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设计师考试大纲一、考 试 说 明
1.考试目标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根据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要求,按照系统总体设计规格说明书进行软件设计,编写程序设计规格说明书等相应的文档,组织和指导程序员编写、调试程序,并对软件进行优化和测试,开发出符合系统总体设计要求的高质量软件;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考试要求
(1)掌握计算机内的数据表示、算术和逻辑运算方法;
(2)掌握相关的应用数学及离散数学基础知识;
(3)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各主要部件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4)掌握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了解编译程序的基本知识;
(5)熟练掌握常用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
(6)熟悉数据库与网络基础知识;
(7)熟练掌握一种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和一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或Java);
(8)熟悉软件工程、软件过程改进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计算机软件考试”)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下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属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人事部、信息产业部联合颁发的国人部发〔2003〕39号文件规定了这种考试的政策。计算机软件考试包括了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信息服务等领域初级资格(技术员/助理工程师)、中级资格(工程师)、高级资格(高级工程师)的27种职业岗位。根据信息技术人才年轻化的特点和要求,报考这种资格考试不限学历与资历条件,以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现在,软件设计师、程序员、网络工程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系统分析师考试标准已经实现了中国与日本互认,程序员和软件设计师考试标准已经实现了中国和韩国互认。
各种资格的考试大纲(考试标准)体现了相应职业岗位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这些要求是由全国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组织了全国相关企业、研究所、高校等许多专家,调研了很多相关企业的相应职业岗位,参考了先进国家的有关考试标准,逐步提炼,反复讨论形成的。一般的做法是先确定相应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对每个工作阶段又划分多个关键性活动,对每项活动再列出所需的知识以及所需的能力要求,最后,汇总这些知识要求与能力要求,形成考试大纲。初级与中级资格考试一般包括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两大科目;高级资格考试一般包括综合知识、案例分析与论文三大科目。
由于考试大纲来源于职业岗位的要求,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这种考试已成为衡量考生是否具有职业岗位要求的一个检验标准,受到社会上各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20多年的考试历史也证明,这种考试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IT考试品牌,大批合格人员得到了升职聘用,对国家信息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广大在职人员以及希望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学生积极报考的原因。
为适应信息技术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将程序员、网络管理员、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的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增加了一些较新的知识点,剔除了部分应用较少的知识点,并统一规范了大纲中相同知识的描述。其他级别的考试大纲将会陆续修订。修订后的《软件设计师考试大纲》于2018年经专家审定通过,并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本大纲也是今后命题的依据。
编 者
2018年元月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找到一份清晰的考试大纲解读,能够帮助我系统地梳理软件设计师考试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结果这本书的内容,更像是一份关于“软件工程最佳实践”的指南,而且是那种非常理论化、非常高屋建瓴的指南。书中对“质量属性”(如可维护性、可靠性、可移植性)的阐述,让我大开眼界。它并没有简单地列出这些属性,而是深入分析了它们之间的权衡,以及如何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去度量和提升这些属性。比如,在讲“可维护性”时,它深入探讨了代码复杂度、文档规范、测试覆盖率等多个维度,并且给出了很多理论上的指导原则。然而,书中对于具体的编程语言特性、编译原理、操作系统内核机制、计算机网络协议栈等我作为考生急需掌握的硬核技术细节,却几乎是隻字未提。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帮我“攻克”考点的书,结果却收到了一本关于“如何做好软件”的“哲学读物”。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参加一个软件工程的“哲学研讨会”,而不是备考一个技术资格考试。虽然收获了宝贵的思想启迪,但考试的压力却丝毫没有减轻,甚至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将这些抽象的理论应用到具体的题目中而感到更加迷茫。
评分这本书真的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本来是冲着“软件设计师考试大纲”这个名字来的,以为会是一本讲解考试大纲、梳理知识点的实用工具书。结果翻开才发现,它更像是一本关于软件设计哲学和演进历史的深度探讨。书中对面向对象设计原则的解读,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没有简单地罗列SOLID原则,而是通过大量历史案例,比如从早期的结构化编程到面向对象思想的萌芽,再到各种设计模式的涌现,生动地展现了这些原则是如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和被提炼出来的。作者对“抽象”和“封装”的理解,更是深入骨髓,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设计习惯,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写代码”,而不是在“设计软件”。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虽然与我预期的考试内容偏差很大,但却提供了宝贵的思维启示,让我从更高的维度去理解软件的生命周期和可维护性。我本以为会是枯燥的知识点堆砌,没想到读起来却像是在听一位资深工程师在分享他的经验和见解,充满了智慧和洞察力。虽然考试内容我还需要另外找资料,但这次阅读体验绝对是物超所值的,它扩展了我对软件设计的认知边界,让我对未来的学习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评分我当时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它的副标题——“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指定用书”,想当然地认为它会覆盖考试的每一个角落,每个知识点都会被细致讲解。但事实是,这本书的内容更偏向于理论的宏观阐述,比如对软件开发模型(如瀑布、敏捷、DevOps)的起源、演进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劣势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分析。书中甚至花了很大篇幅讨论了项目管理方法论,包括一些我在其他地方很少看到过的细分领域,比如度量模型和风险评估。这确实让我对软件项目的整体流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但对于我备考中急需掌握的那些具体的算法、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等核心技术细节,却几乎没有涉及。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书中关于“软件工程的伦理道德”和“跨文化团队协作”的部分,这些内容非常有价值,但显然不是考试的重点。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帮助我划出重点、提炼精华的“考试秘籍”,结果却得到了一本“软件工程百科全书”,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远超我的预期,也远超考试的需求。这让我有些哭笑不得,一方面觉得学到了很多“高阶”知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我备考的“任务”并没有因此而轻松多少。
评分这本书的风格和内容,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非常贴近考试内容、讲解各种技术细节的“应试指南”,但它实际上更像是一本关于“软件生命周期管理”的深度剖析。书中对“需求工程”的讲解,让我看到了很多我过去从未接触过的理论和方法,比如各种需求获取技术(访谈、问卷、原型法)的优劣势分析,以及需求规格说明书(SRS)的编写规范和关键要素。它将需求阶段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意识到很多后续问题的根源都可能出在需求阶段。然而,对于我准备考试所必需掌握的诸如数据结构、算法的复杂度分析、数据库的范式理论、操作系统调度算法等具体技术知识点,书中却几乎没有提及。我感觉自己像是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需求工程硕士课程”,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知识,但考试所需的那些“硬技能”,我还是需要另外去寻找资料。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拓宽了我对软件开发全流程的认知,让我明白了“做好软件”远不止于写出优雅的代码,但它并没有直接帮助我解决“如何通过考试”的难题。
评分坦白说,这本《软件设计师考试大纲/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指定用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同时也带来了最大的“困扰”,是它对“软件架构”的解读方式。我本来以为会看到很多关于设计模式、框架选型、系统拆分等具体技术性的内容,但书中却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了“架构思想”和“架构演进”。它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从单体应用到微服务架构的演变,探讨了不同架构风格背后的驱动因素,比如业务复杂性、技术发展、团队规模等等。书中的一些章节,像是在探讨“如何思考一个系统”而不是“如何构建一个系统”。它更多地关注了软件架构的“为什么”和“怎么看”,而不是“怎么做”。例如,书中对“高内聚、低耦合”的理解,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模块化、接口设计、依赖管理等多个层面,并且用了很多哲学思辨的方式来阐述。虽然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如何理解系统设计的本质,但对于我实际动手解决一些具体的架构问题,比如数据库分片、缓存策略、消息队列选型等,这本书提供的直接指导却少得可怜。我感觉像是被带上了一个观景台,看到了整个软件世界的美丽风景,但脚下的路该怎么走,还需要我自己摸索。
评分好书不贵,好书不贵,快买快买。
评分这个月底就要考试了!祝自己顺利喔!
评分钱是花了 书是买了 就差好好看了
评分非常好用!!!!!!!!
评分很不错,多看看题,更容易过,书好,没毛病。
评分最新版
评分非常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角上有点磨损,算了,本来就是工具书
评分枯燥,乏味,需要认真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