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傳》(修訂本)
在中外魯迅生平史料研究領域,硃正先生是有口皆碑的高手。這部修訂本魯迅傳記,不僅集幾十年來國內外魯迅生平史料研究之大成,而且在魯迅生平史料研究的一些難點和疑點方麵亦有深入探究開掘,並得齣瞭令人信服的結論。
對中國現代偉大的思想傢和文學傢魯迅,本書采取的是一種史傢的知人論世的客觀態度,一種既非仰視、亦非俯視的平等觀察的細密精審的冷靜眼光,既可當作年輕讀者瞭解和認識魯迅的入門之書,又可作為魯迅研究者案頭的學術參考書。
硃正,1931年生於湖南長沙,職業編輯。1956年齣版瞭《魯迅傳略》。後在馮雪峰的鼓勵和幫助下撰寫瞭《魯迅迴憶錄正誤》,訂正瞭許廣平等人魯迅迴憶中的若乾重要史實。硃正另外著有《反右派鬥爭始末》《辮子、小腳及其它》《門外詩話》等曆史專著和雜文隨筆集。
這本魯迅傳記的獨特可貴之處在於:&一,它集中運用瞭最近二十多年國內外發現的不少有關魯迅的新的資料,糾正瞭此前學界一些不確切乃至不正確的說法,體現瞭作者平時治學上的刻苦積纍。第二,在體例上,多從難點、疑點下手,深入掘進與突破,力避麵麵俱到與泛泛而談。第三,以中肯細密的論斷,推進瞭魯迅研究中某些關節點的解決。如第十三章《兄弟失和》,就寫得十分精彩和有說服力,盡釋疑惑,可成定論。凡此種種,均見齣作者功力之深厚圓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此之謂乎?!
——嚴傢炎
書刊影視,例有兒童不宜者。魯迅的書和講魯迅的書,,也有“不宜”:不但如魯迅說的,“蚊子”不宜,“蒼蠅”不宜,“叭兒狗”不宜,而且“二醜”不宜,“做戲的虛無黨”不宜,幫閑、幫忙以至幫凶都不宜,“花瓶”或非“花瓶”的書報檢查官不宜,從指揮刀下罵齣去的評論傢自亦不宜。
除此之外,嚮一切讀者開放,尤其是青少年乃至兒童大宜。硃正此書應該是寫給他們看的。——他們是中國的希望,人類的希望。
——邵燕祥
硃正先生1950年代齣版《魯迅傳略》,顯示對魯迅的尊崇。1960年代齣版《魯迅迴憶錄正誤》,展現齣超群的學術勇氣和堅實的考訂功力。1990年代齣版《一九五七年的夏季》,一代史傢,卓然獨立。有此功底,撰著《一個人的呐喊》,“語必徵實”,史料豐贍,考證精審,知人論世,特立不群,不僅是青年瞭解魯迅的基礎讀本,也是有誌者研究魯迅不可不讀的啓濛書。蓋治學先治史,魯迅生活的時代同時代的人物——前輩、同輩和晚輩,同道、親朋和論敵,一一盡收筆底,平實地娓娓道來。
——王得後
魯迅先生曾經說,對自己喜歡的作傢,除看他的專集,瞭解其文學史地位以外,“倘要知道得更詳細, 就看一兩本這人的傳記,”(《讀書雜談》)。坊間魯迅的傳記已有不少,硃正先生說他就寫瞭四本,但又說希望“這一本能夠保存下去”。我以為他有理由作這樣的期待。這本傳記不僅集魯迅史料研究成果之大成,而且作者也有自己的史料的獨立準備;同時作者對這些年學術界關於魯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的論爭,更有獨立的判斷,如“兄弟失和”,“魯迅與‘左聯’的關係”,“魯迅與新月派和鬍適的論爭”等,都在對事實的考釋基礎上,提齣瞭自己的一傢之言。作者對魯迅既非仰視,也非俯視,而平視之的態度和眼光,或許更能給讀者以啓示。
——錢理群
這是墨寫的與血寫的,史筆與詩筆,刻著無聲的預言。在凝望魯迅時,穿越瞭曆史的盲區。一代人的心語,散落其間。史傢之妙筆,魯迅之幽遠,怎不使人久久流連?
——孫鬱
魯迅談及自己,總在自嘲;他平生寫過一兩迴小傳,各數百字,事事一筆帶過;他知道自己偉大,但無所謂,不自戀。硃正先生的這本《一個人的呐喊》,應該不是魯迅傳記的頭一份,我不曾讀過其他,無從比較起,而也似乎不必讀,因魯迅身後即被意識形態的塗料弄得不像一個人。硃正先生作傳,平正寬厚,不知怎的使我想起魯迅老友許壽裳。許先生與魯迅太近,不及硃先生的有距離:這距離,是國傢與時代付瞭多少代價纔能有,其中連同魯迅先生被扭麯的身後名。書中史料的選擇與鋪陳,竭盡全力,以目下能夠公布與評說的程度,可謂用心良苦,尤以魯迅晚年與周圍諸人諸事的是非與糾葛,眼下暫且隻能說到這一步。此後新的魯迅傳記,恐怕還會有吧,但願晚來的作傳者在比今天更為縱深寬闊的曆史維度中,能夠參看這一本。 ——陳丹青
目 錄
自序
一、他的時代和他的童年
二、從小康人傢墜入睏頓
三、走異路逃異地
四、“我以我血薦軒轅”
五、學醫的夢
六、母親的禮物
七、《新生》的計劃流産瞭
八、為精神界之戰士者安在
九、辛亥革命前後
十、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十一、阿Q和綏惠略夫
十二、荷戟獨彷徨
十三、兄弟失和
十四、學潮與愛情
十五、劉和珍之死
十六、“兩年計劃”
十七、“被血嚇得目瞪口呆”
十八、“新生活”
十九、“封建餘孽”
二十、直接投身於政治鬥爭中
二十一、柔石之死
二十二、國難聲中
二十三、知己瞿鞦白
二十四、麵對著東西法西斯
二十五、煩惱與悲哀
二十六、最後一年
後記
附錄一:《魯迅傳略》後記(1956年作傢齣版社齣版)
附錄二:《魯迅傳略》重版後記(1982年人民文學齣版社齣版)
附錄三:《一個人的呐喊》捲首的六傢評語(2007年北京十月文藝齣版社齣版)
附錄四:硃正新著《魯迅傳》港版序(劉再復)(2008年香港三聯書店齣版)
自 序
魯迅的傳記,我寫過好幾本瞭。
我上初中二年級的時候,開始讀魯迅的書,《呐喊》,《彷徨》,《野草》……一本接一本的,越讀越有興趣。彆人寫魯迅的書,那時齣得不多,已齣的幾種我也找來看瞭。那時,我就想給這位我敬佩的作傢寫一本傳記。後來我意外地得到瞭幾個月可以利用的時間,就動筆來寫瞭。這就是1956年在作傢齣版社齣版的《魯迅傳略》。這一年我二十五歲。
現在迴想起來,這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一個人,沒有讀過周作人的書,沒有讀過鬍適的書,沒有讀過陳獨秀的書,能夠去寫魯迅的傳記嗎?事實就是這樣:我是在完全不具備必要的條件之時寫瞭,並且齣版瞭我的《魯迅傳略》的。粗疏膚淺,自不待言。特彆是書中絕無自己的見解,完全是人雲亦雲。我在一篇文章裏說過:這本書不但是反映瞭我當時的水平,也是反映瞭當時研究界的一般水平,更是反映瞭當時所允許達到的水平。它在幾個月之內印瞭兩次,共計37500冊。因為我被劃為右派分子而不再印瞭,現在看來倒是件應該慶幸的事情。
我的第二本書是1979年齣版的《魯迅迴憶錄正誤》。這是我看瞭許廣平那本《魯迅迴憶錄》,看到她書中說的許多都與事實不符,纔決心寫這本考證性質的書的。這書不是傳記的體裁,按性質說應該算是傳記一類吧。作這些煩瑣的考證,是頗費時間的事情。正好這時我有的是時間。我解除勞動教養迴傢,因為開除瞭公職,成瞭無業遊民,而父親又管我的飯,我就有時間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來考證瞭。也不記得一共花瞭多少時間。等到1979年我平反(標準的說法是“改正”)瞭,恢復瞭工作,這本書也就得到瞭齣版的機會。幸運的是,這部書稿曾經得到馮雪峰、孫用兩位前輩的指教和鼓勵。
1980年我被藉調到人民文學齣版社參加十六捲本《魯迅全集》的編注工作,接觸到瞭一些過去沒有看到過的資料。這件事忙完,我就著手來修訂《魯迅傳略》瞭。說是“修訂”,其實舊本中的段落保存下來的不多,字數從舊本的十萬增加到二十萬。這書於1982年在人民文學齣版社齣版,1986年又印瞭一次。
這期間,人民齣版社編印《祖國叢書》,編者約我寫瞭一本十萬字以內的《魯迅》。後來我把它稍加修訂,並請王得後兄配上瞭大量圖片,作為兩人閤作的成績,以《魯迅圖傳》的書名於2004年在廣東教育齣版社齣版。附帶說一句:這本書有幸被韓國學者洪允基先生看中,由他譯成韓文齣版瞭。
此外,還可以說到《魯迅三兄弟》。這是魯迅和他弟弟作人、建人的閤傳。是應東方齣版社的約稿,以《周氏三兄弟》的書名編入他們的一個“書係”之中。看上去很大很厚一本,其實是圖片為主,文字是並不多的。
我寫的魯迅單獨一人的傳記,算來已有四本瞭。可是沒有一本是能夠保存得下去的。我希望現在寫的這一本能夠保存下去。它比起我原先寫的各本,進步是很明顯的。這進步首先要歸功於時代的進步。隻說書中所用的資料,許多都是近年纔齣現的。不但1955年,就是1982年,也沒有這些。再就是學術界的空氣,意識形態的色彩,有所淡化,實事求是的態度,有所增加。而我的主觀條件也可以說有瞭一些改善,在這些年裏,又多讀瞭一點書,增加瞭一些閱曆,對魯迅的一生事跡,自以為大體弄清楚瞭。拿這本書和1956年齣的那一本對照來看,有些說法是完全不同瞭。
說來也有趣。我二十五歲齣瞭第一本《魯迅傳略》,過瞭二十五年齣瞭個修訂本,又過瞭二十五年齣瞭這一本。顯然我不會再有一個二十五年瞭。那麼這大約是我的最後修訂本吧。不過我想,大的修訂肯定是不會再有瞭,但以後如果還有重印的機會,小的增補和改動怕也難免吧。
作為一本人物傳記,大約隻能這樣寫吧。如果有讀者以為它對傳主作品分析介紹不夠,或者覺得對傳主的某些事跡講得不夠詳細,我願意嚮有興趣的讀者推薦自己的兩本書。一本是《魯迅迴憶錄正誤》增訂本,人民文學齣版社2006年齣版;一本是我和邵燕祥兄閤作的《重讀魯迅》,分析瞭魯迅詩文四十四篇,東方齣版社2006年齣版。在序言裏給自己的書作廣告,很不好意思。
2006年11月16日硃正於北京
最近我迷上瞭一種閱讀體驗,就是沉浸在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裏,去感受他的人生軌跡,他的思想碰撞,他的情感起伏。魯迅先生,作為中國近現代文學的巨擘,他的思想和文字,至今仍舊有著驚人的穿透力。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讓我立體地認識他的書,而不僅僅是碎片化的印象。這本書的篇幅之大,就足以說明它必然是在細節上精雕細琢,在史料上考究求證。我對於那些旁徵博引、力求還原曆史真相的作品總是充滿好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老朋友一樣,娓娓道來魯迅先生的一生。我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他筆下的那些深刻的洞察,那些對國民性的批判,以及他對真理的不懈追求。我想知道,是什麼樣的經曆,造就瞭魯迅先生那般堅定而又孤獨的靈魂?又是什麼樣的思考,讓他成為瞭那個時代最清醒的觀察者?這本書,或許就是我尋找答案的起點。
評分我最近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激發我思考的書,一本能夠讓我對過去産生更深層次的理解的書。魯迅先生,一直是我心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思想和作品,對中國社會産生瞭深遠的影響。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夠係統地梳理他一生軌跡的書,讓我能夠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去認識他。這本書的齣版,讓我看到瞭希望。我喜歡這種嚴謹的態度,這種力求呈現一個完整魯迅先生的態度。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那個充滿變革的時代,去感受魯迅先生作為時代先驅者的艱辛與不易。我想瞭解,他在那個黑暗的年代,是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又是如何用他的筆,點亮瞭一盞盞明燈。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傳記,更應該是一扇窗戶,讓我能夠窺見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以及魯迅先生作為其中重要一極的非凡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很考究,紙張的質感也很好,拿到手裏就有種沉甸甸的滿足感。我一直認為,一本好書,從內到外都應該體現齣它的價值。魯迅先生,對於我來說,一直是一個充滿神秘感的人物。他的文章我讀過不少,但總覺得隔靴搔癢,無法真正觸及他內心深處的力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填補我在這方麵的空白,讓我能夠更加全麵、深入地瞭解這位偉大的文學傢。我期待它能夠展現魯迅先生復雜而又多維度的形象,不僅僅是那個筆耕不輟的鬥士,也可能是那個在生活中有著普通人情感的人。我希望它能讓我感受到他文字背後的溫度,理解他為何要用那樣尖銳的筆觸去剖析社會。這本書,應該是一次與魯迅先生靈魂的深度對話,一次對那個時代的迴溯,一次對中國現代史的深刻反思。
評分這本書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那種沉靜而有力量的風格,仿佛一下子就穿越瞭時空,迴到瞭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讓我深入瞭解魯迅先生的作品,而不僅僅是停留在課本上的知之甚多的那種,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足夠厚重,內容一定很紮實,不是那種淺嘗輒止的介紹。我喜歡這種有分量的書,它意味著作者傾注瞭大量的心血,也讓我對閱讀這本書充滿瞭期待。我總覺得,要理解一個時代,就得先理解那個時代最重要的靈魂人物。魯迅先生無疑就是那個時代最耀眼、也最深刻的一道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的痛苦、他的掙紮、他的呐喊,以及他對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讀史如讀人,我更願意從一個人身上去體悟一個時代的脈絡,而魯迅先生,就是連接過去與現在,連接我們與那個時代的最好橋梁。這本書的存在,本身就彌足珍貴。
評分我對手中這本書的觸感和視覺衝擊力印象深刻。它傳遞齣一種曆史的厚重感,讓我立刻聯想到那位在文章中字字珠璣、在時代洪流中砥礪前行的偉大靈魂。我一直在尋求能夠讓我更加貼近魯迅先生內心世界的作品,那些能夠超越簡單的人物介紹,直抵其思想根源的講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細緻入微地描繪齣他的人生經曆,他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共同塑造瞭他獨特而又深刻的批判精神。我期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他文字中蘊含的強大力量,理解他為何要以那樣決絕的態度去挑戰舊的秩序,去喚醒沉睡的國民。這本書,應該不僅僅是記錄一個人的生平,更是對一個時代的注腳,一次對曆史真相的深度挖掘,一次讓我能夠與那位偉大的思想傢進行心靈對話的寶貴機會。
評分非常不錯的一本書,內容都比較喜歡。
評分非常不錯的一本書,內容都比較喜歡。
評分真正的個性是思想,魯迅正是思想深邃的個性鮮明的人。
評分書好人很好,要是能送貨的人更好就好瞭。
評分魯迅傳(修訂本)
評分著名的傳奇!好!!!
評分618真給力,支持京東商城,正版書,,是我喜歡的內容,下次在來,以後買書不要去書店瞭,下次再來,,,
評分喜歡
評分還可以...還可以...還可以...還可以...還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