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創新驅動發展引*區與智慧城市建設實驗田,雄安新區的文化建設將對標國際、引*前沿。本次論壇所涉及的主題均與未來雄安新區建設密切相關,從跨學科、跨領域、跨界彆角度,為新區發展提供全方位的鏡像展示並進行多層麵的思考。
《雄安新區發展研究報告(第五捲)》收錄瞭本次論壇與會專傢學者的學術思考和研究論文。本書將由五部分組成,第一章是“大曆史觀:推動區域文化産業協同創新”,對新形勢下中國城市創新發展與區域文化協同作齣高瞻遠矚的分析和研判;第二章是“國際視野下的文化産業創新”,探討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文化産業創新發展的國際趨勢與前沿問題;第三章是“數字創意時代的文化消費”,集中討論數字信息時代文化消費的新趨勢、新業態、新格局和新要求;第四章是“城市更新中的文化策略”,主要探討新時期中國新區建設、舊城更新、智慧新城、特色小鎮等城市建設過程中所麵臨的文化問題及相應的文化策略;第五章是“大運河文化帶的戰略思考”,討論運河文化資源的曆史演變與當代價值,並研究新時期下的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策略。
編者:範周
範周教授為中國傳媒大學經管學部學部長兼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化部文化産業專傢委員會主任,國傢發改委“十三五”規劃專傢委員會委員,文化部國傢文化改革發展研究基地主任,國傢藝術基金規劃專傢委員會專傢,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産業高校研究聯盟理事會理事長。《中國文化産業年鑒》(中、英文版)主編。《文化部“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規劃(2016—2020)》編製課題組組長,全國人大《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起草專傢組成員。
目錄
第一章國傢級新區發展概述
第一節國傢級新區概況
第二節國傢級新區建設基本做法
第三節國傢級新區建設存在的問題
第四節國傢級新區建設對雄安的啓迪
第五節國傢級新區建設對雄安的警示
第二章成都天府新區發展調研報告
第一節天府新區概況
第二節天府新區發展情況
第三節天府新區發展麵臨的挑戰與策略
第四節天府新區對雄安新區建設的藉鑒
第三章滇中新區發展調研報告
第一節滇中新區發展概述
第二節滇中新區發展現狀
第三節滇中新區的特色與經驗
第四節滇中新區的問題與挑戰
第五節滇中新區發展對雄安新區的啓示
第四章福州新區調研報告
第一節福州新區發展概述
第二節福州新區發展現狀
第三節福州新區的發展特色、亮點與經驗
第四節福州新區的發展問題、挑戰與應對策略
第五節福州新區對雄安新區發展的啓示
第五章天津濱海新區調研報告
第一節天津濱海新區發展現狀
第二節天津濱海新區發展中麵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第三節天津濱海新區發展創新舉措
第四節天津濱海新區發展的主要經驗
第五節天津濱海新區發展對雄安新區的啓示
第六章贛江新區調研報告
第一節贛江新區概況
第二節贛江新區發展現狀
第三節贛江新區的發展特色、亮點與經驗
第四節贛江新區的發展問題與應對策略
第五節贛江新區發展對雄安新區的啓示
第七章廣州南沙新區調研報告
第一節南沙新區發展概述
第二節南沙新區發展現狀
第三節南沙新區發展特色、亮點與經驗
第四節南沙新區發展問題、挑戰與應對策略
第五節南沙新區發展對雄安新區的啓示
第八章湖南湘江新區發展報告
第一節湘江新區概況
第二節湘江新區的發展現狀
第三節湘江新區的發展特色與亮點
第四節湘江新區的發展問題與對策
第五節湘江新區建設對雄安新區的藉鑒與啓示
第九章蘭州新區調研報告
第一節蘭州新區基本概況
第二節蘭州新區發展情況
第三節蘭州新區發展特點與經驗
第四節蘭州新區發展存在的問題與麵臨的挑戰
第五節蘭州新區發展對雄安新區的啓示
第十章重慶兩江新區調研報告
第一節兩江新區概況
第二節兩江新區發展現狀
第三節兩江新區發展的特色亮點與經驗總結
第四節兩江新區發展的問題挑戰與應對策略
第五節兩江新區發展對雄安新區的啓示
第十一章南京江北新區調研報告
第一節南京江北新區發展概述
第二節南京江北新區發展現狀
第三節南京江北新區發展特色、亮點與經驗
第四節南京江北新區發展對雄安新區的啓示
第十二章青島西海岸新區調研報告
第一節青島西海岸新區設立背景
第二節青島西海岸新區建設發展成效
第三節青島西海岸新區發展特色、亮點與典型經驗
第四節青島西海岸新區的發展問題、挑戰與應對
第五節青島西海岸新區建設對雄安新區建設啓示
第十三章陝西西鹹新區調研報告
第一節陝西西鹹新區概況
第二節陝西西鹹新區的發展情況
第三節陝西西鹹新區的發展特色、亮點與經驗
第四節陝西西鹹新區的發展問題、挑戰與應對
第五節陝西西鹹新區發展對雄安新區建設的啓示
第十四章長春新區調研報告
第一節長春新區發展概況
第二節長春新區發展情況
第三節長春新區的發展特色、亮點與經驗
第四節長春新區的發展問題、挑戰與應對策略
第十五章哈爾濱新區調研報告
第一節哈爾濱新區概況
第二節哈爾濱新區發展情況
第三節哈爾濱新區發展特色、亮點與經驗
第四節哈爾濱新區發展問題、挑戰與應對策略
第五節哈爾濱新區發展對雄安新區的啓示
第十六章貴安新區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
第一節貴安新區基本情況
第二節“綠色貴安”發展亮點
第三節貴安新區發展存在的問題
第四節貴安新區發展對雄安新區建設的啓示
第十七章大連金普新區調研專項報告
第一節大連金普新區發展概述
第二節大連金普新區發展現狀
第三節大連金普新區發展特色、亮點與經驗
第四節大連金普新區發展問題、挑戰與應對
第五節對雄安新區文化規劃建設和文化發展的啓發
第十八章浙江舟山群島新區調研報告
第一節舟山群島新區基本概況
第二節舟山群島新區發展情況
第三節舟山群島新區的發展特色
第四節舟山群島新區建設經驗對雄安新區的啓示
第十九章浦東新區發展調研報告
第一節浦東新區發展概述
第二節浦東新區發展現狀
第三節浦東新區建設的特色與經驗
第四節浦東新區的問題與挑戰
第五節浦東新區發展對雄安新區的啓示
第二十章澳門新城區文化發展研究報告
第一節澳門新城區規劃建設綜述
第二節澳門新城區規劃建設的文化經驗和模式
第三節澳門新城區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文化藉鑒
第二十一章日本築波科學城發展研究報告
第一節築波建設的成功經驗
第二節築波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第三節築波對雄安新區建設的啓示
第二十二章日本柏葉新城調研報告
第一節柏葉新城發展概況
第二節柏葉新城發展現狀
第三節柏葉新城發展特色、亮點和經驗
第四節柏葉新城發展的優化方嚮
第五節新城發展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啓示
第二十三章日本六本木新城文化發展研究報告
第一節六本木新城規劃建設綜述
第二節六本木新城規劃建設的文化經驗和模式
第三節六本木新城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文化藉鑒
第二十四章英國米爾頓·凱恩斯新城建設經驗與啓示
第一節米爾頓·凱恩斯新城建設背景與發展現狀
第二節米爾頓·凱恩斯新城建設經驗和模式
第三節米爾頓·凱恩斯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啓示
第二十五章英國利物浦新城調查研究報告
第一節利物浦新城發展概況
第二節利物浦新城發展特色
第三節利物浦新城發展問題
第四節利物浦新城對於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啓示
第二十六章法國拉德芳斯新城建設
第一節拉德芳斯新城規劃建設綜述
第二節拉德芳斯新城規劃模式與文化建設經驗
第三節拉德芳斯新城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文化藉鑒
第二十七章澳大利亞堪培拉研究報告
第一節堪培拉規劃建設綜述
第二節堪培拉城市規劃建設的文化經驗
第三節堪培拉城市規劃和文化建設的經驗藉鑒
第二十八章美國哥倫比亞新城研究報告
第一節美國哥倫比亞新城概況
第二節美國哥倫比亞新城建設特點
第三節對雄安新區的建設啓示
第二十九章美國爾灣新城發展研究報告
第一節美國爾灣新城規劃建設綜述
第二節爾灣新城規劃建設的經驗和模式
第三節爾灣新城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經驗藉鑒
第三十章新加坡建設發展研究報告
第一節新加坡概況
第二節新加坡城市規劃的做法與啓示
第三節新加坡創新發展的做法與啓示
第四節新加坡文化建設的做法與啓示
後記
序言
國傢級新區是由國務院批準成立,以相關行政區、特殊功能區為基礎,承擔國傢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閤功能區。相比普通新區(如省級、市級),其功能定位、發展目標、産業布局、主要任務等各方麵,都從國傢重大戰略部署和區域總體布局的高度齣發,其發展規劃、優惠政策以及管理權限等都需由國務院統一審批。可以說,國傢級新區寄托著國傢的戰略訴求和巨大期盼。
從1992年第一個國傢級新區——浦東新區設立以來,新區在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引領全麵改革開放、推動體製機製創新、促進産城融閤和城鄉一體發展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2016年,18個國傢級新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約4萬億元,以占全國0.2%左右的人口和麵積,創造瞭占全國5.4%的經濟總量,為我國經濟的發展與創新驅動做齣瞭巨大貢獻。
雄安新區是我國設立的第19個國傢級新區,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齣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對於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齣,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37個字,字字韆鈞,寄托瞭黨和國傢對雄安新區發展與建設的深切期望。
與許多新區不同,雄安新區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建設的新型城市,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範區,直接對標的是在中國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體製建設中具有旗幟和引領作用的深圳經濟特區與上海浦東新區。如果說1979年的深圳特區是改革開放的重要探索,開始瞭中國與世界交流的破冰之旅,1992年的浦東新區是深化市場經濟體製改革的重要舉措,開始瞭中國走嚮世界的攻堅之役,它們二者的基本職能是引領中華民族“富起來”的話,那麼雄安新區,則是在全球經濟重心東移,以及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颱中心的曆史背景下,貫徹發展新理念、推進經濟內生發展、體現中國特色製度優勢、引領中華民族“強起來”的必然舉措,是彰顯理論自信、道路自信、製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標誌之城”。
中國傳媒大學雄安新區發展研究院是以服務國傢戰略為導嚮,以推動雄安新區建設為中心、基於互聯網精神而設立的新型智庫機構。自2017年4月22日正式成立以來,研究院先後七進雄安深入調研,並撰寫齣版瞭四捲《雄安新區發展研究報告》,在社會上引起瞭廣泛的影響。前四捲主要是針對雄安新區本體的研究,缺少對比性、藉鑒性分析。結閤文化部委托課題的要求,研究院展開瞭對國內18個國傢級新區和11個海外新區的調研。在2017年7—8月期間,研究院師生利用學校小學期實踐的時間,完成瞭對國內18個國傢級新區的走訪,就其城市規劃建設、特色産業發展、文化政策創新、創意階層培育等領域開展深入考察,希望通過深入瞭解國傢級新區的建設情況,對其發展的曆程和現狀進行梳理、存在的問題與挑戰進行剖新、發展的模式與經驗進行總結。與此同時,研究院師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瞭拉德芳斯新城、築波科學城等11個海外新城的發展情況,分析瞭其經驗做法與問題警示,寄希望為雄安新區更好更快地發展提供參考和藉鑒。
雄安新區建設是一項浩大而持久的係統工程。“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作為以服務雄安新區建設為宗旨的智庫機構,中國傳媒大學雄安新區發展研究院未來將積極構建和完善“政産學研融媒”多方共同創造和分享價值的智慧生態協同平颱,充分整閤國內外相關領域的頂尖專傢資源以及廣泛的社會智慧,持續提升政策和決策的服務能力,以期為將雄安新區建設成為“韆年之城”貢獻更多的智慧成果與學術力量。
範周
2018年2月
拿到《雄安新區發展研究報告(第五捲)》時,我就想,這本書一定會像一本厚重的日記,記錄著雄安新區從一張白紙到初具規模的每一個腳印。我特彆好奇的是,作為第五捲,它又會在前幾捲的基礎上,展現哪些新的進展和突破。是技術層麵有瞭新的創新,還是在製度設計上有瞭更深層次的探索?我非常想知道,在吸引高端人纔方麵,雄安新區究竟采取瞭哪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纔能讓國內外頂尖的創新力量匯聚於此。畢竟,人纔是城市發展的核心動力。報告是否也對新區未來的産業發展方嚮做瞭更清晰的定位?是側重於哪些新興科技領域,還是在傳統優勢産業基礎上進行轉型升級?我對這些能夠關乎城市未來走嚮的關鍵問題,有著濃厚的興趣,也希望在這本書中能找到令我信服的解答。
評分拿到《雄安新區發展研究報告(第五捲)》,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雄安新區作為“未來之城”的形象。這本書,我相信一定是在為這座城市的未來繪製一份精細的藍圖。我尤其關注的是,報告中對於雄安新區在構建新型城鎮化體係方麵的探索。它如何擺脫傳統城市發展的弊端,如何在人口、資源、環境之間找到更優的平衡點?我想瞭解,雄安新區在建設過程中,是如何充分吸納國際先進的城市規劃理念,又如何在實踐中融入中國特色,形成獨具魅力的城市風格。此外,報告是否也探討瞭在金融、法律等領域,雄安新區將如何創新製度設計,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這些關乎城市長遠發展和可持續性的議題,都讓我充滿瞭期待,希望能從中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雄安新區發展研究報告(第五捲)》這本書,從書名上看,就給我一種係統性、深入性的感覺,仿佛是一部正在逐步完善的宏大史詩。我特彆好奇的是,在這份報告中,究竟是如何描繪雄安新區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麵的藍圖的。未來的雄安,會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驅動下,呈現齣怎樣的城市形態?我希望能夠讀到一些關於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方麵的具體設想和規劃。另外,報告是否也涉及到雄安新區在對外開放和國際閤作方麵的戰略布局?它將如何吸引全球的目光,成為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這些關於城市未來發展方嚮的宏大敘事,往往最能激發我的想象力,也最能讓我感受到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澎礴力量。
評分初拿到《雄安新區發展研究報告(第五捲)》,我的第一反應是它應該會非常學術化,充斥著各種圖錶和數據,對於我這樣一個非專業人士來說,閱讀起來可能會有些吃力。然而,當我隨意翻開幾頁,卻驚喜地發現,其中不乏一些非常生動形象的描述,以及對於宏觀戰略的深入淺齣解讀。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雄安新區如何平衡發展與生態的論述很感興趣。我知道雄安新區是以“綠色發展”為重要理念打造的,那麼這份報告究竟是如何具體闡述這一理念的?是在規劃中就預留瞭足夠的生態空間,還是在建設過程中采用瞭先進的環保技術?我希望能夠從中瞭解更多關於藍綠交織的城市空間布局,以及如何將水城、森林城市等願景落到實處的具體實踐。此外,報告是否也提到瞭在城市建設中如何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讓雄安不僅是現代化都市,更能展現中國獨特的文化魅力,這也同樣是我非常期待的方麵。
評分這本《雄安新區發展研究報告(第五捲)》的裝幀設計就給我一種非常紮實、嚴謹的感覺,厚重的紙張,清晰的排版,封麵的設計雖然簡約,但卻透露齣一種蓬勃的生命力,仿佛預示著這片新區的無限可能。在翻閱之前,我腦海中勾勒齣瞭無數關於雄安的圖景,它承載著中國對未來城市發展的深刻思考,是韆年大計、國傢大事的生動實踐。我尤其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關於新區建設初期,那些充滿挑戰與突破的決策過程,以及在人纔引進、産業布局等方麵是如何進行前瞻性規劃的。畢竟,一座城市的崛起,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後必然有著無數的智慧結晶和辛勤汗水。我希望能讀到一些具體的研究案例,比如某個核心區域的規劃理念如何落地,某個新興産業如何吸引頭部企業入駐,以及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麵,又有哪些創新性的舉措。這些細節的呈現,往往更能體現報告的深度和價值,也更能讓我這個普通讀者感受到雄安建設的宏大敘事和不凡意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