
骨化性纤维瘤/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颞下区涎腺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鳃裂囊肿/
表皮样囊肿/
淋巴管瘤/
嗜酸性粒细胞淋巴肉芽肿/
良性肿瘤/
多形性腺瘤/
Warthin瘤/
基底细胞腺瘤/
肌上皮瘤/
恶性肿瘤/
黏液表皮样癌/
腺样囊性癌/
未分化腺癌/
淋巴瘤/
非肿瘤性病变/
感染/
淋巴上皮病/
第五章 咽鼓管和鼻咽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茎突综合征/
鼻咽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鼻咽腺样体增生/
鼻咽血管瘤/
鼻咽纤维血管瘤/
鼻咽癌/
鼻咽淋巴瘤/
枕骨斜坡脊索瘤/
舌下神经鞘瘤/
三叉神经鞘瘤/
第六章 颞下颌关节及翼腭窝病变
颞下颌关节腱鞘巨细胞瘤/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颞下颌关节骨折/
颞下颌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颞下颌关节代谢和免疫性疾病/
痛风和假痛风/
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
翼腭窝肿瘤/
翼腭窝神经鞘瘤/
翼腭窝淋巴瘤/
第七章 听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外耳道乳头状瘤/
中耳、外耳鳞癌/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
胆脂瘤/
听神经瘤/
面神经瘤/
鼓室球瘤/
脑膜瘤/
表皮样囊肿/
横纹肌肉瘤/
软骨肉瘤/
内淋巴囊肿瘤/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第八章 神经血管区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颈静脉球瘤/
颈动脉体瘤/
神经鞘瘤/
高位颈静脉球/
静脉窦栓塞/
动脉瘤/
软骨瘤/
巨淋巴结增生症/
转移瘤/
第九章 听区发育畸形
先天性内耳畸形/
Michel畸形/
Mondini畸形/
耳窝未发育或发育不全/
共腔畸形/
前庭畸形/
半规管畸形/
前庭导水管畸形和耳窝导水管畸形/
内耳道及听神经发育畸形/
先天性中耳畸形/
先天性外耳道畸形/
第十章 耳部炎症
中耳乳突炎/
胆脂瘤/
岩尖炎/
胆固醇肉芽肿/
耳硬化症/
迷路炎/
梅尼埃病/
第十一章 侧颅底创伤
侧颅底骨折/
听小骨脱位/
照射伤/
脑脊液耳漏/
第十二章 侧颅底术后的影像学
第十三章 侧颅底经鼻内镜下手术的进展
参考文献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成像技术和医学影像设备的快速发展,头颈部X线、CT和MR成像方法、图像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进,以前不能显示的结构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如面神经管、翼管、翼腭窝、舌下神经管、视神经管、眶上裂,以及听小骨、耳窝、半规管、三叉神经、颅咽底筋膜、腭帆张肌、腭帆提肌等。
但是多数影像诊断医生对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与实体解剖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跟不上影像设备和计算机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供影像诊断医生学习、参考的资料和书籍不多,影响了侧颅底影像乃至头颈外科的发展。
临床学科的发展对医学影像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近年来颅底外科及腔镜技术的发展,要求放射科医生更熟练地掌握头颈部与颅底的影像解剖、病变种类、影像学特点,要求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侧颅底影像学》是根据我们多年的临床实践,收集了大量侧颅底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参考国内外文献,撰写而成,不仅对侧颅底的定义、细微解剖,以及各种常见病变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做了介绍,而且对一些少见病也进行了探讨。
可作为医学影像科、头颈外科、耳鼻喉科、颌面外科、脑外科、整形外科等临床相关学科的参考书,也是住院医师、研究生和规范化培训医师的一部难得的教材。
本书的出版,得到同道的鼓励和热情相助,在此深表感谢。但也难免会有不妥之处,还望同道不吝赐教。
庄奇新
2018年2月
我最近翻阅了一本名为《侧颅底影像学》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学习其中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但仅仅是书名就让我对这个主题充满了好奇。侧颅底,这个医学影像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且充满挑战的区域,承载着许多关键的解剖结构,比如重要的神经(如面神经、三叉神经、前庭蜗神经等)和血管(如颈内动脉、椎动脉等)。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为我揭示影像学如何能够精确地展现这些结构的形态、位置以及它们可能发生的病变。我想象着书中会详细阐述各种影像学技术(如高分辨率CT、多参数MRI、以及血管成像技术等)在侧颅底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如何优化扫描参数以获得最佳的影像质量,以及如何识别和解读那些细微的病理改变。比如,对于一些累及侧颅底的肿瘤,如何通过影像学来判断其侵犯范围、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甚至是其潜在的恶性程度?对于一些先天性畸形或者炎症性病变,影像学又会呈现出哪些独特的征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图文对照,帮助读者建立起从影像征象到临床诊断的逻辑链条。
评分最近读完一本《侧颅底影像学》,虽然书中具体的影像学技术细节和病例分析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但仅仅从书的整体框架和理论高度来看,我就已经被深深吸引。这本书的选题非常具有挑战性,侧颅底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临床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关于这个区域的知识掌握,都对神经外科、耳鼻喉科、放射科等临床医生至关重要。我猜想,这本书一定是对侧颅底解剖学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并且将其与各种影像学表现紧密地结合起来。或许书中会详细介绍不同影像学模式(例如CT、MRI、CTA、MRA等)在评估侧颅底病变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我尤其好奇,书中会如何解释一些常见的侧颅底畸形、创伤,或是各种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以及如何通过影像学来指导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术后随访。一本好的医学影像学著作,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支撑。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大量的高质量影像图片,配以精炼的文字描述,让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复杂的影像学征象,从而提升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
评分我最近接触到一本名为《侧颅底影像学》的书,虽然尚未深入研读其具体内容,但仅仅从书名就可以想象其所涵盖的深度和广度。侧颅底,这个复杂而精密的区域,是诸多生命活动的关键节点,它的影像学诊断对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至关重要。我满怀期待地猜测,这本书一定会将侧颅底的解剖学知识与现代影像学技术完美地融合。或许书中会详细阐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侧颅底疾病诊断中的优势与局限,包括如何通过不同的扫描序列和增强方式来获得更佳的诊断信息。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涵盖一些关于侧颅底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比如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肿瘤,如何评估其生长模式、侵袭范围以及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此外,对于侧颅底的血管病变、先天性畸形,甚至是感染和创伤,书中是否会有详尽的影像学解读和鉴别诊断的策略?一本优秀的影像学著作,必然离不开大量高质量的影像图片和深入的病例分析。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丰富的图文并茂的案例,帮助读者从视觉上加深对侧颅底病变的理解,从而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评分最近偶然看到一本《侧颅底影像学》,虽然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单凭书名就勾起了我极大的阅读兴趣。侧颅底,这个医学影像学中一个极其重要却又非常复杂的区域,汇集了众多神经、血管和骨骼结构,任何一个细微的异常都可能带来严重的临床后果。我一直对如何通过影像学手段,尤其是CT和MRI,来清晰地勾勒出侧颅底的精细解剖结构,以及如何识别和诊断各种病变,充满了好奇。我猜想,这本书一定是对侧颅底解剖学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绘,并将其与各种常见的侧颅底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相结合。比如,书中会详细介绍如何区分良恶性肿瘤?如何评估神经鞘瘤、血管瘤、骨肿瘤等不同类型病变的影像特征?对于一些炎症性疾病,如中耳炎、乳突炎的并发症,或者一些少见的感染,影像学又会如何呈现?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丰富的影像学图例,能够直观地展示这些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并提供鉴别诊断的思路。如果书中还能探讨一些介入治疗或者手术前影像学评估的要点,那就更具临床价值了。
评分作为一名对颅脑解剖和影像学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最近有幸接触到了一本名为《侧颅底影像学》的书。尽管书中具体内容并未触及,但仅仅是这个书名本身,就足以点燃我探索未知领域的渴望。侧颅底,这个位于颅骨底部、连接颅腔与面部、颈部的重要区域,总是充满了复杂性和神秘感。我常常想象,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有多少精密的神经、血管和骨性结构交织在一起,它们的功能又有多么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这片神秘地带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其复杂的地貌和隐藏的奥秘。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影像学技术是如何穿透层层骨骼和软组织,将这片我们肉眼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区域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书中会详细介绍哪些影像学方法?CT、MRI在侧颅底成像中有何优势与局限?不同序列的应用又有着怎样的考量?我期待书中能有详实的图谱和案例分析,帮助我理解那些细微的解剖标志,以及它们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影像学表现。尤其是那些发生在侧颅底的肿瘤、炎症、血管病变,它们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巨大,如果这本书能提供详尽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思路,那就太有价值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