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就近年在中共中央党校干部班次学习的学员在学习“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提出来的诸多问题,进行解答。全书共分为15个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热点专题,包括: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关系?如何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如何认识《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写作背景?如何看待今天的“毛泽东热”?这些问题是认识和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热点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学习毛泽东思想。
祝彦教授介绍
江西省新干县人(井冈山地区),1996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毛泽东思想教研室主任,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兼职教授,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鄂尔多斯市委党校客座教授。
已出版著作《晚年陈独秀(1927一1942)》(人民出版社2006年)、《救活农村: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中国共产党怎样治理腐败问题》(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导读》(人民出版社2017年)。
附:目录、文摘
序 李君如
导论: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
一、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关系?
二、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三、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异同?
四、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五、如何认识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和毛泽东“耕者有其田”思想的异同?
六、如何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七、如何有效贯彻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崇拜的再次出现?
八、如何认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九、如何认识《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写作背景?
十、如何认识《论十大关系》没有坚持下去的原因?
十一、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十二、如何认识实事求是知易行难?
十三、如何看待今天的“毛泽东热”?
十四、如何避免形成新的盲从和教条主义?
十五、如何在今天体现毛泽东思想?
后记
作为一个对中国革命史和政治哲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这本书无疑是近期我读到的最令人兴奋的一本。它没有止步于对过往功绩的简单回顾,而是着眼于当下,大胆地将毛泽东思想置于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和解读。书中关于如何“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这一思想解放的源头活水,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找到新的表达方式;以及“自力更生”的精神,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又该如何理解和践行,这些都触及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议题。作者的论述逻辑清晰,论据充分,既有宏观的理论高度,又不乏微观的案例支撑,让人信服。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理论的生命力,它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可以不断被激活、被应用、被发展的思想宝库。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如同一股清流,涤荡了我脑海中关于某些历史人物和思想的刻板印象。我之前对毛泽东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一些二手信息和片面的宣传,总觉得他是一个遥远而复杂的符号。但这本书通过聚焦“热点问题”,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多元的视角,邀请读者一同走进毛泽东思想的“现场”,去感受其思想的脉络和逻辑。作者在解读中,并没有一味地拔高或贬低,而是以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分析了在不同历史时期,毛泽东思想是如何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书中对一些具体实践案例的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理论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又是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这种“还原”式的解读,让我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历史,也更加深刻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对于中国发展道路的奠基性作用。这是一本能够激发独立思考,帮助读者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优秀作品。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次深邃的思想探险中,啃下了一块坚实的理论硬骨头。作者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过去一些似乎遥不可及的理论概念,转化成了 relatable 且极具启发性的讨论。书中关于“实事求是”在当下实践中的挑战与机遇,以及“群众路线”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依然保持其核心价值,都让我深思。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问题时,那种不落俗套的视角,他能够从细微之处捕捉到时代变迁对理论解读的影响,并提出独到的见解。读这本书,感觉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参与一场智力游戏,需要读者跟随作者的思路,不断地挑战自己的固有认知,去发现那些被忽视的联系和未被充分挖掘的意义。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时而犀利,时而温和,但始终保持着一种真诚和探索的精神,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既有醍醐灌顶的畅快,也有掩卷沉思的静谧。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对毛泽东思想有了全新认识的书。我原本以为毛泽东思想只是历史课本上的几个概念,但这本书通过梳理新时代背景下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几个热点问题,比如如何看待毛泽东的历史功过、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价值,以及如何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继承和创新毛泽东思想等,让我看到了其深厚的理论底蕴和强大的生命力。作者没有回避争议,而是正面回应了各种质疑和误读,用翔实的史料和严谨的逻辑,层层剖析,抽丝剥茧,让读者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的源头活水,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以及它在新时代依然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如何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书中给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读,让我对“守正创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普及了理论知识,更激发了我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未来发展的思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优秀读物。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最初是抱着一种“了解一下”的心态,但随后的阅读体验却远超我的预期。作者以一种非常巧妙的叙事方式,将“毛泽东思想”这个可能被认为是枯燥的学术话题,变得生动而引人入胜。书中对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处理人际关系、工作协作中的实际运用,以及“统一战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都给出了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解读。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一些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比喻和类比,它们能够有效地帮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迅速抓住问题的核心。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党课,更像是在邀请我们参与一场关于中国道路和发展规律的深度对话。它让我认识到,许多看似陈旧的思想,在经过深入挖掘和创新应用后,依然能够焕发出勃勃生机,为我们解决当下的问题提供宝贵的智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点燃读者的思考热情,鼓励我们去主动探索和理解那些塑造了中国的思想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