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隐蔽战线春秋书系》分“传记卷”、“回忆录卷”和“史述卷”,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隐蔽战线的历史和无名英雄的精神。既是对老一辈隐蔽战线英雄的深切怀念和告慰,也可以作为新时代国安干警的教育读本,让一代新人了解历史,传承基因,所以是很有价值的。
内页插图
目录
一、中央特科的诞生
没有情报保卫工作就要挨打
红色情报工作者在武汉初试锋芒
建立中央特科保卫党组织
二、一科——特科的“总管家”
设立党的秘密机关
布置党的会议会场
营救被捕同志
三、情报科长“王庸”——陈赓
陈赓的传奇经历
牛惠霖医院里的风波
无所不在的“王先生”
火车上险遇钱大钧
四、情报战线的英豪
兵器专家刘鼎
济世名医柯麟
隐蔽战线的“福将”陈养山
血染沙场的陈寿昌
五、“龙潭三杰”
李克农说:我是党中央的“警卫员”
传奇英雄钱壮飞
“年纪最轻,才华最高”的胡底
六、第一个反间谍关系——杨登瀛
“日本通”杨登瀛
兰普逊说:巡捕房不希望与杨登瀛以外的人接触
蒋介石任命的“中央驻沪特派员”
徐恩曾把大案交杨登瀛全权处理
从敌人营垒“拉出来”的典型
七、深入龙潭虎穴
调查科与徐恩曾
周恩来说:“你们把它拿过来”
抓住徐恩曾的弱点,拿到绝密电码本
拿他的护照和钱,办我们的情报;
用他的手和枪,除掉我们最恨的警探
向国民党最高特务机关”才丁进去“的典型
八、奉天讲武堂教官一赵唯刚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两个月参加共产党
在奉天讲武堂和高等军学研究班
营救被捕的刘伯刚
……
九、行动科和“红队”
十、“红队”利剑出鞘
十一、霞飞路侧的枪声(上)
十二、霞飞路侧的枪声(下)
十三、营救任弼时、关向应
十四、开拓新局面(上)
十五、开拓新局面(中)
十六、开拓新局面(下)
十七、电讯科长“曾培鸿”——李强
十八、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
十九、扑灭一场特大灾祸——顾顺章叛变前后
二十、倾箱倒箧的出卖
二十一、穷凶极恶的捕杀(上)
二十二、穷凶极恶的捕杀(下)
二十三、隐蔽、撤退、转移
二十四、叛徒顾顺章的可耻下场
二十五、《伍豪启事》的出笼与破灭
结束语
后记
补记
前言/序言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党最早的军事领导人。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周恩来于1927年8月1日领导了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1928年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后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等职。当时中共中央在上海处于秘密状态下工作。他为保卫中央的安全,为联系和指导各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为发展在国民党统治地区的秘密革命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的大部分时间内,他实际上是中共中央工作的主要主持者。几十年来,周恩来努力探索并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党为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他在毕生革命生涯中所表现的大智大勇、文韬武略,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情报保卫工作的创始人和卓越领导者,是隐蔽战线的统帅,他为这项事业呕心沥血半个世纪。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中央曾于四五月间转移武汉,同年八九月间又迁回上海。党的领导机关在敌探监视下活动,随时可能遭到打击和破坏。若不开展隐蔽斗争,就不能保卫自己。根据形势的需要,周恩来总结了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吸取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惨痛教训,提出建立情报保卫工作的专门机构,以防敌探特务的破坏,保卫中共中央的安全。在他直接领导下,1927年开始建立中央特科。1928年1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成立由向忠发、周恩来、顾顺章组成的特别委员会负责这一工作。周恩来借鉴苏联建立“契卡”的经验,对中央特科规定了三项任务和一条原则:打进敌人内部获取情报、筹款、制裁叛徒;但搞侦察工作的专门手段,绝不许在党内进行。同时,周恩来通过实践,将俄国地下党的成功经验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并且摒弃了俄国情报工作凌驾于党之上、搞特殊化的一些做法,始终将中央特科置于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之下,使它成为党的战斗堡垒。
由周恩来亲自领导部署,中央特科在国民党专业反共领导机构中拉出第一个反间谍关系,探取敌人破坏我党的阴谋,向党的秘密组织报警;派人打进敌人心脏,深入最高敌探机关,掌握敌人核心机密;营救被捕同志;镇压叛徒。在血腥的白色恐怖下,在与党的生死存亡攸关的紧要关头,保卫了中共中央和各级组织的安全。
周恩来也是我党我军电讯工作的创始人,他直接领导李强研制成功党的第一套收发报机,培训出第一批报务员,建立起第一座无线电台。他还亲自编制了第一本密码,用他的化名“伍豪”命名为“豪密”。1931年3月,任弼时将“豪密”从上海带到中央苏区。两地电讯沟通后,周恩来和邓颖超在上海、任弼时在苏区亲自担任译电工作。随后,在全国各地红军中和各大城市,普遍建立了无线电通讯工作,有力地配合了革命战争,沟通了中共中央和各地党组织的电讯联系。这在党的电讯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党的无线电通讯工作从此日益发展,还在上海建立了国际电台,同共产国际也通了报。
“由于中共中央是在敌人统治下的上海从事秘密工作,周围的环境异常险恶。周恩来是众所周知的共产党领袖,是敌人千方百计追捕的重要目标。他在大革命时期又长期担任公开的领导工作,国民党内有许多人熟识他,处境更加危险。周恩来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却以他的冷静和机智,从容应付,积累起更加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他不停地变换姓名和住址。居住的地点,有时住一个月,有时只住半个月,每换一处就改一次姓名。知道他住处的只有两三个人。
《隐蔽战线春秋——传记卷》 一、 时代烙印与历史洪流 本书并非简单的人物传记合集,而是将笔触深入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那段波澜壮阔、充满了神秘色彩的“隐蔽战线”。这是一条由无数无名英雄用生命和智慧铺就的道路,它与中国革命的进程紧密相连,其影响之深远,往往被历史的宏大叙事所掩盖。我们试图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人物故事,勾勒出这条隐蔽战线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脉络,展现它如何在时代的巨浪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隐蔽战线”并非一个固定的概念,它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演变,其内涵也更加丰富。在革命战争年代,它是情报的收集与传递,是策反与渗透,是地下党的生存与斗争,是白色恐怖下的坚守与牺牲。在和平建设时期,它依然存在,只不过战场从硝烟弥漫转为无声的较量,其任务可能涉及国家安全、技术攻坚、文化保卫等诸多领域。本书的“传记卷”,正是聚焦于那些在这条隐蔽战线上留下深刻足迹的杰出人物。他们或许没有金戈铁马的战场功勋,没有公开演讲的慷慨激昂,但他们的工作,往往是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一环。 我们选择的人物,并非仅仅是那些名噪一时的高层领导者,更多的,是那些在幕后默默奉献,甚至姓名不为人知的普通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怀揣着共同的信念,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甘愿潜行于黑暗之中,用自己的方式,为光明和胜利开辟道路。他们的故事,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特有印记:民族危亡的紧迫感,救亡图存的理想主义,以及为理想不惜一切的牺牲精神。 二、 命运沉浮与人性光辉 每一位隐蔽战线上的战士,都可能面临着比战场更复杂的考验:身份的暴露,内外的双重压力,亲情的牵绊,以及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威胁。他们必须拥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勇气和定力。本书的传记,将带领读者走进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每一次抉择的艰难,每一次危机的从容,以及在极端环境下所展现出的人性光辉。 我们关注的,不仅是他们的“工作”,更是他们作为“人”的挣扎与坚守。一个情报人员,如何平衡对家人的思念与工作的需要?一个策反人员,如何与敌人周旋,同时保持内心的清醒与纯粹?一个地下工作者,如何在无尽的孤独与危险中,维系信仰不灭?这些都是极具感染力的人物故事,它们将打破我们对“特工”或“间谍”的刻板印象,让我们看到,在这条隐蔽的战线上,同样有着丰富的情感,有着平凡的喜怒哀乐,但又因为肩负的使命,他们的生命被赋予了不平凡的意义。 本书将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但同时,也注重挖掘人物性格中的独特之处。有的沉静如水,心思缜密;有的热情如火,敢于冒险;有的温文尔雅,却暗藏杀机。他们的性格特点,往往与他们的工作方式息息相关,也构成了他们独特的魅力。通过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何这些人能够在这条充满未知与危险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三、 历史细节与叙事张力 《隐蔽战线春秋——传记卷》的写作,绝不仅仅是史料的堆砌。我们致力于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将一个个历史片段串联起来,形成具有强大叙事张力的篇章。每一位人物的故事,都将是经过严谨考证,力求还原历史的细节,包括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人物关系、事件经过等。 例如,在描写革命战争年代的地下斗争时,我们将细致描绘当时上海、南京、北平等城市的风貌,描绘紧张的地下交通网,描绘接头地点的情景,描绘情报传递的巧妙方式。我们会展现特务机关的搜捕与侦破,以及地下党如何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巧妙地规避风险,完成任务。这些细节,将把读者带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身临其境地感受斗争的残酷与智慧。 在描述和平建设时期的人物时,我们也会深入挖掘他们在技术攻关、情报分析、对外交流等方面的贡献。我们会展示他们如何克服技术壁垒,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为国家争取利益,如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守护国家安全。这些故事,同样充满着智慧与挑战,展现了隐蔽战线在新时代的独特使命。 本书的叙事方式,将力求避免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人物的经历、情感和行动,来展现历史的厚重和人物的伟大。我们会运用多种叙事技巧,比如倒叙、插叙、旁白等,来丰富故事的层次感。同时,我们也会注意把握人物的“度”,既要展现他们的卓越,也要保留其人性化的真实一面。 四、 启示与传承 《隐蔽战线春秋——传记卷》的目的,并非仅仅是为历史留下注脚,更是希望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对信仰的追问,以及对和平的珍惜。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们,他们的牺牲与奉献,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宁与繁荣。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隐蔽战线依然存在,其形式和挑战都在不断变化。阅读这些英雄的故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安全的意义,理解和平的来之不易,也能够激励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本书将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与历史的深刻交流。它将让我们看到,在那些被掩盖的角落,同样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同样书写着动人的史诗。这是一种静默的力量,一种无声的担当,一种真正为民族和国家而燃烧的生命。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这种力量,汲取这种精神,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 《隐蔽战线春秋——传记卷》是一部关于智慧、勇气、信仰与牺牲的史诗。它将以史料为基石,以人物为载体,以历史的厚重为底色,为读者呈现一段波澜壮阔的隐秘岁月,致敬那些在黑暗中点亮光明,在无声处铸就辉煌的时代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