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入门》系列,由象棋大师、象棋网络游戏工程师、象棋国际裁判联手打造。
集专业的讲解、基础的培训于一身。
不懂象棋,或者说不会下象棋,
其实只是因为你没有和这本书相遇。
《象棋入门1》按照象棋初学者的认知特点,在内容设置中按照象棋的基础知识及象棋的基本杀法主线进行推进。在象棋起源中有意识穿插进一些与象棋有关的历史故事,以期更为生动形象地建立象棋历史传承的概念;在介绍棋盘和棋子、吃子方法、象棋术语等内容的时候,更多以图表方式加以说明,使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在讲解象棋的基本杀法时,考虑到初学者的学习特点,关注了学与练两方面因素,讲解之余还附加了一些习题,供读者随学随练,及时巩固。
《象棋入门》系列由北京棋院象棋大师常婉华、途游游戏象棋工作者叶中、 象棋裁判杨永明联手打造,旨在为象棋初学者和象棋爱好者答疑解惑,指点迷津。
第一部分 象棋基础知识 / 001
一、楚河汉界 / 002
二、棋盘和棋子 / 003
三、下棋礼仪 / 020
四、吃子 / 022
五、象棋术语 / 031
第二部分 象棋的基本杀法 / 043
一、白脸将 / 044
二、双车错 / 052
三、重炮 / 060
四、闷宫 / 068
五、卧槽马 / 077
六、挂角马 / 086
七、八角马 / 094
八、高钓马 / 102
九、拔簧马 / 110
十、钓鱼马 / 117
十一、双马饮泉 / 125
十二、铁门闩 / 131
十三、闷杀 / 139
十四、马后炮 / 147
十五、天地炮 / 155
十六、夹车炮 / 163
十七、二鬼拍门 / 170
十八、大刀剜心 / 178
十九、三子归边 / 186
二十、海底捞月 / 193
二十一、立马车 / 198
二十二、炮碾丹沙 / 203
知识链接1——五步输华山 / 209
知识链接2——共纾国难 / 212
中国象棋以对弈趣味性强、怡神益智而源远流长,千百年来长盛不衰。如今象棋已经成为集文化、科学、艺术、竞技于一身的体育运动,不但可用于智力开发、思维启迪,还具有锻炼辨证分析能力和培养顽强的意志的功能,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象棋入门1》根据象棋初学者的认知特点,在内容设置中依照象棋的基础知识及象棋的基本杀法主线进行推进。在象棋起源中有意识穿插进一些与象棋有关的历史故事,以期更为生动形象地建立象棋历史传承的概念;在介绍棋盘和棋子、吃子方法、象棋术语等内容时,更多以图表方式加以说明,便于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在讲解象棋的基本杀法时,考虑到初学者的学习特点,关注了学与练两方面因素,讲解之余还附加了一些习题,供读者随学随练,及时巩固。
《象棋入门》系列由北京象棋队教练、象棋大师常婉华,原八一队主力队员、象棋国家级裁判杨永明,象棋国家级裁判叶中联手打造,旨在为象棋初学者和象棋爱好者答疑解惑,指点迷津。
我一直觉得学习一门技术,最怕的就是遇到那种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指导。这本书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它在讲解每一个“套路”或“陷阱”时,总是不遗余力地去挖掘其背后的“为什么”。比如,在分析开局“炮二平五”时,它不仅列出了红方可以采取的几种应对,更重要的是分析了每种应对对红方整体阵型的影响,这就像是教你如何“看穿”对手的意图,而不是单纯地“记住”招式。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贯穿全书。作者似乎深谙初学者的心理,他非常擅长设置“自测点”。在讲解完一个阶段性的知识模块后,总会有几道精心设计的思考题,这些题目不要求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不同的可能性,极大地锻炼了读者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过,我必须指出,书中对“心理博弈”的着墨相对较少。象棋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于对对手情绪的捕捉和利用,而这本书似乎更专注于棋盘上的“硬逻辑”。对于追求全面发展的棋手来说,也许可以在后续阅读中,补充一些关于对手习惯和临场心态调整的篇幅。总体评价,这是一本非常厚重、充满智慧的入门指南,它要求读者付出耐心,但回报绝对是扎实的内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我在其他象棋入门读物中看到的截然不同,它没有使用那种过于书面化或者故作高深的术语,而是更像是邻家大哥哥在和你聊天,轻松中带着对这门古老游戏的敬意。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一些复杂规则时所展现出的耐心。比如,讲到“将死”和“困毙”的区别,很多书往往一笔带过,让初学者感到困惑,但这本书却用了近一页的篇幅,结合不同的棋局走势,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来区分两者的细微差别。这对我这个记忆力不太好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慢”的推崇。他反复强调,学习象棋初期,速度不重要,理解每一步背后的意图才重要。书中穿插了一些历史上的小典故,比如某个著名棋局的由来,这些小故事非但没有分散注意力,反而让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性,让棋盘上的黑白子仿佛有了鲜活的生命。当然,美中不足的是,这本书对于现代AI分析出来的最新开局变化涉及得比较少,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是一本面向初学者的“入门”书籍,过度讲解高深内容反而会造成信息过载。但即便如此,它提供的那些经典布局的应对思路,至今看来依然是坚不可摧的基石。
评分拿到这本书时,我正处于对象棋产生浓厚兴趣但又感到无从下手的阶段。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它成功地将一门看似深奥的传统艺术,转化为一套可以被理性拆解和学习的知识体系。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平衡”这一概念的强调。无论是车炮对马兵,还是车马对单车,书中都非常清晰地阐述了双方的优势劣势,以及如何通过精妙的调度来打破或维持这种平衡。这对于培养大局观至关重要。不同于市面上那些只教你如何快速取胜的“秘籍”,这本书更像是一份详尽的“棋类解剖学”报告。它甚至用非常简洁的语言解释了“中心控制”的重要性,并配以图示说明了不同棋子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价值变化。唯一让我感到略有遗憾的是,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略显老旧,如果能采用现代的色彩搭配和更具现代感的字体,或许能吸引更多年轻读者的目光。但撇开外表不谈,内容绝对是无可挑剔的。它提供了一个稳固的基石,让学习者可以放心地在此基础上,去探索更复杂的棋局变化。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只会瞎走的棋手,而是一个真正开始“理解”象棋的人,这种心境上的提升,远比学会几个杀招要宝贵得多。
评分翻开这本教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量黑白分明的棋局示意图,排版上采取了经典的左右分栏设计,左边是文字解释,右边是棋盘图示,这样的布局非常有利于读者在阅读文字描述时,能立即对照图例进行思考和模拟走子。我对这种直接明了的呈现方式表示赞赏,它避免了读者在查找图例时浪费时间。这本书在构建知识体系上展现了极高的逻辑性。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技巧,而是将所有技巧都整合进一个“棋局认知”的框架中。例如,它讲解“马后炮”的运用时,不是直接给出公式,而是先讲解马的特性,再引申出马的配合如何创造出炮的攻击角度,这个过程的铺垫非常自然流畅。书中对“弃子取势”这个概念的阐述,更是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度。作者没有简单地告诉我们“该弃”,而是深入剖析了什么情况下弃子是“良机”,什么情况下是“陷阱”,这需要深厚的功底才能提炼出如此精辟的见解。唯一让我感到略微吃力的是,在介绍“残局”部分时,有些特定的叫将技巧,图例略显密集,如果能再增加几个动态演示(当然,印刷品很难实现,但文字描述可以更细致一些),那就完美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结构严谨、逻辑缜密的教科书式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初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那种经典的教学书籍风格,让人立刻联想到教室里的场景。我拿起这本书,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纸张的质感,不是那种很光滑的铜版纸,而是偏向哑光的,阅读起来眼睛感觉比较舒服,不会有反光。内容方面,我翻阅了一下目录,发现它对基础知识的介绍非常细致,从棋盘的结构、棋子的基本走法开始,循序渐进地讲解。对于一个完全不懂象棋的新手来说,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无疑是最好的起点。书中配有大量的图例,这些图例的排版也很清晰,每个图例都对应着详细的文字说明,生怕读者会漏掉任何一个细节。不过,我个人觉得在一些初级的战术概念的引入上,或许可以再增加一些生动有趣的比喻来帮助理解,毕竟对于新手来说,抽象的理论有时候会显得有些枯燥。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严谨、扎实,像一个耐心的老前辈在手把手地教你,虽然缺乏一些花哨的技巧,但绝对是打好基础的“定海神针”。它似乎更侧重于让读者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框架,而不是急于求成地教授所谓的“杀招”。这种沉稳的教学态度,在充斥着速成手册的市场中,显得尤为可贵。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每一种棋子价值时的那种克制和客观,没有夸大任何一方的优势或劣势,一切都以实际对局为准绳进行分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