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入門》係列,由象棋大師、象棋網絡遊戲工程師、象棋國際裁判聯手打造。
集專業的講解、基礎的培訓於一身。
不懂象棋,或者說不會下象棋,
其實隻是因為你沒有和這本書相遇。
《象棋入門1》按照象棋初學者的認知特點,在內容設置中按照象棋的基礎知識及象棋的基本殺法主綫進行推進。在象棋起源中有意識穿插進一些與象棋有關的曆史故事,以期更為生動形象地建立象棋曆史傳承的概念;在介紹棋盤和棋子、吃子方法、象棋術語等內容的時候,更多以圖錶方式加以說明,使讀者一目瞭然,印象深刻;在講解象棋的基本殺法時,考慮到初學者的學習特點,關注瞭學與練兩方麵因素,講解之餘還附加瞭一些習題,供讀者隨學隨練,及時鞏固。
《象棋入門》係列由北京棋院象棋大師常婉華、途遊遊戲象棋工作者葉中、 象棋裁判楊永明聯手打造,旨在為象棋初學者和象棋愛好者答疑解惑,指點迷津。
第一部分 象棋基礎知識 / 001
一、楚河漢界 / 002
二、棋盤和棋子 / 003
三、下棋禮儀 / 020
四、吃子 / 022
五、象棋術語 / 031
第二部分 象棋的基本殺法 / 043
一、白臉將 / 044
二、雙車錯 / 052
三、重炮 / 060
四、悶宮 / 068
五、臥槽馬 / 077
六、掛角馬 / 086
七、八角馬 / 094
八、高釣馬 / 102
九、拔簧馬 / 110
十、釣魚馬 / 117
十一、雙馬飲泉 / 125
十二、鐵門閂 / 131
十三、悶殺 / 139
十四、馬後炮 / 147
十五、天地炮 / 155
十六、夾車炮 / 163
十七、二鬼拍門 / 170
十八、大刀剜心 / 178
十九、三子歸邊 / 186
二十、海底撈月 / 193
二十一、立馬車 / 198
二十二、炮碾丹沙 / 203
知識鏈接1——五步輸華山 / 209
知識鏈接2——共紓國難 / 212
中國象棋以對弈趣味性強、怡神益智而源遠流長,韆百年來長盛不衰。如今象棋已經成為集文化、科學、藝術、競技於一身的體育運動,不但可用於智力開發、思維啓迪,還具有鍛煉辨證分析能力和培養頑強的意誌的功能,因此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象棋入門1》根據象棋初學者的認知特點,在內容設置中依照象棋的基礎知識及象棋的基本殺法主綫進行推進。在象棋起源中有意識穿插進一些與象棋有關的曆史故事,以期更為生動形象地建立象棋曆史傳承的概念;在介紹棋盤和棋子、吃子方法、象棋術語等內容時,更多以圖錶方式加以說明,便於讀者一目瞭然,印象深刻;在講解象棋的基本殺法時,考慮到初學者的學習特點,關注瞭學與練兩方麵因素,講解之餘還附加瞭一些習題,供讀者隨學隨練,及時鞏固。
《象棋入門》係列由北京象棋隊教練、象棋大師常婉華,原八一隊主力隊員、象棋國傢級裁判楊永明,象棋國傢級裁判葉中聯手打造,旨在為象棋初學者和象棋愛好者答疑解惑,指點迷津。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和我在其他象棋入門讀物中看到的截然不同,它沒有使用那種過於書麵化或者故作高深的術語,而是更像是鄰傢大哥哥在和你聊天,輕鬆中帶著對這門古老遊戲的敬意。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釋一些復雜規則時所展現齣的耐心。比如,講到“將死”和“睏斃”的區彆,很多書往往一筆帶過,讓初學者感到睏惑,但這本書卻用瞭近一頁的篇幅,結閤不同的棋局走勢,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來區分兩者的細微差彆。這對我這個記憶力不太好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閱讀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慢”的推崇。他反復強調,學習象棋初期,速度不重要,理解每一步背後的意圖纔重要。書中穿插瞭一些曆史上的小典故,比如某個著名棋局的由來,這些小故事非但沒有分散注意力,反而讓學習過程充滿瞭趣味性,讓棋盤上的黑白子仿佛有瞭鮮活的生命。當然,美中不足的是,這本書對於現代AI分析齣來的最新開局變化涉及得比較少,這也可以理解,畢竟這是一本麵嚮初學者的“入門”書籍,過度講解高深內容反而會造成信息過載。但即便如此,它提供的那些經典布局的應對思路,至今看來依然是堅不可摧的基石。
評分我一直覺得學習一門技術,最怕的就是遇到那種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指導。這本書徹底打消瞭我的顧慮。它在講解每一個“套路”或“陷阱”時,總是不遺餘力地去挖掘其背後的“為什麼”。比如,在分析開局“炮二平五”時,它不僅列齣瞭紅方可以采取的幾種應對,更重要的是分析瞭每種應對對紅方整體陣型的影響,這就像是教你如何“看穿”對手的意圖,而不是單純地“記住”招式。這種“授人以漁”的教育理念貫穿全書。作者似乎深諳初學者的心理,他非常擅長設置“自測點”。在講解完一個階段性的知識模塊後,總會有幾道精心設計的思考題,這些題目不要求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引導你去思考不同的可能性,極大地鍛煉瞭讀者的獨立思考能力。不過,我必須指齣,書中對“心理博弈”的著墨相對較少。象棋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於對對手情緒的捕捉和利用,而這本書似乎更專注於棋盤上的“硬邏輯”。對於追求全麵發展的棋手來說,也許可以在後續閱讀中,補充一些關於對手習慣和臨場心態調整的篇幅。總體評價,這是一本非常厚重、充滿智慧的入門指南,它要求讀者付齣耐心,但迴報絕對是紮實的內功。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樸實,初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彆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那種經典的教學書籍風格,讓人立刻聯想到教室裏的場景。我拿起這本書,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紙張的質感,不是那種很光滑的銅版紙,而是偏嚮啞光的,閱讀起來眼睛感覺比較舒服,不會有反光。內容方麵,我翻閱瞭一下目錄,發現它對基礎知識的介紹非常細緻,從棋盤的結構、棋子的基本走法開始,循序漸進地講解。對於一個完全不懂象棋的新手來說,這種由淺入深的講解方式無疑是最好的起點。書中配有大量的圖例,這些圖例的排版也很清晰,每個圖例都對應著詳細的文字說明,生怕讀者會漏掉任何一個細節。不過,我個人覺得在一些初級的戰術概念的引入上,或許可以再增加一些生動有趣的比喻來幫助理解,畢竟對於新手來說,抽象的理論有時候會顯得有些枯燥。總的來說,這本書給人的感覺是嚴謹、紮實,像一個耐心的老前輩在手把手地教你,雖然缺乏一些花哨的技巧,但絕對是打好基礎的“定海神針”。它似乎更側重於讓讀者建立起正確的思維框架,而不是急於求成地教授所謂的“殺招”。這種沉穩的教學態度,在充斥著速成手冊的市場中,顯得尤為可貴。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每一種棋子價值時的那種剋製和客觀,沒有誇大任何一方的優勢或劣勢,一切都以實際對局為準繩進行分析。
評分拿到這本書時,我正處於對象棋産生濃厚興趣但又感到無從下手的階段。這本書最大的貢獻在於,它成功地將一門看似深奧的傳統藝術,轉化為一套可以被理性拆解和學習的知識體係。我特彆欣賞作者對“平衡”這一概念的強調。無論是車炮對馬兵,還是車馬對單車,書中都非常清晰地闡述瞭雙方的優勢劣勢,以及如何通過精妙的調度來打破或維持這種平衡。這對於培養大局觀至關重要。不同於市麵上那些隻教你如何快速取勝的“秘籍”,這本書更像是一份詳盡的“棋類解剖學”報告。它甚至用非常簡潔的語言解釋瞭“中心控製”的重要性,並配以圖示說明瞭不同棋子在不同時期的中心價值變化。唯一讓我感到略有遺憾的是,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略顯老舊,如果能采用現代的色彩搭配和更具現代感的字體,或許能吸引更多年輕讀者的目光。但撇開外錶不談,內容絕對是無可挑剔的。它提供瞭一個穩固的基石,讓學習者可以放心地在此基礎上,去探索更復雜的棋局變化。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隻會瞎走的棋手,而是一個真正開始“理解”象棋的人,這種心境上的提升,遠比學會幾個殺招要寶貴得多。
評分翻開這本教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量黑白分明的棋局示意圖,排版上采取瞭經典的左右分欄設計,左邊是文字解釋,右邊是棋盤圖示,這樣的布局非常有利於讀者在閱讀文字描述時,能立即對照圖例進行思考和模擬走子。我對這種直接明瞭的呈現方式錶示贊賞,它避免瞭讀者在查找圖例時浪費時間。這本書在構建知識體係上展現瞭極高的邏輯性。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技巧,而是將所有技巧都整閤進一個“棋局認知”的框架中。例如,它講解“馬後炮”的運用時,不是直接給齣公式,而是先講解馬的特性,再引申齣馬的配閤如何創造齣炮的攻擊角度,這個過程的鋪墊非常自然流暢。書中對“棄子取勢”這個概念的闡述,更是達到瞭一個令人驚嘆的高度。作者沒有簡單地告訴我們“該棄”,而是深入剖析瞭什麼情況下棄子是“良機”,什麼情況下是“陷阱”,這需要深厚的功底纔能提煉齣如此精闢的見解。唯一讓我感到略微吃力的是,在介紹“殘局”部分時,有些特定的叫將技巧,圖例略顯密集,如果能再增加幾個動態演示(當然,印刷品很難實現,但文字描述可以更細緻一些),那就完美瞭。總而言之,這是一本結構嚴謹、邏輯縝密的教科書式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