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重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和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成,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不懈奋斗,我们组织编写了本书。
石国亮,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美国丹佛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兼任南京大学服务型政府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十余项课题。出版过《服务型政府》、《中国政府管理》、《新媒体时代公关案例》、《国外政府管理研究丛书》、《论政党价值观》、《做*优秀的共青团员》等著作和教材十多部;在《中国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和《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有三十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外书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第一讲 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
第二讲 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第三讲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第四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第五讲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部署
第六讲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七讲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上)
第八讲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中)
第九讲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下)
第十讲 新时代党的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很多重大场合论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例如,他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 周年座谈会上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人民点亮了前进的灯塔;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前进的主心骨。”b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首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他说,1921 年,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
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然后援引毛泽东的话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接着用“三个深刻改革”高度概括了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一是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二是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三是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指出:“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因此,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既承担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又承担着当代中国的使命,也承担着未来中国发展走向的使命。党
的十八大以后不久,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就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高度重视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特点和优势,也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保证。对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所做的“三件大事”,1991 年7 月1 日江泽民在庆祝建党70 周年、2011 年7 月1 日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作了概括。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用全新的视角,对我们党95 年的奋斗历程进行了新的审视,以为中华民族作出“伟大历史贡献”为线索,对“三件大事”进行了新的阐述、新的概括,第一次用实现了三个“伟大飞跃”这样的表述作出高度评价,用“三个新的蓬勃生机”高度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
(评价四) 刚读完一本《文明的回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的著作,简直是大开眼界。作者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将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哲学智慧与当下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现象联系起来,展现了这些古老思想在现代语境下的勃勃生机。书中探讨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与和谐如何指导人际关系和社会治理,道家思想中的顺应自然与辩证思维如何启示我们应对现代生活的压力,以及法家思想中的制度建设与法治精神如何为现代国家治理提供借鉴。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概念的堆砌,而是通过对大量现实案例的解读,比如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城市规划中的“天人合一”,以及个人修养中的“内圣外王”等,生动地说明了中国传统智慧的当代价值。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经典概念时,所展现出的批判性思维,既肯定了其积极意义,也指出了其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并非是陈旧的,而是可以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甚至为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独特的视角和解决方案。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应割裂历史,而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
评分(评价三) 最近读完《时代潮涌: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分析》一书,感触良多。这本书以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书中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加入WTO等,都进行了细致的回顾和深入的分析,清晰地勾勒出市场经济在中国落地生根、蓬勃发展的轨迹。同时,本书也关注了社会发展领域的巨大进步,包括教育普及、医疗保障的提升、扶贫攻坚的成效,以及城乡面貌的巨大改变。作者在叙述成就的同时,也并没有回避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比如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等,并探讨了中国如何逐步应对这些挑战。这本书的数据非常翔实,图表也清晰明了,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经济的体量和发展的速度。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成就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中国人民如何通过不懈奋斗,改变自己命运,也深刻影响世界发展的励志史书。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评分(评价五) 手边这本《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大国崛起的战略与实践》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这本书从国际关系的宏观视角,分析了中国在21世纪初以来,如何从一个发展中国家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并在全球治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者深入剖析了中国在对外开放、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背后的考量和实践。书中对于中国如何处理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维护自身利益和推动世界和平,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分析。我特别注意到作者对中国外交理念的解读,比如“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以及这些理念如何在实际的外交实践中得到体现。本书并不回避中国崛起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外部世界的疑虑,而是试图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展现中国在全球化时代所承担的责任和贡献。读完之后,我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当前国际格局的复杂性和演变规律。它让我感受到,中国的发展不仅仅是自身的进步,更是对世界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评价一) 最近读了一本名为《历史的回声: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与思潮涌动》的书,真是受益匪浅。这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梳理了自晚清以来中国社会经历的每一次深刻变革,从辛亥革命的曙光,到新中国的建立,再到改革开放的壮阔画卷,无不展现出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不懈探索。作者并没有局限于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历史时期思潮的演变,分析了各种思想观念如何影响社会发展方向,以及这些思潮在中国土壤上如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书中对一些关键的历史节点,比如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意义、延安时期思想的形成、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都进行了非常细致和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读这些复杂历史现象时,所展现出的审慎态度和人文关怀,既不回避历史的曲折,也充分肯定了进步的力量。阅读此书,就像是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那些波澜壮阔的岁月,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当下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它让我认识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有正确的方向和坚定的信念,总能克服困难,走向光明。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民族精神的颂扬,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启示。
评分(评价二)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思想的火花:当代中国哲学与社会科学前沿探索》,迫不及待地翻阅了。这本书就像一个思想的万花筒,汇聚了国内学界在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作者们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时代脉搏,对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关于“中国模式”的辩论,关于科技创新如何驱动社会进步,关于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路径,都让我耳目一新。特别是其中几篇关于人工智能伦理、数字经济的社会影响以及绿色发展的哲学思考,让我看到了中国学者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本书的学术性很强,但并不晦涩难懂,许多作者都力求用清晰的语言阐述复杂的理论,并且善于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得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我个人觉得,对于想要了解当下中国学术界思考方向,以及中国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窗口。它不回避争议,鼓励思想的碰撞,也展现了中国学术界蓬勃发展的活力。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启发,对很多过去模糊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中国作为一个正在深刻变革的社会,其内在的逻辑和发展动力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