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基本技巧指的是在一步棋或几步棋之内完成两个任务
的招法。
基本技巧是国际象棋中非常重要、非常实用的技术手段,能够
解决基本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基本技巧是介于基本技术和基本
战术之间的技术手段,技术难度高于基本技术,低于基本战术。
国际象棋基本技巧指的是在一步棋或几步棋之内完成两个任务
的招法。
基本技巧是国际象棋中非常重要、非常实用的技术手段,能够
解决基本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基本技巧是介于基本技术和基本
战术之间的技术手段,技术难度高于基本技术,低于基本战术。
第一章 两个威胁- 捉双… ……………………………………… 5
第二章 两个威胁- 捉将… ……………………………………… 25
第三章 两个威胁- 捉杀… ……………………………………… 33
第四章 各有威胁- 捉捉… ……………………………………… 41
第五章 各有威胁- 捉将… ……………………………………… 57
第六章 各有威胁- 捉杀… ……………………………………… 67
第七章 多子对吃- 基本原则… ………………………………… 77
第八章 多子对吃- 实战例题… ………………………………… 91
答案……………………………………………………………… 120
当我方的两个棋子被对方一个或两个棋子同时攻击时,需要同时解
决两个捉的威胁,或者先解决一个捉的威胁,再解决另外一个捉的威胁。
对付捉双的威胁,一般有12 种方法可以应对。本章合计162 题。
1. 一个保两个(1-18 题),一个棋子同时保护两个被捉的棋子。
2. 一跑一垫子(19-36 题),逃跑一个棋子,同时垫住被对方捉的
另外一个棋子。
3. 一跑一保护(37-54 题),逃跑一个棋子,同时保护被对方捉的
另外一个棋子。
4. 一跑一反捉(55-72 题),逃跑一个棋子,同时反捉对方的其他
棋子,形成兑子,然后再逃跑被对方捉的另外一个棋子。
5. 一跑一将军(73-90 题),逃跑一个棋子,同时将军,然后再逃
跑被对方捉的另外一个棋子。
6. 一跑一杀棋(91-108 题),逃跑一个棋子,同时威胁杀棋,然
后再逃跑被对方捉的另外一个棋子。
7. 一跑一抽将(109-117 题),逃跑一个棋子,形成抽将的威胁,
使对方不敢吃我方的另外一个棋子。
8. 一跑一牵制(118-126 题),逃跑一个棋子,牵制住对方攻击
的棋子,使对方不能或不敢吃我方的另外一个棋子。
国际象棋基本技巧指的是在一步棋或几步棋之内完成两个任务
的招法。
基本技巧是国际象棋中非常重要、非常实用的技术手段,能够
解决基本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基本技巧是介于基本技术和基本
战术之间的技术手段,技术难度高于基本技术,低于基本战术。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色彩搭配得非常专业,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针对严肃棋手准备的资料。纸张的质感也很好,翻阅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学习也不会感到疲劳。内容上,作者似乎非常注重实战中的应用,没有太多过于晦涩的理论,而是紧密围绕着对局中经常出现的局面进行讲解。我尤其欣赏它对残局处理的细致程度,很多我以往觉得靠“感觉”去走的棋,在这里都有了非常清晰的逻辑链条支撑。比如,如何系统性地将王位和兵型结合起来,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一个元素。这对于我这种在提高棋力过程中遇到了瓶颈的棋手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走”,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走”,这种深层次的思维训练,比死记硬背开局变化要重要得多。我感觉自己对棋盘的理解维度一下子拓宽了,不再局限于眼前的几步计算,而是能看到未来更长远的战略布局。整体来看,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投资的棋艺提升指南,对于希望从初级向中级迈进的棋手,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最初是被这本书的“习题库”这个名字吸引的,期待里面有大量的、纯粹的战术谜题。然而,它给我的远不止于此。这本书的结构布局极富匠心,每一个战术场景的引入,都紧密结合着一个特定的战略背景。比如,讲解“牵制”时,它不会孤立地给出一个牵制图形,而是会展示在特定的开放性或封闭性局面下,如何利用这种战术手段来达成战略目标——比如迫使对手移动关键的防守子力,或是为后续的侧翼突破做准备。这种“战略先行,战术跟进”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我不再是零散地记住招法,而是将知识点编织成了一张有机的网络。特别是对于那些专注于开局理论研究的棋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反向学习”路径——通过大量高强度的战术和残局训练,反过来加深对中局战略选择的理解。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内功心法”,而非表面功夫。
评分读完这本棋谱,我有一种被带入到一个高水平训练营的感觉,那种被严谨的体系反复锤炼的体验非常深刻。它的习题设计非常巧妙,每一个章节的难度递进都非常平滑,不会让人产生畏难情绪,但又时刻保持着挑战性。我注意到作者在讲解中多次强调了“时间压力下的决策”这个问题,这一点在实战中至关重要,很多时候棋艺上的差距并非理论储备的差距,而是如何高效地从大量可能性中筛选出最优解的能力。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训练非常到位,很多题目你必须迅速建立评估体系,而不是花大量时间去精确计算那些次优变着。此外,它对特定兵型结构的转换点(Pivot Point)分析得极为透彻,教会我如何在优势方时寻找精确的转换时机,以及在均势或劣势时如何通过牺牲换取主动权。这种策略层面的指导,远超出了单纯的战术组合训练。对于那些已经熟悉基本规则,但苦于无法将理论转化为实战得分的棋手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方法论。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口吻,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耐心地为你剖析棋局的奥秘。语言平实而又充满智慧,即便是初学者也能理解复杂的概念,这在很多“大师”级别的教材中是很难得的。我个人特别喜欢它对“劣势棋局中的心理调适”这一部分的探讨,这部分内容在其他棋类书籍中鲜有提及。作者分享了如何在局面明显不利时,通过精妙的防守和持续的压力,将对手的优势逐渐磨损殆尽,甚至反败为胜的案例。这种不仅仅是技术层面,更包含了精神层面的指导,让我在下棋时心态更加稳定,不会因为一两次失误而彻底崩溃。它让我明白了,国际象棋的较量,到最后比拼的不仅是计算力,更是意志力的比拼。这本书提供给我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对弈的哲学观,让我对这项运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热爱与敬畏。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和“跨越性”。它没有拘泥于某一特定开局的死记硬背,也没有沉湎于纯理论的推导,而是提供了一套能够适用于任何开局、任何中局的通用技能包。作者对于“子力协调”的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他详细分析了如何衡量和优化子力之间的相互配合,比如车和象在特定兵型下的战斗力对比,以及骑士如何通过跳跃来寻找最佳支点。很多中盘的失误,追根溯源都是因为子力没有被有效组织起来。通过书中的大量案例分析,我开始习惯性地在每走一步之后,都会快速审视自己所有子力的位置,并思考它们是否在互相支援,或者是否存在潜在的冲突。这种习惯的养成,是质的飞跃。这本书成功地将抽象的“棋感”具体化、流程化,使得我们这些普通棋手也能窥见大师级的思维模式。强烈推荐给所有渴望系统性提升自己中盘处理能力的爱好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