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常识学懂成本会计

用生活常识学懂成本会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计东亚 著
图书标签:
  • 成本会计
  • 生活常识
  • 会计学习
  • 财务管理
  • 实用指南
  • 入门
  • 通俗易懂
  • 职场技能
  • 会计实务
  • 经管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7456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37912
包装:平装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立足实务:核心内容,重点实操,快速提升实战能力
2.真实场景:真实场景,贴近实战,学习更具针对性
3.精彩案例:精选案例,深度精讲,案例贯穿实务,易学易懂
4.形式新颖:生活常识+简单图表,零基础也能学懂成本会计

内容简介

成本会计繁琐、复杂、抽象,让很多学会计的人士一头雾水,本书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日常案例和简单形象的图表,将成本会计的原理与方法向你娓娓道来,让你如同听故事一般轻松愉悦地学懂成本会计。
本书语言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技巧性和可读性,即使零基础读者也能看懂学透!我们真切地希望,每个成本会计的初学者,只需要从生活常识出发,也能够掌握成本会计的原理与方法。

作者简介

计东亚,上海财经大学管理学博士,浙江文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能力、企业成长及企业财务管理等,共发表论文数十篇。

内页插图

目录

* 1章 成本二三事——你真的了解“成本”二字吗
1.1 成本是什么 1
1.1.1 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子” 3
1.1.2 知道成本才能制定产品价格 3
1.1.3 成本反映企业工作质量 3
1.1.4 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4
1.2 成本会计算的是什么 4
1.2.1 直接生产过程 5
1.2.2 销售过程 5
1.2.3 管理过程 5
1.2.4 财务费用 6
1.3 成本会计的历史 6
1.3.1 成本会计的产生 7
1.3.2 成本会计的发展阶段 7
1.4 作为“镜子”的成本会计 8
1.4.1 反映——管理的反光镜 9
1.4.2 预测和计划——管理的望远镜 9
1.4.3 监督——管理的监测镜 10
1.4.4 控制——管理的手动镜 11
1.4.5 分析评价——管理的透视镜 12
1.4.6 决策——管理的* 终目的 12
1.5 成本会计如何组织 13
1.5.1 成本会计机构 13
1.5.2 成本会计人员 14
1.5.3 成本会计制度 15
1.5.4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应注意的问题 15
* 2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成本会计的基础
2.1 做好这些才能做好成本核算 18
2.1.1 目的是管理 18
2.1.2 界限要分明 19
2.1.3 合理计价与结转 20
2.1.4 框架要搭建 21
2.2 将费用分类 24
2.2.1 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24
2.2.2 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27
2.3 成本的基本科目 29
2.3.1 “基本生产成本”科目 29
2.3.2 “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30
2.3.3 “制造费用”科目 31
2.3.4 “销售费用”科目 31
2.3.5 “管理费用”科目 31
2.3.6 “财务费用”科目 31
第3章 * 一费用——材料费用的计算与分配
3.1 产品的“零件”—— 材料费用 32
3.1.1 材料分为哪几类 33
3.1.2 材料的计价方法 34
3.2 收发定“嫁妆”——材料采购及领用 35
3.2.1 材料采购 35
3.2.2 材料计价 37
3.2.3 材料领用 42
3.3 到产品中去——原材料费用的分配 43
3.3.1 按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 44
3.3.2 按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 46
3.3.3 材料费用分配表 46
3.4 人靠衣装,物靠包装——包装物费用的分配 48
3.4.1 发出包装物 48
3.4.2 出借出租包装物 49
3.5 “小零碎”有大能量——低值易耗品的分配 52
3.5.1 一次摊销法 53
3.5.2 分次摊销法 54
3.5.3 五五摊销法 55
第4章 费用去哪里——其他费用的计算与分配
4.1 加油很贵——外购燃料及动力费用的核算 57
4.1.1 燃料的核算 57
4.1.2 动力的核算 58
4.2 人心向背——工资及福利费的核算 60
4.2.1 工资费用的组成 60
4.2.2 工资费用的计算 61
4.2.3 工资的分配 62
4.2.4 福利费的计提与分配 64
4.3 大件的损耗——折旧费用的核算 65
4.3.1 折旧费的计算 66
4.3.2 折旧费的归集与分配 70
4.4 杂七杂八——税金、利息费用及其他 71
4.4.1 税金 71
4.4.2 利息费用 72
4.4.3 其他费用 73
4.5 “预付”与“赊购”——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74
4.5.1 待摊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75
4.5.2 预提费用的分配和归集 77
4.6 水、电、汽、运哪里来?——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78
4.6.1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79
4.6.2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81
4.7 “生产单位”的维护——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91
4.7.1 制造费用的归集 92
4.7.2 制造费用的分配 94
4.8 “做坏了”与“停做了”——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100
4.8.1 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 100
4.8.2 停工损失的归集和分配 104
4.9 “月结”的费用——期间费用的核算 105
第5章 做了一半怎么分——完工产品PK在产品
5.1 你知道有多少“没做完的”吗?——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110
5.1.1 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 111
5.1.2 在产品清查的核算 111
5.2 复杂的“分割”——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 113
5.2.1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113
5.2.2 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113
5.2.3 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114
5.2.4 约当产量比例法 114
5.2.5 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 118
5.2.6 定额成本计价法 119
5.2.7 定额比例法 120
5.3 跟着产成品“跳槽”的费用——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122
第6章 成本九部——核算成本的九种方法
6.1 为什么费力“核算”?——成本计算的方法综述 125
6.1.1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126
6.1.2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126
6.2 试试算成本1——品种法实训 129
6.3 试试算成本2——分批法实训 148
6.4 试试算成本3——逐步结转分步法实训 155
6.4.1 综合结转分步法 157
6.4.2 分项结转分步法 163
6.5 试试算成本4——平行结转分步法实训 164
6.6 试试算成本5——分类法实训 169
6.7 试试算成本6——定额法实训 173
6.7.1 定额成本的制定 174
6.7.2 定额差异的计算 176
6.7.3 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 182
6.7.4 定额变动差异的核算 183
6.7.5 填写生产成本明细账 184
6.7.6 完工产品的定额成本 186
6.8 试试算成本7——变动成本法实训 187
6.8.1 变动成本法的基本思想 188
6.8.2 混合成本及其分解 190
6.8.3 变动成本法的实际操作 195
6.9 试试算成本8——标准成本法实训 199
6.9.1 标准成本 200
6.9.2 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201
6.9.3 标准成本法的账务处理 207
6.10 试试算成本9——作业成本法实训 213
6.11 无心插柳柳成荫——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品 217
6.11.1 联产品的成本计算 218
6.11.2 副产品的成本计算 220
6.11.3 等级品的成本计算 222
第7章 算成本给谁看?——成本计划、控制与报表编制分析
7.1 未雨绸缪的智慧——成本计划与控制 224
7.1.1 预算编制 225
7.1.2 产品成本计划的编制 229
7.1.3 成本控制 231
7.2 成本的“小报告”——成本报表概述 233
7.2.1 成本报表的分类与特点 234
7.2.2 成本报表分析 235
7.3 动手“做”和“分析”——生产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239
7.3.1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239
7.3.2 各种费用报表的编制和分析244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用生活常识学懂成本会计》的图书的图书简介,但这份简介将完全不包含该书原有的内容,并且会以专业、详实的方式进行撰写,字数控制在约1500字左右。 --- 图书简介:《企业价值链重塑:精益管理视角下的动态成本控制与战略决策》 引言:超越传统核算的边界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的挑战已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盈亏平衡,而是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价值网络中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传统的成本会计体系,往往受限于历史数据和僵化的分摊方法,难以捕捉到驱动企业价值创造的真正核心要素。本书《企业价值链重塑:精益管理视角下的动态成本控制与战略决策》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为企业管理者、财务专业人士以及战略规划师提供一套革命性的、面向未来的成本管理框架。 我们摒弃了将成本视为“必须负担的”消极观念,转而将其视为企业战略意图的物质载体和价值创造过程的动态反映。本书聚焦于如何利用现代管理会计工具,深度融入精益思想和运营管理实践,从而实现对企业价值链的全面洞察、有效控制与前瞻性优化。 第一部分:价值链的解构与精益思维的融入 第一章:从线性到网络的视角:重塑企业价值流 本章首先对企业价值链的概念进行现代化解读,不再局限于波特的五力模型,而是将其扩展至一个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乃至最终消费者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我们将探讨如何绘制“端到端”的价值流图,识别那些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关键节点和非增值活动。核心在于将传统的职能部门视角,彻底转化为以客户价值实现为导向的流程视角。 第二章:精益成本思想:消除浪费的价值捕获 精益管理的核心在于“消除一切不增加客户价值的浪费”。本章深入剖析了精益八大浪费(等待、库存、动作、搬运、过度加工、不良品、过度生产、未被利用的人才)在财务表现上的具体体现。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价值流成本核算(Value Stream Costing, VSC),将成本分析直接映射到价值流的各个环节,实现对隐藏成本的精准定位和持续削减。这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深入一线,成为流程优化的积极参与者。 第三章:活动基础的深度挖掘:超越ABC的局限 虽然活动基础成本法(ABC)是管理会计领域的里程碑,但其在静态环境下计算资源驱动因素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本章引入动态活动基础成本法(DABC)的概念,强调资源的消耗并非匀速或线性,而是随着生产批次、订单复杂度或产品混合的变化而发生剧烈波动。我们将构建多阶段、多层次的活动模型,利用时间驱动的资源消耗率(Time-Driven ABC)来捕捉复杂运营环境下的真实成本驱动力,确保成本信息的实时性和精确性。 第二部分:动态成本核算与绩效评估体系 第四章:面向未来的存货计价与核算 在快速迭代的产品生命周期中,传统的先进先出(FIFO)或后进先出(LIFO)方法往往无法反映真实的库存价值和潜在的过时风险。本章重点探讨基于精益生产的在制品(WIP)核算。我们将介绍如何运用基于吞吐量的成本核算(Throughput Accounting, TA),将核心关注点从传统的“制造成本”转移到“限制理论(TOC)”中的瓶颈约束上,确保决策基于能够最大化系统整体吞吐量的原则。 第五章:供应链的协同成本管理:延伸的边界 现代企业很少能独立完成所有价值创造。本章将成本管理的触角延伸至外部供应链。我们阐述了供应链成本管理(SCM Cost Management)的关键原则,包括供应商成本分析、共同设计成本削减(Co-design Cost Reduction)以及风险转移成本的量化。通过透明化的成本共享机制,实现与关键合作伙伴的利益捆绑,从而构建更具韧性的成本结构。 第六章:平衡计分卡(BSC)与成本驱动的战略绩效衡量 成本信息必须服务于战略目标。本章详细论述了如何将动态成本数据无缝集成到平衡计分卡框架中。重点在于设计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下的成本驱动绩效指标(Cost-Driver Performance Indicators),确保每一个成本控制行为都能清晰地追溯到其对战略目标的贡献,实现从运营效率到战略执行力的全面转化。 第三部分:战略决策中的成本信息应用 第七章:产品组合优化与盈利能力分析的升级 面对多元化的产品线,企业需要清晰地识别“哪些产品在盈利,哪些是战略性亏损”。本章引入面向目标成本的盈利能力分析(Target Costing Analysis),结合边际贡献分析和系统约束条件,指导企业进行科学的产品组合决策。我们将深入探讨“放弃产品”的真正成本,以及如何在不牺牲关键客户关系的前提下,逐步淘汰低效或负向贡献的业务单元。 第八章:资本支出决策:超越折旧与投资回报率(ROI) 重大的资本支出是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关键。本章强调,资本决策不应仅依赖于静态的净现值(NPV)或内部收益率(IRR)。我们引入实时期权定价模型(Real Options Valuation)在设备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将管理层在未来调整、扩展或放弃项目的灵活性量化为一项资产,从而更准确地评估高不确定性环境下的长期投资价值。 第九章:定价策略的动态演进:价值感知与成本弹性 定价是成本与收入的交汇点。本章探讨如何将动态成本数据应用于高度差异化的定价策略中。我们将分析基于客户价值(Value-Based Pricing)的定价逻辑,并结合对不同细分市场成本弹性的掌握,制定能够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定价路径。 结论:构建面向未来的成本智能体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企业构建一个“成本智能体”——一个能够实时感知、准确预测并主动优化价值创造过程的决策支持系统。这要求财务职能从“事后记录者”转变为“战略合作伙伴”,用精益、动态、面向价值链的成本语言,驱动企业在竞争中实现持续、高质量的增长。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用生活常识学懂成本会计》着实击中了我内心深处对“财务小白”的自我认知。我一直觉得会计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科,充满了各种晦涩的术语和复杂的计算,仿佛是为专业人士量身定做的。所以,当看到“生活常识”这个词时,我立刻被吸引了,因为这似乎是一扇通往理解成本会计的“易行之路”。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景,比如家庭开支、个人投资,甚至是小型的副业,转化成学习成本会计的教材。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开始一个烘焙小作坊,卖自己做的蛋糕。那么,我们需要计算的成本就不只是面粉、糖、鸡蛋这些原材料的钱,还包括烤箱的电费、模具的损耗、包装材料的费用,甚至还有为了研究新口味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这些都属于成本的范畴。这本书会不会教我们如何将这些零散的成本信息,通过简单的工具或方法,整合成一个清晰的成本体系,以便我们能更准确地评估盈利能力?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让我明白,成本会计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也与我们个人的生活和一些小型创业项目息息相关,学会它,或许能让我们在做每一个涉及金钱的决策时,更加游刃有余,避免不必要的“踩坑”。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实在是太吸引人了!“用生活常识学懂成本会计”,听起来就让人觉得特别接地气,不是那种枯燥无味的理论书。我一直对会计这个概念有点畏惧,总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很远,充满了各种专业术语和公式,但这本书似乎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我想象着,作者会不会用我们每天买菜、做饭、装修房子这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什么是成本?比如,做一顿家常菜,需要多少食材的成本?这些食材的采购价、损耗、加工的时间,是不是都可以归结为成本的一部分?然后,再把这些零散的例子串联起来,构建出成本会计的基本框架。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把“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机会成本”这些概念,用大家都能理解的生活场景来阐释的。比如,每个月固定的房租和水电费,这就是固定成本;而根据做饭的次数和食材的多少,会变化的开销,那就是变动成本。至于机会成本,也许就是我选择花时间自己做饭,而不是出去吃饭所节省下来的钱,以及我用做饭省下来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的价值。这本书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一点,那它绝对是会计入门者的福音,能帮助我们打破对会计的刻板印象,发现原来生活处处皆会计,会计也处处皆生活。我期待着它能让我轻松愉快地理解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会计术语。

评分

我对于“成本会计”这个词本身,是带着一种天然的距离感的。它总是伴随着“利润”、“损益”、“报表”这些比较“商业”的词汇,似乎离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很远。但是,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用生活常识学懂成本会计》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嗯?生活常识也能学懂成本会计?这听起来很有意思!” 我不禁开始畅想,这本书会不会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耐心地给我讲解一些我们平时可能忽略的、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的“成本”。比如,当我们决定晚上是自己做饭还是点外卖时,我们其实就在进行着一个简单的成本核算。自己做饭,需要购买食材、支付燃气费、水费,还有我们付出的时间成本——这些都是“成本”。而点外卖,除了餐费本身,可能还有配送费,以及我们牺牲了自己在家享受烹饪乐趣或与家人共进晚餐的机会,这背后也是机会成本的体现。这本书会不会就从这样的生活细节入手,一步步地拆解成本的概念,例如什么是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什么是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又或者是如何去衡量一个决策的“最优成本”。我希望它能让我意识到,原来在我们每一次消费、每一次选择的背后,都隐藏着成本会计的原理,而学会这些原理,或许能帮助我们做出更经济、更理性的选择,不仅仅是在金钱上,也包括时间的分配和精力的投入。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实用性和易读性。我个人对财务知识一直都是半懂不懂的状态,尤其是成本会计,感觉离实际操作太遥远。但“生活常识”这几个字,瞬间就拉近了距离。我一直在思考,作者会用哪些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景来讲解成本呢?会不会是关于经营一个小摊位?比如,一个街边卖煎饼果子的摊主,需要计算他的面粉、鸡蛋、油、煤气等原材料的成本,还有摊位租金、设备折旧,甚至包括自己付出的劳动时间,这些都构成了他的经营成本。再比如,我们自己装修房子,从买材料、请工人、到最后的软装,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成本的核算。买瓷砖、买油漆,这都是直接成本;而请装修师傅的工资,也许是间接成本。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这些具体、可感的成本概念,提升到财务报表和决策分析的层面。是不是通过分析不同装修方案的成本效益,来帮助读者理解成本决策的重要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从微观的个人消费,到宏观的企业经营,都能用成本会计的思维去审视和分析。如果它能让我看到,原来成本会计并非只是数字游戏,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明智决策的工具,那这本书的价值就太大了。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成本会计这个概念感到有些模糊和遥远,总觉得那是一套属于企业运营的复杂系统,与我这种普通人的生活没有什么关联。然而,《用生活常识学懂成本会计》这个书名,却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对这个领域的好奇心。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些画面:作者会不会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真实的例子来解释“成本”?比如,我平时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手工艺品,然后送给朋友或者在网络上尝试出售。在制作过程中,我需要购买各种材料,消耗胶水、颜料,有时候还会为了学习某种技巧而购买书籍或观看教程。这些花费,是不是就是我制作手工艺品的“成本”?而如果我选择把制作手工艺品的时间,用来做兼职,那我可能就会获得另一笔收入,这之间就产生了“机会成本”。这本书会不会就是通过这样由浅入深的方式,把抽象的会计概念,转化为我们能够亲身感知、理解的“生活事件”。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明白,成本会计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帮助我们理性分析、做出更优选择的实用工具。它或许能让我更清楚地看到,我每一笔花费的意义,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我的时间和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