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国际第九次(巴塞尔)(非常)代表大会文献

第二国际第九次(巴塞尔)(非常)代表大会文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童建挺 著
图书标签:
  • 第二国际
  • 巴塞尔大会
  • 社会主义
  • 共产主义
  • 工人运动
  • 历史文献
  • 政治思想
  • 1912年
  • 国际共产主义
  • 马克思主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33894
版次:1
商品编码:12337652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52
字数:283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第二国际第九次代表大会于11月24—25日在瑞士巴塞尔布尔格沃格泰大厅举行。参加大会的有23个国家的555名代表。其正式名称是国际社会党非常代表大会。本卷收录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代表大会邀请信;(2)代表大会法文版和德文版会议记录;(3)附录,包括向战争宣战、未开成的代表大会和四个附件。

作者简介

童建挺,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在德国留学数年,发表学术论文、译文若干,目前主要从事政治制度和政党研究。

目录

目录


代表大会邀请信

巴塞尔国际社会党代表大会(1912年11月24-26日)邀请信


巴塞尔国际社会党非常代表大会会议记录(1912年11月24-25日)

巴塞尔国际社会党非常代表大会报告(法文版)

国际社会党历次代表大会

开幕会

游行示威活动

大教堂的集会

第二天的会议(1912年11月25日,星期一)

国际巴塞尔非常代表大会代表人数

国际巴塞尔非常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国际巴塞尔非常代表大会收到的贺信贺电

巴塞尔国际社会党非常代表大会会议记录(德文版)

大会第一天(1912年11月24日,星期日)

大会第二天(1912年11月25日,星期一)

附录


附录

向战争宣战

国际的游行示威活动

巴黎全国反战非常代表大会

国际巴塞尔非常代表大会

未开成的代表大会

——第二国际第十次(维也纳)代表大会文件

前言

各委员会的报告

附件一、警察局关于1914年6月29日德国社会民主党执行委员会会议的记录

二、1914年7月23日奥地利德意志社会民主党书记处致社会党国际局的备忘录

三、社会党国际局书记处1913年工作报告

四、1914年卡米耶·胡斯曼在伦敦的演说


精彩书摘

巴塞尔国际社会党代表大会

(1912年11月24-26日)邀请信


为反对巴尔干冲突扩大

将于11月17日在欧洲各大城市举行示威游行;

将于11月24至25日,可能的情况下至26日,在瑞士巴塞尔召开非常代表大会并举行国际群众大会。


社会党国际局书记处

1912年11月9日

于布鲁塞尔人民之家


致各社会主义政党和团体

致全体工人阶级、工会及合作组织


鉴于当前的危险,并且为了声援我们的奥地利同志于11月10举行的反对扩大战争的大规模示威,社会党国际局决定于11月17日在欧洲各大城市组织国际群众大会。此外,书记处决定提前举行原定于1913年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代表大会,并在1913年1月1日之前召开一次非常代表大会。

在这种情况下,维也纳代表大会延至1914年举行,执行委员会愉快地接受了巴塞尔社会主义组织在该市举行1912年非常代表大会的提议。

这次代表大会将于11月24至25日,可能的情况下至26日,在布尔格沃格泰大厅举行。

根据伦敦代表大会(1896年)通过、巴黎代表大会(1900年)予以确认的决议,国际局邀请:


1.一切拥护如下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协会:生产手段和交换手段的社会化,工人的国际联合与国际斗争,由组织成为阶级政党的无产阶级夺取社会权力;

2.一切虽不以直接的方式参加政治运动,但置身于阶级斗争舞台上并声明承认政治斗争、立法斗争和议会斗争的必要性的工会组织。(1900年巴黎代表大会)


如果贵组织拥护上述原则,社会党国际局请您将贵组织参加巴塞尔代表大会的事宜列入你们下次会议的议程。


议事日程


书记处在1912年10月28—29日召开的上一次会议上决定了以下议事日程:


国际局势和商定采取反对战争的统一行动

建议


为确保代表大会成功举行,执行委员会请您于11月20日之前将有关上述问题的一切决议草案文本寄送到布鲁塞尔人民之家国际局书记处。

这些文本将会被提交给一个由来自德国、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等国代表组成的专门委员会,该委员会将向代表大会作报告,并提交最终草案。


最后,我们提请你们注意下面的规定:

1. 各国家或民族的组织在巴塞尔必须组成一个支部,该支部将就是否允许该国或该民族的一切政党及组织出席代表大会给出自己的意见;

2. 各正式成员支部的表决票数分配如下,这种分配方法经国际局通过,但允许可能的变动:


20票:德国,奥地利-波西米亚,法国,英国,俄国。

15票:意大利。

14票:美国。

12票:比利时,瑞典。

10票:丹麦,波兰,瑞士。

8票:芬兰,荷兰,匈牙利-克罗地亚。

6票:西班牙,挪威。

5票:土耳其-亚美尼亚。

4票:阿根廷,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

2票:卢森堡,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加拿大。


3. 按照规定,本邀请信必须由各支部的全国委员会转交给各社会主义组织和工人组织;如果没有全国委员会,则由所属各党书记转交。

4. 请国际所属各党书记通过邮件将其代表人数通知巴塞尔彼得堡29号国际局秘书兼编辑弗雷同志,他是当地委员会秘书,受托负责酒店的分配。

我们诚挚地恳请一切社会党人和工人的报纸和刊物对此通告进行宣传,使之尽可能广为人知。我们希望巴塞尔代表大会能够无愧于国际社会民主党日益增长的力量。请亲爱的同志们接受我们的最诚挚的兄弟般的问候。。


前言/序言


革命者的集结地:历史的潮汐与思想的熔炉 本书并非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也不是一本描绘壮丽山河的史诗。它所承载的,是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一群肩负着改变世界使命的革命者,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所留下的深刻印记。它不是关于某一个英雄人物的独奏,而是关于一个群体、一种思想、一次集结的集体叙事。 想象一下,1912年的盛夏,巴塞尔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瑞士城市,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社会主义代表。他们并非衣着光鲜的权贵,也不是纸上谈兵的学者,而是那些在工厂的烟尘中、在田野的劳作间、在街头巷尾的抗争里,将理想化为行动的实干家。他们来自德国、法国、英国、俄国、意大利,甚至是遥远的中国和美洲。他们带着各自国家的工人运动经验、理论探索和现实困境,汇聚于此,目的只有一个:为国际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指明方向,凝聚力量。 这本文献,正是那段历史的忠实记录。它不是小说,因此你不会在这里找到栩 त्याची详的对话、跌宕起伏的情节,或者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它也不是传记,所以你不会深入了解某位代表的个人生活,他的家庭背景,他的成长烦恼。然而,恰恰是这种“非虚构”的特质,赋予了它一种更为宏大和深刻的意义。它让我们得以窥见,在那个伟大的历史时刻,思想是如何碰撞,策略是如何制定,理想是如何被反复锤炼的。 巴塞尔,这座城市的本身,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这场历史对话的一个重要舞台。它远离了各大国的权力中心,却处在欧洲大陆的心脏地带,承载着中立与和平的象征。在这里,不同国籍、不同政治派别的代表们,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得以坦诚地交流,深入地辩论。会议的地点、时间的流逝、参与者的身份,都构成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的组成部分。 本书所呈现的,是关于“第二国际”——一个由世界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组成的国际组织——的第九次代表大会的文献。而“第九次”这个数字,本身就意味着一段历史的延续与演变。第二国际并非凭空出现,它是第一国际精神的继承者,承载着马克思主义的遗产,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试图回答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新课题。这次在巴塞尔召开的会议,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脉络中,一次至关重要的里程碑。 “(非常)代表大会”这个表述,或许暗示着这场会议并非一次普通的例行公事,而是在某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具有不同寻常的重要性。具体的重要性体现在何处?这需要我们仔细翻阅这些文献,去感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紧张与期待,去理解当时国际政治气候的微妙变化,以及工人运动面临的严峻挑战。 这些文献,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代表的报告与发言: 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们,会详细汇报本国工人运动的现状、面临的困难、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对国际局势的分析。这些报告,是了解当时各国社会矛盾、阶级斗争真实情况的宝贵资料。你可以从中看到,在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如何组织起来,如何进行斗争,他们的诉求又有哪些异同。 理论的探讨与争论: 在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次大会,无疑将是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激烈碰撞的场所。关于资本主义的危机、帝国主义的扩张、改良与革命的关系、无产阶级专政的实现方式等等,这些根本性的问题,都可能在会议上被反复讨论和辩驳。你将会看到,在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革命者们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政治决议与行动纲领: 会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的决议和行动纲领。这些决议,将关乎第二国际未来的方向,关乎各国工人政党如何协调行动,共同应对国际资本主义的挑战。它们可能是关于反对战争的宣言,关于支持殖民地人民解放的声明,关于改善工人待遇的呼吁,等等。这些决议,代表着当时国际工人阶级最广泛的共识和最坚定的决心。 组织章程与内部事务: 作为国际组织,第二国际也需要健全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会议的文献中,也可能包含关于组织章程的修改、资金的筹措、与其他工人组织的联系等方面的讨论。这些细节,虽然看似微小,却关乎着一个宏大组织的生命力。 “文献”二字,也暗示了本书的性质。它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故事,而是对原始材料的忠实呈现。这意味着,你可能会遇到一些晦涩的术语,一些看似枯燥的辩论,一些与我们当下生活相距甚远的社会背景。然而,正是这些“不完美”的真实,构成了历史的肌理。阅读这些文献,需要的是一种耐心,一种对历史真相的探求精神,一种透过字句去体察时代脉搏的能力。 通过阅读这些文献,你可以: 理解第二国际的形成与发展: 追溯这个国际组织从诞生到鼎盛,再到其面临深刻危机的历史轨迹,理解其内部的思想演变和组织变迁。 洞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政治与社会状况: 从各国代表的报告中,了解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殖民地的现状,各国国内的阶级斗争,以及工人运动的特点。 学习革命者的思想与策略: 感受那个时代革命者们的激情与智慧,理解他们是如何分析资本主义的弊端,如何规划斗争的道路,如何构筑理想的社会。 反思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尽管时光流逝,但历史总有其镜鉴意义。通过理解第二国际为何在后来的历史中走向分裂,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以避免重蹈覆辙。 这本书,就像一个时间胶囊,将那个时代最核心的思想火花、最激烈的辩论、最坚定的决心,封存其中。它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思考的材料。它不让你轻松地了解历史,而是让你亲身去“触摸”历史。它不是一个关于“谁赢了”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人们如何努力去改变”的故事。 打开它,你将进入一个思想的熔炉,一个革命者群体的精神世界。你将听到时代的回响,感受历史的潮汐,并或许从中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思考。这不只是关于一个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关于人类对更美好社会不懈追求的永恒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仅仅是《第二国际第九次(巴塞尔)(非常)代表大会文献》这样一个书名,就足以让任何对20世纪初欧洲政治史稍有了解的人士心头一震。我并非是这方面的专家,但“第二国际”这个词语本身就代表着一个曾经无比辉煌又饱经风霜的政治组织,而“第九次代表大会”则意味着这是一个承前启后、承载着无数重要讨论的里程碑。再加上“巴塞尔”这样一个具体的地点,仿佛将抽象的概念落到了实处,让历史的画面感更加鲜明。最引人遐想的是“(非常)”二字,它不是一个平淡的修饰,而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提示着这场会议可能并非遵循常规,而是因为某些极其特殊、甚至可以说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而召开。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非常”情况,促使了这场在巴塞尔召开的大会?它所讨论的内容,又会对当时的国际格局以及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何种深远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那个时代,去理解那些代表们所面临的挑战,去感受他们思想碰撞的火花,去学习他们如何在这个复杂的历史节点上做出选择。

评分

读到《第二国际第九次(巴塞尔)(非常)代表大会文献》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的是一种庄严而肃穆的画面。就像是翻开一本尘封已久的古籍,里面记载着一段段早已被历史的车轮碾过的往事,但却依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芒。第九次代表大会,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代表着一个重要的节点,一个可能充满了争议与抉择的时刻。巴塞尔,这个地名也自带一种历史的质感,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我并非一个专门研究历史的学者,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好奇心。我很好奇,在那样的会议上,代表们是如何就“非常”这个词的内涵展开讨论的?是否意味着当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或是提出了极其超前的设想?我设想,那些文献中一定充斥着各种观点、各种声音,有激昂的陈词,有深入的分析,也有委婉的妥协。这些文字,如同历史的碎片,拼凑出那个时代的思想图景,让我有机会去理解那个时代的困境与希望,去感受先辈们为理想而付出的努力,去思考他们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评分

《第二国际第九次(巴塞尔)(非常)代表大会文献》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如同一个通往过去世界的钥匙孔,让人好奇里面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我非科班出身,对于“第二国际”的历史渊源也只是有所耳闻,但“第九次代表大会”这样的精确命名,以及“巴塞尔”这样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印记的地点,都勾勒出一个相当具体的历史场景。而“(非常)”这个词,更是为这次大会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它不同于寻常的定期会议,暗示着此次大会可能是在某个特殊的历史时刻、面对某个突发的严峻局面,或是为了讨论某个具有突破性、颠覆性的议题而召开。我设想,在那样的文献之中,一定充斥着那个时代最前沿的思想,最激烈的政治辩论,以及为了工人阶级的未来而进行的深沉思考。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不仅仅是了解一场会议的记录,更能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洪流,理解那些代表们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所承受的压力和做出的抉择,从而获得对历史发展规律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第二国际第九次(巴塞尔)(非常)代表大会文献》这个书名,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相当学术化,甚至有些枯燥,但同时又隐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吸引力。当我深入思考“非常”这个形容词在如此正式的会议名称中所扮演的角色时,一种神秘感便油然而生。它暗示着这次大会可能并非寻常,而是因为某些重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出乎意料”的议题或情况而召开。我猜想,这或许是因为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或者是社会主义运动内部出现了深刻的分歧,需要一次特殊的会议来凝聚共识,或者是在十字路口做出关键的抉择。阅读这类文献,对我而言,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考古挖掘,试图从字里行间发掘出那些隐藏在历史尘埃之下的真相。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这场大会的深层背景,剖析那些激烈的辩论,理解大会所提出的各项决议的意义,以及这些决议在当时的国际政治舞台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它更像是提供了一扇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思考方式、政治家的策略博弈,以及整个工人运动的脉动。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第二国际第九次(巴塞尔)(非常)代表大会文献》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让我好奇心油然而生。我虽然不是历史学专业人士,但对于那些能够勾勒出时代风貌、记录重大思想碰撞的书籍总是情有独钟。想象一下,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来自不同国家、怀揣着不同理想的代表们聚集在一起,就社会主义的未来、国际工人运动的方向展开激烈的辩论。这样的场景本身就足够吸引人。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场会议的氛围,了解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决策是如何诞生的。虽然我对具体的历史细节并不十分了解,但我相信,通过阅读这些“文献”,一定能够窥见那个时代进步力量的脉搏,理解他们为之奋斗的理念,以及在历史的洪流中,这些理念所经历的考验和演变。这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一种精神的追溯,对人类社会不断探索与进步力量的致敬。我猜想,在这些文献中,一定能找到一些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思考,或许是关于如何应对全球性挑战,或许是关于如何构建更公平的社会,这些都值得我去深入探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