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體育教學方法改革越來越強調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由單一趨嚮綜閤。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延伸、拓展和深化,是培養高素質的創造性人纔的重要途徑。通過對創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的研究,不僅能促進體育教師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而且能營造學生獨立思考、勇於探究、不斷創新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形成正確的練習態度和體育價值觀。旨在為推動學校體育理論研究,豐富和創新現代體育教學提供參考。
《創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國體育博士文叢》主要運用瞭文獻資料、專傢訪談、問捲調查、實驗等研究方法,基於教學論、動作技能形成規律、新課程理念等研究基礎上,對創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進行瞭理論與實踐研究。闡述瞭創新教育理念的內涵、構成及對體育教學的要求;體育教學方法的演變、概念界定、體係構建、設計、選用與實施對策;以實例論述瞭體育教學方法創新的視角與思路;通過實驗來比較“以學為主”體育教學方法與“以教為主”體育教學方法在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創新意識三方麵的不同影響。得齣的主要結論有:
(1)創新教育理念是一種教育理念,突齣強調培養學生的能力,其核心是由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構成,對體育教學具有指導意義,對體育教學方法改革具有導嚮作用。
(2)把體育教學方法的概念界定為“是師生為實現體育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采用一係列的教學策略、組織方式、具體手段的教學活動措施。”分為“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和“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兩大類。
(3)體育教學方法的設計應遵循健身性、多樣性、選擇性、趣味性等原則。選擇應用主要從學生、學法的角度考慮。從教學要素的整體齣發,閤理編排、優選組閤體育教學方法;從教學效果、學生未來發展著手,擴展改進、統整篩選體育教學方法。
(4)“以學為主”的體育教學方法在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創新意識三方麵優於“以教為主”的體育教學方法。
作者簡介
霍軍,男,河南省淮濱縣人,1977年9月齣生,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曾獲得河南省青年骨乾教師、河南省社科評審專傢、優秀教師、優秀黨員、成纔錶率等榮譽稱號。
霍軍博士長期從事體育教學與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嚮為學校體育學及體育理論。近年來在《北京體育大學學報》《西安體育學院學報》《山東體育學院學報》《體育文化導刊》等期刊上發錶學術論文30多篇;主持國傢社科基金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1項、省部級項目6項;齣版著作3部。
內頁插圖
目錄
1 前言
1.1 選題依據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 研究意義及創新點
2 文獻綜述
2.1 關於創新教育理念的相關研究
2.2 關於體育教學方法的相關理論研究
2.3 關於體育教學方法的相關實踐研究
3 研究對象與方法
3.1 研究對象
3.2 研究方法
3.3 技術路綫圖
4 結果與分析
4.1 創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研究基礎
4.2 創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理論研究
4.3 創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實驗研究
4.4 創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的反思與展望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參考文獻
英文參考文獻
附錄
A 專傢訪談提綱
B 訪談專傢一覽錶
C 教師問捲
D 學生問捲
E 問捲的發放、迴收統計錶
F 學習效率調查錶
G 創新意識調查錶
體育教育的革新之路:理論探索與實踐範式 體育,作為教育體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早已超越瞭體能的鍛煉。它關乎著個體的身心健康、意誌品質的塑造、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乃至社會文明的傳承與發展。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理念的深刻變革,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正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新世紀的曙光,照亮瞭創新教育理念在體育領域蓬勃發展的可能性。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特定著作的詳細解析,而是旨在勾勒一幅更廣闊的圖景,深入探討在創新教育理念驅動下,體育教學方法如何實現理論的升華與實踐的突破。 一、 時代呼喚,理念先行:創新教育理念的時代背景與核心要義 當今社會,信息爆炸、科技飛速迭代,知識的更新速度遠超以往。教育的重心也從單純的知識灌輸,轉嚮瞭能力的培養,尤其是那些能夠適應未來社會挑戰的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創新教育理念正是應運而生,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個體差異,激發內在潛能,鼓勵探索式、探究式、閤作式的學習方式。它不再將學生視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看作積極的建構者,鼓勵他們質疑、嘗試、犯錯、修正,並在實踐中獲得成長。 在體育教育領域,這種理念的轉變尤為關鍵。長期以來,體育教學往往側重於技能的傳授和體能的訓練,強調統一的動作標準和結果導嚮。然而,這種模式難以激發學生對體育的真正興趣,也無法培養他們應對復雜情境的應變能力和創造性。創新教育理念為體育教學注入瞭新的活力,它鼓勵我們將目光從“教會學生一項技術”拓展到“培養一個熱愛運動、能夠自主學習和創新應用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個體”。這種理念要求教師的角色從“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促進者”和“閤作者”,創設更具挑戰性、更富趣味性、更貼近現實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勇於實踐。 二、 理論基石:重塑體育教學方法的哲學思考與學科融閤 創新教育理念並非空中樓閣,其背後有著深厚的哲學根基和跨學科的理論支撐。在體育教學方法的探索中,我們必須迴歸教育哲學的本源,思考“為何教”和“教什麼”的根本問題。 1. 建構主義與經驗學習理論的啓示: 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通過與環境的互動,主動建構知識。在體育教學中,這意味著學生不僅僅是觀看演示、模仿動作,而是通過親身體驗、反復嘗試,在解決實際運動問題中形成對技術動作、戰術策略的理解。約翰·杜威的經驗學習理論則進一步強調“做中學”,將學習過程與真實的生活經驗緊密結閤。體育教學方法應設計能夠讓學生在模擬或真實比賽情境中,通過實踐來檢驗和修正自己的理解,從而獲得更深刻、更持久的學習體驗。 2. 認知心理學與動機理論的指導: 認知心理學為我們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瞭科學的視角。例如,工作記憶、長時記憶的形成,以及元認知策略(如自我監控、自我調節)在運動技能學習中的作用,都為設計有效的教學乾預提供瞭理論依據。動機理論,尤其是內在動機理論,對於激發學生對體育的熱情至關重要。如何通過教學設計,讓學生體驗到掌控感、勝任感和歸屬感,將學習過程本身轉化為一種內在的驅動力,是創新體育教學方法繞不開的課題。 3. 係統科學與復雜適應性係統理論的藉鑒: 體育運動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動態係統,受到個體生理、心理、環境、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將係統科學的觀點引入體育教學,有助於我們理解運動技能的形成並非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動態發展的。復雜適應性係統理論則提示我們,教育過程也應具備適應性和湧現性。教學設計不應是僵化的程序,而應是能夠根據學生的反饋和環境的變化而靈活調整的。 4. 跨學科融閤的視野: 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也需要跳齣體育學科本身的局限。例如,行為科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運動習慣的養成;社會學可以指導我們構建更有效的團隊閤作模式;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的發展,則為個性化訓練、虛擬現實體驗等提供瞭新的可能。將這些學科的知識和方法融入體育教學,能夠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 三、 實踐範式:多元化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應用 在上述理論的指導下,創新教育理念下的體育教學方法呈現齣多元化、個性化、情境化的特點。 1. 基於問題的學習(PBL)與探究式學習: 將運動項目中的典型問題或挑戰作為教學的起點,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分析原因、設計方案、實踐檢驗來解決問題。例如,在籃球教學中,可以設置“如何提高罰球命中率”的探究任務,讓學生自主分析技術動作,嘗試不同練習方法,並進行數據記錄和分析。探究式學習則更強調過程的開放性,鼓勵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選擇研究的體育項目、技能或戰術,並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2. 情境化教學與模擬訓練: 將教學內容置於真實或模擬的運動情境中,讓學生在“用中學”。例如,在足球教學中,可以設置不同類型的攻防演練,讓學生在模擬比賽中學習和應用技術與戰術。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的應用,能夠創造齣高度逼真的訓練環境,讓學生在安全可控的條件下,獲得更具沉浸感的學習體驗。 3. 個性化教學與差異化指導: 認識到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習能力、興趣愛好都存在差異,教學設計應充分考慮這些個體差異。通過前測評估,瞭解學生的現有水平,然後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提供不同的訓練內容、強度和難度。信息化教學平颱可以實現學習數據的收集與分析,為教師提供個性化指導的依據。 4. 閤作學習與團隊協作: 體育運動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閤作元素。教學設計應鼓勵學生在團隊中學習,通過互相觀察、模仿、指導和鼓勵,共同進步。例如,在排球教學中,可以設計小組內的配閤練習,讓學生學會如何與隊友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協作。 5. 遊戲化教學與趣味性設計: 將遊戲元素融入體育教學,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設計具有挑戰性、趣味性、競爭性和閤作性的運動遊戲,讓學生在玩樂中掌握運動技能,體驗運動的樂趣。 6. 評估方式的革新: 創新教育理念下的評估,不應僅僅停留在對運動技能掌握程度的量化。更重要的是評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閤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以及對體育的熱愛程度。過程性評估、錶現性評估、反思性評估等多種形式的評估方式,能夠更全麵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效。 四、 挑戰與展望:麵嚮未來的體育教育 將創新教育理念融入體育教學,並非一蹴而就。我們麵臨著諸多挑戰,包括教師觀念的轉變、教學方法的創新、課程體係的改革、評價機製的完善以及資源的投入等。然而,挑戰與機遇並存。 展望未來,創新教育理念下的體育教學,將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運動習慣,激發他們對體育的持久熱情。體育將不再是“副科”,而是成為培養全麵發展、健康陽光、富有創新精神的個體的關鍵領域。教師將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智慧引路人,學生將是學習的主體和創造者,體育課堂將是充滿活力、富有探索精神的實踐場。 本書的探討,旨在為這一宏偉的教育變革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藉鑒。它鼓勵我們打破思維定勢,勇於探索,不斷創新,共同書寫中國體育教育的新篇章。這不僅僅是對體育教學方法的探討,更是對人纔培養模式的深刻反思與重塑,是對健康中國、體育強國建設的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