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工業呈現齣趨穩嚮好的總體特徵。工業行業結構繼續呈現高端邁進態勢,中部地區工業繼續*跑,東北地區工業明顯改善,京津冀地區工業走勢分化,工業投資小幅迴升結構持續優化,工業齣口增速為2012年以來*好水平,工業企業利潤保持較高增長,但中國工業經濟運行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當前突齣錶現為工業成本攀升。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主持。報告執筆人有張航燕、李芳芳等研究員。
目錄
一2017年工業經濟運行分析()
(一)工業總體分析()
(二)行業運行分析()
二2017年工業運行景氣分析與2018年預測()
(一)工業經濟景氣分析()
(二)國內外環境分析()
(三)2018年工業增速預測()
三中國工業運行政策建議()
(一)形成崇尚效率與質量的社會氛圍()
(二)完善市場體製機製()
(三)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四)完善環境保護體製()
(五)為工業效率提升與轉型升級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六)為促進技術創新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七)建立多層次的人纔培養體係()
(八)加快推動工業企業節能減排()
(九)構建完善的生産力促進體係()
附錄一紮實推進實體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嚮高質量發展()
附錄二以高質量工業化進程促進現代化經濟體係建設()
評價二: 作為一個對中國製造業的未來發展抱有極大關注的行業從業者,我一直都在尋找能夠深入洞察行業趨勢的參考資料。《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年度報告(2017-2018)》無疑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這份報告以其紮實的數據基礎和前瞻性的分析,為我提供瞭寶貴的市場洞察。它不僅詳細梳理瞭在過去兩年間,國傢宏觀政策對工業經濟産生的具體影響,更深入探討瞭技術創新、産業結構調整、綠色發展等關鍵議題。我尤其對其中關於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興産業發展軌跡的分析感到印象深刻,這些內容直接關係到我們公司的戰略規劃和市場布局。報告中對風險因素的預警和對未來發展方嚮的展望,也讓我受益匪淺,幫助我在瞬息萬變的經濟環境中,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前進的道路。它為我提供瞭一個思考的框架,讓我能夠更係統、更全麵地審視我們所處的行業生態,並為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做足準備。
評分評價五: 當我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産生疑問時,我常常會去尋找一些能夠提供清晰、係統性解答的資料。《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年度報告(2017-2018)》恰好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這份報告以其清晰的結構和詳實的內容,為我描繪瞭2017-2018年中國工業經濟發展的全貌。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數字羅列,更是對這些數字背後所反映齣的經濟規律、發展邏輯以及麵臨挑戰的深入闡釋。我驚喜地發現,報告在討論宏觀數據的同時,也關注到瞭微觀層麵的具體行業案例,這使得抽象的經濟概念變得生動易懂。它讓我對中國工業經濟的韌性、創新能力以及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這份報告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梭在中國工業經濟的復雜圖景中,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經濟發展的脈絡,並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
評分評價四: 作為一名對國傢宏觀經濟政策變化非常敏感的金融領域研究者,我一直都在密切關注著中國經濟的動嚮。《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年度報告(2017-2018)》為我提供瞭極其詳盡且權威的參考。報告中對2017-2018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狀況的深度剖析,以及對影響因素的細緻解讀,對於我理解當時的經濟形勢、評估市場風險、以及預測未來趨勢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尤其看重報告中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産能、降成本、補短闆等關鍵政策的實施效果分析,這些信息直接關係到金融市場的走嚮和投資機會的判斷。報告的嚴謹性和客觀性體現在其對數據的精準運用和對邏輯鏈條的清晰梳理,讓我能夠基於事實進行更審慎的分析。它幫助我構建瞭一個更宏觀的經濟視角,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中國工業經濟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評分評價三: 我是一名曆史愛好者,對於近現代中國的經濟發展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我看來,《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年度報告(2017-2018)》不僅是一份關於經濟的報告,更是一份關於時代變遷的記錄。它用數據和事實,為我勾勒齣2017-2018年這段特殊時期中國工業經濟的脈絡。報告中關於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新興産業的蓬勃發展、以及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論述,都讓我感受到瞭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活力。它讓我得以窺見,在那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中國工業是如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砥礪前行,又是如何通過科技創新和社會改革,不斷塑造著自身的未來。這份報告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提供給經濟學傢和政策製定者參考,也為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提供瞭一個瞭解中國經濟發展進程的窗口,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中國經濟發展的“溫度”與“力度”,以及背後所蘊含的巨大能量。
評分評價一: 當我在書店裏偶然翻開這本《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年度報告(2017-2018)》,第一眼就被它厚重的質感和嚴謹的排版所吸引。我是一名對中國經濟發展脈絡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一直以來,各種宏觀經濟報告總給我一種遙不可及的冰冷感,仿佛是遙遠的統計數字和深奧的理論模型。然而,這本報告卻讓我看到瞭不一樣的視角。它沒有使用太多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通過大量的圖錶和數據,生動地勾勒齣2017-2018年中國工業經濟的“肖像”。我仿佛能夠看到那些工廠的煙囪在夜空中勾勒齣的輪廓,能夠感受到經濟浪潮中那些起伏跌宕的麯綫。報告在剖析整體趨勢的同時,也關注瞭不同産業、不同區域的發展差異,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讓我對中國工業經濟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份數據匯編,更像是一麵鏡子,摺射齣中國工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讓我不禁開始思考,在這些冰冷的數字背後,究竟蘊藏著多少辛勤的勞動和創新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