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体质辨识及选方用药指导(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体质篇)

五运六气体质辨识及选方用药指导(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体质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杜武勋 主编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体质辨识
  • 五运六气
  • 五脏生克
  • 辨证论治
  • 中药方剂
  • 体质养生
  • 健康指导
  • 中医经典
  • 养生保健
  • 临床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318798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3970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五运六气学说是研究自然界气候变化对人体脏腑功能的影响,并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一门学说。它将中医学“天人相应”思想由理论拉进临床实践,是“整体观”的生动体现。五运六气对人体的影响贯穿于生命活动生、长、壮、老、已的各个环节,其中出生时的五运与六气对人体体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书系统介绍了五运六气学说的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及其对体质形成的影响。重点论述五运六气影响下,六十甲子年体质特点及其选方用药指导,对五运六气学说的临床应用做了初步的探索。在《黄帝内经》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六十甲子年,即六甲年、六乙年、六丙年、六丁年、六戊年、六己年、六庚年、六辛年、六壬年、六癸年出生人群的五运体质推演、六气体质推演和运气相合体质推演,并在综合分析体质状态的基础上,阐释临证治疗原则及具体选方用药指导,对于中医学辨证论治具有重要启发和指导意义。

本书适合有志于中医学理论继承和创新的所有中医爱好者,包括医学院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需要进一步丰富中医理论、提高临床疗效的医务工作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杜武勋,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心病重点专科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获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天津市中青年名医,天津市人民满意的“好医生”等荣誉称号。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多年临床经验积累与中医学经典研究的基础上,以运气学说为理论指导,建立了临床疾病诊治的“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并在临床应用上取得显著疗效。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绪章 001

   一、五运六气学说的系统记载及其主要内容 002

   二、历代关于五运六气学说发展情况介绍 003

   三、五运六气学说产生的背景及科学依据 008

   四、五运六气学说的主要学术思想 015

   五、学习五运六气学说的意义 016

   六、对待五运六气学说应有的态度及需要做的工作 019

第一章   五运六气内容简介021

第一节   五运021

   一、五运 021

   二、五步运推演方法 026

第二节   六气 029

   一、六气的概念 029

   二、十二地支化气 030

   三、主气 031

   四、客气 032

   五、客主加临 034

第三节   五运与六气的关系 035

   一、五运与六气相临同化规律 035

   二、五运与六气相临异化规律 038

   三、五运与六气相临化平气规律 039

第四节   五运六气在临床中的应用 041

一、五运六气与人体生理 041

   二、五运六气与发病规律 041

   三、五运六气与疾病防治 042

第二章   天人相应理论研究050

第一节   天人相应理论概述050

第二节   天人相应的立论基础051

   一、天人一气 051

   二、天人同构 051

第三节   天人相应的理论工具052

   一、宇宙天体运行与阴阳五行 052

   二、阴阳五行与脏气法时 053

第三章   五运六气与脏腑发病关系056

   一、五运太过主病 057

   二、五运不及主病 067

第二节   六气与疾病的发生079

   一、主气主病 079

   二、客气主病 081

   三、客主加临主病 100

第三节   运气相合与疾病的发生111

   一、运气同化 112

   二、运气异化 112

第四章   五运六气与出生体质关系115

第一节   五运六气对体质的影响115

第二节   根据年月日推算天干地支116

   一、根据年份推算五运 116

   二、根据年份推算六气 117

第三节   根据出生时五运六气进行体质辨识118

   一、根据出生时五运六气进行体质辨识的概念 118

   二、根据出生时五运六气进行体质辨证的具体方法 119

第五章   六十甲子年体质辨识及选方用药指导120

第一节   六甲年121

一、甲子、甲午 121

   二、甲戌、甲辰 130

   三、甲申、甲寅 138

第二节   六乙年 146

   一、乙丑、乙未 146

   二、乙亥、乙巳 155

   三、乙酉、乙卯 163

第三节   六丙年 171

   一、丙寅、丙申 171

   二、丙子、丙午 180

   三、丙戌、丙辰 188

第四节   六丁年 197

   一、丁卯、丁酉 197

   二、丁丑、丁未 205

   三、丁亥、丁巳 213

第五节   六戊年 221

   一、戊辰、戊戌 221

   二、戊寅、戊申 230

   三、戊子、戊午 238

第六节   六己年 246

   一、己巳、己亥 246

   二、己卯、己酉 254

   三、己丑、己未 261

第七节   六庚年 270

   一、庚午、庚子 270

   二、庚辰、庚戌 278

   三、庚寅、庚申 286

第八节   六辛年 294

   一、辛未、辛丑 294

   二、辛巳、辛亥 302

   三、辛卯、辛酉 310

第九节   六壬年 318

   一、壬申、壬寅 318

   二、壬午、壬子 326

   三、壬辰、壬戌 334

第十节   六癸年 342

   一、癸酉、癸卯 342

   二、癸未、癸丑 350

   三、癸巳、癸亥 359

第六章   五运六气体质辨识临床应用医案选 367

第一节   六甲年医案选 367

第二节   六乙年医案选 370

第三节   六丙年医案选 373

第四节   六丁年医案选 375

第五节   六戊年医案选 378

第六节   六己年医案选 380

第七节   六庚年医案选 383

第八节   六辛年医案选 385

第九节   六壬年医案选 387

第十节   六癸年医案选 389

参考文献 392

后记 395


前言/序言

前 言

五运六气学说主要记载于《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大论中,在战乱之年其流传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幸唐代王冰从其师藏“秘本”中发现了“七篇大论”,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考校与批注,才使运气学说得以重现人间。

五运六气学说是《黄帝内经》中阐述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一整套自然界气候演化模型:以五六为具体数字,配以阴阳五行的演化逻辑公式,将自然界气候变化总结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并以六十年为周期。这一描述气候演化规律的模型,呈现了各种气候类型的正常特点及太过、不及、胜复等极端变化。并标明不同气候影响下的草木禽虫等物候变化,以及人体对各种气候的生理、病理反应,形成了一幅大自然万物生化繁衍的运行秩序图。可以说五运六气学说是古人宇宙观在医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五运六气学说的核心思想,可以说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基于五运六气对人体脏腑功能的影响,建立起气候-物候-病候相关的天、地、人结构体系。将人体置于整个宇宙空间的整体论角度考察人体生命现象和健康、疾病,充分体现出天人相应的“脏气法时”学术思想;第二,通过“天人一气”“天人同构”“天人相应”,建立起来的天、地、人气化理论。

因此,作为一个中医学工作者,首先要学习、理解、掌握五运六气的基础知识,然后将五运六气学说应用于临床并体会临床疗效,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解读《黄帝内经》,结合古代天文、历法、星象的知识,研究、探讨五运六气学说形成的科学背景。神化五运六气学说抑或无视五运六气学说都是不可取的。五运六气学说偏重于自然变化周期性规律的演绎,如何将体现中医学“天人相应”学术思想典范的五运六气学说和临床结合起来,是我们需要不懈努力去完成的工作。

笔者在学习、理解、研究并运用五运六气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古籍研究、文献分析、逻辑推理、经验总结、整合归纳等方法,并结合传统辨证论治方法,建立了以“五运六气”理论为基础,以五脏生克制化为推演方法的五脏功能兼顾的“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本书主要介绍了“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的体质辨识及临床选方用药指导部分的相关内容,对于理解学习五运六气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做了初步的探索。

全书主要内容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对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内容做了简单介绍,目的是使读者初步掌握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概念,并明确其意义,为体质辨识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二章主要介绍五运六气学说形成的理论基础——“天人相应”思想。只有正确理解“天人一气”“天人同构”“阴阳”“五行”“脏气法时”等思想的内容及其天文学背景,才能充分理解五运六气对人体脏腑功能的影响,从而理解五运六气对人体体质的影响。第三章论述了五运和六气与脏腑发病的关系,将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起来。以《黄帝内经》七篇大论为基础,系统总结五运(太过、不及)、六气(主气、客气、客主加临)及运气相合与疾病罹患的种类、脏腑系统以及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认为在不同的干支年份,易病脏腑、易感病性亦不同,所以临证分析病因病机、遣方用药时均应结合运气特点。完善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第四章阐述了基于五运六气的体质辨识。认为五运六气是影响体质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胚胎孕育及出生时刻的自然气候决定了一个人的先天体质,包括五脏精气强弱和风寒暑湿燥火体质偏性两个方面。体质制约和影响着证候的形成与演变,进行体质辨识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判断病因病机,指导选方用药。第五章是本书重点论述的篇章,介绍了五运六气影响下,六十甲子年体质特点及其选方用药指导,对于中医学辨证论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对五运六气学说临床应用的初步探索。第六章为五运六气与体质辨识医案精选,以医案的形式,进一步介绍临床具体如何通过五运六气体质辨识进行辨证论治。

本书是笔者研究运用五运六气学说并指导临床实践的有益尝试,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基础上形成,是我们创立的“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的体质篇,陆续还会完成“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的临床篇,系统阐述这一模式的应用思路和方法,以及“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在临床应用上的方剂篇和中药篇等,“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将代表中医学“天人相应”学术思想典范的五运六气学说与临床密切结合起来,是对中医学核心思想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它可大大简化临证诊治流程,提高辨证的准确性,提高临床疗效,是临证治疗中简便易行的辨证方法,值得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做更深、更全面的推广。

由于对五运六气学说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本书的编写,错误或者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洞察生命密码,解锁健康密码——《五运六气体质辨识及选方用药指导(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体质篇)》深度解析 引言 在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宝库中,体质学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医认识个体差异、指导治疗的关键,更是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基石。然而,传统体质分类方法虽有其独到之处,却往往难以精确捕捉个体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与内在生理活动相互作用下产生的细微变化。《五运六气体质辨识及选方用药指导(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体质篇)》一书,正是站在这一认知高度,以深邃的洞察力,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科学的严谨分析相融合,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前所未有的、动态而精准的体质图谱。它超越了静态的体质分类,深入到生命运行的根本规律——五运六气之中,结合五脏生克制化这一核心辨证模式,指导我们如何真正理解并把握个体独特的健康密码。 一、 缘起:为何需要“五运六气体质”?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如同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受到天地运行规律的深刻影响。传统中医虽然提出了体质分类,如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特禀等,但这些分类更多是基于个体长期稳定的生理病理基础,而忽视了在时间和空间变化中的动态调整。 “五运六气”是中国古代用来论述气候、物候以及一年四季中不同时空条件下,自然界与人体发生相互影响变化的学说。它揭示了自然界的周期性节律,以及这些节律如何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体,从而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例如,春季的“风木”之气,夏季的“暑火”之气,秋季的“燥金”之气,冬季的“寒水”之气,以及季夏的“湿土”之气,都在不断地塑造和改变着人体的机能状态。 然而,仅仅认识到五运六气的宏观变化是不够的。人体的五脏六腑,作为生命活动的中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五脏生克制化”,更是体质形成与变化的内在驱动力。心脏属火,能生脾土,克制肺金;脾属土,能生肺金,克制肾水;肺属金,能生肾水,克制肝木;肝属木,能生肾水,克制脾土;肾属水,能生肝木,克制心脏。这种动态平衡的生克制化关系,构成了人体健康的稳定基础。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体质就会发生偏移,容易出现相应的健康问题。 《五运六气体质辨识及选方用药指导(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体质篇)》正是抓住了“五运六气”与“五脏生克制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将两者融为一体。它认为,个体的体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五运六气的宏观影响下,五脏生克制化关系发生微妙变化的动态表现。因此,要真正做到精准的体质辨识,就必须将宏观的天时(五运六气)与微观的“人与”相结合,从五脏生克制化的角度去审视个体所处的具体时空环境下的体质特征。 二、 核心内容: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下的体质解析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基于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的体质辨识体系。与传统的静态体质分类不同,本书更加强调体质的动态性,以及体质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联性。 五脏生克制化与体质基石: 书中详细阐述了五脏各自的功能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复杂关系。理解了这种关系,才能把握住体质的内在运行规律。例如,如果肝木过旺,克制脾土,可能表现出食欲不振、腹胀、形体消瘦等“木旺乘土”的体质特征;如果肾水不足,不能生肝木,则可能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水不涵木”的体质表现。本书深入浅出地解析了这些生克制化失常可能导致的体质偏移。 五运六气与体质动态: 本书将五运六气的年、月、日、时的不同组合,视为影响人体体质变化的外部动力。通过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甚至不同时辰的五运六气特点,结合个体的体质基础,可以预测和辨识出当下最容易出现的体质偏颇。例如,在某个“木运不及”的年份,人体肝脏的功能可能相对虚弱,容易出现“肝虚”的体质特征,尤其是在“风木”当令的春季。书中提供了详细的五运六气与人体脏腑功能的对应关系,以及各种组合可能产生的体质影响,极具实践指导意义。 体质辨识的“天人合一”视角: 本书最大的创新在于,它打破了纯粹的个体内部观察,将观察的视角扩展到“天人合一”的层面。体质的形成,既有先天禀赋,也有后天环境影响,而五运六气正是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本书教导读者如何结合自身的感受、症状,与当年的五运六气特点进行对照,从而做出更精准的体质判断。例如,某人平时体质尚可,但在某个“湿气”较重的年份,却出现了腹胀、水肿等症状,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是否为“湿邪乘虚而入”,或者“土不制水”的体质偏移,并与当年的五运六气特点相结合进行分析。 “体质篇”的深度与广度: 作为“体质篇”,本书深入探讨了不同五运六气组合下,可能出现的各类体质偏颇。它不局限于传统的体质分类,而是根据五脏生克制化的失常,以及五运六气的特点,开创性地提出了如“木旺土虚型体质”、“金弱水寒型体质”、“火郁湿阻型体质”等更为动态和具体的体质描述。这些描述,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个体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健康状态,为后续的选方用药打下坚实基础。 三、 精准指导:选方用药的“量体裁衣” 精准的体质辨识,最终是为了指导更有效的治疗和养生。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辨”,更在于“用”。 与体质辨识紧密结合的选方原则: 在明确了五运六气与五脏生克制化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体质偏颇后,本书提供了与之相对应的选方原则。它强调“因时、因地、因人”施治,特别是要根据体质所处的“时”(五运六气特点)和“人”(个体五脏生克制化状态)来选择方药。例如,对于“木旺乘土”的体质,在“风木”当令的春季,其症状可能会加重,此时选方用药需要兼顾平抑肝木、健运脾土两个方面。 “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下的用药思路: 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在五脏生克制化失常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选择药物。例如,针对“水不涵木”,在滋水的同时,也需要考虑疏肝,以达到水能生木,且肝木不致过旺的目的。本书提供了一系列针对不同五脏生克制化失常的经典方剂,并对其加减变化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动态调整的用药策略: 由于体质是动态变化的,本书特别强调了用药的灵活性和动态性。它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以及自身体质的实时反馈,及时调整用药方案。这避免了“一方用到底”的僵化模式,使得治疗和养生更加符合生命的实际运行规律。例如,当五运六气发生转变,体质偏颇的性质也可能随之改变,此时就需要及时调整处方,以适应新的变化。 药食同源的养生智慧: 除了药物的应用,本书还将目光投向了日常的饮食调养。书中提供了针对不同五运六气体质特点的食疗建议,强调“食以养生”的理念。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例如,对于“湿邪偏盛”的体质,书中会推荐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米、赤小豆等。 四、 价值与意义:开启个体化健康管理的新篇章 《五运六气体质辨识及选方用药指导(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体质篇)》的出版,无疑为中医药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带来了新的活力。 理论上的创新与突破: 本书将抽象的五运六气理论与具体的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相结合,为体质学说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它提供了一个更加系统、更加动态、更加符合生命科学的体质辨识框架,拓展了中医认识人体和疾病的视野。 临床上的实践指导: 对于广大中医师而言,本书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临床工具。它帮助医生从“天人合一”的宏观角度审视患者,更精准地辨识体质,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个人保健的智慧指南: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本书更是开启了自我健康管理的新篇章。它教会我们如何理解自身体质的形成原因,如何观察身体的细微变化,如何根据自然界的变化调整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未病先防、已病早治的目的。它赋予了我们主动掌握自身健康的智慧和能力。 结语 《五运六气体质辨识及选方用药指导(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体质篇)》是一部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力作。它以古老的智慧,解读生命的运行密码,以科学的方法,解锁健康的奥秘。阅读此书,不仅是学习中医理论,更是学习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如何洞察自身的生命律动,最终实现身心健康,生命活力的全面提升。它将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精准、更加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时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一股古朴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一探究竟。我一直对中医的博大精深充满好奇,特别是关于人体体质的划分和辨识,总觉得这是中医理论中最具个性化、也最贴近日常保健的一环。虽然市面上关于体质的书籍不少,但这本书的名称《五运六气体质辨识及选方用药指导》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特别是“五运六气”这几个字,预示着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质分类,而是融入了更深层次的、动态的生命规律。我非常期待书中能详细讲解如何通过五运六气的运行规律来理解个体的体质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状况的。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承诺了“选方用药指导”,这对于我这种想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真正懂得如何根据自己的体质来调理身体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希望书中能提供清晰、易懂的辨证方法,并且给出具体的方剂和用药建议,让我能够在家中也能进行初步的自我保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可能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是一次自我探索和健康升级的机会。

评分

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我对于能够深入理解中医精髓的书籍总是充满期待。这本书的书名《五运六气体质辨识及选方用药指导(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体质篇)》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因为它触及了中医理论中极为重要且复杂的部分——五运六气与体质的关系。我一直认为,理解五运六气是掌握中医高级辨证思维的关键,而将其与体质辨识相结合,更是能够实现个体化精准调理的基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帮助读者理解五运六气的运行如何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从而形成不同的体质类型。书中对于“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的提及,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是否意味着它将中医的“五行”学说与体质辨识紧密结合,通过生克制化的关系来解读体质的内在平衡与失调?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复杂的概念,并能提供实际可操作的辨证方法,让我能够准确地判断自己的体质属于哪一类,以及这些体质类型对应的健康风险。同时,附带的“选方用药指导”更是点睛之笔,我渴望从中学习如何根据辨识出的体质,选择恰当的方剂和药物,达到事半功倍的调理效果。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五运六气体质辨识及选方用药指导(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体质篇)》让我眼前一亮,它点出了中医理论中两个非常核心且重要的概念:五运六气和体质辨识。我一直对“体质”这个概念很感兴趣,觉得它解释了很多为什么有些人容易生病,有些人却身体特别好,或者对某些疾病特别敏感的原因。而“五运六气”听起来就更高级,好像是中医解释天地自然与人体之间联系的独特视角。这本书能把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并且还加上了“选方用药指导”,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平时也会看一些中医养生的书籍,但很多时候只是知道个大概,对于如何具体辨识自己的体质,或者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总是觉得不得要领。这本书的“体质篇”让我觉得它会非常细致地讲解不同体质的表现,以及这些体质是如何形成的。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让我能够自己来判断自己的体质,而不是完全依赖医生。而“选方用药指导”就更实在了,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基础的、安全的用药原则,以及针对不同体质的常用方剂,这样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去保健,而不是盲目地尝试各种方法。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医养生有浓厚兴趣的读者,这本书《五运六气体质辨识及选方用药指导(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体质篇)》的出现,让我感到十分欣喜。书名中“五运六气”这几个字,瞬间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中医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够将自然界的规律与人体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而五运六气正是这种联系的集中体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五运六气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体的阴阳气血,进而形成不同的体质类型。更吸引我的是“体质辨识”和“选方用药指导”这两个部分,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真正具备了指导实践的价值。我渴望书中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科学的体质辨识方法,让我能够准确地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包括潜在的健康风险和适合的养生方式。同时,书中关于“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的提及,预示着它可能采用了更深层次的辨证理论,我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运用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体质,从而更精准地进行调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来说,无疑是学习中医体质学、实现个性化健康管理的一份宝贵指南。

评分

我一直对中医“因人施治”的理念深感认同,而这其中,体质的辨识和运用是核心。这本书《五运六气体质辨识及选方用药指导(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体质篇)》的书名就直击我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五运六气”这个概念,听起来就充满智慧和深度,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阐释五运六气的变化是如何影响人体的体质,以及这种影响是如何体现在我们日常的健康状况中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理论框架,让我理解不同体质的根本原因,而不仅仅是表面的症状。更让我兴奋的是,书中明确提出了“选方用药指导”,这意味着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了可操作的实践指南。我非常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当辨识出自己的体质类型后,应该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药物和方剂,达到温和而有效的调理效果。书中“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体质篇”的副标题,让我觉得它在体质辨识上会更加细致和深入,或许会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解读体质的根本,这让我充满期待。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通往更科学、更个体化中医健康管理之路的重要指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